2022年5月17日下午,文研院第十二期邀訪學者內部報告會(第十一次)在北京大學靜園二院111會議室與線上平臺同步舉行。文研院邀訪學者、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杜華作主題報告,題目為:“廢奴運動與內戰(zhàn)前美國民主政治的演化(1830-1860)”。第十二期邀訪學者包偉民、包慧怡、陳文龍、谷繼明、姜守誠、焦南峰、梁云、劉清華、劉文飛、陸一、羅鴻、歐樹軍、盛珂、王明珂、趙丙祥、山部能宜,文研院常務副院長渠敬東、院長助理韓笑等出席并參與討論。
?
美國廢奴運動領袖威廉·加里森
(William Garrison, 1805-1879)
講座伊始,杜華老師首先對“廢奴運動”一詞進行了界定。在美國學術界,關于廢奴運動的定義有兩種:一種是經(jīng)典的定義,即19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的激進廢奴活動,最主要的特征是呼吁立即廢奴;另一種是擴張的名義,指美國歷史上所有的反奴隸制活動。杜華老師所考察的是前者。
接著,杜老師介紹了他為何要研究廢奴運動與內戰(zhàn)前美國政治的關系。一是因為奴隸制政治和廢奴運動均極為重要,前者直接導致了內戰(zhàn)這一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政治危機,后者則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社會運動之一。二是因為受研究方法和意識形態(tài)等因素的影響,美國學者長期忽視廢奴運動對奴隸制政治的影響。近年來,雖然有學者開始關注政治廢奴主義者,但是相關研究過于意識形態(tài)化,導致了視野狹窄和方法陳舊等問題。杜華老師采用社會政治史和政治文化史的方法,并借鑒抗爭政治理論,以三個典型個案入手,分析廢奴運動如何影響了內戰(zhàn)前美國奴隸制政治的演變。
隨后,杜老師介紹了19世紀初期美國奴隸制政治的演變情況。在美國建國初期,奴隸制問題并不是美國政治的核心問題,南北雙方具備足夠的妥協(xié)空間,能夠就奴隸制問題達成妥協(xié)。但隨著奴隸制的快速擴張,到19世紀20年代,奴隸制不僅成為全國經(jīng)濟的中心,也發(fā)展成一種無比強大的全國性政治權勢。奴隸制政治權勢控制和挾持了聯(lián)邦政治,導致奴隸制問題不斷“去政治化”和“去道德化”,使美國的政治制度失去了在這個問題自我革新的空間和動力。廢奴運動(abolition movement)在19世紀30年代初期興起后,從三個層面打破這一僵局,推動了反奴隸制政治的興起。
?
1820-1821年密蘇里危機期間美國自由州與蓄奴州的勢力對比
首先,廢奴運動使奴隸制問題成為全國性的公共政治議題。1835年,美國廢奴協(xié)會發(fā)起了一場 “郵件運動”,將大量宣傳廢奴思想的出版物郵寄到南部,引發(fā)了南部蓄奴州反廢奴運動浪潮。南部民眾和州政府要求北部州和聯(lián)邦政府制定法律,禁止廢奴主義者繼續(xù)發(fā)表“煽動性”言論,阻止廢奴出版物進入聯(lián)邦郵政體系。南部的政治訴求使郵件運動演變?yōu)橐粓鲫P于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全國性政治辯論,打破了密蘇里危機以來形成的奴隸制政治僵局。
其次,廢奴運動推動北部州反奴隸制政治的興起。從建國開始,北部自由州制定了數(shù)條制定人身自由法,給予所謂的“逃奴”以人身保護令、保釋令、陪審團審判等被1793年聯(lián)邦逃奴法所剝奪的基本的普通法權利。但聯(lián)邦最高法院在1842年普利格訴賓夕法尼亞案中,判定北部州的人身自由法違憲。同年10月,廢奴主義者利用喬治·拉蒂默逃奴案為契機,發(fā)起了一起大規(guī)模的反逃奴法運動,推動馬薩諸塞州議會在1843制定了新的人身自由法。這條法律以“消極的方式”挑戰(zhàn)了普利格訴賓夕法尼亞案的判決,并激發(fā)數(shù)個北部州制定內容相似的人身自由法。在制定這條法律的過程中,廢奴主義者還提出了一整套全面的反聯(lián)邦逃奴法思想,挑戰(zhàn)了內戰(zhàn)前美國法律界中盛行的法律實證主義理念,對反奴隸制思想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
波士頓的廢奴主義者印發(fā)的呼吁馬薩諸塞州
制定人身自由法的請愿書,1842年
第三,廢奴運動使反奴隸的道德原則進入美國主流政治話語之中。在19世紀30年代,廢奴主義者構建出最初的“奴隸主權勢”理論,即認為存在一個由南部的奴隸主構成的邪惡、專制的權勢集團,它試圖將奴隸制蔓延到全國,最終顛覆美國的自由體制。自由黨在30年代末期興起后,強調所謂的“奴隸主權勢”控制了聯(lián)邦政府和兩大政黨,使其淪為擴張和維持奴隸制的工具,并在州和全國政治舞臺上廣泛傳播這一理念。在1846開始的威爾莫特附文之爭中,“奴隸主權勢”觀念最終進入到主流政治,成為北部州議員的重要話語和修辭工具。
總之,19世紀30年代以來,當選舉、政黨競爭、國會游說等常規(guī)政治手段無力解決奴隸制問題這一美國民主的頑疾時,廢奴主義者的不懈抗爭,為北部自由州和聯(lián)邦政治向反對奴隸制的方向發(fā)展提供了頑強的動力,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普遍民眾和政治精英直面奴隸制問題的勇氣,推動公共權力將奴隸制這顆“毒瘤”從美國民主政治的肌體中切除出去。
?
自有土地黨(Free Soil Party)印發(fā)的批判奴隸主權勢(slave power)的政治漫畫,1848年
最后,杜老師強調,廢奴主義者不是單純的道德改革家或政治行動者,而是馬克思·韋伯意義上的政治家。他們聽到政治的“召喚” ,兼具“激情和眼光”,從事著“用力而緩慢地穿透硬木板”這一艱巨的廢奴政治事業(yè)。廢奴運動與奴隸制政治的關系,也表明民主政治兼具脆弱和堅韌的兩面性,它的根基是制度的基本保障和健康的公共精神。
?
文研院常務副院長渠敬東為杜華老師頒發(fā)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