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淺注》 陳念祖 修園 集注 卷二 辯太陽病脈證篇 《傷寒論》:未持脈時,病患手叉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fā)汗,虛故如此。 發(fā)汗后,飲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傷寒論淺注》: 至于血液之汗主于心,上言主以茯苓甘草湯,尚未盡其量。 醫(yī)師未持病人之脈時,只見病人叉手自復(fù)冒其心,其心下悸而喜按明矣。 而醫(yī)師因行教試之法,令病人作咳,而病人竟不咳者,此必兩耳聾而無聞也。 所以然者,以重發(fā)汗, 陽氣不充于胸中,故手叉自冒; 精氣不充于兩耳,故耳聾無聞。 陽氣、精氣非一亦非二也。汗后交虛病故如此,豈茯苓甘草湯所可勝任哉? 此一節(jié),言血液之汗發(fā)之太過,致傷心腎之氣,非茯苓甘草湯所能治也。 后學(xué),周宗超按:正氣虛之耳聾,與少陽邪氣盛之耳聾,分別在“手自冒心” 其與五苓散證相似而不同者奈何?發(fā)汗后肺氣已虛。若飲水多,則飲冷傷肺必做喘;以水灌之,則形寒傷肺亦做喘。此豈五苓散所能治哉? 此一節(jié),言汗后傷肺,五苓散不可以混施。 筆記者附: 《傷寒論語譯》 還沒有診察脈搏的時候,便見到病人兩手交叉按著心臟部。 叫他咳嗽看看他心窩部是否有痛楚,他卻是聾的聽不到, 這是由于發(fā)汗太過,陽虛已極的緣故。 同時發(fā)汗以后,還要注意兩個問題: 第一,水的補償,不能一時喝得太多,太多了,它吸收不了,反而會引起喘息; 第二,不要讓它受到過冷的刺激,免得引起汗腺緊縮,增加肺呼吸的負擔(dān),也會現(xiàn)喘,這些都得留意。 《傷寒論詮解》 凡有所冒,必有所苦,據(jù)情可知患者當(dāng)有心悸一證。 心悸有虛、實之異, * 凡實者,必自護而拒按; * 凡虛者,則喜按而使悸動減緩。 耳聾一證,臨床也有虛實之別。 * 正虛耳聾,……汗,傷及腎氣,……老年人及大病之后,精氣虛衰,耳竅失養(yǎng)之耳聾……。 * 實證耳聾,……少陽經(jīng)脈受邪,經(jīng)氣不利所致,其特點常是暴聾,且有堵塞閉脹感,……。 《胡希恕傷寒論講座》 這是一節(jié),主要的是由于發(fā)汗太過,亡津液亡血液,造成氣沖、心悸、耳聾種種情況。我遇到過這個病,那耳朵聾得一時半會好不了,總得津液恢復(fù)之后,才能逐漸地好了。 “飲水多,必喘”……。他一時猛喝,他渴嘛,可是水灌到胃里頭,一時半會不吸收,尤其病人的胃都不好,(如果)在胃里頭停水,壓迫橫膈膜,他呼吸就困難,他就喘。 “以水灌之,亦喘”,拿水灌之,是古人治病一個方法,拿水澆身,這就同現(xiàn)在西醫(yī)用冰袋是一個方法。 病在臨床上必須要分表里的。 一個病人發(fā)熱,若是表證,你非使之由表解不可。由表解的方法多了。 如果小便不利,你利小便就可以了,表也解了,是不是?你要是從外往里頭治,越治越壞。 《傷寒論輯義按》 今試令病人咳,而意不在咳,是機心也。不直接爽快問病家,而必如此做作,意果何居?吾意此條必彼江南諸師之得仲景書者,自記其心得之語,輾轉(zhuǎn)傳授,誤為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