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史氏曰】這些年在與一些校長們分享的時候總是建議他們將自己要做的事想清楚,做到位,說明白。不要見到其他校長做什么且做成了自己也趨之若鶩去做什么,防止要防止“拾到籃子里的盡是菜”的意識,許多菜就不是你的菜,再說吃多了也消化不了。接受了那么多的培訓,參觀了那么多的學校,為什么自己管轄的學校除了越來越花里胡俏本質還是那個學校,自己除了增加了不斷媒體曝光以外相反變得稀里糊涂了?食而不化固然是一個原因,重要的是究竟要什么吧,能做什么,怎么做并沒有搞清楚,做了不少,但實際上不過腳踩浮云,所以,當有人追問一下做了些什么,為什么要做的時候,回應起來總是云里霧里,牛頭不對馬嘴?;蛘哒f,做得越多,離學校的實際越來越遠,至于是不是教育,那就更難過說了。 昨天居然看到一本《知道做到》很薄的一個冊子,其核心觀點之一是人們沒能學以致用的原因之一是信息過載。作者認為“每個人的大腦總是在不斷地處理一件或兩件事,要么是學習新的東西,要么是遺忘。一旦忽視了某件事,我們很快就會將其遺忘。而當學會用間隔性重復來集中思考某件事時,我們就會記住它?!薄耙坏┤藗冊诠ぷ髦姓嬲昧?少而精’的道理和間隔性重復的重要性,他們就會變得非常有創(chuàng)造力?!薄叭藗儜搶W會的幾個理念,然后不斷地進行間隔性重復,直到它們完全融入人們的思考和行為方式當中?!币驗椤皩τ谀切┲唤佑|過一次的信息,我們通常只能記住其中一小部分。我們應該少而精而非多而淺地去學習。要想掌握某件事,我們必須首先選擇一些關鍵點,隔段時間就重復一下,讓自己完全沉浸其中,并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關鍵在于間隔性重復。一旦真正透徹地掌握了自己的工作,人們就會變得更有創(chuàng)造力,甚至能夠創(chuàng)造奇跡?!睂⑾胍龅氖虑橄肭宄?,將可能制約要做的事情的因素摸透徹,在這個鋪天蓋地的教育經驗的時代,學會做減法,審慎地做加法,將想清楚的事情做到位,做扎實,或許你帶領的學習慢慢地就步入正軌了。換個說法“少即是多”“多即是少”,做校長的往往太“貪”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