皴法,是表現(xiàn)山石、樹干等物象結構、紋理、質感、體面及向背關系的重要形式手段。尤其是描繪山石,皴法一向被視為法之大端。皴法名目繁多、面目各異,具有較強的形式感和特殊的審美效應。這里僅談一談“北宗”山水中常用的皴法。 明 文徵明 山水扇頁 為皴法命名的原因大多是為了將圖案文字化,從而方便口頭或是文字的表述。但皴法的名稱越來越多,我們在入手學習山水畫之初往往第一時間被皴法的名稱所吸引,非常容易陷入到為了畫的像這個名稱所代表的形狀而畫皴法的誤區(qū)。 張大千——扇面 我們要明白皴法所出現(xiàn)的目的是為了表現(xiàn)山石、樹木的質感,是表現(xiàn)形態(tài)所用到最直觀而又偉大的“發(fā)明”,是中國山水畫所獨有的特點,但我們繪畫時要避免陷入“什么皴的誤區(qū)”,要知道如同做料理一樣,同樣的方式,方法,但是每個人掌握的口味,卻是個有味道,所謂千人千面,畫畫也是如此,是多變的,畫畫要求臨古的同時,也要學會變通求法,不可死板不通。 齊白石——山水 ////////// 皴法主要分為線皴法和面皴法兩種,這里我們要講的是線皴法的'鼻祖'披麻皴: 山水畫皴法之一,亦稱“麻皮皴”,由五代董源創(chuàng)始,如元·湯垕《畫鑒》所述:董源“山水有二種:一種水墨礬頭,疏林野樹,平遠幽深,山石作麻皮皴?!逼錉钊缏榕⒍e落交搭,故曰“披麻皴” 。 瀟湘圖 五代董源 (局部) 絹本 董源皴山石,多中鋒圓筆,內剛外柔,細密松渾,無奇峭之跡,正是江南山水一致。 巨然山水受董指受,而又有變化,即有董的平淡幽深,蒼郁秀潤。又有自己的莊重樸素,氣格清潤。技法上取法董源披麻皴,點簇法,礬頭法。又加以長短披麻相結合,焦墨點苔法。運用水墨烘積,托出云氣。 秋山問道圖(局部) 五代 巨然 長披麻皴 此法善于表現(xiàn)江南土山平緩細密的紋理,中鋒用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不可排列須有參差松緊,點法如'一'字或'混點'。宜表現(xiàn)江南土石丘陵等。創(chuàng)自五代董源、巨然、趙孟頫、黃公望等不少畫家均以披麻為主。明·陳繼儒《論皴法》作'麻皮皴',工藝繪畫亦多用。 水村圖(局部) 元 趙孟頫 折疊短披麻皴 短披麻的用線較短,亦為中鋒用筆而連續(xù)出之,勢態(tài)和長披麻類似。其特點是結構豐潤,歷代山水畫家多用長短披麻共同表現(xiàn)南方的山水特點,為描繪山之坡腳為最多。此畫法最講求用筆的起落、用墨的濃淡相宜和用線的錯落有致,只有長期聯(lián)系和對自然界的仔細觀察揣摩,才可以靈活運用。元代黃公望、明代的沈周等多用此法。 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全卷 元 黃公望 之前講過的披麻皴的繪畫中提到過變法,這里就要談一下沈周的披麻皴,明代沈周將其發(fā)揚光大。在《秋江閑釣圖》里表現(xiàn)尤為明顯:剛柔相濟、蒼中帶秀,既具有董巨的秀潤之韻,又呈現(xiàn)出較強的硬度和力量。這正是本人想表達的“變通”。 當然,不止沈周,很多有名的畫家都有各自對于披麻皴的理解,這里就不一一闡述了。 秋江閑釣圖 明 沈周 披麻皴是山水畫上的肌理也是一種文化痕跡—畫家曾在那里上演自己真實的人生,演繹動人的情感。然而怎樣才能在千年以后,透過這一歷史遺存把握畫家的生命情感與藝術脈搏,最終洞悉這皺法的秘密。也許只有借助歷史的光線才能看清那帛絹上似麻的線條中寫著的是繪畫意識的動人旋律—體道、圖真、抒情。
下面我?guī)Т蠹依L畫披麻皴的基本技法 基本技法:勾、皴、擦、染、點,是山水畫的基本技法。 1、勾,就是用中側鋒相互結合,勾出石塊或者樹木的邊線。且要注意用筆的提按轉折,體現(xiàn)出山石的質感。 2、皴,就是用不同的筆法表現(xiàn)出山石的肌理感和立體感,注意線條的排列,相錯而不相亂。擦,是用稍淡一點的墨,通過側鋒擦的方式,繼續(xù)豐富石頭的質感。 3、點,就是用點的方式,在石塊上點出苔蘚、植物之類的,豐富畫面的意境。染,就是用水分多一點的淡墨,進行渲染,染出山的變化、肌理、云霧等。 課稿演示成品如下: 注意事項: 山水畫的學習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學習山水畫不僅能積累技法,更重要的是能打磨一個人的心性,讓你在生活和工作中變得沉穩(wěn)。因為篇幅的限制,說得可能有些籠統(tǒng),需要的多關注,如不不足,請多指點。 文章的最后,分享大家十張披麻皴的歷代優(yōu)秀作品,僅供參考。 五代 董源 瀟湘圖卷 畫心 五代 董源 龍宿郊民圖絹本 北宋 巨然 層巖從樹圖絹本 明 沈周 倀立遠眺 明 沈周 山水冊紙本 明 董其昌-仿古山水冊 董其昌 仿宋元人縮本畫跋冊 清 王時敏 山水十開 紙本 清 王翚 蕭寺晚晴 清 王翚 桃花春水 — End — 本文作者:致文堂承古 |
|
來自: 月牙泉43203143 >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