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9 (武宏鈞) 語文好教師 語文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語文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語文教育的核心所在。 小學語文課程的“宗旨”是什么?說起來很簡單:一是幫助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二是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康的人格。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yǎng)主要有三:語文基本技能: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情感。一句話: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語文就跟數(shù)學、英語等一樣,一門課程而已。學生的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主要有三:審美情趣,基礎品德。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正確的價值觀。 其實,語文教育是一個緩慢而優(yōu)雅的過程。慢工出細活,放慢腳步,我們才能給孩子們真正的語文教育,才能使語文教育成為培育心靈的活動。語文教育面對的是一個個形態(tài)各異的生命,它必須符合生命本來的規(guī)律。語文教育也需要啟蒙,需要回到原點,向真善美回歸。唯此,語文教育才會成為一個緩慢而優(yōu)雅的過程,語文教育才會變成一種幸福而完整的生活。 一個新的生命來到這個世界,就是一個成為“他自己”的過程。他固然要學習做人、學習知識、學習禮儀之類,但在這個教育過程中,他尤其是一個獨立自在的生命體,他的自我、興趣、個性要得到尊重,他的潛能、智慧、優(yōu)長要得到生長。我固然知道人的成長不全是快樂,這里面也有必經(jīng)的訓練和磨礪,更知道即使是知識的獲得,通常也是一個困難、艱苦、緩慢的過程;人的成長更是曲折、艱難,有自己的規(guī)律,一點也勉強不得。有時候我們簡直就沒有辦法使一個人學得更多、學得更好,也沒有辦法讓他迅速形成所謂“良好的”習慣;我們經(jīng)常無法對自己的教育行為作出恰當?shù)呐袛?,也無法洞悉一個成長中的孩子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但我深深地感悟到,語文教育是為了喚醒孩子的靈魂,而不是置孩子的天性于不顧,一味給孩子上籠頭。 現(xiàn)在的語文教育一是急躁,急功近利,過于重視升學率和就業(yè),二是片面,唯分數(shù)教育,缺乏完全人格的教育和體育教育,而且二者似乎還有點惡性循環(huán)的意思——因為急躁,所以片面;因為片面,又難免急躁。整個社會也彌漫著超前、超快的教育硝煙?!拔鍌€月識字,一歲半能認200個漢字,三歲脫盲,六歲就能博覽群書”、“21天寫一手好字”、“快速閱讀”、“快速作文”、“讓寶寶贏在起跑線上”……這樣的廣告詞隨處可見,吸引大眾眼球的內核就是學得多、學得快,省時、快速、便捷。如果我們用匆忙焦躁的心態(tài)對待教育,占據(jù)孩子的童年,擠壓孩子的睡眠,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也必將是膚淺的下一代。他們看不到身邊的美好,只會用ipad看風景;他們聽不到自然的和諧韻律,只會用ipod聽音樂。減速并非落后,減速意味著在語文教育方面我們有主動性,意味著我們能更好地遵循語文教育規(guī)律,更好地幫助孩子們積蓄力量享受人生。 中國是一個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國家,這些年我們有了寬帶,有了高鐵,有了排名世界第二的GDP,我們的生活也隨之進入了高速路。我們習慣了忙碌,習慣了高效,同時,也習慣了把孩子從一個課外班拉向另一個課外班,讓孩子從鋼琴八級奔向九級,而忽略了和孩子一起共度的美好時光,忽略了孩子的笑容、煩惱,更忽略了教育的內在規(guī)律。 眾所周知,芬蘭教育這幾年來一直在世界首屈一指。2007年,國際經(jīng)合組織公布的“國際學術教育評量”中,芬蘭中學生的數(shù)理成績與亞洲學生平分秋色,位居第二,僅次于中國臺灣,受到全世界的關注。芬蘭有一條非常值得深思的教育經(jīng)驗,那就是慢,一切慢慢來!芬蘭不但沒有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反而規(guī)定只有滿7歲才能入小學。這比很多國家都要晚。而在我們國家,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早些接受教育,在孩子還不到6歲的時候就托人找關系送進小學。 我們常常很自豪中國孩子在數(shù)理化等學科成績方面遠遠超過他國學生,我們也驚訝一些國外學生假期竟然有3個多月時間,而且不留任何作業(yè),不上課外班。但是我們也苦惱地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孩子小時候拼命學,進了大學反而不愛學習,該玩的年齡他們超前學習,該學習的年齡他們卻已經(jīng)厭惡了學習;而一些國外的孩子小時候盡情玩,長大拼命學,他們在該玩的時候玩,該學的時候學,看似緩慢的學習卻打造出具有創(chuàng)造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人才。 語文教育應該是“如春之禾苗,日不見所長,日有所長”(陶淵明)。語文教育就是一種互相尋找、發(fā)現(xiàn),彼此增進理解的成長過程。在語文知識的傳承和教學績效的考核過程中,教育者常常會遇到一些所謂的“差生”。那些“差生”更需要語文老師的關愛和幫助,更需要語文老師耐心引導、悉心指教、平等看待、嚴格管理。所謂的“差生”的心靈難免脆弱、自卑、失意,他們的學習暫時是落后的,但他們不乏一顆善良的心和對未來生活的追求和夢想。語文教師有責任和義務讓那些所謂的“差生”重拾生活的信心和未來的夢想,用智慧和藝術的方式給他們圓夢,解決他們的各種心理問題,完善他們的品格,彌補家庭、社會等原因給他們健康成長帶來的缺憾。也許他們在中考、高考中不會給老師和學校帶來榮譽和炫耀等回報,也許他們在未來的人生中也不會一鳴驚人讓學校引以為豪……但語文教師有責任使學生以完整的人格度過未來的人生。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是屬于大眾化平民化的教育,必須為社會的需要培養(yǎng)各種人才,而不僅僅是針對極少數(shù)人的精英教育。 語文教育是一個“慢活兒”、“細活兒”,是生命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正所謂“潤物細無聲”。語文教育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淀,需要“深耕細作式的關注與規(guī)范”。語文教育給予學生最重要的東西,不僅僅是知識,而且是對知識的熱情、對自我成長的信心、對生命的珍視,以及更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語文教學應該“讓真的教育成為心心相印的活動,從心里發(fā)出,打到心靈深處”(陶行知語)。我們的語文教育應該關注學生的精神生活,讓學生在學校生活中有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學生在和同伴、老師的交往中能體會到快樂,有自己施展才華的領域,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fā)展。因此,需要放慢語文教育的腳步。 語文教育是慢的藝術,是生命化教育課題的一個重要理念,它也是直接針對當下中國中小學教育與教育改革的弊端提出來的。目前,功利化的教育以及家長、社會、政府對“高分”的竭力推崇使學校應試教育愈演愈烈。解不開的名校情結和受制于高考指揮棒的追逐高分的應試教育可以給人帶來諸多的功利,這種功利教育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使其產(chǎn)生孤獨癥、學習焦慮癥、感覺綜合失調癥等心理問題,甚至體質也在變差。如今,師與生的身心健康均已成為嚴重的教育問題。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一旦使學生成為考分的富翁、情感的乞丐,應試的強者、精神的弱者,語文教師就只能日趨依靠規(guī)訓、懲戒或者利誘來維持教學,那么就會離素質教育所要求的“培養(yǎng)全面和諧發(fā)展的適合未來長久發(fā)展的人”和“具有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的人”越來越遠。通常,我們要耐心地等待一個人的成長:智慧的覺醒、力量的增強、某種人生信念與價值的確定。在這個過程中,被教育者需要教育者針對具體的人而給予幫助——溫情的理解、真摯的同情、誠意的鼓勵、恰當?shù)奶嵝选K砸苍S教師最重要的品質,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的邊界意識,同時還有樂觀的態(tài)度、積極行動的臨場智慧。 現(xiàn)在,我們需要給自己的語文教育生活找尋一個生命的原點,一個思想的源頭,一個美好的上游,讓自己有清醒的頭腦和從容的心情,去面對那些可能熟悉得厭倦了的教育場景和各種意料之外的教育事件。語文教師更需要把自己從時下“效率至上”的機械運轉及由此帶來的精神困頓中解放出來,進入“慢”的語文教育情境中,恢復語文教育本來的“慢”性。請語文教師在心態(tài)上慢下來,尋找自己的語文教學節(jié)拍,您會發(fā)現(xiàn)語文教育也是一首悠長的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