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選擇中醫(yī)館在公眾號發(fā)布的 一
柴胡桂枝干姜湯出自張仲景所著《傷寒論》第147條:“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jié),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湯由“柴胡半斤,桂枝三兩(去皮),干姜二兩,栝樓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熬)二兩,甘草(炙)二兩”共七味藥組成。
我臨床的常用劑量如下:柴胡20,黃芩10,桂枝10,天花粉15,生牡蠣6,炙甘草6,干姜6,水煎服,日一劑。(單位:克)
方中柴胡能“去腸胃中結(jié)氣,除痰熱結(jié)實、胸中邪逆”;黃芩“逐水,療痰熱,利小腸”;桂枝、干姜合用以溫化痰飲以驅(qū)邪,兼可溫陽運脾;生牡蠣以化痰軟堅散結(jié);栝樓根養(yǎng)陰潤燥以排痰散結(jié),并有恢復三焦運化所需之水液之能;炙甘草培補正氣以生津除滿。
諸藥合用,既可化痰散結(jié)以驅(qū)邪,又可養(yǎng)陰扶正以健脾。此方配伍嚴謹,組方周密,療效顯著,頗受古今醫(yī)家的青睞,臨床應用廣泛。
我臨床常用此方,我的體會是,凡久病津血不足,疲乏無力而渴者,皆用本方。亦可用于治療膽熱脾寒,氣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的腹脹,便溏,小便不利,口渴,心煩,脅痛控背,手指發(fā)麻等等。此方亦是自太陰轉(zhuǎn)出少陽的重要方劑,有著陰證機轉(zhuǎn)之功。
這是一個治療多種疾病的高效方,尤其是治療一些慢性疾病,特別是某些慢性疾病兼少陽病且有加重傾向者,往往會有滿意的療效。我則主要應用此方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
比如,慢性肝炎若久治不愈,往往轉(zhuǎn)化為脾寒,又發(fā)展延及腎臟,水液代謝失常而出現(xiàn)腹水。在這個疾病發(fā)展過程中,脾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而此方即可肝脾同治,緩解脾寒,從而避免慢性肝炎惡化。
此方又可治療反流性食管炎、潰瘍性結(jié)腸炎、胃腸型感冒、腸易激綜合征、咳嗽變應性哮喘、糖尿病等等,都有不錯的效果。
今時不少學者應用此方治療一些雜病。比如,有治療肝熱脾寒型慢性乙型肝炎49例;有此方加減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86例;有用此方治療肝脾不和證60例;有用此方加減治療膽囊術后泄瀉54例;有用此方加味治療膽熱脾寒型慢性膽囊炎38例等,均以胸脅不適、或脘痛連脅、口苦口渴、心煩納差、腹脹便溏為辨證要點,均獲顯著療效。
我自己在臨床常應用此方治療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膽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膽囊炎、腸易激綜合征等病,只要病人出現(xiàn)脅痛、口干口苦、心煩與腹脹便溏、遇寒加重等癥并見時,即投以此方,每獲良效。
另外,此方亦可用于晚期肝癌合并腹水者,患者多經(jīng)大量利尿,舌苔白而干燥,口干,小便不利,面色無華,肌膚失潤,皮膚彈性差,或腹瀉水樣便或便結(jié),此時一方面患者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血容量相對不足,另一方面腹水生長迅速,津傷飲結(jié)并見,皆可應用本方,或合當歸芍藥散。又如胰腺癌、肺癌晚期病人,也有應用本方之機會。
二
關于柴胡桂枝干姜湯的病機,古往今來,歷代醫(yī)家對它有著多種不同的理解與闡釋,有少陽病兼痰飲說、有少陽膽郁生熱兼脾胃虛寒說、有少陽病兼津液受損說、有寒熱錯雜,上熱下寒說、有少陽病兼表邪未解說等等。
除此之外,亦有今賢冉雪峰所謂的汗下邪陷,陰陽兩傷之說、聶惠民在《傷寒論與臨證》所提到的少陽病兼氣化失常說、暢洪昇氣郁為本,痰結(jié)為標說等。
那么,柴胡桂枝干姜湯的病機中,哪種最有道理,或者最適合于臨床呢?
我的思考是,柴胡桂枝干姜湯對治的是少陽病的虛化狀態(tài),可稱之為少陽虛化證。
為了明了少陽虛化證,不妨先分析一下少陽病的病證與癥狀:
少陽病證是指邪犯少陽,正邪分爭,樞機不利,膽火內(nèi)郁,經(jīng)氣不暢所表現(xiàn)的證候。其證候表現(xiàn)為:寒熱往來,口苦,咽干,目眩,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脈弦。
分析產(chǎn)生這些癥狀的原因:當邪氣侵襲于少陽經(jīng)時,邪正分爭且互有勝負,故表現(xiàn)為寒熱往來。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若正氣勝則以發(fā)熱為主;邪氣勝則以惡寒為主。
少陽受病,邪熱熏蒸,膽熱上泛,必致口苦;津為熱灼則咽干;少陽風火上逆,所以目為之眩;少陽之脈布于脅肋,邪郁少陽,經(jīng)氣不利,故胸脅苦滿;膽熱木郁,橫犯胃腑,胃氣上逆,故默默不欲飲食,甚或時時欲嘔;膽熱上逆,內(nèi)擾心神,故心中煩擾;膽氣被郁,脈氣緊張,是以脈弦。
若少陽經(jīng)的正氣偏弱,當邪氣侵襲于少陽經(jīng)時,就容易產(chǎn)生各種以虛弱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組癥狀,即可稱之為少陽虛化證。
參考諸家觀點,我認為少陽虛化證常會出現(xiàn)如下特點:①體質(zhì)特點:偏虛弱,稍有貧血或失水傾向,面色少華,或皮膚枯燥。②全身癥狀:往來寒熱,或低熱,或微熱而手足冷,或但寒不熱。③主證:頭汗出,或上半身出汗,或盜汗,口渴,唇口干燥,或口苦口黏而干,心煩或失眠,胸脹滿或脹痛不適,臍上心下或胸部動悸感,小便不利,便溏或便干。④腹證:腹壁薄而軟弱,臍上動悸,腹直肌稍緊張,輕微的心下痞及胸脅苦滿,劍突下壓痛。⑤舌脈:舌苔灰白粗糙,或舌淡苔白潤,脈弱或細。
霜降節(jié)氣為每年的陽歷10月23日左右。此時天氣已冷,北方開始有霜凍了,所以叫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也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jié)氣。選擇中醫(yī)特此推出霜降養(yǎng)生專區(qū)。點擊下方圖片進入頁面,了解更多養(yǎng)生知識。(廣告)
分析以上這些癥狀,多源于正虛而與邪抗爭無力。體質(zhì)偏弱,面色少華,即是正虛之象。低熱,源于正氣無力祛邪。但寒不熱亦源于正氣不足,正不勝邪。汗出屬于衛(wèi)陽虛而衛(wèi)外不固??诳驶虼娇诟稍镌从诮蛱?。心煩或失眠源于邪熱上擾。胸脹滿或脹痛源于正虛而邪滯;心下或胸部動悸源于邪氣上擾于;小便不利、便溏或便干,都是前后二竅陽氣不足之象。
以上這些特點正好適合于柴胡桂枝干姜湯。換句話說,凡是少陽虛化證,但見一證便是,即可應用柴胡桂枝干姜湯。
三
柴胡桂枝干姜湯有著極為獨特的配伍特點。大體說來,可把此方的七味藥分為三組:
第一組為柴胡、黃芩,這是一組治療少陽病的對藥,能疏解肝膽郁熱,清半表半里之邪,為少陽諸證必備;
第二組為桂枝、干姜、甘草,這三味藥辛甘并用,通陽化陰,可以扶正,從而恢復三焦之正常功能,使氣化旺盛,水道通利。這三味藥可組成兩個藥方,一個是甘草干姜湯,一個是桂枝甘草湯,皆有扶陽攝陰之功;
第三組為天花粉與生牡蠣。天花粉能清熱生津,生牡蠣能軟堅散結(jié)。二者搭配即栝樓牡蠣散,在本方中起清熱散結(jié)之效。
以上三組藥對互相配合,寒溫并用,攻補兼施,既能和解少陽,暢通樞機,又能溫化水飲,從而使氣化復行,津液復布,諸證自然向愈。
當代大醫(yī)劉渡舟教授認為,本方是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進行加減變化而成,柴胡配伍黃芩以和解少陽;桂枝、干姜、炙甘草三者能補脾散寒、溫通陽氣。并此方“有小柴胡湯與理中湯合方之義,而與大柴胡湯遙相對應,一治實熱,一治虛寒;仲景為少陽病機橫逆脾胃時,而分寒熱兩途,與虛實兩治之法”。
劉老在《傷寒論十四講》中明確指出,本方“膽熱脾寒,氣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腹脹、大便溏瀉、小便不利、口渴、心煩或脅痛控背、手指發(fā)麻、脈弦而緩、舌淡苔白等證”,明確提出本方病機為“少陽膽熱,太陰脾寒”,臨床應用時抓“便溏、口苦”兩大主癥。這一病機認識在近代臨床中最受支持,多數(shù)學者都將此作為應用本方的理論依據(jù)。
我學習劉老的觀點,凡見少陽病兼有太陰病時,即喜用此方。從臨床來看,此類疾病較多。比如,慢性疲勞綜合征即屬于此類。
當代大醫(yī)胡希恕認為,此方是由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去掉人參、大棗、半夏、生姜四味藥物,加上栝樓根、桂枝、干姜、牡蠣加減變化而成。方中柴胡、黃芩能除煩熱以治胸脅苦滿;栝樓根、牡蠣能滋陰潤燥;黃芩、干姜以理微結(jié);桂枝、甘草治氣沖兼以和外;甘草、干姜理中氣以復津液;去人參、大棗以其壅滿之性阻礙散結(jié)作用的發(fā)揮。
我學習胡老的經(jīng)驗,常用此方來治療各種結(jié)節(jié)。進而把此方作為結(jié)節(jié)體質(zhì)的專方。考慮到結(jié)節(jié)體質(zhì)往往兼有氣滯,故加青皮。為了加強化痰散結(jié)之功,常加浙貝。有時亦合用十六味流氣飲。十六味流氣飲打成粗粉,每次20克,紗布包,與此方合煎即可。
《醫(yī)宗金鑒》認為:“少陽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劑而治之,即小柴胡之變法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陽之表,加牡蠣以軟少陽之結(jié),干姜佐桂枝以散往來之寒,黃芩佐柴胡,以除往來之熱,主少陽之里?!?/span>
我的思考是,按如此理念,可用此方治療一些慢性炎癥,或慢性低熱。若用于退熱,柴胡用量當稍大些,以30-40克為好。
今賢冉雪峰認為,柴胡桂枝干姜湯病機為傷寒由于誤下而“外則少陽而兼太陽,內(nèi)則陽微而兼陰微”,“故一面和少陽,一面和太陽,一面救陽氣,一面救陰氣。此條柴桂干姜以復其陽;芩蔞牡蠣,以復其陰?!?/span>
這個理念非常高明,值得我們好好體悟。簡單來說,就是既有少陰病和太陰病,又兼陰陽諸不足。此時要兼顧四個方面,即樞少陽、開太陽、補陰、扶陽。此方即有如此四方面的功效。故凡諸病出現(xiàn)此四種病機時,此方必用。
還有學者認為此方所治當屬厥陰病,以馮世綸為代表,認為厥陰病的特點是半表半里虛寒、上熱下寒、沖逆明顯。柴胡桂枝干姜湯有桂枝可降沖逆,花粉、生牡蠣生津斂津以止消渴,干姜溫下寒,黃芩清上熱。故柴胡桂枝干姜湯為治療厥陰病的典型方藥,方藥組成寒熱并用,病機特點為寒熱錯雜。按傷寒五六日為表病傳少陽之期,因已發(fā)汗而復下之,津液大傷,使半表半里的陽證變?yōu)榘氡戆肜锏年幾C?!秱撌隽x》謂“厥陰病者,里虛而寒熱錯雜證也”,則柴胡桂枝干姜湯為津液虛而上熱下寒者,為半表半里陰證,即厥陰病。
從這個思想去考慮柴胡桂枝干姜湯的臨床應用,則或可把此方與烏梅丸對等來看,烏梅丸是邪氣已經(jīng)完全進入厥陰經(jīng)而表現(xiàn)為厥陰病的正治方,而此方則是邪氣自少陽初入厥陰時的陰證機轉(zhuǎn)方。我常用此方來治療早期肝硬化,我認為可用此理念來支持此方的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