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位 馮世倫、鮑艷舉等認為柴胡桂枝干姜湯證與小柴胡湯證雖同屬半表半里證,但小柴胡湯證是半表半里陽證,即少陽??;而柴胡桂枝干姜湯證則是半表半里陰證,符合厥陰病提綱證,是治療厥陰病的典型方證,當屬厥陰病。王宗柱認為柴胡桂枝干姜湯證與大柴胡湯證同屬少陽病腑證,少陽分司手足二經(jīng),包括膽與三焦兩腑,邪入少陽,致少陽樞機不利,內(nèi)傳于腑,不僅可使膽腑壅滯而為大柴胡湯證,也可因三焦氣機壅滯不暢而形成柴胡桂枝干姜湯證。張國駿將柴胡桂枝干姜湯證與柴胡桂枝湯證、大柴胡湯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柴胡加芒硝湯證共同列為少陽病兼證,肯定了該方證病位在少陽,證屬少陽樞機不運,兼太陰脾寒水停。郝萬山認為該方證是由于傷寒汗不得法,復(fù)用下法,汗下兩傷,津液受損,脾氣被傷,致邪傳少陽,三焦受阻,為少陽樞機不利,經(jīng)腑不和,屬轉(zhuǎn)屬性少陽病之經(jīng)腑同病兼津傷陽損證。劉渡舟認為此方證為少陽病兼太陰脾家虛寒,為膽熱脾寒證。 筆者認為,馮世倫等僅憑柴胡桂枝干姜湯方中寒溫并用,適用于上熱下寒證,就斷言該方證應(yīng)列為厥陰病范疇,忽視該方證中還有往來寒熱、胸脅滿、心煩等少陽病典型證候。如此分類違背了仲景本意,打亂了仲景柴胡類方的整體框架。王宗柱將此方證簡單地列為少陽腑證也違背了少陽病的發(fā)病規(guī)律和病機特點,有失偏頗。少陽病從發(fā)病成因講,主要分為原發(fā)和轉(zhuǎn)屬兩種,無論原發(fā)類型還是轉(zhuǎn)屬類型的少陽病,均很容易見到經(jīng)腑同病的現(xiàn)象;且該方證中既有胸脅滿微結(jié),往來寒熱等少陽經(jīng)證表現(xiàn),也有心煩、小便不利等膽腑證及三焦腑證的表現(xiàn);從方藥及用量看,此方由小柴胡湯演變而來,柴胡黃芩用量與小柴胡湯完全相同。故將該方證定位于少陽病兼證,屬經(jīng)腑同病兼津傷陽損證,更便于掌握,尤其劉渡舟明確定位于膽火內(nèi)郁兼太陰脾寒更貼近臨床實際。 REF.楊杰.柴胡桂枝干姜湯方證辨析[J].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2013,27(12):99-102. 病 機 概括古今醫(yī)家所言,對柴胡桂枝干姜湯證病機的認識主要有如下五種: 1.太陽表證未解,邪入少陽,水飲微結(jié): 傷寒五六日,發(fā)汗不當,復(fù)施攻下,不僅太陽表證未解,且使邪陷少陽,熱邪與水飲浸擾于半表半里,故見斯證。至于水飲內(nèi)結(jié),是由于邪郁少陽,三焦之氣不行所致。治用柴胡桂枝干姜湯疏解太陽少陽之邪氣,化飲散結(jié)而去滿。持此說者,如《醫(yī)方集解》、《傷寒論臨床實驗錄》等。 2.邪入少陽,水飲內(nèi)結(jié): 傷寒治療不當,邪入少陽,一方面膽火內(nèi)郁,樞機不利;另一方面影響三焦決瀆失常,使水飲留結(jié)于中,水道失于通調(diào),陽氣不得宣化,故見胸脅滿微結(jié)、小便不利、口渴等。持此說者,有二、四、五版《傷寒論講義》函授《仿寒論講義》,以及《傷寒論譯釋》等。 3.邪入少陽,亡津液內(nèi)燥: 傷寒治療不當,使邪入少陽,津液損傷。胸脅滿微結(jié)、心煩、往來寒熱等,皆為邪入少陽之征,小便不利、口渴者,則是汗下后之津液內(nèi)燥之象。該方為小柴胡湯化裁而成,因其無嘔而口渴,故去半夏加括蔞根,邪結(jié)較甚,故去人參大棗而加牡蠣,又因其曾用苦寒攻下,故易生姜為干姜,守中而溫之。持此說者,如《注解傷寒論》、《傷寒識義》、《傷寒論臨床研究》等。 4.邪陷少陽,津液不足,陽氣郁遏: 傷寒,病邪在表,汗不得法,邪氣未除,又復(fù)攻下,表邪內(nèi)陷少陽,因而為病。胸脅滿微結(jié),往來寒熱,心煩等,皆屬少陽主證,少陽氣機郁滯,三焦氣化失常,決瀆不暢,故小便不利;相火內(nèi)郁、津液受傷而口渴;少陽氣郁,陽氣不能宣達,津液難以四布,故但頭汗出。治用柴胡桂枝湯和解少陽樞機,通陽化氣滋液。持此見者,如劉渡舟《傷寒論詮解》。 5.邪陷少陽,三焦氣機阻滯,兼太陰虛寒: 《傷寒論通俗講話》指出:“邪陷少陽,氣郁不舒,故胸脅滿微結(jié);膽火上炎而灼津,故心煩口渴;熱郁不得宣泄而上蒸,故但頭汗出;正邪分爭,故往來寒熱,無關(guān)乎胃,故不嘔。三焦氣機阻滯,所以小便不利;內(nèi)傷脾氣,太陰虛寒,故見腹?jié)M或大便溏瀉。此證為膽熱而脾寒,故治以清少陽之熱,兼溫太陰之寒?!?/span> REF.董正華.對柴胡桂枝干姜湯證病機的討論[J].陜西中醫(yī)函授,1993(06):40-42. 藥 物 解 析 柴胡桂枝干姜湯原方:“柴胡半斤,桂枝三兩(去皮),干姜二兩,栝蔞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二兩(熬),甘草二兩(炙)。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fù)服,汗出便愈。”對于本方的解析,歷代醫(yī)家認識也不統(tǒng)一,主要有以下幾種解釋: 1.和解少陽,溫陽化飲生津: 將其藥物分為三組。一是柴胡、黃芩,清解少陽邪熱,以除少陽半表半里未盡之邪。二是桂枝、干姜、瓜蔞根、牡蠣,溫陽生津,以治飲結(jié)津傷,桂枝、干姜溫通化飲,瓜蔞根、牡蠣生津散結(jié)。三是炙甘草,和中調(diào)和諸藥。三組藥物相合,寒溫并用,攻補兼施,既有和解少陽之功,又有溫陽化飲生津之效。藥證相符,則少陽得和,樞機暢達,諸證悉除。方后云:“初服微煩,復(fù)服汗出?!边@是藥后表里陽氣暢通、津液布達、正復(fù)邪退的表現(xiàn)。 2.雙解少陽表里: 《醫(yī)宗金鑒》認為:“少陽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劑而治之,即小柴胡之變法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陽之表,加牡蠣以軟少陽之結(jié),干姜佐桂枝,以散往來之寒,黃芩佐柴胡,以除往來之熱,主少陽之里。”由是觀之,柴胡桂枝干姜湯具有雙解少陽表里之功。 3.和解少陽,清熱生津: 汪苓友曰:此小柴胡湯加減方也。茲者小便不利,心不悸而但煩,是為津液少而燥熱,非水蓄也,故留黃芩不加茯苓,以清熱;又云若渴者,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干姜,以生津止渴。 4.和解少陽,化氣生津: 聶惠民在《傷寒論與臨證》中講:柴胡桂枝干姜湯諸藥相和,可使少陽得和,樞機得利,氣化以行,陽生津布,諸證悉愈。 5.和解少陽,化痰開結(jié): 暢洪昇將柴胡桂枝干姜湯分為三組:一組為柴胡、黃芩,二藥能疏肝膽郁滯,清胸脅蘊熱,解半表半里之邪,是樞轉(zhuǎn)少陽必用的對藥。一組為桂枝、干姜、炙甘草,辛甘合用,能斡旋中州,溫通扶陽。一組為栝樓根、牡蠣,有清熱生津、化痰開結(jié)之效。綜合全方共成和解少陽,化痰開結(jié)之效。 6.雙解太少,合補陰陽: 冉雪峰認為柴胡桂枝干姜湯病機為傷寒由于誤下而“外則少陽而兼太陽,內(nèi)則陽微而兼陰微,既為太陽少陽的里層,又為陽傷陰傷的并合。故一面和少陽,一面和太陽,一面救陽氣,一面救陰氣。此條柴桂干姜,以復(fù)其陽;芩蔞牡蠣,以復(fù)其陰?!?/span> 7.和解少陽,溫脾散寒: 劉渡舟教授論此方病機為膽熱脾寒,認為柴胡桂枝干姜湯為小柴胡湯加減而成。柴胡配黃芩以和解少陽之邪;桂枝、干姜、炙甘草補脾散寒,溫通陽氣。全方既解少陽之邪,又能溫脾散寒通陽。 8.清上溫下,寒熱平調(diào): 胡希恕認為此方是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的變劑,即去人參、大棗、半夏、生姜,加栝樓根、桂枝、干姜、牡蠣而成。有清上溫下,寒熱平調(diào)之功。方中柴胡主心腹腸胃中結(jié)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與黃芩為伍解煩熱而治胸脅苦滿。栝樓根之潤得牡蠣之收能滋液解渴。黃芩苦寒,伍辛溫之干姜以理微結(jié)。桂枝、甘草治氣沖并兼和外。甘草、干姜理中氣以復(fù)津液。原有人參、大棗補中會致壅滿,因均非微結(jié)所宜而去之。 REF.鮑艷舉.柴胡桂枝干姜湯研究述要[J].浙江中醫(yī)雜志,2007(09):543-545. 現(xiàn) 代 應(yīng) 用 根據(jù)國內(nèi)醫(yī)家報道,結(jié)合個人臨證實踐,只在抓住本方證病機,就可運用于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諸多病證: 1.消化系統(tǒng)疾?。喝缥?、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下垂、急慢性膽囊炎,膽石癥、膽道感染、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亞急性腹膜炎等。 2.呼吸系統(tǒng)疾?。喝绶窝住⒎谓Y(jié)核、肺門淋巴炎、胸膜炎等。 3.泌尿系統(tǒng)疾病:如泌尿系感染、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尿毒癥等。 4.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喝缟窠?jīng)衰弱、癔病、神經(jīng)質(zhì)、癲癇、心悸、不寐、臟躁等。 5.婦科疾?。喝绺郊?、子宮功能性出血、乳腺增生等。 6.其它疾?。喝缂甭灾卸住⒔Y(jié)膜炎、濕疹、頭部癤腫、美尼爾氏綜合征、陽痿、糖尿病、放療后味覺缺乏癥等。均可取得良好療效。 REF.張長恩.柴胡桂枝干姜湯證探究[J].北京中醫(yī),2004(04):244-2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