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檢驗人,今天小帶給大家揭秘婦科檢查之TCT與HPV!
液基細胞學檢查(TCT),高危型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DNA檢測都是都是排除宮頸病變方面,尤其是宮頸癌的檢查。
咱們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宮頸癌?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僅次于乳腺癌,高發(fā)年齡為50-55歲。但近年來,發(fā)病人群也越來越年年輕化,特別是較年輕的城市女性人群。宮頸癌的發(fā)病從子宮頸上皮內癌變到出現原位癌、早期癌和浸潤癌需要10-15年時間,因此,早期通過TCT和HPV檢查可及時發(fā)現病情盡早治療,提高治療效果。
一、什么是TCT?
TCT是采用液基薄層細胞檢測系統(tǒng),檢測宮頸細胞并進行細胞學分類診斷,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一種宮頸癌細胞學檢查技術。與傳統(tǒng)的宮頸刮片、巴氏涂片檢查相比,明顯提高了標本的滿意度及宮頸異常細胞檢出率。TCT檢查,對于宮頸癌細胞檢出率為100%。同時還能發(fā)現部分癌前病變、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蟲、病毒、衣原體等,所以TCT檢查是應用于婦女宮頸癌的篩查的最先進的技術。
TCT報告的結果主要分為以下7種:
1.未見上皮內病變細胞或惡性細胞(NILM):表示宮頸細胞正常,無需特殊處理。
2.不能明確意義的非典型鱗狀細胞(ASC-US):表示宮頸細胞可能發(fā)生了病變,若合并高危型HPV感染則需要陰道鏡下宮頸活檢確診,如無高危型HPV感染,可3-6月后復查TCT。
3.非典型鱗狀細胞不排除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ASC-H):表示宮頸細胞發(fā)生了癌前病變或癌,但細胞的異常不夠確切診斷,需要陰道鏡下宮頸活檢確診。
4.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表示宮頸細胞可能發(fā)生了低級別的癌前病變,需要陰道鏡下宮頸活檢進一步確診。
5.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表示宮頸細胞發(fā)生了可疑高級別癌前病變,需要進行陰道鏡下宮頸活檢確診。
6.非典型腺細胞(AGC):表示宮頸管細胞發(fā)生了一些病變,需要進行陰道鏡檢查及宮頸管組織病檢確診。
7.鱗狀細胞癌:表示宮頸細胞已經發(fā)生了癌變,若能明確組織類型,報告為角化型鱗癌,非角化型鱗癌等。
二、什么是HPV?
醫(yī)學研究發(fā)現人乳頭瘤病毒(HPV)是導致宮頸病變和宮頸癌的元兇。目前世界上已發(fā)現有120余種HPV,大約35 種型別與生殖道感染相關,其中約20種與腫瘤有關。根據危險性的高低,將可能導致宮頸病變和宮頸癌的HPV亞型稱為高危型,最常見為HPV16和18型,而致癌風險低的HPV稱之為低危型。
婦科檢查HPV是在預防宮頸癌方面具有很強大的指導意義,一般女性在30歲以后會進行此項婦科檢查。年輕婦女感染HPV很常見,絕大多數為一過性感染,都將被自身免疫系統(tǒng)清除而不會致病,因此,不必為一次高危型HPV陽性而緊張,只有高危型HPV持續(xù)感染才可能導致宮頸癌前病變或宮頸癌,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小結
簡單總結這兩項檢查之間的關系,HPV是檢測有無可能導致宮頸病變和宮頸癌的高危病毒感染,TCT是檢查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宮頸細胞是否發(fā)生了異常變化,也就是說HPV是查原因,TCT是看結果。因此,只有結合這兩項結果,才有助于醫(yī)生做出準確的診斷。
由于高危型HPV持續(xù)感染是子宮頸癌發(fā)生的必要條件,為盡早發(fā)現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我們建議只要性生活超過3年的女性和30歲以上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高危型HPV和TCT檢查,若連續(xù)兩年檢查結果均為正常,可以間隔2-3年檢查一次。HPV和TCT檢查均采集的是宮頸表面的脫落細胞,因而留取標本時患者是沒有任何疼痛感覺的,所以沒必要對檢查過于緊張和焦慮。
宮頸癌是目前所有癌癥中唯一病因明確(高危型HPV)、唯一可以早期預防和治療、唯一有希望徹底根除的癌癥。因此,只要定期進行科學合理的篩查和隨訪,女性朋友們就能遠離這一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