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張之洞詩學及詩作之“宋意”辨析

 倚月臨風 2020-12-27

  內容提要:“宋意”,乃是與唐詩的“韻”相對的、宋詩特有的味道。張之洞在將“宋意”納入自己的詩學和詩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直面所處時代,以自我為主體,在吸收中做了選擇,在傳承中進行了創(chuàng)造。“宋意”在張之洞詩學及詩作中呈現(xiàn)出了具體而獨特的審美風貌,染上了濃重的張之洞色彩。具體呈現(xiàn)為:執(zhí)守雅正,崇尚真實,注重說理。究其背景和成因,大致離不開童年教育、社會身份、時代風云等因素。

關鍵詞:張之洞 詩歌 宋意 雅正真實

              

張之洞,作為晚清名臣能詩者,其詩作及詩學在當時及民國廣受關注,新中國成立后,雖一段時間遇冷,但近年已引起越來越多學者的重視。自晚清至今,以“宋意入唐格”來評張之洞的詩歌創(chuàng)作已是詩界、學界共識,然對其中“宋意”的追溯與闡釋似有不足。在這里,我們不是要對張之洞具體詩作中的“宋意”與“唐格”進行機械的剝離,而是要對其詩學及詩歌創(chuàng)作中“宋意”的內涵、特征及背景成因一探究竟。以便于我們能夠較為準確地把握張之洞的詩學及詩作,繼而能給予其較為準確的定位,能有效地肯定張之洞詩歌的價值。

“宋意入唐格”本是張之洞對他人詩歌的贊美,語出其《四生哀·贈蘄水范昌棣》一詩,原詩句為“平生詩才猶殊絕,能將宋意入唐格”。我們現(xiàn)在已不知范昌棣詩風如何,但當時及后來的詩評家,如徐世昌、胡先骕、陳曾受、錢仲聯(lián)等,多視其為張之洞的夫子自道。然對何謂“宋意”,從張之洞本人到論者并無具體闡釋。錢仲聯(lián)在為《中國近代文學大系·詩詞集》(錢仲聯(lián)主編,上海書店出版社,19914月版)所作的《導言》中言:“張氏明確提出了‘宋意入唐格’的主張,所以具有唐人的藻采和宋人的骨力,又能言之有物,從其身世遭際抒寫真性情。”縱觀宋代詩學,我們可以得知,“宋意”包含“宋人的骨力”,但又不僅限于此。至于王英志主編的《清代唐宋詩之爭流變史》中把張詩之“宋意”釋為“平易曉暢而有思致詩風,是宋詩中健朗而不奧折的詩風”[],實是“宋意”在張詩中的表現(xiàn)形態(tài),而非“宋意”之內涵。倒是龐堅以“宋詩的意趣”[]概言之能切中肯綮,我們不妨在此基礎上“接著講”——如何理解“宋詩的意趣”?需要明確的是,宋詩所尚之“意”,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意”,諸如意思、意義之類,而是徐復觀所言,“以想象為主的思中,加入了較多的理性成分”,“是把感情理性化”[],用詩句表現(xiàn)這樣的“意”,宋詩的筋骨便隨之而來,宋詩的“理趣”也油然而生,這樣的宋詩也不可能絢麗華美。由此看來,“宋詩的意趣”大致是這兩方面的融合:一是內容上的抒發(fā)經過理性的沉淀而更加內斂堅實的情感,“皮毛落盡,精神獨存”(吳之振語);一是藝術形式上的“深折透辟”(繆鉞語)、素樸典雅。二者相生相依而出的“宋意”,即是與唐詩的“韻”相對的、宋詩特有的味道。如果說這是“宋意”的原有之旨,那它們在張之洞詩歌中呈現(xiàn)出了具體而獨特的審美風貌,染上了濃重的張之洞色彩。張之洞在將“宋意”納入自己的詩學和詩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直面所處時代,以自我為主體,在吸收中做了選擇,在傳承中進行了創(chuàng)造。

“雅”是中國古典詩學的一個重要命題,對其內涵的演繹和闡釋,歷代的側重點不盡相同。宋代詩學的“雅”向人生的理念世界開掘,強調詩人人格的修為,特別是書卷精神的重要,將詩品與人品更密切地聯(lián)系起來。這樣的“雅”契合了張之洞的儒家正統(tǒng)思想意識和審美取向,于是,他認同和吸收了宋代詩學的崇雅意識,肯定“北宋清奇是雅音”,并進一步向“雅”的原旨回歸,即,“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興廢也?!?/span>[]并對“雅正”進行了明確的注解:“雅(有書卷,無鄙語,有先正氣息,無油腔濫調)、正(不俶詭,不纖佻,無偏鋒,無奇格)”[],這其中包含了對詩歌雍容典雅的體式、理端意深的詩意、中正平和的韻味等維度的要求。又在《輶軒語》中告誡天下書生“文學之道先貴誠篤。世有聰明浮薄之人,能做淺薄詩數(shù)首,略記僻冷書數(shù)語,便兀奡放蕩乖僻不情,自命為才子、名士,不惟見笑大方,一染此種氣習,終身不可入道?!?/span>[]其詩歌《哀六朝》更是直接地將有違雅正的六朝浮靡文風視為亂世亡國之兆,“神州陸沈六朝始,疆域碎裂羌戎驕。鳩摩神圣天師貴,末運所感儒風澆。玉臺陋語紈绔斗,造象別字石工雕。亡國哀思亂乖怒,真人既出歸煙銷。”并斷言“政無大小皆有雅,凡物不雅皆為妖?!?/span>張之洞以史為鑒,將詩風與世風相聯(lián)系,認為晚清種種弊端與“今人攘臂學六朝”有關,痛心疾首地呼吁詩歌創(chuàng)作回到儒家詩學的雅正道路上來。如果說宋代的“雅”主要是一種“落花無言,人淡如菊”式的典雅,張之洞則立足晚清風雨飄搖的時局,將詩歌的“雅”與王朝興替、人心教化聯(lián)系在一起,倡導一種黃鐘大呂式的、帶有政治關懷的“雅正”之音。他本人也在創(chuàng)作中踐行了這樣的詩學主張。張之洞的登賞游覽之作多有佳構,也頗能代表其詩風。如《重九日作》:“高臺葉響夕風起,薄寒清瘦愁朱李”、“開口且從杜牧笑,枯顱誰誚參軍顛”……全詩用典無痕,清雅之至,夏敬觀在《學山詩話》中大贊:“純?yōu)闁|坡,筆力矯健,百余年來,紗帽頭詩,當首屈一指?!?/span>[]再如其古體詩杰作《銅鼓歌》,長詩以平亂大捷后所鑄記功之銅鼓為對象,狀其形,摹其聲,洋洋灑灑,一韻到底,筆墨激越跌宕,沉酣飛動,一股浩然正大之氣貫穿始終。

翁方綱《石洲詩話》云:“唐詩妙境在虛處,宋詩妙境在實處”[],“實”,是宋詩的重要組成。翁氏所謂實,并不僅指學問考據(jù),也包括“事境”,即實際生活。翁方綱提倡的“質厚”、“實處”,其核心是敘事詳切,議論痛快,備記時事。實,絕不是“腐木濕鼓之音”,更有別于俚淺直露之辭,而是強調詩要出于性情、時事而有余味,要在樸素、厚重中有氣勢、含清通。宋詩的“實”,在張之洞“宋意入唐格”的理念與格局中,正是用來醫(yī)治唐詩之空泛的一劑良藥。我們看到,不管論詩還是寫詩,張之洞都對“實”推崇有加,并且還對其做了加持,即,“真”,此真不僅意味著存在,還指“有意義、不剿襲”(《輶軒語》)。崇尚真實,成為張之洞“宋意”的又一個體現(xiàn)。他在《輶軒語》中多處言及此觀點:“詩至有味,乃臻極品”,而要做到有“味”,要“有理、有情、有事,三者俱備”,并特別標注“有事一條,尤為切要,特為標出”;談論古今體詩“十二忌”時特指出“忌虛造情事景物,將無作有”;“忌貌襲古而無意”;“各體之通忌曰:言外無余味”。在他看來,詩要為事而作,詩味來源于真實的理、情、事,任何的無病呻吟、空穴來風都是要不得的。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他也用這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言不茍出”,以嚴肅的態(tài)度進行創(chuàng)作。張之洞較少純粹的直接抒情之作,大都是借寫人、紀事、摹景、狀物、詠史等來表情達意。詩歌內容密切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家國憂思溢于筆端。從一首首詩歌我們可看到這位士子、學官、儒臣的生命軌跡和精神歷程。《癸丑七月畿輔淫雨十日……》是其少時所作,寫“綺繡周原變水鄉(xiāng)”的災情,寫“澤鴻休怨無安所”的“匪(太平軍)情”,依托景與事抒發(fā)了憂國憂民的懷抱。七絕《四月下旬過崇效寺訪牡丹花已殘損》:“一夜狂風國艷殘,東皇應是護持難。不堪重讀元輿賦,如咽如悲獨自看?!贝嗽娛瞧渫砟昙炎?。表面寫殘花,實則隱喻晚清千瘡百孔、風雨飄搖的時局,映射出一介朝廷重臣回天乏力的悲涼心境。貼切蘊藉,感人至深。張之洞用詩歌記下了自己的所見、所歷、所思、所感。林庚白在其《麗白樓詩話》中寫道:“同光詩人什九無真感,惟二張能自道其艱苦與懷抱。二張者,之洞與謇也。之洞負盛名,領重鎮(zhèn),出將入相,而不作一矜夸語,處新舊變革之際,危疑絕續(xù)之交,其身世之感,一見于詩,視謇猶真摯。”[]是為的評。陳散原對此有“紗帽氣”、“館閣氣”之譏,汪辟疆辯駁:“散原亦不喜廣雅詩,嘗云:‘張詩語語不離節(jié)鎮(zhèn),此紗帽氣也。’衡情而論:詩貴有我,廣雅久居督部,東來溫嶠,西上陶桓,以及牛渚江波,武昌官柳,正是眼前自家語?!?/span>[]寫出“自家語”,抒發(fā)真性情、真懷抱,正是張之洞詩歌的價值和魅力所在。

 與唐詩的主情不同,宋詩以志、以意為主,因主志、意,便多有議論、說理。這一特征正適合發(fā)揮張之洞作為儒者、重臣的“名論特識”,便被他順理成章地納入“宋意”之中。張之洞詩基本走的是宋詩以意煉象、即物究理的路徑,接納了宋詩凝練沉潛的精神法式。但具體的意、理又與宋詩多有不同。宋詩往往或知性地思省人生的意義,或理性地探究生命的真諦,或懷才不遇自憐自艾,即使感時傷世也常和自身的榮辱沉浮相聯(lián)系。張之洞則不然。一方面,身為朝廷柱石,內憂外患,重任在肩,疲于應對,使其難以有“究天人之際”那樣超越性的思考;同時,天理、玄思也不符合他經世致用的核心思想。所以,張之洞的議論說理大都是落于實處的“人道”,具有深厚的歷史內涵和社會關懷。如《銅鼓歌》,此詩本是仿蘇軾《石鼓歌》而來,但二者結尾相異。張詩結尾“藏之宗拓無忘在營事,亦知乃祖乃父于國宣勤勞”,“圣人有道四夷服,何用大食日本歌金刀”;而蘇詩以“興亡百變物自閑,富貴一朝名不朽。細思物理坐嘆息,人生安得如汝壽”來做結。張詩結尾以家國為念,不同于蘇軾的人生思考。另外,《連珠詩》亦可為力證。三十三首《連珠詩》是張之洞一生立身處世治學為政之心得?!斑B珠詩”在形式上都是先以一句諺語領起,然后以典故鋪排來說理,最后以“吾聞”二字引出結論。如第二十六首:“乞火不如取燧,寄汲不如鑿井。求已勝仰人,勞暫逸乃永。嬰兒在人掌,待乳存徼幸。貧士衣中珠,未索自不省。世人志在偷,不好精進猛。齊景但出涕,趙孟惟顧景。亦如士為學,剽竊非修綆。謀國計久長,豈得飾清凈。國與天地立,眾醉須獨醒。吾聞周易象,自強為要領?!?/span> 詩歌脈絡清晰,邏輯分明,運用譬喻進行類推,說理生動有力,強調了自強對于一人、一國的重要性。在外強入侵,國力衰弱,民生凋敝之際,這樣的詩篇可謂是肺腑之言、切時之需。胡先骕評價《連珠詩》“不為學究之迂腐,亦異才士之浮詞”[11],此語可普遍適用于張之洞詩中的議論說理。

張之洞的“宋意”不是固守一隅、抱守殘缺的復古,而是充滿主觀能動性的學古。他在繼承和吸收的同時不乏選擇和創(chuàng)造,他的“宋意”,實乃“張意”與“宋意”的融合,而不再是原始意義上的“宋意”。他對蘇軾和黃庭堅的態(tài)度可為窺豹之一斑。蘇、黃是宋詩的兩座山峰,甚至黃庭堅的詩作堪稱更為典型的宋詩。但張之洞對二人的態(tài)度大相徑庭:對蘇軾推崇備至,對黃庭堅屢加貶斥?!包S詩多槎牙,吐語無平直。三反信難曉,讀之鯁胸臆。如佩玉瓊據(jù),舍車行荊棘。又如佳茶荈,可啜不可食。子瞻與齊名,坦蕩殊雕飾。枉受黨人禍,無通但有塞。差幸身后昌,德壽摹妙墨。”(《摩圍閣》)究其原因,無非是黃詩有違他平易曉暢的詩學觀,于是,便被摒棄于“宋意”之外。張之洞的文學思想和他的政治思想、學術思想是密切相聯(lián)的,這種聯(lián)系不僅表現(xiàn)在內容上的影響和制約,也表現(xiàn)在哲學思想、方法論意義上的同一性。他對待“宋意”的態(tài)度,便與其“中體西用”的政治思想、漢宋兼重的學術思想一脈相通:即站在文化保守主義立場上實用主義哲學是它們共同的底色;通權達變、為我所用是它們共同的方法。張之洞的“宋意”是他打破朝代之畛域,從自我心性出發(fā)面向時代的一種取法,具有鮮明而濃郁的主體色彩和時代精神。

追溯張之洞“宋意”的形成背景,除與生俱來的先天個性外,大致離不開童年教育、社會身份、時代風云等因素。張之洞四歲開蒙,從小受到的是最傳統(tǒng)的儒家教育,授業(yè)師皆一時飽學大儒。其父張瑛也注重在儒學根坻上培養(yǎng)他。據(jù)胡鈞《張文襄公年譜》記載,張瑛“訓子以‘儉約知禮’為宗,過庭授學,多乾嘉老輩緒言。”[12]這一切為張之洞的一生涂上了底色,打下了基調。現(xiàn)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童年(現(xiàn)代心理學一般把從出生到成熟稱為“兒童期”)是人的一生中一個重要的發(fā)展階段,童年經驗是一個人心理發(fā)展不可逾越的開端,是人個體發(fā)展的宿因,童年期形成的先在意向結構會影響人的一生。張之洞童年期所受的正統(tǒng)的儒家教育影響了他的事功,也影響了他的詩學和詩歌創(chuàng)作。他的執(zhí)守雅正、崇尚真實、切近現(xiàn)實皆以儒家經旨正統(tǒng)為底流,也是對儒家“文以載道”“詩言志”的文學傳統(tǒng)的承繼。而這一選擇也與其朝廷重臣的身份相符。依照身份理論看來,在人的各種身份中有一種是中心,是主要的,會影響其他身份。張之洞有幾種身份:詩人、學者、大臣,而大臣是他的主要身份,其余身份皆圍繞這一中心行事。對于一位亂世中的封疆大吏來說,認同儒家“載道”、“言志”的詩學是水到渠成之事,“盡掃淫哇歸雅正”也是其責任所在,而綺靡虛浮則與其身份格格不入。曾克耑言:“其身既無所容,而亡國破家之變交乘于前,曾無術以拯之,其悲憫世道,感傷太息,豈韋布之士所可望者邪?……故其發(fā)為聲詩也,寄感傷于芳惻,寓隱微于詼詭。卓然有以自樹立,非嘲弄風月者所得而比?!?/span>[13]這段論述似為張之洞詩量身打造。造就張之洞“宋意”面目的,外因亦不容忽視。詩和詩人都生活在他們的時代里。張之洞的人生跨度,邁越咸、同、光、宣諸朝,這不僅是清王朝的衰敗之世,而且也是古老中國正經歷“數(shù)千年未有之變局”時期,“國步維艱,外患日棘,民窮財盡”(張之洞《遺折》)。面對如此堅硬的現(xiàn)實,一位以天下為己任的士人自然難淺吟低唱書寫輕綺艷美的詩句,一位常懷忠君愛民之思的儒臣亦難有名士風流高蹈遠塵之想。這樣的時代氣候,為張之洞那與社稷民生、興衰治亂息息相通的“宋意”提供了生長的土壤。

從以上對張之洞的“宋意”辨析中可以看出,其詩學和詩作仍在中國傳統(tǒng)士大夫所固有的情感表現(xiàn)模式之下,折射出的是儒家傳統(tǒng)的審美心態(tài)。晚清天崩地解的社會現(xiàn)實并沒有顛覆其業(yè)已形成的觀念形態(tài)和深層的心理結構,只是迫使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依照所秉承的“中庸”之道,來尋求個人的文化精神,或具言之詩學思想,與社會現(xiàn)實之間的整合。而“宋意”即是這一整合的結晶。我們應該把“宋意”放回具體的歷史語境中,重新建立起思想的和美學的背景,充分體察歷史本身的豐富與復雜,從而才能較為準確地把握“宋意”在詩歌發(fā)展和詩歌批評中的地位和價值。對于張之洞的詩歌創(chuàng)作而言,“宋意”是其內核,凝結著詩人的志趣學養(yǎng)和審美取向。“宋意”在給他的詩歌帶來典雅厚重、寬博宏肆的同時,也帶來了惹人非議的“館閣氣”。但,詩歌創(chuàng)作本就“各師其心,其異如面”,清流健將、封疆大吏、洋務殿軍的張之洞只能寫出屬于自己的詩作。況“作山林詩易,作臺閣詩難。山林詩或失之野,臺閣詩或失之俗。野可犯,俗不可犯也。”(李東陽《麓堂詩話》)張之洞的詩雖無傳誦千古的名篇,但格調不俗,筆力雅健,“詩中有人在(陳衍語)”,已屬難得。我們應該給予足夠的尊重和重視,中國詩歌史也應有這類詩歌的安放之地。


[]王英志主編《清代唐宋詩之爭流變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3月,第651頁。

[]龐堅《張之洞詩文集·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8月,第16頁。

[]徐復觀《中國文學精神》,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6月,第399頁。

[]阮元《十三經注疏》,本卷十五,中華書局,19806月,第 15 頁。

[]張之洞《輶軒語﹒時文》,趙德馨等《張之洞全集》,武漢出版社,200812月,第十二冊,208頁。

[]同⑤,第198頁。

[]同注②,第25頁。

[]翁方綱《石洲詩話》卷四,趙執(zhí)信、翁方綱《談龍錄·石洲詩話》,陳邇冬校點,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6月版,第187頁。

[]林庚白《麗白樓詩話》,轉引自張修齡、馬衛(wèi)中《近代詩論叢·新舊交替中的復古詩家》,安徽文藝出版社,1995,第 60 頁。

[]汪辟疆《汪辟疆說近代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月,第31頁。

[11]胡先骕《讀張文襄廣雅堂詩》,胡先骕《胡先骕文存》上冊,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8月版,第181。

[12]胡鈞《張文襄公年譜》,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第18頁。

[13]曾克耑《爰居閣詩序》,曾克耑《頌橘廬叢稿》,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版,第一冊,第二卷,第7頁。

作者簡介:付紅妹,河北省滄州師范學院文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文學碩士畢業(yè),后曾至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兩年。主要從事文學理論和美學的教學與研究。曾在《北京大學學報》、《文藝爭鳴》等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文學藝術評論三十余篇。出版有個人文集《藝文游思》。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精品| 日本男人女人干逼视频| 色无极东京热男人的天堂| 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 最新69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字幕| 99少妇偷拍视频在线| 99国产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 麻豆果冻传媒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久久亚洲成熟女人毛片| 国内尹人香蕉综合在线| 人妻巨大乳一二三区麻豆|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av|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 91精品欧美综合在ⅹ| 欧美日韩精品人妻二区三区| 天海翼高清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香蕉一级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日韩中文视频一区| 男人大臿蕉香蕉大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粉嫩一区二区三区粉嫩视频| 在线亚洲成人中文字幕高清| 91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精品午夜视频免费观看 | 成年午夜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99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在线激情视频| 男女激情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中文高清在线专区| 久久大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色哟哟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资源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