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對你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季節(jié)嗎? 樹葉紛落,稻谷成熟,許多名家大師都為秋季留下詩篇或影像,著名的瑞典導(dǎo)演英格瑪·伯格曼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伯格曼(Ernst Ingmar Bergman)導(dǎo)演的《秋日奏鳴曲》(Autumn Sonata)。 | 《秋日奏鳴曲》電影劇照 這部電影由兩位女演員擔(dān)任主角,一位是出身于瑞典的國寶級明星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飾演才華橫溢的鋼琴家夏洛特;另一位是與伯格曼長期合作的挪威演員麗芙·烏曼(Liv Johanne Ullmann),她飾演的是夏洛特的女兒伊娃,一名牧師的妻子。 這對母女多年來都少有交流,得知母親的新任丈夫病逝,伊娃特地寫信邀請母親來與自己同住,母女間的隔閡與糾結(jié)在這次見面中一一袒露。 影片以一曲亨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的《F大調(diào)奏鳴曲》(HWV 369)入場,它愜意悠長,將人帶入秋日的溫暖中,仿佛已經(jīng)看到了一切美好的秋日景象。暖黃色的樹葉搖擺落下,主人公伊娃在書房里寫信,她的丈夫訴說著對她的愛。 這樣溫暖的場景隨著母親的到來發(fā)生著變化。 夏洛特一坐下,便開始絮絮叨叨丈夫的悲慘遭遇,丈夫如何痛苦、如何去世、自己如何可憐。伊娃注視著母親,眼里滿是思念、敬畏與戀慕。 伊娃向母親提起,她的姐妹海蓮娜與自己生活在一起,夏洛特的笑臉頓時消失了,她不愿意面對那個殘疾的、曾被自己送走的女兒,多年后再面對這個無法發(fā)出正常聲音的女兒,只好強撐著微笑。 海蓮娜的形象其實是伊娃的投射,母女間的糾結(jié),愛與恨纏繞難分,逐漸進入一種失語的狀態(tài)——愛不見蹤跡,恨也無處表達(dá),只好互相傾訴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東西。 這些表面的和諧在母女彈奏鋼琴時被打破。 伊娃為母親演奏了肖邦的《a小調(diào)第二前奏曲》,以一種笨拙、生疏卻十分溫暖的方式呈現(xiàn)樂曲,這其中傳達(dá)出的溫情震撼到了夏洛特。這種震撼引發(fā)她的艷羨、妒忌,轉(zhuǎn)而諷刺女兒:「肖邦是感情充沛,而非多愁善感。」 隨后,她以一種專業(yè)、冷酷的方式來演奏這曲肖邦,如秋風(fēng)蕭瑟般,一個一個的音符抖落,引人震顫。 伊娃注視著母親,這位從不夸獎自己的母親,這位在批評、羞辱自己時,反倒用「我最親愛的」、「我可愛的孩子」這樣的詞匯的母親,以她的專業(yè)、她的愛為武器凌遲著自己。 影片的矛盾沖突在母親的一次噩夢后來到了最高潮,伊娃也借著酒醉在深夜說出自己多年來的心結(jié)。 她告訴女兒,自己也不想做一個母親,自己如女兒一般無助,她只能在音樂中表達(dá)自己的情感,因此在面對女兒「情感殘廢」的指責(zé)時,只能照單全收。 爭吵的第二天,夏洛特就離開了,面對女兒的陳年舊恨,她落荒而逃。伊娃突然覺得母親好像老了許多,那么恐懼,那么疲倦。 秋日即將走到盡頭,寒冷如巨幕般籠罩。這對母女的關(guān)系沒能在訴說中得到緩和,反而走入無望的冬夜里。 這部電影看似在探討母女之間的關(guān)系,女兒因為沒能在愛里長大,因為忍受著畸形的愛、被愛折磨著長大,因此沒能學(xué)會愛人??赡莻€被視為「罪魁禍?zhǔn)?/span>」的母親,也因為自己的音樂追求與家庭的矛盾,而處在掙扎痛苦中、困在愛的牢籠里。 因此,這部電影在另一方面在探討的也是「愛人的能力」。大多數(shù)人的人生從觀察父母開始,學(xué)校教了知識卻沒有教如何愛人,所以孩子只能從父母身上學(xué)習(xí)處世法則。 可是當(dāng)家庭缺席、親情失守,孩子就只能在愛里懵懂、迷失,當(dāng)他們長大成人,也無法懂得如何去愛一個人,如何建立健康的親密關(guān)系。 伯格曼的秋日,是溫暖與痛苦交織的秋日。人在愛里的浮沉與迷惘,與秋日的凋零之感相映成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