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遠古時代,由于醫(yī)學知識和科學知識所限,人們普遍認為疾病是神靈所致,是人犯罪以后神靈對人的處罰。公元前412年,“現代醫(yī)學之父”——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就已經記述了類似流感的癥狀。希波克拉底提出了四體液病理學說,按照這種疾病觀,健康是依靠四體液(血液、黏液、黃膽汁、黑膽汁)平衡維持的,四體液平衡被打破疾病就會發(fā)生,所有的疾病都是四體液失平衡的結果,發(fā)熱性疾病(流感)也不例外。 流感雖然在18世紀時才作為疾病診斷的名稱出現,但這種疾病在很早以前就存在了。流感大流行最初發(fā)生在6世紀,也有人說是9世紀。10世紀時法國和德國流行流感, 1311年兩國再次遭受流感的侵襲。1323年和1403年意大利曾經兩次發(fā)生流感,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嚴重。總體來看,11至15世紀發(fā)生的流感,臨床癥狀明顯,患者咳嗽劇烈、咽喉疼痛,嚴重者聲音嘶啞,15世紀發(fā)生的流感老年患者明顯增多。 1485年汗熱病或“英國汗熱病”可能是最早的流感記錄。英國汗熱病起源于英國且開始時局限于英國。認為這是一種豬病或是別的家畜病傳給了人。在一個世紀中,在英國類似的流行多次出現。有四次已被確定,1507年、1528年、1551年和1578年。1516年在整個歐洲出現類似英國汗熱病的疫病,經常被認為是流感最早明確出現的證據。17世紀,英國著名的臨床醫(yī)學家ThomasSydenham(1624~1689)提出“個體發(fā)生學”理論。他認為污染的大氣是疾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來解釋1675年和1679年發(fā)生的流行性咳嗽。 1557年和1580年流感再次于歐洲流行,在一個多世紀中,流感似乎都只在小范圍內流行,直到1729年才有歐洲范圍的大流行。隨后在1732年、1781年和1788年幾次大暴發(fā)。1781~1782年那次不僅流行范圍廣,而且病情嚴重。約有四分之三的英國人得了病,而且一直傳播到美洲。后來疫病再次消失,直到1830年才重新有流行記錄。然后是1833年的第二次流行和1847年第三次流行。此后流感就似乎完全消失,直到1889年才再次出現。1889~1892年的流行要比以前的大多數流行都嚴重得多,留下的記錄也更完善。這也是第一次將流感按它的發(fā)源地命名?!岸砹_斯流感”是在1889年12月出現在圣彼得堡區(qū)的,到1890年3月已傳遍世界大部分地區(qū)。這也是第一次明確知道流感的流行呈現出病情輕重的“波浪”變化。 在整個17世紀,世界上出現了三次流感大暴發(fā)。1658年,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次流感大流行使6萬人死亡,驚慌的人們認為這是上帝的懲罰,所以將這種病命名為“Influenza”,意即“魔鬼”。流感被命名為Influenza是1733年由Gagliarde給出的。 人們對流感的認識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的。因為流感多伴有發(fā)熱的癥狀,所以很長時間內,人們將流感歸為發(fā)熱性疾病。1750年,英國傳染病的專家JohnHaxham在他的論文《論發(fā)熱》中使用Influenza來形容1743年春發(fā)生的一種卡他性發(fā)熱性疾病。至1775年, Influenza的使用已經比較普遍了, 1782年Influenza開始作為一種正式的診斷疾病的名稱來使用。18世紀意大利病理學家Giovanni Battista Morgagni(1682~1771)創(chuàng)建了器官病理學,開始從人體的器官結構尋找疾病的位置,發(fā)現感冒和流感一類的疾病會引起肺部的改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接近尾聲的時候,一場大流感席卷全球。這不僅給參戰(zhàn)國雪上加霜,也給中立國帶來了災難。這場流感從1918年春天開始,一直持續(xù)到1919年夏天,中間經歷了三次流行高峰,在全世界造成死亡的人數,保守估計有2100萬,也有人估計高達1億,世界上將近一半的人口受到了傳染。因此從死亡人數來說,其災難性甚至要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1918年流感首先發(fā)生在美國堪薩斯州的一個軍營內,幾天內數百名士兵出現感冒癥狀。傳播速度快,但死亡率不高,由于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尚未結束,所以此次流感沒有引起美國的注意。然而當流感傳播到西班牙后,短時間內造成800萬西班牙人死亡,如此高的死亡率使1918年流感以西班牙流感而聞名。這次流感席卷歐亞大陸,也侵襲到非洲和大洋洲。1918年流感特征明顯,男女老幼均可被感染,而且體溫高、流鼻涕、咳嗽、全身痛,嚴重者因呼吸困難而窒息死亡。18世紀時之前人們并不知道發(fā)生流感的真正原因,因為細菌學說是在19世紀以后建立的,而對病毒的認識則延遲到20世紀以后。 盡管在1892年,pfeiffer就首先從流行性感冒患者鼻咽部分離出,當時被認為是流感的病原菌,但是直至1933年流感病毒分離成功,才明確流感的病原體是流行性感冒病毒,而流感嗜血桿菌通常引起化膿性疾病和某些繼發(fā)感染。 1931年人類首先發(fā)現了第一種病毒(煙草花葉病毒),這是一種植物病毒,不對人致病。1933年英國醫(yī)生W ilson Smith發(fā)現了A型流感病毒( influenza virus), 1940年美國醫(yī)生發(fā)現了B型流感病毒,不久C型流感病毒也被發(fā)現??茖W家還發(fā)現了A型和B型流感病毒存在亞毒株。 20世紀30年代以來病毒學家用1918年流感幸存者的血清進行血清學試驗,間接得出了1918年流感病原體為H1N1亞型的初步結論。然而,由于沒有現成的1918年流感病毒株可供研究,給科學家們的研究帶來了困難。流感病毒是一種RNA病毒,在分類學上屬于正黏液病毒科。流感病毒的表面有兩種蛋白質,一種叫做血凝素(簡稱HA或H),另一種叫做神經氨酸酶(簡稱NA或N)。1941年,美國科學家GeorgeK.Hirst發(fā)現了流感病毒的血凝素活性,1942年從雞胚中分離出人流感病毒。病毒學家根據H和N這兩種蛋白質的變異情況將流感病毒分為諸多亞型,迄今為止共發(fā)現15種H基因和9種N基因。 1997年,美國華盛頓軍隊病理學研究所(AFIP)的杰弗里·陶本伯杰(Jeffery Taubenberyer)等人終于在這方面取得了突破,首次得到了1918 年流感病毒的RNA基因并測出其部分基因序列。他們對這些基因序列進行種系發(fā)生學分析,發(fā)現1918年流感病毒株為H1N 1亞型。. 1957年,暴發(fā)了“亞洲流感”(病毒類型H2N2),流感兩周后騷擾了亞洲的所有國家,接著又在澳洲、美洲和歐洲登陸,漫游了無數國家。全球仍然有200多萬人遭遇厄運。1968年7月,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所致的“香港流感”在香港大規(guī)模暴發(fā),據統計,美國共有3.4萬人因感染致死,整個倫敦很多人染病,需要大批志愿者進行護理。1976年,駐扎于美國新澤西州福特迪克斯軍事基地的一名美軍士兵感染“豬流感”致死,很多衛(wèi)生官員擔心“西班牙流感”卷土重來,引發(fā)了全國性恐慌。但是,該病毒當時只在美國的豬之間傳播,而且也研制出了疫苗。1977年1月,“俄羅斯流感”(病毒類型H1N1)在前蘇聯出現并流行,1978年1月開始在美國在校學生及征募的新兵中暴發(fā)。 1878年Perroncito首次報道了意大利的雞感染禽流感, 1901年Centannic和Sarunozzi分離并描述了其病原體,即“可濾過”病原體(病毒),1955年Schafer證明該病毒為A型流感病毒。至20世紀30年代中期,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意大利呈地方流行有50年了,在德國最早報道于1890年, Todd和Rice(1930)認為高致病力禽流感己發(fā)生于奧地利、瑞士、法國、比利時、荷蘭、英國、埃及、美國、阿根廷、巴西、日本等國,這可能就是所謂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禽流感在歐洲的大流行。以后禽流感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或爆發(fā)。豬流感(swine influenza, SI)是由正黏病毒科豬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觸傳染性的群發(fā)性豬呼吸道疾病,廣泛流行于豬群中的主要病毒類型有古典型豬H1N1、類禽型H1N1和類人型H3N2病毒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