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晉時期,門閥士族婚姻的基本特征是實行嚴格的身份內婚制,即大族聯姻的對象基本上屬于門第相等的士族或皇室,用我們現在的話說是“門當戶對”。然而到了南朝時期,士族失去了最高統(tǒng)治權,但是在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影響還是存在的。由于南朝各代統(tǒng)治者的出身比較低微,缺乏當時社會所需要的地位,這就決定了他們必然要依靠和利用士族根深蒂固的社會威望來穩(wěn)定政權,與士族共同統(tǒng)治國家。 這些變化反應體現在婚姻上,使土族的國婚和門第婚都出現了東晉所沒有的特點。國婚就是皇室婚姻,包括納后、尚主及宗室婚三種類型;而門第婚,是指男女雙方按照各自所屬門第相當、相等,或近似的原則而締結起來的婚姻。故我們本篇文章主要就是介紹國婚與門第婚的區(qū)別和聯系,及其歷史演變的過程。 門閥士族們的日常生活寫照 士族與庶族并存,門第成為國婚的第一標準宋、齊、梁政權的建立有共同的特點,從皇族的地域上來看,都是屬于以彭城為中心的西楚地域,開國君主出身地位低微。宋、齊、梁的皇族分別出自彭城劉氏、蘭陵蕭氏,族望與本為西晉皇族的河內司馬氏難以堪比。齊、梁皇室蕭氏東晉時期與彭城劉氏相互通婚,因為東晉以來士族之間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由蕭、劉互婚可見蘭陵蕭氏郡望與彭城劉氏差不多。故此,清趙翼曾言:“江左諸帝,乃出自素族?!?/p> 而在南朝改朝換代的過程中,各種政治力量的對比也發(fā)生了很多的變化,最顯著的是士族與庶族力量的變化。很多出身低微的文人和武人,隨著新政權的建立,地位顯著上升,他們并不只滿足于政治權利,他們既需要經濟地位,又需要社會地位,以擠入士族階層為榮。 南北朝發(fā)展示意圖 同時南朝統(tǒng)治者也依靠著新興的庶族,來掌握中央實權和地方軍政大權,致使庶族力量不斷地壯大。而士族階層,因只需憑門第而不必靠才能就可以仕進、升遷,一部分人生活放蕩不羈,不思政事,士族的實力減弱。不過,在中央決策中樞中書省和門下省的最高長官中書令、侍中依然還是士族擔任,但其中實際掌握政務的中書舍人和給事中,卻基本上都由寒族擔任。皇室、士族與庶族的變化使國婚出現了很多特點。 首先,南朝國婚仍然注重門第,它是國婚選擇的第一標準。以宋、齊、梁納后為例。劉宋第三代的婚姻即是立國后所締結的,皇后都出自高門。宋、 齊、梁立國后,所納后族的族望明顯呈現出上升之勢,皇后的選擇仍然注重門第,并且逐漸和高門大族靠攏。劉宋國婚士族共有18門,通婚士族的范圍明顯比東晉擴大了。其中前6門屬于門閥中的次門,后12門屬于門閥中的高門印蜥。據《宋書》記載,劉宋一朝前后共有皇后6人,而僑姓望族王氏、謝氏、袁氏三氏就占了4人。其中瑯琊王氏一家就出了兩位皇后,尚主6人,王妃等4人,先后共有國婚12起。 《宋書》 可見,劉宋時高門士族與次門士族都與皇室通婚,其中高門多于次門,次門士族開始出現于國婚中,政治力量的變化對士族的婚姻有重大的影響。蕭齊時期,國婚士族共有13門。在13門士族中, 也是高門、次門并見。 蕭齊時期,雖然與皇室通婚的士族更為復雜,但高門與次門并見的特點是鮮明的。蕭梁時期,締結國婚的士族共有12門,與皇室通婚的士族也是高門、次門并見,其中東海徐氏已逐漸發(fā)展為高門,而范陽張氏則屬此門。陳氏立國之初,地域是江南以來各政權中最小的,并且政局也最為動蕩。 面對地方豪強據城自立的形勢,陳霸先一面采用武力鎮(zhèn)壓,一面采用傳統(tǒng)的政治聯姻手段,聯合門閥士族的高門,組成盟軍,對付地方割據,國婚中僑姓高門漸漸多起來了,與東陽留氏、巴西侯氏的國婚即是此類。 高門內的女子日常生活 此外,陳朝的建立者陳霸先雖然也屬于僑人,但陳氏渡江到建立政權,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時間,和東晉時剛遷到南方的僑姓有很大的不同,文化心態(tài)和生活方式已經與江南融合,所以國婚中開始有了吳姓士族,有吳興錢氏、吳興章氏、吳興沈氏。其婚姻由立國前延續(xù)至立國后,形成了國婚門第的多樣性。 其次,人物的才能、品德、相貌等因素對婚姻成敗有一定的影響。宋初“諸尚主者,并因世胄, 不必皆有才能”南朝宋文帝以后,皇權加強,統(tǒng)治穩(wěn)定,國婚中對人物素質的考察也趨于嚴格,主婿多為一時之俊杰,故國婚重視人物才干不足為奇。南朝國婚注重人物素質,與整個魏晉南朝重人物風尚分不開。 國婚在滿足了通婚對象為士族的基礎上,人物的素質對婚姻的成敗有著一定的影響。在士族力量鼎盛的東晉,與皇室通婚的門閥士族是僑姓士族中的高門,通婚范圍狹?。荒铣?、齊、梁時,與皇室通婚的門閥士族突破了士族中高門和次門的界限,既有僑姓中的高門士族, 又有僑姓中的次門,通婚范圍有所擴大;南朝陳時,與皇室通婚的門閥士族突破了士族的地域界限,既有僑姓士族,又有吳姓士族。它揭示出門閥士族與皇室的通婚,隨著政治、經濟的變化,由狹 小封閉的婚姻圈逐漸走向擴大,它與門閥政治的衰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士族與庶族朝堂不相容的局面 身份內婚制被打破,士族向權貴寒族聯婚,門第婚出現南朝時期,東晉以來的封閉的身份內婚制逐漸被打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方面,隨著歷史的變化,一些門閥大族退出歷史舞臺,使現存的門閥大族的通婚對象減少; 在東晉到南朝宋的更替中,許多門閥大族在政變、兵變中被大量殺戮乃至滅絕。梁末的侯景之亂,從起兵以來便大肆燒殺搶掠,嚴重破壞了江南經濟,使江南人民遭受到一場空前浩劫。戰(zhàn)亂之后,繁華的揚州地區(qū)呈現“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的荒殘景象執(zhí)拗。侯景之亂也沉重地打擊了南方的門閥士族。大量名門望族的衰微乃至滅絕,不僅使門第婚姻的主體受到沖擊,使其趨向衰落。 另一方面,現實的利益是南朝士族與庶族聯姻的重要原因。 首先是經濟利益。雖然許多士族在經濟上具有雄厚的實力,但并非所有的士族在經濟上都是富有的,在士族漸衰的南朝尤其 顯。出于種種原因,南朝家貧士族也并不少。同時,隨著南朝貨幣經濟的發(fā)展,很多中下層的庶族通過經營土地,經營商業(yè),成為大地主、大商人,其經濟力量迅速膨脹。 而那些家境日貧的士族, 與有錢的寒人庶族聯姻,不失為一條出路。于是,那些迫于實際經濟問題的士族,打破士庶不婚的界限,與有錢的庶族通婚。 其次是政治利益。東晉以來,門閥士族擔任的官職是清官,多數都是一些閑職,居官而不做事,高門子弟不屑操持政務。繁雜的政務則由庶族處理,國家權力逐漸轉入庶族之手。這些政務中軍事的實際指揮權滑入庶族之手是庶族興起的關鍵所在。 宋、齊、梁、陳的開國君主都是通過軍事實力登上歷史舞臺的。南朝各代都出現了很多因軍功而顯赫或位至三公的庶族地主,他們成為抗衡門閥地主的重要力量。再加上南朝的君主為限制門閥地主,任用寒人執(zhí)掌機要,雖然這 些職位位卑權輕,但機要性極強,庶族操縱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大權,庶族的實力大增。這使得有頭腦的士族放下架子,與庶族往來或通婚。庶族在政治、經濟上的地位提高后,他們要求社會地位的提高。 士族與寒族通婚 這種提高并不是要打破士族和庶族的界限,而是強大起來的庶族通過各種途徑,比如買賣、偽造士族戶籍,與士族通婚等手段 躋身于士族,以期享受士族一樣的社會地位。宋齊時期就有很多庶族躋身于士族行列,到梁、陳時 更多。 劉宋時期,士庶之間開始通婚?!督祵嶄洝酚涊d:“是歲,始壞士族雜婚者補將吏,于是民多逃亡?!闭f明士庶雜婚數量不少,而且已經形成一定的規(guī)模,所以朝廷專門下詔令來對付這個社會問題。也可以看到,此時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士庶之間出現了聯姻。蕭齊時期,士庶聯姻超過劉宋。此時不僅士庶之間聯姻,而且自東晉以來高門對高門的聯姻也發(fā)生變化。 《建康實錄》 總結可以看到,不僅一般的士族與庶族聯姻,而且高門士族也與庶族、吳姓士族聯姻。這直接反映出,隨著軍政大權高度集中于皇室和新貴之手后,喪失政治實權的高門大族的婚姻從單一的門第要求轉向政治、經濟實力,逐漸從政治靠山轉移到新興的庶族身上,與其聯姻,以保住家族的現實利益。 總之,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社會的變遷,人們的觀念也發(fā)生了變化,士庶之間的鴻溝已經被打 破,雖然有些思想保守的士族還拼命的阻攔,但歷史的大潮是無法阻攔的。南朝土族婚姻的變化 充分表明:一方面,門閥土族在逐步衰??;另一面,庶族寒門在不斷上升。而這兩個方面,恰恰是門閥制度由盛變衰的具體體現??梢哉f,“士庶不婚”習俗的變化過程也正是門閥制度的盛衰過程。 參考文獻: 《建康實錄》 《宋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