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秦亮甫:秦氏針灸針刺手法精要

 阿鳳ok 2020-08-04

專家簡介

秦亮甫(1924年-2019),男,漢族,江蘇省武進人。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附屬仁濟醫(yī)院教授、主任醫(yī)師。自1958年進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附屬仁濟醫(yī)院從事醫(yī)、教、研工作。歷任中醫(yī)學研究室主任,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兼中醫(yī)學科組組長。上海市高等學校教師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中醫(yī)學科組長,中國針灸學會理事,上海針灸學會常務理事,上海中醫(yī)藥學會理事,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上海市中醫(yī)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名譽委員,曾九次赴法講學,任法國劉易斯巴士德大學醫(yī)學院客座教授,獲“依堡卡特”獎章,澳大利亞維多利亞中國醫(yī)藥針灸聯(lián)合會高級顧問。全國首批500名名老中醫(yī)專家之一,上海市繼承老中醫(yī)學術經(jīng)驗繼承班一、二、三屆指導教師,1995年被評為“上海市名中醫(y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

秦氏針灸

針刺法古今前輩先賢已有眾多敘述,各流派均有特點,秦氏流派特色主要是針、灸、藥結合,內(nèi)服、外治并用,無痛進針法、選穴與配穴、針刺補瀉等。秦亮甫在遵古的基礎上,吸收古今針灸專家特長,再結合自身的經(jīng)驗,整理出針刺法與艾灸法。同時為繼承、弘揚針刺法,專門制作影像碟片,拋磚引玉,供學者共同切磋研究,希望能使這一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發(fā)揚光大,以不斷提高療效,更好地為全人類的健康服務。

一、秦氏針刺手法

(一)秦氏無痛進針法
1.單手無痛進針法
手法:先用左手拇指在穴位上揉按幾下(左手拇指又稱押手),右手持針,環(huán)指必須超過針尖1cm,對準穴位,快速進針。
解釋:環(huán)指必須超過針尖1cm,目的在于讓環(huán)指先叩擊穴位周圍皮膚,因為用鈍刺激叩擊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并能分散患者對針刺的疼痛感受,加之快速進針,這樣可達到進針無痛的效果。
適用部位:四肢、背部、腰部等肌肉較豐厚部位的穴位。
優(yōu)點:進針時無痛。
注意:①皮薄處之穴位不適用,如指(趾)尖端穴位、頭面部穴位。②當環(huán)指叩擊穴位時,個別患者可能為之一驚,故針刺前先與患者解釋清楚。

2.雙手無痛進針法
(1)手法一
手法:在傳統(tǒng)押手法基礎上,進行一些加工。左手拇指在穴位部位輕輕按摩一下,然后用左手拇指指甲緊壓穴位,右手持針,針尖對準穴位,緊靠穴位皮膚,當左手拇指指甲放開時,皮膚向上彈時,針尖便刺入皮內(nèi)。
解釋:目的在于重按穴位,使局部氣散,則不痛。同時,利用瞬間皮膚肌肉的反彈和張力的改變,使針尖隨之自然刺入皮內(nèi)。
適用部位:適用范圍較廣,全身穴位均可采用。
優(yōu)點:針刺入的穴位比較準確,但進針時有輕微痛覺。
(2)手法二
手法:左手拍擊穴位局部部位,并令患者咳嗽一聲,右手持針,針尖露出1cm,對準穴位快速進針。
解釋:目的是使患者的注意力突然分散,拍擊同時可讓患者咳嗽一聲。此曰“移神”,使患者之神轉(zhuǎn)移于別處,以意領氣,消除疼痛。
適用部位:軀干、四肢面積比較平坦部位的穴位。
缺點:患者易驚嚇,術前應做解釋。

3.改良型“套管”進針法  
套管進針法的套管有多種,20世紀50年代秦氏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用塑料吸管改制,套管比毫針短0.5cm。右手拇指和示指挾持套管,按壓在穴位上,同時左手捏起穴位周圍的皮膚,用右手示指叩擊針尾,針尖穿過皮膚時無痛感,然后抽出套管,將毫針繼續(xù)插入穴位所需的深度。目的在于利用套管管口的按壓和捏起皮膚等刺激來掩蓋、轉(zhuǎn)移患者對針刺的疼痛感,達到進針無痛的效果。同時又可保持毫針的無菌性,針體不被手指污染,符合西醫(yī)學的無菌操作要求,深受國內(nèi)外醫(yī)生和患者的歡迎。

4.指舒張壓手法
手法:先用左手拇指在穴位上按摩幾下,然后用左手拇指、示指緊按穴位,用力,向兩側(cè)分開,同時用右手環(huán)指再向另一側(cè)方向分開皮膚,將穴位皮膚形成三角形勢態(tài)舒張,將皮膚繃緊,然后進針。
解釋:目的在于繃緊皮膚,減少進針時的阻力,達到無痛進針。
適用部位:適用于肌肉比較豐厚部位的穴位,尤其是腹部、背部等部位。
優(yōu)點:進針時基本無痛。
以上各法,不論是通過叩擊、重按,還是套管等法,目的均為使患者“移神”,用其他刺激來分散或掩蓋患者對針刺的疼痛感受,達到進針不痛,為患者所接受,有利于針灸臨床施治。

(二)其他秦氏針刺法
下列針法凡進針刺前,均要用左手拇指在穴位上按摩幾下,然后進針。
1.秦氏多向透刺法  左手進針后斜刺向左右前后透刺,適用于大面積肌肉的酸痛、麻木,手足偏癱。
2.秦氏雞爪刺法  毫針對準患部垂直刺入所需深度,然后將針退至皮下,再略斜針刺向上下左右,但較多向透刺法范圍小,適用于四肢疼痛、麻痹、痙攣或癱瘓等癥。
3.秦氏多針刺法  患部四周垂直進針5~7針,適用于大面積肌肉的疼痛、麻痹、痙攣。
4.秦氏排針刺法  針刺可以呈比較整齊的2~3行,甚至4行,每行針刺3~5針,適用于上肢或下肢肌肉疼痛、麻痹病證。
5.秦氏環(huán)針刺法  圍繞病變部位周圍一圈針刺,適用于股骨頭壞死、髖關節(jié)炎、下肢乏力。
6.秦氏督脈針刺法  針刺在兩椎體棘突之間,不宜過深或過度提插捻轉(zhuǎn),一般深度在1cm,以免傷及脊髓,甚至可以不施行提插捻轉(zhuǎn),每隔3~4個椎體針刺1處,適用于脊椎疾病,如強直性脊柱炎、運動神經(jīng)元疾病、多發(fā)性硬化、高血壓、不明原因的低熱等。
7.秦氏頭八針刺法  指針對頭部8個穴位進行針刺,百會、印堂、頭臨泣、率谷,以上穴位應斜刺或沿皮橫刺,風池針刺不宜過深,適用于腦血管疾病、失眠、頭痛、頭暈、癲癇等。
8.秦氏腹部四門針刺法  中脘、天樞、關元,該四穴均直刺,適用于腹部疼痛、胃腸炎,但腹部腸麻痹、腸梗阻、腹水引起的腹部脹滿或患者腹壁瘦薄甚者,不宜針刺,以免刺穿腸壁,腸腔內(nèi)液體滲出引起腹膜炎。
9.秦氏膝眼雙針刺法  內(nèi)、外膝眼可以根據(jù)情況,每個穴位針刺2根毫針,不要提插,可以適當小幅度捻轉(zhuǎn),適用于膝關節(jié)病變,此法比用一根毫針針刺效果明顯。
10.秦氏耳后排針刺法  完骨、頭竅陰、浮白,斜針進刺,適用于三叉神經(jīng)痛的耳后乳突部內(nèi)血管神經(jīng)粘連、面肌痙攣。

(三)秦氏針刺法的禁忌
(1)身體虛極者勿針刺。
(2)饑餓時勿針刺。
(3)飽餐后,胃脘部勿針刺。
(4)肝腫大者,上腹部及右肋弓下緣勿針刺。
(5)脾腫大者,左肋弓下緣勿針刺。
(6)行走來者不宜立即針刺,休息30分鐘后方可針刺。
(7)動脈及靜脈禁針刺,若要針刺,應避開血管進針,并盡量不用提插或捻轉(zhuǎn)手法。
(8)神經(jīng)禁搗刺。
(9)腹部脹氣、腹水者,腹部禁針刺。
(10)針刺右睛明時囑患者眼球向右看,針刺左睛明時囑患者眼球向左看。針右側(cè)球后或承泣時令患者眼球向上向左看,針左側(cè)球后或承泣時令患者眼球向上向右看,以免刺傷眼球。
(11)甲狀腺肥大者,前頸部穴位禁針刺。
(12)后項部風府、啞門針0.5~1cm,禁深刺及提插捻轉(zhuǎn)。
(13)有嚴重心臟病者禁針刺。
(14)上背部進針不宜過深,宜斜刺,一般進針1cm左右。
(15)孕婦腹部、腰骶部及針感較強的穴位禁針刺,如合谷、太沖、委中、涌泉、勞宮、人中。
(16)血友病及血小板過低的患者禁針刺。
(17)前胸部穴位禁直刺,宜斜刺或沿皮橫刺1cm左右。
(18)乳中、神闕禁針刺。
(19)缺盆、肩井禁深針刺,均針刺深度小于0.5cm。
總之,秦氏針刺手法要點及精髓在于針刺應心細辨證為之,根據(jù)穴位部位謹慎深淺用針。虛虧者毫針宜細些、刺激要輕、取穴可少些,壯實者毫針可粗些、刺激可稍重、取穴可多些。

二、秦氏針刺補瀉

人體健康是一種陰陽平衡狀態(tài),疾病是由于陰陽失衡而出現(xiàn)的病理狀態(tài),表現(xiàn)為人體氣血、臟腑、經(jīng)絡產(chǎn)生虛實變化。針刺補瀉是指通過采用恰當?shù)姆椒ㄡ槾倘梭w穴位,以達到補益正氣,疏泄病邪,進而調(diào)節(jié)人體臟腑經(jīng)絡功能,促使陰陽平衡而恢復健康。所謂針刺補法,是指采用針刺方法,使低下的功能恢復旺盛,激發(fā)人體正氣的方法。針刺瀉法,是指采用針刺祛除病邪,使相對亢進的功能恢復正常的方法。早在《靈樞·九針十二原》提出:“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贬槾萄a瀉在針灸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歷代針灸醫(yī)家都非常重視這個問題。秦氏歷70余年臨證經(jīng)驗,認為針刺補瀉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補瀉的原則
秦氏認為治療疾病就是運用各種方法,包括湯藥、針刺、艾灸、推拿實現(xiàn)扶正祛邪,達到恢復機體陰陽平衡的目的。針刺補瀉在臨床治療中的運用,應區(qū)別不同的發(fā)病時期機體的虛實狀況。在疾病早期,對于單純的虛證或?qū)嵶C,針刺補瀉較為容易掌握,“氣盛者不可補,氣虛者不可瀉”,此處氣盛是指邪氣亢盛,氣虛是指正氣不足。在疾病中期、后期,由于邪正相爭,往往出現(xiàn)虛實夾雜的癥候,則應四診合參,遵循“陰盛而陽虛,先補其陽而后瀉其陰,陽盛而陰虛,先補陰而后瀉其陽”。注意顧護正氣是臨證的重要原則。在疾病的晚期,則人體陽氣陰精、臟腑氣血功能皆不足,此時不宜針刺,適用灸法,或湯藥以調(diào)養(yǎng)之。

(二)補瀉的依據(jù)
1.功能狀態(tài)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變化發(fā)展是內(nèi)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因是通過內(nèi)因發(fā)揮作用的。秦氏以為針刺刺激是一種外在因素,針刺效應的產(chǎn)生必須依賴于身體的機能狀況。人體感受病邪后,機體會出現(xiàn)虛實變化。針刺治療效應也會出現(xiàn)不同補瀉的作用,如機體處于虛憊狀態(tài),針刺可以起到補虛的作用。若機體處于邪盛而呈現(xiàn)實熱、閉證的情況,針刺又可瀉邪,起清熱瀉實作用。
2.體質(zhì)狀況  
《靈樞·終始》篇曰:“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氣?!毙?,指形體;氣,指氣質(zhì),也指神氣。因此,秦氏認為針刺的補瀉必須結合體質(zhì)強弱、體型胖瘦、年齡老幼及男女的生理功能的不同。如對體質(zhì)虛弱,或老幼患者,即使為外感實邪,也當明本虛標實,應祛邪不忘扶正。
3.腧穴特性  
腧穴是人體經(jīng)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相對的特異性,可以分為三種穴性,一類穴位適宜于補虛,如氣海、關元等,具有強壯作用,多用于虛證患者;另一類穴位適宜于瀉實,如十宣等,趨于瀉實作用,多用于實證患者;第三類穴位最多,既有補虛作用,又有瀉實作用,如大椎穴,既強壯體魄,又具有清熱瀉實的作用。臨床治療時,秦氏非常重視腧穴的特異性作用,更強調(diào)腧穴的雙向良性調(diào)節(jié)作用。

(三)補瀉的方法
1.迎隨補瀉法  
廣義迎隨意指逆順,可概指各種補瀉法為迎隨,各種具體的補瀉法都要依據(jù)人體經(jīng)氣的盛衰、大小、逆順、陰陽臟腑受氣的部位而采取“實者,迎而奪之,虛者,隨而濟之”。狹義的迎隨補瀉,指營衛(wèi)氣血的走向有順有逆,分布部位有深有淺,據(jù)此可以針芒的方向順經(jīng)而刺為隨(補),逆經(jīng)而刺為迎(瀉)。
2.輕重補瀉法  
輕重手法是指針刺操作時用力大小,刺激強弱。一般以用力輕、小,刺激淺、弱為補法,用力重、大,刺激深、強為瀉法?!夺t(yī)學入門》提出:“補則從衛(wèi)取氣,宜輕淺而針,從其衛(wèi)氣隨之于后而濟其虛也;瀉則從榮棄置其氣,宜重深而刺,取其榮氣迎之于前而瀉奪其實也?!?/span>
3.捻轉(zhuǎn)補瀉法  
《靈樞·官能》曰:“瀉必用圓,切而轉(zhuǎn)之,其氣乃行,疾而徐出,邪氣乃出,伸而迎之,遙大其穴,氣出乃疾。補必用方,外引其皮,令當其門,左引其樞,右推其膚,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靜,堅心無解,欲微以留,氣下而疾出之,推其皮,蓋其外門,真氣乃存?!鼻厥弦詾椋浞綀A之說,蓋指捻轉(zhuǎn)角度,依據(jù)捻轉(zhuǎn)角度可分補瀉,≥360°為瀉法,其捻轉(zhuǎn)頻率約為180次/分,≤180°為補法,其捻轉(zhuǎn)頻率約為90次/分。
4.多少補瀉法  
秦氏認為針刺補瀉當結合用針取穴數(shù)目多少,取穴少為補,用穴多則為瀉。如老幼患者,體虛瘦弱之人,針刺取穴應少取為上,而體壯中年之人,針刺可依病多取數(shù)個穴位。如體虛失眠患者,頭部取穴不過8針,而躁狂之人,頭部用穴應逾10針。
5.粗細補瀉法  
“凡刺之要,官針最妙。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保ā鹅`樞·官針》)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了九針,不同的針具用于治療不同疾病。秦氏以為針具粗細所產(chǎn)生的刺激量是整個針刺過程中刺激量總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針粗細不同,其補瀉效應亦有差異。新感邪氣,或勞損后疾病,采用毫針中較粗規(guī)格的針具行針,可以取得顯著療效,如外感發(fā)熱、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癥等可選用28號、30號針具施治。對久病體虛,慢性遷延性疾病,采用毫針中較細規(guī)格的針具行針,則有助于顧護正氣,如多發(fā)性硬化、失眠、更年期綜合征等可選用32號、34號針具。
6.配穴補瀉法  
配穴補瀉是臨床常用的方法,配伍精當,則效如桴鼓。如陰虛盜汗者,取復溜、合谷以止汗。因復溜是足少陰腎經(jīng)的經(jīng)穴,五行屬金,是腎經(jīng)的母穴,因腎主水,金為水之母,根據(jù)虛則補其母的理論,故補復溜,既補腎陰,又實衛(wèi)表。合谷是手陽明大腸經(jīng)的原穴,瀉合谷以清體內(nèi)之熱,因里熱能逼液汗出,里熱清除,出汗亦止,所以補復溜、瀉合谷可以止汗。再如取內(nèi)關、大椎二穴可治水濕內(nèi)停的水腫,以及由于水氣上泛引起的胸滿喘咳。內(nèi)關屬手厥陰心包經(jīng)之絡穴,但別絡走于三焦,三焦主通調(diào)水道,能調(diào)節(jié)人體水液,飲水入胃,通過胃腸的消化吸收,分布于上、中、下三焦,由上焦下達下焦而出膀胱,是謂“決瀆通暢,則無水濕停留之患”,如果三焦功能失司,水道閉塞,氣不化行,則會水飲內(nèi)停,內(nèi)關有調(diào)節(jié)三焦的功能,具有決瀆通暢作用。而大椎為督脈與手、足三陽經(jīng)之會穴,能通調(diào)諸陽之氣,又能通調(diào)足太陽膀胱之氣,“氣行則水自行”。針刺補瀉貫穿于針刺治療的整個過程,臨床治療時應該重虛實,辨形神,結合取穴的配伍、數(shù)目、操作手法及留針時間。秦氏臨診時,多以幾種手法有機結合,隨著疾病的變化及轉(zhuǎn)歸,針刺補瀉也要做適當調(diào)整,以“法隨證變”。
秦氏推崇和常用的是迎隨補瀉法、徐疾補瀉法及五腧穴補瀉法。在法國講學期間,應用五腧穴補瀉法治療一名晝夜呃逆不止的患者,取得滿意療效?;颊咝呐K手術后引起血胸,再次手術發(fā)生膈肌痙攣,晝夜不停呃逆已經(jīng)10日,寢食俱廢,應用鎮(zhèn)靜劑亦不見效,頭脹痛,口苦,苔黃膩偏干,脈弦滑數(shù)。秦氏辨其為肝氣橫逆犯胃,治擬平肝和胃,降逆止呃。針刺取穴足三里、太沖、內(nèi)關,施捻轉(zhuǎn)手法中的瀉法,轉(zhuǎn)用電針,留針20分鐘時呃逆突然停止,30分鐘后起針。呃逆停止4小時后夜間呃逆又起,但程度減輕,稍能進流質(zhì)。照前穴日針1次,連續(xù)4次即告痊愈。秦氏認為,施行補瀉手法時要結合患者年齡、體質(zhì)、功能狀態(tài)、病因、病情等具體情況,作為補瀉刺激量的選擇依據(jù)。老年人補量可大些,青壯年瀉量可大些,幼兒的刺激量宜小,單純病證刺激量宜大,虛寒陰證者補量宜大,實熱陽證者瀉量宜大,或用三棱針刺出血??傊?,施行補瀉手法要因人而異,因病而施。

(四)秦氏常用補瀉操作手法

表1 秦氏常用補瀉操作手法

以上補瀉手法在臨床上可以2~3種補瀉手法組合運用,稱為復式補瀉手法。如果患者取穴上有補有瀉,一般體虛者先刺補法的穴位,再刺瀉法的穴位。實證先刺瀉法穴位,再刺補法穴位,以防經(jīng)氣逆亂。

三、秦氏艾灸

灸法是中醫(yī)學最古老的療法之一,又稱灸療。灸,《說文解字》解釋為“灼也”,即是以火燒灼之意。秦氏認為灸法是我國傳統(tǒng)針灸醫(yī)學的重要部分,灸法如同針刺法一樣都是通過刺激腧穴或特定部位,激發(fā)經(jīng)絡、神經(jīng)、體液的功能,調(diào)整機體各組織、系統(tǒng)的失衡狀態(tài),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灸法能起到溫經(jīng)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脫、升陽舉陷、拔毒泄熱、防病保健的作用。
一般來講,針刺取穴立竿見影,灸法卻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之功。灸法能助針除疾病,《醫(yī)學正傳》:“虛者灸之,使火氣欲助元陽;實者灸之,使邪隨火氣而發(fā)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復溫也;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外發(fā)。”灸法,有補中益氣、復脈救逆、回陽固脫、固攝沖任、培元益精、培補脾胃、補腎固本的作用。秦氏常以艾條直接灸腎俞、關元治腎元虧損,體弱陽痿;常用灸百會治脫肛、子宮脫垂;灸足三里治虛寒胃痛。灸法還有通調(diào)中焦,引氣和散瘀之功,溫灸又有溫中散寒、溫通血脈、祛風止痛的作用。

(一)無瘢痕直接艾炷灸法
秦氏應用無瘢痕直接艾炷灸法,把艾絨捏成底平1cm呈圓錐體的艾炷安放在穴位上,點燃其尖端以施灸,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如患者覺灼熱,即用鑷子將艾炷夾去,連續(xù)5~7壯。直接灸一般多用于大椎、命門等穴。治療虛證、寒證,以及保健防病之用。

(二)襯墊灸
秦氏在1979年10月至1981年10月隨中國第三批赴摩洛哥醫(yī)療隊在薩達特省哈桑二世醫(yī)院工作期間,仿太乙針灸、雷火針灸和隔姜灸,創(chuàng)造了“艾火針襯墊灸”,簡稱“襯墊灸”,現(xiàn)介紹如下。
襯墊的制作和操作方法
(1)襯墊制作方法:用干凈的白布5~6層,新舊不論(有色的布亦可,化纖布不能用),取干姜片15g,肉桂15g,丁香15g,煎湯300ml左右,與面粉調(diào)成薄漿糊,把5~6層白布制成硬襯,曬干后剪成10cm左右方塊備用。
(2)施治操作方法:右手持已點燃的艾條,左手持襯墊放在施治的穴位(或部位)上,將艾條點燃的一端按壓在襯墊上,5秒鐘左右,施治的穴位(或部位)即覺灼熱,此時立即提起艾條,稱為“一壯”。然后將襯墊稍轉(zhuǎn)動,再放在原穴位(或原部位)上按壓艾條,又覺灼熱,立即提起艾條,稱為“兩壯”。如此施治5次,即“五壯”后,再更換其他穴位(或部位)。以施灸的穴位(或部位)的皮膚出現(xiàn)紅暈為度。
(3)注意事項:①施灸前先向患者介紹襯墊灸的情況,如只有溫熱感,不會燙傷皮膚,不會留有瘢痕等,以消除患者的顧慮和恐懼。②高血壓患者上半身、頭面部不宜應用。③眼部及陰部禁用。④孕婦不宜應用。⑤施灸時當心火灰跌落燙傷皮膚或燒破衣被。⑥施灸完畢用剪刀剪去艾條著火的一端,或用水熄滅之。⑦施灸部位皮膚知覺喪失者注意燙傷皮膚。
襯墊灸除適用于治療一般虛證、寒證以外,尤宜于一些不宜針的情況,如年老體弱、嬰孩幼兒以及皮肉薄的骨凸部位應用,灸至穴位局部皮膚紅暈為度。

(三)藥餅灸
秦氏督脈藥餅灸,以溫通督脈的中藥為主,將附子、肉桂等藥切細研末,用黃酒調(diào)和作藥餅,厚0.6~1cm,用針穿數(shù)孔,上置艾炷灸之,一般連續(xù)五壯,以藥餅發(fā)熱,皮膚紅暈為度。秦氏用其溫陽扶羸來治陽痿早泄等命門火衰疾病。

(四)秦氏溫針法
溫針法,又稱溫針灸,既有針刺的作用,又有溫灸的作用,能夠溫經(jīng)通絡、活血止痛,比單純針刺或單純灸法療效要好,是秦氏常用治療方法之一。針刺法絕大多數(shù)可以用溫針法,除眼圈處如睛明、球后,不用溫針。具體方法:將艾絨搓成類似橄欖大小包裹在毫針的針柄上,冬天艾絨球距離穴位皮膚3~4cm,夏天艾絨球距離穴位皮膚5~6cm,隨后點燃艾絨球。垂直毫針,最好將毫針針尾包在艾絨球中,以免燃燒時艾絨球從針柄滑下燙痛穴位皮膚,再用紙板墊于穴位皮膚上以免艾絨爆燃時火星掉下灼傷皮膚。若體溫達37.5℃以上及高血壓患者(收縮壓150mmHg以上,舒張壓90mmHg以上)不宜溫針。
溫針灸就是針和灸結合的一種治療方法,但須注意,如果艾絨距皮膚過遠,就失去了溫灸的效用,反之艾絨過于靠近皮膚,會引起皮膚灼傷或水泡。秦氏在臨診治療中擅長使用此法。它能留針,增加針感刺激;又宜于施灸,舒通經(jīng)絡血脈。使之既有針的功效,又有灸的作用,在臨床上常能取得令人滿意的療效。然由于有些醫(yī)生認為溫針灸麻煩,在針柄上粘艾絨花時間,還有些人對艾灸的煙熏刺激過敏,所以對溫針灸的臨床應用逐漸減少,甚至有同道不會應用,而用電針取代,但溫針灸有電針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針灸術的一種發(fā)展應用。
1.溫經(jīng)通絡——寒者灸之,使其氣復溫也  
風、寒、濕三邪引起的痹證是臨床上的常見多發(fā)病,關節(jié)、肌肉的酸痛多是由于寒凝經(jīng)脈,氣血受阻所引起?!端貑枴ふ{(diào)經(jīng)論》“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如一位70歲吳姓女患者,中風后半身不遂,下肢為主,肌力為0,擔架抬入就診。其患側(cè)肢體寒冷,皮色紫暗,局部皮膚浮腫。經(jīng)溫針灸環(huán)跳、居髎、內(nèi)外膝眼、陰陽陵泉、足三里、丘墟、昆侖、太溪、太沖等穴12次,患者能自行移步。再如頑固性面癱,用溫針灸治療,即使病程長達一兩年,也常能取得令人滿意的療效。
2.活血化瘀——實者灸之,使邪隨火氣而發(fā)散也  
由于艾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加上針刺通絡行氣之功,對瘀血阻滯在局部的陳舊性扭傷、腰肌勞損有良好的療效。顧某患陳舊性右踝關節(jié)扭傷1年余,用藥物敷貼及電針治療,效果不顯。行走時局部疼痛、乏力,每遇陰天、勞累后發(fā)作。溫針灸昆侖、丘墟、中封穴3次,1年多的疼痛告愈。痛經(jīng)多由于肝氣郁結,經(jīng)血滯留不暢所致,常因行經(jīng)時食冷飲、酸醋引起。溫針灸太沖、血海、三陰交穴疏肝理氣,行血養(yǎng)血,使經(jīng)血暢通下行而獲效。
3.祛寒扶陽——虛者灸之,使火氣欲助元陽  
針刺具有理氣止痛作用,艾灸有溫陽補中之功,兩法相合的溫針灸對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確有良效。一位43歲沈姓男患者,有慢性胃炎史,胃痛、納差、便溏、消瘦、畏寒,舌淡,苔薄白,脈弦緩無力。證屬中陽虛寒,治以溫中和胃。先后溫針灸中脘、梁門、足三里穴12次,胃納、大便正常,胃痛畏寒消失。法籍中學音樂老師杰克,患慢性腸炎2年余,每日腹瀉4~5次,大便溏薄,時有腸鳴,面色!白,舌淡苔少,脈緩無力。證屬脾腎陽虛,溫針灸天樞、關元、足三里、三陰交,并每日艾條溫灸神闕10分鐘,每周2次,共治8次,多年宿疾,從此告愈。
4.散結消腫——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外發(fā)  
溫針灸可治療部分外科疾患,其起于哪個年代,無從考證,但在江南一帶廣泛流行。溫針灸適用于流注、流痰、陰疽、癤腫等外科疾病。具有消瘀散結之功,如今很少有人用針灸法治療上述疾病。
病例? 馬某,男,65歲。患“搭背”伴發(fā)熱,35cm×35cm大小,局部發(fā)紫,腫痛微熱,膿液滲出,診斷為“肩背局部蜂窩織炎”。用抗生素治療,未見縮小,準備切開引流。由于該患者有糖尿病史,不易手術。在創(chuàng)面上用溫針,拔火罐,將瘀血、膿液拔出,起到拔毒散結之功。再用鐵箍散膏消腫止痛,化瘀散結,4次告愈。
病例? 張某,女,45歲。左膝關節(jié)上方白色漫腫,酸痛難忍,中醫(yī)稱之“流痰”“流注”。取溫針梅花刺,灸五壯,起針后拔火罐。見稀薄膿性液體,再敷陰發(fā)散,3次告愈。實證先針刺瀉法穴位,再針刺補法穴位,以防經(jīng)氣逆亂。
下期預告:秦氏針灸配穴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国产原创中文a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av免费| 亚洲一区精品二人人爽久久| 色好吊视频这里只有精|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熟女人妻视频| 日本福利写真在线观看| 丰满人妻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二三四区免费视频| 91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又黄又色又爽又免费的视频| 免费午夜福利不卡片在线 视频| 精品人妻av区波多野结依| 高中女厕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偷拍偷窥女厕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大屁股喷水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av|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多人|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线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高清不卡| 尤物天堂av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在线| 国产亚洲二区精品美女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黄片| 欧美午夜一级艳片免费看| 日韩欧美综合中文字幕|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亚洲专区| 国产精品人妻熟女毛片av久久| 国产又粗又爽又猛又黄的| 欧美有码黄片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欧美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频道| 黄色国产自拍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91福利视频日本免费看看| 国产精品推荐在线一区| 九九九热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不卡看片| 天海翼高清二区三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