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此設計為3月23日在深圳市南山區(qū)教科院組織的“南山名師,天天在線”直播課的教學設計。 深圳市南山區(qū)“南山名師,天天在線”楊婷老師直播課教學設計復制下面網(wǎng)址,借助瀏覽器打開,可看精彩視頻https://k12./s/nsjky/content/live/detail/10470?from=timeline走近李白 深圳市南山實驗教育集團南頭小學 楊婷 課程簡介: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說到古詩,不得不提到李白,因為李白是站在盛唐詩壇高峰之巔的大詩人,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李白詩共入選9首。本節(jié)《走近李白》專題課,旨在把散落在教材中的李白詩歌串在一起,結(jié)合整本書閱讀,通過梳理李白生平經(jīng)歷,對詩人李白進行解讀,還原一個真實完整的李白形象,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親近感。學前準備:統(tǒng)編教材1——5年級9首李白詩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說到古詩,不得不提到唐詩。而有人說,讀唐詩,就要讀李白。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李白詩一共入選9首。以前我們接觸到的,都是一首首散落在一至五年級教材當中的李白詩歌。如果把它們整理在一起,我們一起來看看。可是這些詩歌,并不是按照李白生平經(jīng)歷來排列的。結(jié)合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把教材里的九首詩歌,做一個重新梳理。教材中9首關于李白的詩歌,你是否可以嘗試找出相關地點,在地圖上標注出來,畫一幅李白遠游圖? 高可怡錄音.m4a 來自祖慶說 00:00 00:45 有人說李白一生絕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過,從圖上看,從25—36歲辭家遠游,到45—55歲,再次遠游,從江西廬山,湖北黃梅,到江蘇揚州,安徽宣城,李白的游歷遍布了大半個中國。 重新梳理這些詩歌,你們是否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朱哲予錄音.m4a 來自祖慶說 00:00 01:49 通過把九首詩歌,放在一起梳理,我們有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發(fā)現(xiàn)——1.李白的游歷遍布大半個中國,寫了很多寄情山水之作。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聊聊上面四點發(fā)現(xiàn)中的一點——李白與月亮。 相傳李白的家鄉(xiāng)江油市太平鎮(zhèn)月愛村有座寺廟,取李白愛月之意,而被稱為“月愛寺”。那么李白與月亮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呢?此詩創(chuàng)作于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時李白26歲。 解釋: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 李白此時,離開家鄉(xiāng),白天忙碌,夜深人靜之時,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chǎn)生遐想,想到故鄉(xiāng)的一切,想到家里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解釋:小時候我不認識月亮,將它呼作白玉盤。 又懷疑是瑤臺仙人的明鏡,飛到了天上。 在我們一年級所學的教材當中,是節(jié)選的內(nèi)容。那么《古朗月行》全詩,又是如何的呢? 郭凌萱錄音.m4a 來自祖慶說 00:00 02:55 小時候我不認識月亮,將它呼作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人的明境,飛到了天上。在晚上觀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兩足開始慢慢地出現(xiàn),接著一棵團團的大桂樹也出現(xiàn)了。傳說月中有白兔搗仙藥,請問它是搗給誰吃的?又傳說月中有一個大蟾蜍,是它蝕得月亮漸漸地殘缺了。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將九個太陽射落了,只留下了一個,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寧。陰精的沉淪蠱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觀看了。對此我覺得憂心非常,凄愴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孩子們,當我們一年級讀詩歌的前兩句時,感受到的是月亮的美好。今天我們讀完全詩,會發(fā)現(xiàn)此詩非一般的詠月之作,而是寄寓著政治局勢。這首詩做于安史之亂前,什么是安史之亂呢?來看一段視頻。結(jié)合創(chuàng)作背景,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又謂此詩的前面部分,指的是開元盛世,在詩人心目中如朗月在兒童心目中的樣子;后半部分,指的是天寶后期,蟾蜍喻安祿山、楊國忠之類的權奸,紊亂朝政,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讀詩,要聯(lián)系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讀完教材中的月亮,那么走出教材,是否也是如此呢?李白是否對月亮情有獨鐘,一年前,楊老師帶著班級的孩子,共讀了《李白——仗劍行俠的詩仙》和《康震說詩仙李白》之后,發(fā)現(xiàn)李白對月亮有一種本能的近乎狂熱的喜歡,在他的詩集中提到月亮的詩句不下三百處。怪不得,臺灣詩人余光中在《尋李白》中說過“酒入豪腸,七分釀成月光,還有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于是,老師就“以詩尋詩”,尋找了很多李白筆下的有關月亮的詩歌。究竟,為什么李白對月亮情有獨鐘呢?原來中華民族由于習用陰歷,對于“月”是具有特別深厚情感的,農(nóng)民的生產(chǎn)勞動要看著它,離鄉(xiāng)背井的人們要看著它,元宵節(jié)時要看著它,中秋節(jié)時要看著它。很多傳說,例如吳剛伐桂的故事,嫦娥奔月的故事,玉兔搗藥的故事,都和月亮有關。蘇南民歌:“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中國人民是多么熟悉這個月,人民的喜怒哀樂都在她的照耀之下,它成為古代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既然中國自古以來對月,有著深厚的情感。李白自然也不例外,李白把自己的孩子,換作明月奴,那么為什么李白喜歡月亮?關于這點,有好多美麗的傳說。在《李白——仗劍行俠的詩仙》一書里,關于李白與圓月有個傳說,這是人們對于李白和月亮美好的想象。據(jù)說李白小時候,和圓月妹妹很投緣。兩家人就給他們定了娃娃親。不幸的是,圓月很小的時候,就生病去世了。所以長大后,李白每次看到月亮,就會想起兒時的好友圓月。據(jù)記載:“李白著宮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又有杜甫詩云:“若逢李白騎鯨魚,道甫問訊今何如?!?/strong>這些都是后人給李白編了一個浪漫的傳說,話說李白在當涂縣的時候,有一個晚上,喝酒之后,泛舟江上,只見一輪皎潔的明月倒映在平靜的江面上。李白以為月亮從天上掉了下來,異常驚喜。便從小舟上縱身跳進江中,想要捉住月亮,因而溺水身亡。還有人專門建造了一座“捉月臺”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聞一多先生曾經(jīng)根據(jù)“李白捉月騎鯨而終”的民間傳說,寫下了一首激昂又哀怨動人的詩歌——《李白之死》。后人之所以編造了這些美麗的傳說,是因為,李白用他那舉世之筆,描繪了一個個千姿百態(tài)、變化莫測的月亮形象。究竟李白筆下的月亮,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有圓月:“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夜月:“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span>這些月的形象各具情態(tài),令人向往,令人遐想。李白以月為伴浪跡天涯,月隨李白漫游神州。李白觀月之細,舉世無雙。看看他筆下不同地點的月亮。不同地點的月亮,讓我們感受到李白無時無刻,不在觀察著月亮。我們看到了李白筆下,不同形狀的月亮,也看到了不同地點的月亮。其實,在月亮下,李白還有不同的活動。你們看出來了嗎?除了教材中的兩首,借助月亮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寄托政治局勢之外,李白的詩歌中,還借助月亮表達了什么呢?例如,他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寫道:“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我們看,懷著豪放的興致,想要到青天攬明月。詩人的豪言壯語,讓我們感到詩人對高潔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例如《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你看,提著一壺酒,擺在花叢中,自己喝卻沒有親人朋友,舉起酒杯邀請明月,對著身影成為三人。雖然他一生廣交朋友,但是內(nèi)心有時卻感動孤獨。因為他渴望建功立業(yè),但是卻懷才不遇。詩人借助月亮,表達了孤獨和失意。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保ā堵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當詩人李白聽到友人王昌齡遭貶,不覺愁腸寸斷。所以李白要將自己的一片憂愁的心托付給明月,伴隨王昌齡一直到夜郎以西。這里的月亮,成了詩人傳遞情感的信使。李白通過月亮表達對朋友的思念之情。可見,在李白詩歌中,月亮是十分重要的意象。說到詩歌,繞不開的話題,是意象。什么是意象呢?簡單地說,意象就是(物)象與(情)意的組合,通過具體的事物,來抒發(fā)情感。李白把自己的命運同月亮緊緊的聯(lián)系在一起,千姿百態(tài)的月亮背后,寄托的是詩人的深情。我們讀詩,要體會詩中的意象。回顧今天課堂所學,我們學會了以詩尋詩,把教材中的詩,整理在一起,去搜集更多詩人的詩歌。我們也學會了——讀詩,要聯(lián)系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當我們再讀其他詩人的詩歌時,是否可以嘗試以詩尋詩,用上今天所學的三種方法。也許就這樣,慢慢地,一點一滴地走近了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