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要準(zhǔn)備去福建采訪茶葉的手藝人,采訪過程難免繞不開喝茶的環(huán)節(jié)。我并不是一個地道的茶客,以前每一年春季,父母會帶著我們?nèi)ノ骱叺牟铇呛炔琛D欠N茶樓里帶著很多茶點,對于年輕人來說,其實很多喝不明白茶,但茶食好吃啊,每一次各種類型的糕餅,水果都能吃上一大盤。 茶樓的氛圍很閑適,特別適合家庭聚會,如今我也很喜歡去茶樓。 而如果碰上愛喝茶的朋友,一個茶桌上,對方會提前準(zhǔn)備很棒的茶點,那么我會很感激。作為配角的茶食,能讓喝茶變成一件有趣的事。不然,一直喝茶就會一直消食,餓得特別快,有食物的相伴,就能吃上幾個小時了。 茶食的來源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茶食的說法?!安枋场币辉~首見于《大金國志·婚姻》:“婿納幣,皆先期拜門,親屬偕行,以酒饌往……次進(jìn)蜜糕,人各一盤,曰茶食”。 茶米油鹽醬醋茶,茶對于中國人而言,是曾經(jīng)生活的標(biāo)配。但在魏晉南北朝之前,喝茶還不是什么雅事,就是一壺茶什么調(diào)味品都往里放,感覺有點像是肉骨茶,和茶的關(guān)系不大。 而在宋朝之后,喝茶就變成了一件講究的事:茶幾鋪上織錦桌旗,漸次擺開茶具,一桌子琳瑯滿目,挑選茶葉、水源,才得了一壺好茶來品。 從生煮羹飲到茶宴,茶食發(fā)展過程中經(jīng)歷了茶果、茶膳、茶點等多個稱謂。 唐宋時期,茶逐漸發(fā)展成為獨立的飲料,佐茶的食物也逐漸有了自己的風(fēng)格,“點心”一詞就出自唐代,茶食就此成型。 唐代盛行茶道,杜甫就曾領(lǐng)著客人入深林喝茶,帶著茶瓜和涼席等物:
佐茶點心則可以從日本飲食文化中去追溯,有“環(huán)餅”、“油餅”、“八種唐果子”等。 蘇軾寫過一首《寒具詩》描述了另一種美味茶點:
蘇軾筆下的撒子,也是宋代比較流行的茶果點心,配以清茶,清脆,鮮香,十分流行。 當(dāng)時位于浙江余杭徑山寺的“徑山茶宴”,因其兼具山林野趣和禪林高韻而聞名于世。 元明清是茶食發(fā)展的成熟階段,在元代忽思慧著的《飲膳正要》一書中,載有各種茶食茶品約20種。 明代茶館供應(yīng)各種茶點、茶果,且其茶點因季因時不同,品種繁多?!吨駧Z山房雜部》中提到面食制、粉食制、蓼花制、白糖制、糖纏制等茶點,也以佐茶食品為主。 發(fā)展到后來,如今字典里關(guān)于茶食的描述其實不太標(biāo)準(zhǔn),而在人們心中,茶食的概念很寬泛,它既指摻茶作食作飲,又指用于佐茶的一切供饌食品,還可以指不用于佐茶,而是用茶制作的其他糕點和糖果類。 茶食有哪些?茶食既為果腹,更為呈味載體。它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花樣不同的茶點類型與風(fēng)格各異的茶點品種。 說到茶食,其實我們?nèi)菀紫氲饺毡镜暮凸?,這個好看的點心,只有搭配茶的時候味道才不太膩歪。日本的煎茶道一般泡兩次,第一杯的味道鮮香甘爽,第二杯的味道甜中帶澀,所以在第一杯喝第二杯之間吃一些茶點心。 茶葉微苦,因此日本搭配的茶點非常的甜。喝完茶后,人的味覺會很敏銳,和果子很好看,給人很好的感官體驗,而入口和茶的味道形成很大的反差。 當(dāng)中國唐代的使者將飲茶習(xí)慣帶到日本后,也將茶道文化、和果子帶來。當(dāng)時日本貴族愛不釋手,于是給和果子起了許多風(fēng)雅的名字。像“朝露”、“月玲子”、“錦玉羹”等,就是由日本的皇戚貴族從和歌中取材命名的。 現(xiàn)在,日本茶食的花樣越來越多,連饅頭都是茶點的一種。里面都是有餡的,一般是豆沙。 茶食的特點是小而香,耐吃,同時吃起來不嫌費事耗時,只要味道好就行。 而當(dāng)茶食到了英國之后,其實就變成了下午茶文化。普魯斯特在他整整七本的長篇巨著《追憶逝水年華》里,就用細(xì)膩的筆觸描寫了泡了茶的蛋糕如何在他的主人公心田留下悠遠(yuǎn)的甜美記憶。 在中國,其實茶食的種類繁多,并且因茶葉的種類,個人的喜好而有所差別。以甜的茶食配綠茶;酸甘類的茶食配紅茶;咸堿類的茶食配烏龍茶,這是一個大原則。所謂“甜配綠,酸配紅,瓜子配烏龍”。 茶食大約可分為四大類:瓜果類,瓜子、花生、棗子、栗子、梅子、山楂、橄欖、菱角等等。糕餅類,雪片糕、馬蹄糕、赤豆糕、核桃酥、鳳梨酥等等。糖果類,貢糖、花生糖、芝麻糖、軟糖等等。點心類,包子、粽子、餃子、豆腐干、肉干、鹵品等等。 其實喝茶吃茶食的場景,最常出現(xiàn)在日常待客,回憶一下,家里有客人來,我們會泡一杯清茶,抓一把瓜子、花生、香榧之類的炒貨。 以前的老茶館,花生瓜子最受歡迎,無處不在。一邊喝茶,一邊還能看戲聽故事。現(xiàn)在很多人在家也習(xí)慣沒事嗑瓜子喝點茶。 如今的茶館里,茶食也更新,品種多了,核桃、栗子、松子、香蕉片、菠蘿干,應(yīng)有盡有,還有美國杏仁、開心果與腰果,一疊疊整體地放在桌上。 最近一次去運河邊的茶館喝茶,商家竟然還在茶盤上放了焦糖餅干,感覺也是很穿越。 而像嶺南人在茶樓所謂的'一盅兩件',那一盅不必說是茶。 而兩件,則可能是兩樣糕點,也可能是肉食,如蒸鳳爪,還會是小吃如腸粉、牛河、燒麥、叉燒包。 全國茶食圖鑒我們這邊喝茶,其實搭配的只是很簡單的糕餅。我對茶食的印象還是停留在澳洲的茶樓里,點一壺早茶,然后可以從蒸架上任何選擇小點心。 廣式的早茶和點心,至今也是深入人心。 福建 閩南人把“茶食”統(tǒng)稱為“茶配”,這個“茶配”是從閩南話方言語詞直譯過來的,一如“稀飯配咸菜”,很形象,“配”就是“佐茶”之“佐”,隱含有“配件”與“配合”的意思,在茶桌上茶水是主角。 而福建閩南地區(qū)和廣東潮汕地區(qū)常飲用功夫茶,多以南糖、椰餅、綠豆糕等作為茶食,不僅味道可口,而且外形精雅,既可飽腹,又不失品茶之趣。 揚州 《紅樓夢》中描寫了很多美食,不僅有貴族家庭的日常生活飲食,還有典雅風(fēng)致的飲食用膳,包括肴饌五十八種,點心、飲品小食和主食類三十六種。 如今在揚州有專門根據(jù)原著描寫制作的“紅樓茶點”,包括松子鵝油卷、蟹黃小餃兒、如意鎖片等,甚是別致有趣。 如果去揚州,一定要在揚州的茶樓里好好喝一壺茶,吃一些茶點。 浙江金華 金華茶點原本有糕、餅、片、酥、糖、果、其它7大類140多種,雖說現(xiàn)在只剩40來種,但許多兒時的味道還是能夠找到的,像毛坦、的卜、小桃酥、寸金糖等 等,既體現(xiàn)食材的本真,又凸顯濃郁的古婺風(fēng)味。許多茶點,不僅造型優(yōu)美,而且寓意深刻。 例如,“油金棗”外形如棗,色澤如金,外裹糖粉,松脆香甜; “云片 糕”是以糯米粉、核桃仁、糖油、桂花、陳皮為原料的,蒸熟后切成薄片──色如凝霜,像云一樣層層疊疊; “紅回回”名字怪怪的,什么意思?據(jù)說,過去,男方 上門相親,常以糕點作為禮物。女方奉茶招待,倘若不中意,回送“冬芙蓉”── 諧音“總無用”。男方如若不喜歡,則復(fù)贈“紅回回”。 周莊 江南水鄉(xiāng)周莊的“阿婆茶”傳統(tǒng)經(jīng)久不衰,每逢喝茶聚會,茶桌上總要放著幾種“茶配”,當(dāng)?shù)胤Q之為“過茶菜”,簡單的有咸菜莧、蘿卜干、毛豆等,也有瓜子糖果和休閑食品之類,甚至有水果和糕餅點心招待茶客。 盡管也豐富多彩,乃至林林總總,但咸菜莧、蘿卜干、毛豆是“過茶菜”里佐茶的特色食品,是緣起,是配角中領(lǐng)軍的小頭目。 北京 老北京們的生活,決繞不開喝茶。茶點也自然是少不了的。 京式茶點,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滋味各異,具有重油、輕糖,酥松綿軟,口味純甜、純咸等特點。最具代表的要數(shù)京八件,又分大八件、小八件、細(xì)八件。 它們是以棗泥、青梅、葡萄干、玫瑰、豆沙、白糖、香蕉、椒鹽等八種原料為餡,用豬油、水和面做皮,以皮包餡,烘烤而成。在千叟御宴上,無雙就露了一手做出了香滿皇宮的“京八件”。 互動:你們家鄉(xiāng)有什么好吃的茶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