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陽的為人、作品、藝術觀皆可視作絲綢之路文化的產(chǎn)物。絲綢之路對其他藝術家而言,只是一段文明傳奇或令人神往的題材,對曉陽卻是全部。 自1985年他沿絲綢之路騎行至新疆始,絲路的人文、歷史、民俗、山川地貌等,便綿延不斷地成為他作品的主角,至今不絕如縷。其上洋溢出的以進取、融合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激勵他跨越一個個藝術的驛站:寫實主義、古典工筆、小寫意、工兼寫等等。在一系列非凡的冒險之后,他最終到達“大寫意”之圣域。 以我的了解,曉陽前行的每一步并非飄若游云式的順達,而是在砥礪奮進中被打上了這個時代所特有的印痕。由于這個緣故,在他身上,我體味到了一種超常的品格——撫摩凝血,若有花紋式的壯美與瑰麗。 絲綢之路(局部之一) 絲綢之路(局部之二) 風骨俊爽 氣韻沉雄 □王鏞 初見楊曉陽,我覺得他好像古代西域人,相貌奇?zhèn)?,體魄雄健。其實他是漢族,生于西安,長于西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名士注重人物品藻,并由此引申出“風骨”“氣韻”等審美范疇和品評標準。根據(jù)我對楊曉陽的人品與畫品的綜合觀察,我反復推敲,把他的性格氣質和繪畫特征概括為“風骨俊爽,氣韻沉雄”。”我認為“風骨俊爽,氣韻沉雄”大致可以形容楊曉陽的性格氣質,也可以描述他的繪畫特征。 20世紀90年代是楊曉陽壁畫創(chuàng)作的盛期。我把他的壁畫作品界定為半寫實的裝飾風格。現(xiàn)在的畫家往往諱言裝飾性。殊不知裝飾性是東方藝術的傳統(tǒng)特征,裝飾性也是西方藝術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過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裝飾性是從寫實圖像中抽象出來的,脫離寫實而走向抽象。楊曉陽壁畫半寫實的裝飾風格,恰恰充當了他的繪畫風格從寫實過渡到寫意的中介。這些壁畫的題材以絲綢之路為主,包括中國與西域的神話傳說、歷史遺跡和風土人情,為畫家提供了調(diào)動多種造型元素、自由馳騁藝術想象的天地,也促使他擺脫了寫實繪畫風格的束縛,從寫實風格向裝飾風格和寫意風格演變。 古都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楊曉陽從小就與絲綢之路結下了不解之緣。張騫通西域的故事,唐僧取經(jīng)的傳奇,盛唐的邊塞詩,敦煌、克孜爾石窟的壁畫,激發(fā)著畫家對絲綢之路的浪漫幻想。1985年7月楊曉陽在讀研究生期間,與同學結伴騎自行車從西安出發(fā)赴新疆采風寫生,重走絲綢之路,考察石窟藝術。他們途經(jīng)甘肅、青海,翻山越嶺,到敦煌莫高窟、榆林窟考察,又經(jīng)哈密、鄯善、達坂城到烏魯木齊。同伴陸續(xù)返回,他單車獨行,前往庫車,考察拜城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拉石窟,又到吐魯番盆地高昌、交河故城等處寫生。11月初新疆大雪,楊曉陽賣掉自行車買了皮衣御寒,返回西安。4個半月的新疆之行,雖然不如當年玄奘西行“踐流沙之漫漫,陟雪嶺之巍巍”那般驚險,但也跋山涉水、旅途勞頓、備嘗艱辛。這段傳奇經(jīng)歷加深了楊曉陽對絲綢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認識和現(xiàn)實感受,也為他日后直至今天的絲綢之路題材繪畫積累了大量寫生素材和創(chuàng)作靈感。今天,楊曉陽在回顧自己的藝術歷程時,發(fā)現(xiàn)他的大部分繪畫創(chuàng)作都沒有脫離絲綢之路的主題。 1993年楊曉陽為西安利園飯店創(chuàng)作64米壁畫《絲綢之路》,1994年他又為北京八達嶺中國長城博物館創(chuàng)作72米壁畫《絲綢之路》。陳列在中國長城博物館的巨幅重彩壁畫《絲綢之路》,是楊曉陽絲綢之路題材繪畫的代表作。壁畫采用超時空幻想式構圖分割與連接畫面空間,開頭追溯中華文明起源,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話,紅山文化的泥塑,青銅饕餮的面具,三皇五帝的傳說……組成了中外文化交流史雄渾交響樂的序曲。壁畫整體色調(diào)從黃褐色向藍綠色逐漸延伸,象征中國的黃土文化與西方的海洋文化逐漸融合。印度的佛塔、羅馬的教堂、阿拉伯的清真寺與長安城的宮闕遙遙并列,佛教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蘭教文明與中華文明交相輝映。壁畫主體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漢唐時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大場面,猶如一首浪漫長詩,融會了漢賦的鋪陳排比、唐詩的典麗高華和西域的奇情異采。大宛的駿馬,沙漠的駱駝,草原的牛羊,海上的帆船,西域的胡商、胡姬,天竺、波斯、龜茲的樂舞,敦煌壁畫的伎樂……一一奔赴到畫家筆下。畫家善于抓住中外不同民族人物的相貌特征,尤其善于捕捉奏樂、舞蹈、聚會、禮拜、梳妝、出行、勞作、游戲人物的各種身姿動態(tài),在建筑、車馬、服飾、樂器、酒壺、餐具等細節(jié)刻畫上也各有特色。這固然參考了大量中外圖像資料,也得益于畫家長期速寫、寫生的經(jīng)驗。畫家充分發(fā)揮了中國畫線描的特長,畫面上400多個中外人物在時空交錯的超現(xiàn)實構成中已不能保持純寫實狀態(tài),多少傾向于裝飾韻味,盡管那些歐洲基督教人物形象借鑒了米開朗基羅壁畫的素描人體,但基本上仍屬于中國畫傳統(tǒng)線條造型。 近年來,響應國家關于“一帶一路”建設、文化先行的倡議,楊曉陽帶領中國國家畫院啟動了“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多次組織畫家們重走陸路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考察采風。他還在沿途的陜西、青海、甘肅、寧夏、新疆、福建等地和烏茲別克斯坦、希臘、南非、印度等國畫了大量的寫生,并創(chuàng)作了巨幅水墨寫意畫《絲綢之路》(2013)、《絲綢之路·陜北紀行》(2014)、《社火》(2016)和小幅水墨寫意畫《水墨人物》系列(2015)等作品。以絲綢之路題材的繪畫創(chuàng)作為主線,楊曉陽繪畫風格演變的脈絡更加清晰。在這批水墨寫意畫之前,他還創(chuàng)作了工筆重彩畫《絲路長安》(2005)、《塔里木風情》(2011)、《絲路風情》(2012)等作品。這些工筆重彩畫比他的重彩壁畫更富有裝飾韻味,唐代長安與現(xiàn)代新疆人物的半寫實、半裝飾的造型更為華貴優(yōu)雅,線條更為纖細精致,設色更為典麗明艷,可能也比他的水墨寫意畫更受一般觀眾歡迎。他最近這批絲綢之路題材的水墨寫意畫作品,與重彩壁畫和工筆重彩畫半寫實的裝飾風格相比,純屬于大寫意風格。這種大寫意風格最顯著的特征是構圖、筆墨和造型的高度簡潔單純。構圖排除了敘事因素和繁瑣細節(jié),筆墨摒棄了重彩,簡化為純水墨的線描和渲染,造型徹底脫離了西畫的素描造型和明暗光影,類似夸張變形的簡筆寫生,完全是自由隨意的意象造型,接近畢加索的立體派構成。幾十年來楊曉陽的繪畫藝術從寫實走向寫意,在大寫意階段似乎又復歸“寫實主義”或“現(xiàn)實主義”的原點,只不過他是在更高的藝術哲學層面上以水墨寫意的形式表現(xiàn)了“黃土畫派”的生活氣息和質樸本色。(節(jié)選自《楊曉陽:風骨駿爽 氣韻沉雄》) 絲路長安(陳列于人民大會堂陜西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