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信之一法,乃神室之椽瓦。 椽瓦之為物,攢簇一氣,遮蔽上下,護持全室。椽瓦周密,外擋邪風(fēng),內(nèi)蓄和氣,神室得以堅久不敗。 至圣云: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道祖云: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锻住分墟谪赞o曰:中孚,豚魚吉。觀此則知信為人生之根本,神室之要著。信若不立,四象不合,五行不和,兩儀各別,三寶俱漏,大業(yè)廢矣。昔呂祖一夢而入大道者,信也;丹陽悟死而脫塵情者,信也;神光斷臂求法者,信也。得此一信而成道,失此一信而敗道。信之得失,道之成敗關(guān)之,故修道者以信為本。 何為信?忠孝廉恥,俱盡其道,仁義禮智,各得其宜,是非不雜,邪正分明,初念不改,正念常存,應(yīng)事接物,不逐風(fēng)揚波,日用夜作,不昧性迷心,對景忘情,在塵出塵,遇境不遷,住世離世,宜緩則緩,宜急則急,宜后則后,宜先則先,宜進則進,宜退則退,宜放則放,宜收則收,彼我如一,身心不二,至鴻蒙一氣不散,太極圓滿無虧,采藥物于不動之中,行火候于無為之內(nèi),假中求真,真中去假,無非一信而運用。 夫信者,中孚也,無惑也,不易也,見真也,有主也。大道始末,以信為歸結(jié),酒色財氣,皆以信驗,喜怒哀樂,皆以信正,視聽言動,皆以信印,品行高低,皆以信分,有無邪正,皆以信別,五行四象,皆以信攢。知此者,希賢希圣;迷此者,為人為鬼。故至圣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軛,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信與不信,性命生死即于此分,吉兇悔吝即于此別,可不畏乎?修行者若得其信之一法,則神室嚴(yán)密,永無滲漏之患,可以長生不死矣。但這個關(guān)棙子,說時易,知時難,行時更難。蓋信之為義最深,為理最妙,非尋常言語之信,乃大道之信,乃天寶之信,知得此信,則天寶順手可得,其他皆余事耳。奈何學(xué)人多無信心,何哉? 和 和之一法,乃神室之門戶。 門戶之為物,光明通透,絕無遮礙,出入隨便,開闔有時,防外謹(jǐn)內(nèi),門戶一立,神室成就。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中庸》曰: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蓋不和不足以為禮,不和不可以為達道。和之義,無大小,無內(nèi)外,無邊岸,無形色。天得之而四時順,地得之而萬物生,人得之而性命凝,所謂達道者,誠不虛也。 夫和者,通也,順也,悅也,從容也,徐緩也。欲成神室,非和不可。昔達摩觀見東土神州,有大乘氣象,入于中國,以了大事,行和也;惠能不思善,不思惡,猶未為的,后隱于四會獵人之中,以了大事,行和也;至于河上公隱于園圃之中,緣督子隱于商賈之內(nèi),王十八隱于仆人之列,是皆混俗和光,依世間法修出世間者也。故善用和者,不驚俗,不駭眾,不固執(zhí),不偏僻,隨方就圓,內(nèi)剛外柔,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潛修密煉,人莫能識。若夫有己無人,行為執(zhí)著,不失之太過,即失之不及,欲其竊造化,合陰陽,無中生有,有中生無,造成神室,永為無漏金屋,難矣。 何為和?禮下于人、謙恭自小,心平性柔,暴躁全無,忿怒不生,大而能小,強而能弱,無人我壽者之相。無貴賤貧富之分,化氣質(zhì)之性,消嫉妒之心,言行相顧,動靜隨時,無好惡,無無明,無怪誕,無偽詐,和處極多,只在機活神圓,因物付物耳。 吾勸同道者,速將人我山放倒,急把龍虎穴沖開,將已往高傲欺心、滯氣血性、小見偏識,與夫一切不平不順、不中不正等事,一筆勾銷,另換出個和平性情、溫柔姿格。神明默運,以求先天至真之藥,點化后天至濁之陰,自然有無一氣,動靜自如,還我本來良知良能之面目,登于圣人之基矣。噫!謙受益,滿招愆,學(xué)者可不自勉哉! 靜 靜之一法,乃神室之墻壁。墻壁之為物,根本端正,高低相稱,無縫無隙,所以穩(wěn)定粱柱,堅固上下,墻壁一起,神室有象。 老子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fù)。又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可知修道者不到至清至靜之地,而天心不復(fù),神室不成。 蓋虛極則靜,靜極則動,動靜之間,有天心現(xiàn)之。天心者,天地之心也。天地之心復(fù),即天地悉皆歸,茍不到靜極之時而不能也。 夫靜者,定也,寂也,不動也,內(nèi)安也,無念也,無欲也。無念無欲,安靜不動,宥密潔凈,邪風(fēng)不入,塵埃不生。神室墻壁緊密,而材木長久如新,永遠不壞。 故善用其靜者,得意處不喜,失意處不憂,專心致志,對景忘情,不動不搖,如明鏡止水。夫人之靈竅,自先天失散而后,為私欲所蔽,為塵情所撓,終日碌碌,無有片刻寧靜,心不寧靜,妄念紛紛,所作所為,皆是以若為樂、以假為真、真假不分,大道怎成?修道者欲修神室,先須習(xí)靜,果到靜地,神室易成。靜者非頑空寂滅之學(xué),亦非參禪打坐忘物忘形之說,乃常應(yīng)常靜、身在事中、心在事外之意。 真靜者,一意不誠,一念不起,言不茍造,身不妄動,事前不想,事后不計,人短不如,己長不覺;時時顧道,處處返照,不以饑渴害心,不以衣食敗道,生死順命,人我無別;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動,境遇不昧,幽明不欺,妄念去而真念生,道心現(xiàn)而人心滅,是謂真靜。 真靜之靜,本于太極,不為造化所移,神室四面如鐵桶相似,風(fēng)寒暑濕不得而入,虎狼貔豹不得而進矣。吾勸修道者,速將活絡(luò)心腸放下,急把娘生面目拿出,主心一定,止于至善,凈裸裸,赤灑灑,作世間無事閑人,開道中正法眼藏,其受用無窮。 虛 虛之一法,乃神寶之堂中。 堂中之為物,主乎空闊潔凈,塵埃掃盡,雜物不留,所以供設(shè)寶珍,迎待佳賓者也。 《悟真》云:道自虛無生一氣,便從一氣產(chǎn)明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又古仙云: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 特以虛者實之基,實者虛之驗。蓋道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本至無也。至無則為至虛,然至虛則無物不包,無物不容,故神室以虛中為要。 虛中則陰陽順序,精神圓滿,一氣渾然,無內(nèi)外,無左右,無前后,無上下,而在恍惚杳冥中矣。夫虛者,空也,無也,寬也,無形也,無色也。道至空虛,無形無色,四象五行,三元八卦,混而合一,渾淪太極,神室圓成矣。故善用其虛者,俯視一切,量同天地,心如太虛,以身為桎梏,以形為贅疣,以四大為灰土,以六門為孔竅,以富貴如浮云,以名利如霜露,以世事如夢幻,以情欲為寇仇。蓋有所志者在,而不為假物所惑也。夫人自有生以后,積習(xí)之氣,填滿胸中,無一物不有,無一事不存,將本來珍寶,拋丟于外,性無所寄,命無所賴,性亂命搖,與道日遠,不特神室有傷,而且幻身亦敗。是以保全神室之道,以虛中為主。 何為虛?卻除雜念,變化氣質(zhì),挖去歷劫輪回種了,看破一切恩愛牽纏,一切假事不留,一概外物不受,萬法歸空,四大放下,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聲色香味觸法,無恐怖煩惱,無好惡愛憎,無諂無驕,無矜無詐,無狂無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愛一物,不納微塵,有無不立,身心無累。 修道者果能如是,神室堂奧,開闊明凈,無一毫滓質(zhì),與太虛同體,自然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渾淪不散,水火不期濟而自濟,金木不期并而自并,大道可成。吾勸修道者,諸緣須空,一塵莫染,欲實其腹,先虛其心,欲生其白,先虛其室,從一切不著不住處留神下腳,不伯不到深造自得之地。 靈 靈之一法,乃神室之主人。 有室無人,久必滲漏,神室枉然。 王沖熙先生日:一靈妙有,法界圓通。紫陽真人之謂歟?昔紫陽得海蟾之傳,真知灼見,隨機應(yīng)變,和光同塵,縱橫自在,無拘無束,所以成道大異他人,為南宗初祖。 蓋修真之道,能靈則圓通無礙,不靈則固執(zhí)著空。固執(zhí)必不通,不通不失之太過,即失之不及,太過不及,失其中正之道,又安能得藥物于恍惚杳冥之間,行火候于無為自然之內(nèi)?必至進退失節(jié),急緩失度,老嫩失時,陰陽乖戾,去道遠矣。 何謂靈?先發(fā)制人之謂靈,義不及賓之謂靈,追攝先天之謂靈,夬決后天之謂靈,調(diào)和性情、外圓內(nèi)方之謂靈,被褐懷玉、心死神活之謂靈,靜觀密察、煉己待時之謂靈,竊奪造化、從無守有之謂靈,不欺不瞞之謂靈,常應(yīng)常靜之謂靈,虎不傷人之謂靈,龍不起霧之謂靈。修道者具此一法,可以動,可以靜,可以剛,可以柔,誠信得中,和靜得正,性命得了,神室有主,永久不壞,大道成矣。 吾勸同道者,回光返照,敲竹鼓琴,十二時中,莫要昧了自已,還須檢點當(dāng)前,磕著撞著,自醒自悟,如空谷焉,呼之即應(yīng),如金鐘焉,擊之即鳴,如寶鏡焉。照之即見,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此法無火無候也,無藥物斤兩也,無次第工程,一直行去,工夫不缺,了命了性,可以于理決之矣。 雖然,真靈豈易知哉!亦豈易行哉!不易知者,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無心得。有心求之,則著于有,無心求之,則著于無。不易行者,非勉強而為,非順事而作,勉強而為,則真者不真,順事而作,則靈者不靈。是在有無不拘,逆順并用,機活神圓,靈之一法得矣。但恐人不認(rèn)真,棄正入邪,不落于中下二乘,即歸于執(zhí)相服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可不嘆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