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趙騏 -編輯| 妮可 - 公眾號|東哥解讀電商(ID: DGJDDS) 從去年開始,阿里巴巴就步步深入,在其國際化重地東南亞市場快速整出了一個自己的“亞馬遜也許有人說,在國內市場賺得盆滿缽滿的阿里巴巴沒在東南亞復制一個自己,卻買了一個類亞馬遜或京東的B2C模式電商。真是這樣么? 我們覺得,并非如此。看重Lazada的電商基礎設施能力,符合阿里巴巴“天貓出?!钡牟呗?,阿里巴巴其實搶在對手前面,獲得了在東南亞市場的先機和能力。 ? Lazada 是誰?阿里巴巴看重其什么? Lazada2012在東南亞成立,幕后推手是全球最為成功的德國初創(chuàng)企業(yè)孵化器Rocket Internet,后者擅長將美國成功的商業(yè)模式復制到新型市場,但其依靠“抄襲”手段迅速崛起也引發(fā)了廣泛的爭議。 作為Rocket Internet最成功的作品之一,Lazada最初復制亞馬遜模式,快速橫掃東南亞6個國家,第一年就同時進入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尼市場,而不是先進入單一市場再規(guī)?;焖俨季謸屜率袌鲋鲗У匚?。 一開始,Lazada採用B2C模式,掌控整個供應鏈,快速建立倉儲和履約的能力。2014年開始,Lazada將重心移轉到B2B2C的開放市場(retail marketplace)。這既可繼續(xù)增加平臺上的商品,又不用冒存貨的風險。據說,2年以后,也就是2016年,Lazada開放市場銷售額已占整體的75%-80%,剩下20%-25%才是B2C模式。 這意味著,Lazada平臺上的賣家越來越多,Lazada所建構的一站式履約服務就越“值錢”,可以通過向賣家收取解決方案服務費獲利。這會減少之前建立B2C及物流帶來沉重虧損壓力。 Lazada有一個重要能力是自建最后一公里,從建立之日起,Lazada自建物流子公司Lazada Express,共有60個配送中心、8個倉儲,香港和深圳也有集貨中心(sourcing hub。同時,Lazada目前在整個東南亞與62個物流合作伙伴合作,負責郊區(qū)物品配送。 整體看來,Lazada除了B2C之外,其實是阿里巴巴在中國的模式,從天貓的B2B2C、淘寶的C2C及支付寶(Lazada是Hello Pay)的物流能力。顯然,在東南亞的覆蓋、自建后一公里物流能力都是Lazada的優(yōu)勢,其建立之初的目的就是待價而沽。 那么,阿里巴巴更看重什么?我們覺得,Lazada正好可以幫助阿里巴巴在東南亞市場的拓展。 今年6月,Lazada品牌招商主管鄭寶剛在一次大會上透露,Lazada上目前有6500萬件商品,90%來自于中國華南、華東的大陸賣家。這正是阿里國際化“全球買,全球賣”踐行。 所謂"天貓出?!保褪翘熵垖⒗眠^去所累積的大數據優(yōu)勢,以技術賦能的方式,發(fā)揮阿里巴巴生態(tài)體系的協(xié)同效應,幫助內陸商家和商品走向全球市場,實現全球72小時送達。 而在東南亞,阿里巴巴可以通過Lazada,輻射東南亞地區(qū)逾5億的非華人群體,跨越語言障礙,選購中國的商品,而通過Lazada前往東南亞的商家,只需要簽署線上協(xié)議再透過菜鳥官方轉運倉,就可擁有“一店賣全球”的機會。 事實上,為了拓展東南亞,阿里巴巴已經布局很久。 2014年,菜鳥斥資2.49億美元收購新加坡郵政10.35%股份。今年3月,首個eWTP在馬來西亞啟動。天貓出海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開通“Taobao Collection”站點。螞蟻金服更是在東南亞展開了大采購,除了Lazada旗下的Hello pay以外,還收購了泰國的Ascend Money、菲律賓的Mynt、印尼的Emtek等移動支付廠商。 ? 東南亞電商有多大盤子? 根據2016年Google和Temasek聯合發(fā)布的報告,東南亞互聯網經濟規(guī)模將在2025年達到2000億美元,其中,零售電商規(guī)模將從2015年的55億美元(約369億人民幣)上升到880億美元(約5896億人民幣),年復合增速32%。電商滲透率將從0.8%提升到6.4%。 2015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規(guī)模為3.8萬億人民幣,2010年為4610億人民幣。這意味著,到2025年,東南亞網購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中國2010年左右的水平(按1美元=6.7元人民幣計算)。 東南亞市場增長動力主要來自網絡用戶數量的增長。東南亞現有網民2.6億,預計未來5年,將增至4.8億,每月新增380萬用戶。其中增速最快的將是印尼,未來5年的復合增速預計達到19%。 ? 阿里巴巴搶先同行一大步 我們覺得,東南亞當前電商格局類似早期中國市場,比較零散,還沒有什么巨頭出現。 Lazada由于模仿的是亞馬遜,所以Lazada有自己的物流體系和類似Prime的會員訂閱服務。今年4月,他們聯手Uber、Netflix、淘寶等推出了名為LiveUp的會員訂閱服務。內容和Prime類似,比如用戶可以享受更快的配送服務和來自Netflix的視頻內容。 根據境外機構的調查,2016年12月,Lazada是泰國、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越南被訪問次數最多的B2C電商平臺。尤其是在泰國,訪問次數更是遙遙領先。 雖然,阿里在2016年4月剛獲得Lazada的控股權,但Lazada已快融入了整個阿里生態(tài)中。去年雙12,Lazada的GMV突破4000億美元,其中60%來自移動端(從這里可以看出東南亞電商從一開始就直接進入移動端,而非PC端)。 相較于阿里巴巴在東南亞的激進動作,其他電商巨頭則略為保守。 2015年,京東在推出了京東印尼站,目前功能日趨完善。商品覆蓋14個大類,103個子類,每月流量約100萬到300萬。另外,今年5月傳出,京東有意入股上面提到的Tokopedia,但一直沒有公開披露進展。整體來講,京東在印尼的發(fā)展沒有多大聲響,京東也沒有花大力氣。 對于亞馬遜來說,印度是其國際化必爭之地,但在東南亞,則進展不大。據說亞馬遜本打算在今年1季度進入新加坡,但隨后宣布推遲。更早之前,他們向新加坡線上超市Redmart提出收購要求,但被拒絕(后來Lazada收購了Redmart)。 此外,中國第三大電商唯品會曾參與融資的東南亞電商平臺Ensogo去年6月, 宣布關閉所有東南亞業(yè)務。 ? 風險和機遇? 這樣看來,在東南亞市場,阿里巴巴已走在同行競爭對手的前頭,而且步子還很大。但對阿里,有機會,也有風險。 東哥解讀電商(ID:DGJDDS) 在《財報解讀|阿里一季度超預期增長60%,股價為什么沒大漲?》解讀過,阿里巴巴2017財年第4季度(自然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阿里國際零售業(yè)務大幅增長主要得益于并表了Lazada業(yè)務,這推動了整個國際電商板塊(零售+批發(fā))達到98.5%的增幅。2017年第一季度,阿里國際電商板塊實現收入39.4億,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的8%上升到10%。 但是,阿里電商國際業(yè)務主要是通過投資并購方式實現業(yè)務的擴張,但也帶來了運營虧損。 根據往年Lazada財報看,從2013財年到2015財年,雖然凈收入一路高歌猛進,分別為7550萬美元、1.54億美元、2.75億美元,但其營業(yè)利潤持續(xù)虧損,幅度分別為6790萬美元、1.5億美元、3.29億美元。 Lazada歷年經營數據顯示,虧損額比營收都要高得多得多,事實上Lazada除了市場份額大之外,在運營效率方面非常差。至少還處于一個高速的投入期階段。 不過,東南亞市場情況復雜,不同國家,不同狀況,電商基礎設施也很差,要想真正收獲成功,阿里巴巴可能還需要假以時日。但至少,阿里巴巴可以通過Lazada,用資本買時間和經驗,對比亞馬遜和京東在東南亞的開拓,阿里巴巴還是領先了一步。 阿里巴巴的風險是,要用多久去消化這個虧損投入期,最終實現在東南亞的成功。 目前,只有一點確信無疑,對Lazada,建立之初的目的就是待價而沽,其成立5年即如愿被富爸爸收入麾下才真是大贏家。 作者趙騏,東哥投后管理行業(yè)分析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