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是對社會認知的基礎,沒有交流就等于與世隔絕。對于聽障兒童的治療,我們也多是以訓練他們的交流能力為基礎,涉及面主要有:聽力訓練,發(fā)聲練習,語言能力訓練。(查看上期) 先要學會辨別聲音 有一個《我是小小音樂家》的活動就可以運用到這里,首先,選定不同材質和音色的幾種樂器,并將每種樂器以圖片的形式先進行展示,音樂治療師在既定的音樂旋律伴唱下,讓小朋友們依據(jù)圖片提示認讀某一樂器的名稱,然后讓每一位小朋友們分別輪流嘗試將該樂器發(fā)出聲響,以這樣的形式將所有選定的樂器認識完之后,將樂器放在小朋友看不見的地方,治療師隨意選出一個樂器發(fā)出聲響讓小朋友們辨別出是哪個圖上的樂器并說出樂器名稱,這是對音色辨別能力的一種訓練。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在室內,選相對安全并且空間較大的地方做一個通過聽聲辨別方位的空間感的訓練。治療師可以將小朋友的眼睛蒙上,由治療師拿著音色比較明亮的樂器(例如手鼓)在室內走動,然后小朋友要根據(jù)聽聲辨別樂器發(fā)聲的位置在哪里并向發(fā)聲位置走去,這可以幫助訓練兒童的方位感。 聽覺訓練是一種幫助患者最大程度地使用殘留聽力的干預方式,以改善對語言和外界環(huán)境音響的理解能力。聽覺訓練的最終目標主要在于改善語言理解能力。其實音樂和說話有相同的結構特點,比如音高和音響的持續(xù),通過促進殘留聽力的使用,音樂可以有效地補充聽覺訓練計劃的進程。音樂治療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樂器完成類似這些目標:感知聲音(察覺有還是沒有聲音),識別聲音(判斷聲音是相同還是不相同),辨別聲音(識別音源),對聲音的理解。在過程中,我們可以逐漸增加聆聽內容的難度。 體驗發(fā)聲是重要一環(huán) 在給X學校的學齡前兒童做的某次活動是這樣的,治療師首先自彈自唱了一段改編后的關于描述農場的一首歌,中間空出來一小段是要小朋友們猜猜圖片上的是什么動物,然后要求小朋友要將動物的聲音發(fā)出來。比如,小貓咪“miao……”,小狗“wang……”,小?!癿u……”等的聲音,在這個過程中,小朋友還需要扮演不同的小動物,一邊演一邊學發(fā)聲??赡苡行┖⒆拥陌l(fā)音不是那么清晰或正確,但是聲音的體驗對于改善發(fā)音是最主要的一步。 音樂治療在聽障兒童領域的運用并不僅僅是這些,讓這些聽障兒童參與類似之前所述的一些有組織的音樂活動,其實就是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練習社會生活能力的機會,有些孩子的不好的行為平時可能表現(xiàn)得并不明顯,但在這樣的一個小小團體中,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很容易就會顯現(xiàn)出來。記得有一次,我們一堂課結束之后,按照慣例會依次給表現(xiàn)好的小朋友發(fā)貼紙獎勵(小朋友們很喜歡),當給到小溪的時侯,她一開始并沒有做出過激的反應,但當她身邊的另一個小伙伴發(fā)的東西讓她覺得比自己的更好,她就開始哭鬧。這時治療師并沒有依著她的性子重新發(fā)給她另一個貼紙,而是告訴她,只有下節(jié)課表現(xiàn)好了才可以挑自己喜歡的。一般情況下,小孩子的哭鬧會讓大人對她的行為妥協(xié),但這其實就是小孩子天生的一種“偽裝”,對于兒童本身,如果大人次次遇到孩子哭鬧就妥協(xié),這樣會讓小孩子產生一種不良心理認知,孩子們會覺得任何事情似乎只要一哭鬧就會得到滿足。 有的時候一場活動里還會涉及一些其它的方面,比如能夠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讓兒童學會遵守秩序、聽從指令、注意他人、與他人合作分享,從而達到一個集體的目標或者恰當?shù)那楦斜磉_方式。 什么樣的治療目標決定了如何設計一場音樂治療活動,整個活動中如何強化患者的行為,更好地改善他們功能上的缺陷也是一個治療師在做活動前要考慮周到的地方。只有在每一次設計活動的時候把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都預想到位并配以解決的方案,那么整場活動才算是完成了50%,另外的50%就要看在活動的過程中治療師要如何控制活動的進程以及參與者完成目標的情況如何了。 我眼中的他們 課間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樂此不疲地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喜歡扮護士的,到處給我們幾位老師或者她自己的小伙伴測量心跳、量血壓;還有三個一堆圍坐在桌子上像模像樣地打著撲克牌的,小嘴巴里還吧嗒吧嗒念叨著什么,一副很認真的樣子…… 看著他們快樂地玩耍,即使對于他們而言并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樣有正常的聽覺功能,不能那么隨意地說想說的話給別人聽,可是仍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想法,只要他們快樂還有什么比這更重要的呢。音樂治療是一個開啟他們無聲世界的一把鑰匙,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相信會有更多的驚喜被大家發(fā)現(xiàn)。作為音樂治療師的我們,也會盡我們所能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感受溫暖的陽光、感受新鮮的空氣、讓他們覺得我們是一樣的,大家都在享受著同一片天空。 文 | 李晨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