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是農(nóng)歷二月初二,傳說是龍?zhí)ь^的日子,又被稱為“春耕節(jié)”“春龍節(jié)”“龍頭節(jié)”。今天可是全國理發(fā)店老板最高興的日子,因為大街小巷的理發(fā)店門口都會排著長長的隊伍,所有人都等著剃一個龍頭,今天可是理發(fā)界的雙十一。 詢問一些90后同事,發(fā)現(xiàn)很多寶寶不知道,為什么“二月二,龍?zhí)ь^”那么多人要排隊剃龍頭。 今天跟大家科普一下這“二月二,龍?zhí)ь^”的起源。
傳說二月二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nóng)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后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tǒng)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于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jié)的歷史傳說。 另一種說法,武則天稱帝當女皇,惹怒玉帝,玉帝命令龍王三年不能下雨。龍王不忍生靈涂炭,偷偷降了一場雨。玉帝便將龍王打出天宮,壓在大山下,百姓感謝龍王降雨之恩,天天向玉帝祈禱,感動了玉皇大帝,下令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 于是有了“二月二,龍?zhí)ь^”的說法。 然鵝,實際情況是過去農(nóng)村水利條件差,老百姓重視春雨,慶?!褒堫^節(jié)”,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 明朝和清朝的時候,把這天稱為“龍?zhí)ь^”的日子,這個日子靠近“驚蟄”節(jié)氣前后。 一到冬天蛇、蚯蚓、青蛙等動物進入了不吃不喝不動的冬眠狀態(tài),這便是“入蟄”了。 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氣漸暖,一些小動物像被春天的陽光和春雷從夢中驚醒,因此這節(jié)令稱為“驚蟄”。 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百姓希望龍出來,鎮(zhèn)住一切有害的毒蟲,希望豐收。 再來說說二月二的民間習俗 以前二月二這天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說中碾子是青龍的化身。 人們把碾子支起來,表示“龍?zhí)ь^”,以顯尊貴、圖吉利。這天,女人們不能用針線,怕“扎瞎了龍眼”;男人們不能磨面,不能碾米,不能行大車,怕“砸斷了龍腰、龍尾”。 在北京,還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百姓們在這天要驅(qū)除害蟲,點蠟燭,照著房梁等,蟲兒一見亮光,就會掉下來被消滅。 民間飲食還多以龍為名,圖吉利,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面條叫吃“龍須”,吃餛飩叫補“龍牙。
二月二這天還要“剃龍頭”。舊時民間有種說法:人們要趕在年三十以前把頭剃了,是因為正月里不準剃頭。 據(jù)說“正月剃頭死舅舅”,既然關(guān)乎娘家人的性命,不能馬虎。 因此,在北方,進了正月,理發(fā)館的生意是很清淡的。大家都期待著“二月二,龍?zhí)ь^”的這一天。 其實正月剪頭死舅舅是誤傳。不剪頭是“思舊”,而不是“死舅”。 這是明末清初開始流傳的風俗。明清兩朝發(fā)式不同,明末清初,清朝命所有國民剪發(fā)。有人為懷念明朝,在正月里不剪發(fā)表“思舊”。 又不能公開與清朝政府對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一直流傳到至今。 所以,今天你要去“剃龍頭”嗎? 你們還知道哪些關(guān)于二月二好玩的“野史”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