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寫到這,按說吧。真思考的,己經(jīng)明白。明以前所用星制,會是什么制了。所以打算寫個總結(jié)性的一二文就此停住了。而總結(jié)性的其中一文,莫如從根本上講一下,普及一下。明末天文爭制知識。其實天文爭制這件事吧,是很易找來源的。就是直接看《明史》志。天文志和歷法志,即可。明史是清一朝張廷玉等主編的,要注意到這個背景,所以記錄的東西,對授時一歷的正面部分較少,隨便舉如歲差之法,實際只要一質(zhì)證元史,就知里面明史所引史實,實為打擊,而且是特意引證。也能看到,如爭制過程中,各自的引據(jù),基本是在引用西法所據(jù)為何。而另一辯方所主,基本未記錄而結(jié)語為“文魁學(xué)本淺慮”等語,或采其與西法相交融者。所以,反而方便了我們?nèi)タ创齻€中的區(qū)別,只是需又再兼看下《元史》志是真。是以此文所引章句。都直接明史志出兼及明人所修《元史》。而還想更詳細(xì)的。最好自己找出元明史志來。還是很易找的。將兩史一為比對,從史法來講,還是蠻有意思。只是說對我們來講,也沒必要從中去樂子,只尋其與天文歷法關(guān)鍵即可。 《明史》天文志和歷法志,詳細(xì)的講了,整一個明朝,天文歷法的發(fā)展。從源頭上開始講。講了明《大統(tǒng)歷》實際直承郭守敬《授時歷》。連著儀制也是直接搬的,以致到了一定時間,欽天監(jiān)認(rèn)為實測出春分和秋分之交,己是壁軫之間,而儀制呢,又借用著古制標(biāo)刻在奎,讓皇帝改。好像奏折還留中了。然后,雖說搬著授時歷,但又官僚體系的問題,不思進(jìn)取。所以,又失去了一些進(jìn)取,如經(jīng)典的歲差處理,“《授時》考古,于百年之際頓加一分,于理未安。假如魯隱公三年酉歲,下距至元辛巳二千年,以《授時》本法算之,于歲實當(dāng)加二十分,得庚午日六刻,為其年天正冬至。次年壬戌歲,下距至元辛巳一千九百九十年,本法當(dāng)加十九分,得乙亥日五十刻四十四分,為其年天正冬至。兩冬至相減,得相距三百六十五日四十四刻四十四分,則是歲余九分日之四,非四分日之一也?!?。 我們還可以看到,明一朝對歷法的重視,比如對回回歷,是一直在共存的。明洪武制定下架構(gòu),及欽天要布的各歷。一共設(shè)四科:曰天文,曰漏刻,曰《大統(tǒng)歷》,曰《回回歷》。以監(jiān)令、少監(jiān)統(tǒng)之。歲造《大統(tǒng)民歷》、《御覽月令歷》、《七政躔度歷》、《六壬遁甲歷》、《四季天象占驗歷》、《御覽天象錄》。 我們還可以在其中,看到了整個明皇朝,各皇帝在天文歷法上的進(jìn)取問題。大多是,臣下上議,而上批復(fù)“守祖制”。如比較引人關(guān)注的是,下臣上書提示,立春點己由原來的在虛,變成了女度時(冬至點左移),得的回復(fù)仍是照舊。是以史說“黃帝迄秦,歷凡六改。漢凡四改。魏迄隋,十五改。唐迄五代,十五改。宋十七改。金迄元,五改。惟明之《大統(tǒng)歷》,實即元之《授時》,承用二百七十馀年,未嘗改憲。成化以后,交食往往不驗,議改歷者紛紛?!保且驗檫@樣,到了后期,交食往往不驗,而議改歷者就慢慢的增多了。里面還交雜著明用人制度問題和改變。這時萬歷年間,西洋傳教士利瑪竇等帶來了新法。“禮官因請博求知歷學(xué)者,令與監(jiān)官晝夜推測,庶幾歷法靡差。于是五官正周子愚言:“大西洋歸化遠(yuǎn)臣龐迪峨、熊三撥等,攜有彼國歷法,多中國典籍所未備者。乞視洪中譯西域歷法例,取知歷儒臣率同監(jiān)官,將諸書盡譯,以補典籍之缺。”先是,大西洋人利瑪竇進(jìn)貢土物,而迪峨、三撥及能華同、鄧玉函、湯若望等先后至,俱精究天文歷法?!薄拔磶自坡贰⒅褰哉僦辆?,參預(yù)歷事。云路據(jù)其所學(xué),之藻則以西法為宗。四十一年,之藻已改銜南京太仆少卿,奏上西洋歷法”。然“時務(wù)因循,未暇開局?!?/p> 直至最真正精彩的,明末崇禎朝時。界時各方人馬出馬。一共四路勢力,在角爭。以禮部尚書徐光啟主西法開端,設(shè)立西洋局,加上原有欽天(大統(tǒng)歷),回回,再加上后來的炙局(時有滿城布衣魏文魁,著《歷元》、《歷測》二書,令其子象乾進(jìn)《歷元》於朝,通政司送局考驗。)。(七年,魏文魁上言,歷官所推交食節(jié)氣皆非是。于是命魁入京測驗。是時言歷者四家,《大統(tǒng)》、《回回》外、別立西洋為西局,文魁為炙局。言人人殊,紛若聚訟焉)而且很有意思,還常常設(shè)下“賭局”,而賭局是“日月交食”。即你們說你的優(yōu)點還不行的,你們要先各自測出日月食的時間刻點來,還記錄幾次勝負(fù)。各有各勝負(fù)。但我們知道,西法是以黃道面來觀察天星,加上傳教士們帶的儀制技術(shù)(西洋人之來中土者,皆自稱甌羅巴人。其歷法與回回同,而加精密)。是以結(jié)果吧,那是自然的,賭局西法勝出。然后,西法勝出后,還沒來得及全面實施,明亡了,則清一朝以此勝出之法,用為國憲“未幾國變,竟未施行,本朝用為國憲”。但其實這個爭制的過程還持續(xù)到清一代的。然而對我們來講,這些其實都不重要了。因我們是學(xué)星的,只需從里面爭勢條議中,去明白古今中外星制的不同即可。明白,為什么七政四余以清為交界星制的變化即可。附列在爭制各過程中,與七政四余星制有關(guān)聯(lián)者所議改大項。 一 儀制改變 徐光啟的斷任者李天經(jīng)。在《乙亥丙子七政行度歷》及《參訂歷法條議》言:“二曰:測諸曜行度,應(yīng)用黃道儀。蓋太陽由黃道行,月星各有本道,也入黃道內(nèi)外,為行赤道。若赤道儀測之,所得經(jīng)緯度分,須通以黃赤率表,不如用黃道儀,即得七政之本度為便?!?/p> 即新舊之制,需要改儀,由赤道儀改成黃道儀。并將歷代“當(dāng)二極南北之中,橫絡(luò)天體以紀(jì)宿度者,赤道也。出入赤道,為日行之軌者,黃道也。〈元史〉”由赤道以紀(jì)宿之制,改為直接以黃道而紀(jì)宿。 二 周天度改變 天文志言:“至于分周天為三百六十度,命日為九十六刻,使每時得八刻無奇零,以之布算制器,甚便也” 由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改制周天三百六十度。以便無論制器。無論節(jié)氣計余的問題解決。即如一日九十六刻計,使如三百六十度二十五分,除于九十六,則有余。而三百六十度直除九十六,則無余差。由策數(shù)三百六十五周天之?dāng)?shù),改成直接圓周之?dāng)?shù)。 三 恒星和黃道節(jié)點變制 天文志言:“恒星之行,即古歲差之度。古謂恒星千古不移,而黃道之節(jié)氣每歲西退。彼則謂黃道終古不動,而恒星每歲東行。由今考之,恒星實有動移?!?/p> 即將原制,恒星千古不移,列舍以紀(jì)其度,而黃道節(jié)氣西移的歲差算法,(黃道節(jié)氣左旋)。變成黃道終古不動而恒星東移。設(shè)其節(jié)氣點不動,而恒星變動。即現(xiàn)代占星的回歸制。(恒星隨黃道右旋) 四恒星宿度變制 徐光啟修歷法,歷法修正十事,其中言“其七,推變黃道、赤道廣狹度數(shù),密測二道距度,及月五星各道與黃道相距之度,以定交轉(zhuǎn)”。更定恒星宿度,即后世謂之新尺之由,而當(dāng)每朝隨測,并在距星定點,有作出修正。由黃道而測“以定交轉(zhuǎn)”,以赤道為橫帶,不再為“中規(guī)”。改歷代以赤定度之法“列宿著于天,為舍二十有八,為度三百六十五有奇。非日躔無以校其度,非列舍無以紀(jì)其度,周天之度,因二者以得之。天體渾圓,當(dāng)二極南北之中,絡(luò)以赤道,日月五星之行,常出入于比。天左旋,日月五星溯而右轉(zhuǎn),昔人歷象日月星辰,謂此也。然列舍相距度數(shù),歷代所測不同,非微有動移,則前人所測或有未密。-〈元史〉”謂稱“夫星即依黃道行,而赤道與黃道斜交,其度不能無增減者,勢也。而黃道度亦有增減者,或推測有得失,抑恒星之行亦或有遲速與。-《明史》”,改由黃道定度。由原來的歷朝“絡(luò)以赤道”赤宿“雖有小異,而終古不易”,“非微有動移,則前人所測或有未密”改為“各星與黃道相距之度”“其度不能無增減” 五黃赤宮界變制 天文志言:“十二宮之名見于《爾雅》。大抵皆依星宿而定。(如婁奎為降婁,心為大火,朱鳥七宿為鶉首,鶉層之類)。故宮有一定之宿,宿有常居之宮,由來尚矣。唐以后始用歲差,然亦天自為天,歲自為歲,宮與星仍舊不易,西洋之法,以中氣過宮,(如日躔冬至,即為星紀(jì)宮之類。)而恒星既有歲進(jìn)之差,于是宮無定宿,而宿可遞居各宮,此變古法之端也-〈明史〉” “若昔司馬遷作《天官書》,班固、范曄作《天文志》,其于星辰名號、分野次舍、推步候驗之際詳矣。及晉、隋二《志》,實唐李淳風(fēng)撰,于夫二十八宿之躔度,二曜五緯之次舍,時日災(zāi)祥之應(yīng),分野休咎之別,號極詳備,后有作者,無以尚之矣。是以歐陽修志《唐書·天文》,先述法象之具,次紀(jì)日月食、五星凌犯及星變之異;而凡前史所已載者,皆略不復(fù)道。而近代史官志宋《天文》者,則首載儀象諸篇;志金《天文》者,則唯錄日月五星之變。誠以璣衡之制載于《書》,日星、風(fēng)雨、霜雹、雷霆之災(zāi)異載于《春秋》,慎而書之,非史氏之法當(dāng)然,固所以求合于圣人之經(jīng)者也。今故據(jù)其事例,作元《天文志》。-〈元史〉” 將由原來的,一直在用的,由星宿決定宮界?!耙佬撬薅ā?。變成西法的,中氣過宮,則宮決定星宿。即原來的,星辰之次是定的,變成西法,只定宮。宮與宿不再對接。由原來的“天之為天”“號稱詳備,后之作者,無不以尚之”的星宿,分野等法。變成現(xiàn)在西洋之法“以中氣過宮”“宮無定宿” 其它儀制歷法上的修改還是比較多的。我們也不需研究太深,如距星的問題,如計時儀等……。我們是七政四余星命學(xué)。只需從這大點,與我們目前關(guān)切的點。去列一下即可。 即用制上,由赤儀變黃儀,而宮上,由天之為天,變成以宮自為宮。即辰次宮垣不再對應(yīng)。又宿由恒定不移,變成實則有移,即星度變化。對于我們占星上講,就真的制式上全變了。- -九紫辰(QQ:19003082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