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從小說大家到昆曲義工 源自《語文報·高中版》2011年第789期
說起白先勇的小說創(chuàng)作,《臺北人》《一把青》《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等都已經(jīng)是公認的當代華語文學經(jīng)典。但說白先勇與昆曲的緣分,只怕知道的人并不多。實際上,白先勇與昆曲的緣分早在他幼時就結下了。小時候在上海跟著家人去戲院看梅蘭芳、俞振飛的《游園驚夢》,臺上才子佳人一唱三嘆、水袖曼妙,臺下的他為之目眩神迷。昆曲成為其癡迷一生的樂事。 多年來,白先勇時時為昆曲《牡丹亭》奔走呼吁。2003年2月,創(chuàng)排青春版《牡丹亭》,從前期策劃、角色選擇、經(jīng)費籌措乃至舞美、音樂等,細枝末節(jié)他無不親力親為。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國加州長達一個月的巡演過程中,得到當?shù)赜^眾的認同,有位文學專家激動地表示這是他看過的最偉大的戲劇。 多場巡演下來,白先勇不斷品味著辛苦與快樂。有人戲稱白先勇為“世界昆曲義工”,他樂得接受:“義工,意味著心甘情愿的獻身和不計酬勞,這兩點我都具備?!?/span> 【運用指南】 傳統(tǒng)文化藝術需要繼承與發(fā)揚,因為我們的血液里流淌著傳統(tǒng)文化的因子。白先勇不辭辛苦地推廣昆曲,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癡迷,更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反哺”。有時候,角色轉換意味著一種付出,而心甘情愿的付出更是發(fā)自心底深沉的愛。 這則材料適用于“為了藝術”“奉獻精神”“品味”“苦與樂”“選擇”等話題的作文。 (王學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