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經(jīng)典》(一) 易中天:我讀先秦諸子 這是影響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經(jīng)典,沒有它,我們的文化會黯然失色。這又是中華民族的思想基石,沒有它,我們的思想會索然無味。幾千年來,先秦諸子以其恒久的生命力存活于人間,影響和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穿越幾千年的歷史時空,這些古老的文字,對現(xiàn)代人還管用嗎?我們?yōu)槭裁捶Q它為“經(jīng)典”?為什么要讀經(jīng)典?這些經(jīng)典的魅力何在?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為您精彩講述系列節(jié)目《我讀經(jīng)典》之——我讀先秦諸子。 易中天: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從今天開始《百家講壇》推出一個新的系列,就是由《百家講壇》的若干主講人一起來講《我讀經(jīng)典》,準確地說,讀先秦諸子。這就產生了三個問題:第一,我們?yōu)槭裁匆x?第二,我們讀什么?第三,怎么讀? 先說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要讀經(jīng)典?為什么要讀先秦諸子?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就因為經(jīng)典是人類文化的精華。什么叫經(jīng)典呢?經(jīng)典就是一個民族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著作。中國文化當中經(jīng)典非常多,為什么我們這個系列要講先秦諸子呢?因為先秦諸子是中國文化遺產中經(jīng)典的經(jīng)典、精華的精華。先秦諸子產生的年代,我們通常稱之為春秋戰(zhàn)國,春秋戰(zhàn)國是一個什么樣時代呢?是我們民族的黃金時代,也是人類文明的黃金時代。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個時期社會矛盾激化,兼并戰(zhàn)爭連年不斷,整個社會禮崩樂壞。就在這個時期,一批新的社會力量應運而生。他們來自社會的各個方面,雖然社會地位較低,但很多都是有思想和有才能的人。由于出身不同、立場不同,他們著書立說,各成一家之言,出現(xiàn)了我國歷史上有名的“百家爭鳴”的局面,行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等學派,后世稱他們?yōu)橄惹刂T子。這些思想家的思想對中華民族的性格和中華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一時期是我們民族思想發(fā)展的黃金時代。 這樣一個黃金時代,被德國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稱之為“軸心時代”?!拜S心時代”是一個什么概念呢?“軸心時代”大概是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300年這樣一個時段。發(fā)生的地區(qū)大概是北緯30度上下,也就是北緯25度到北緯35度這樣一個區(qū)間。在我們這個星球上,不同的民族同時產生了他們的精神領袖和精神導師。比方說古印度的釋迦牟尼,比方說以色列的猶太先知,比方說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比方說我們中國的老子、孔子等等,這些人是幾乎同時產生在地球的這樣一個區(qū)間。這個時代稱之為“軸心時代”。在這樣一個“軸心時代”,在世界各大民族、各大文明當中都產生出了這樣一批非常優(yōu)秀、杰出,甚至可以說偉大的思想家。我們的先秦諸子就產生于這樣一個時代,因此它是我們民族的黃金時代,也是人類文明黃金時代。這樣一個人類文明的黃金時代里留下的寶貴遺產,我們應該知道,應該了解,應該閱讀。只是第一點。 第二點,說這樣久遠的一種思想,幾千年了,它還管用嗎?我們現(xiàn)代社會已經(jīng)發(fā)展到今天了,我們還讀那些老古董,還有用嗎?有。為什么呢?因為他們關心的問題是永恒的問題,這些思想家關心的問題是不會過時的。他們關心的問題是什么呢?比方說這樣一些問題:“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幸?!薄笆裁词侵腔邸薄笆裁词怯篮恪??這樣一些問題,永遠回答不完。現(xiàn)在我們還會問這樣的問題,沒有終極答案。歷史上不停地有哲學家、思想家做出回答,然后大家不滿意,然后再追問,然后再回答,再追問,再回答。為什么呢?因為人永遠是個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不是屬于哪個家、哪個學、哪個派的,它是屬于每個人的。每個人都會問這個問題——人生是什么?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想到,我們去看看我們的先哲、我們的先賢、我們的先人們說了些什么,經(jīng)典上是怎么說的,我們會抱著這樣的一個目的去閱讀經(jīng)典。實際我現(xiàn)在也就回答了我們?yōu)槭裁匆x經(jīng)典,我也回答了我們讀什么。讀什么呢?讀人,讀人生,讀人生智慧。 千百年來,關于人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人們不停地在追問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卻永遠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所以,有人迷茫,有人困惑。易中天先生認為,我們的先賢已經(jīng)給出了答案,這些答案就在先秦諸子當中,讀先秦諸子其實就是讀人、讀人生、讀人生智慧。那么在先秦諸子中,我們我們能讀出什么樣的人生智慧呢?易中天先生讀出了什么呢? 我從孔子那里,讀到了一顆愛心,這顆愛心就叫做“仁”。什么是“仁”?孔子沒有下定義。我們打開《論語》會發(fā)現(xiàn)孔子對“仁”的很多解釋,但是有一條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樊遲向孔子問仁,孔子說“愛人”。所以“仁”就是“愛”,而且這種愛是什么呢?這種愛是一種推己及人、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愛。它不簡單是我愛你,它是要怎么樣呢?正反兩方面:正面的,你的愛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想成立,也讓別人成立,自己想通暢,也讓別人通暢,就是自己想追求幸福也讓別人幸福,這是正面的積極的方面去做;反面的,或者說從消極的方面是什么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己不想的東西,你也不要強加給別人,你自己不想餓肚子你不要罰人家餓飯。所以這是一種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推己及人的心理能力,這就是孔子的“仁”。所以孔子的理想,我覺得可以總結為這樣幾句話——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讓世界充滿愛,從而怎么樣呢?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這就是孔子的理想。所以我從孔子那里讀到了一顆愛心,或者說我從孔子那里讀到了——“一顆愛心,構建和諧”。 那么在孟子那里呢?在孟子那里我讀到了一股正氣。我們通常說“孔孟之道”,其實孔和孟是不一樣的。孟子和孔子有很大的區(qū)別,區(qū)別在什么地方呢?孔子講仁,孟子講義。仁和義有什么區(qū)別呢?仁者愛人,“仁”是一種愛;“義”是什么呢?羞惡之心?!靶摺笔鞘裁??就是自己感到羞愧;“惡”呢?就是憎惡別人。所以“仁”是肯定的,“義”是否定的?!傲x”是帶有批判性的。所以在孟子這個地方,他有一股子氣。因為“義”他是要批判,既要批判自己,讓自己感到羞愧,我做了不道德的事情我羞愧;另外他還要批判別人,別人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他還批判。所以“義”它需要一種精神力量的支持,而且這個精神力量要能夠轉化為物質力量。這個東西在孟子那里就叫做“浩然之氣”。孟子說“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他有了浩然之氣以后他就有了勢,有氣他就有勢,有勢他就有力,所以孟子說話咄咄逼人,很不客氣的。我們去讀《孟子》這本書,你打開來第一章,《梁惠王上》說什么呢?說孟子去見梁惠王,梁惠王說:就是老頭,“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利于吾國乎?”老頭兒,你這么大老遠地跑來,對我們國家有什么好處?。棵献釉趺凑f:“王,何必曰利?亦仁義而已?!贝笸?,怎么開口閉口就講好處?。恐v講仁義嘛。他一下給你頂回去,然后滔滔不絕地講為什么要講仁義、不要講利害。所以孟子說話他是直通通的,孟子他是這樣的一個人。我說讀孔和讀孟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讀《論語》如沐春風,讀《孟子》如聞戰(zhàn)鼓。讀了《孟子》以后你就振奮,你老想站起來做點什么事,實在沒事兒找個人爭辯也行,找個人辯論也行,孟子很好辯的。所以讀《孟子》我是讀到——“一股正氣,平治天下”。 下面講墨子。墨子這個人呢,孟子是不喜歡的,孟子說:“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君無父,是禽獸也?!彼涯邮橇R做禽獸的。其實我們看,孟子和墨子其實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相通在什么地方呢?四個字,“行俠仗義”。如果要比較一下,孟子“仗義”,墨子“行俠”。孟子喜歡仗義執(zhí)言,剛才我們舉過例子了;墨子自己做,大家都知道墨子救宋的故事。說這個公輸般,也叫魯班,因為魯班地位太高了,我們一般就不用魯班這個名字,叫公輸般。公輸般為楚國造了一種攻城的器械云梯,要去攻打宋國。墨子得到消息以后,趕了十天十夜的路,有說是從齊國,有說是從魯國,趕到楚國的郢都去制止這場戰(zhàn)爭。墨子他為什么要管這個事兒?當然這場戰(zhàn)爭墨子是制止了。墨子先說服公輸般和楚王,看他說不服,然后實地地演練,解衣帶做城墻,拿一個扳子做模擬,和這公輸般來過招。公輸般用九種攻城的辦法,墨子用九種守城的辦法。最后公輸般沒有辦法了,墨子的辦法還沒用完。公輸般就說,我有一個辦法,我不說。墨子說,我知道你是什么辦法,我也不說。楚王說,你們說說嘛,什么辦法?墨子說,公輸般的辦法很簡單,就是把臣殺了嘛,把我殺了不是沒人幫助宋國了嗎?但是我告訴你,我的弟子三百人已經(jīng)帶了我的辦法和我的工具,守在宋城之上了,單等楚兵來送死!楚王就只好不打了。問題是,墨子他為什么要管這個閑事?有人說墨子是宋國人。因為墨子的出生也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宋國人,一種說是魯國人。但是根據(jù)這段記載我們知道,墨子當時不在宋國,他要么在齊國要么在魯國,趕了十天十夜的路趕到了郢都的。而且墨子救了宋國以后,他離開楚國回國的路上,經(jīng)過宋城的時候,天上下大雨,宋國人還不讓他進去避雨。所以墨子是跟宋國沒有利害關系,他完全是行俠仗義。所以我讀墨子,我是讀到了——“一腔熱血,救助苦難”。 墨子是一腔熱血,韓非呢?韓非是“一雙冷眼”。這個性格,韓非和墨子又是相反的。墨子講的是“兼愛”,就是所有人他平等地愛。這就跟儒家不一樣,儒家的這個“仁愛”是有等級的,先最愛自己的親人,然后再愛不太親的,再愛不太親的。而墨子是天下所有人平等的愛,所以他是一腔熱血。而韓非子呢?韓非子說,世界上沒有愛,世界上哪有什么愛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算計嘛。他說有一個人是開馬車鋪的,賣馬車;還有一個人是開棺材鋪的,賣棺材。這個開馬車鋪的人天天祈禱說,我愿天下人升官發(fā)財。那個開棺材鋪的天天祈禱說,我愿天下人早點得病去死。韓非說,難道是開馬車鋪的人仁慈嗎?不是的,因為只有你升官發(fā)財,他馬車才賣得出去,他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韓非說有一個做生意的人,夫妻兩個晚上都禱告,向神禱告。老婆就天天禱告說,神啊,保佑我老公吧,讓他平安無事,讓他每天掙100塊錢。這個禱告多了以后,老公就奇怪,說你反正是禱告嘛,你不能多要一點嗎?老婆說什么,哼,100塊錢夠了啊,掙多了你包二奶。所以韓非啊,他是“直面慘淡的人生”,他是冷冰冰的、赤裸裸的、血淋淋的,把這個人世間的利害沖突、人與人之間的算計,他都無情地給你揭露出來,一點面子都不講。因此他認為,這個社會要建設得好,沒有別的辦法好。什么仁愛啊,仁義啊,什么禮讓啊,沒有用。有用的只有兩個東西,一個是刑法,一個是權術,嚴刑峻法、陰謀詭計這兩條管用。 大家可能要問,這個東西你也把他當作精華來講啦,什么導向?我告訴大家,即便是韓非的這種思想,他也是有價值的。先秦諸子的所以思想都有價值。它是和儒家相反,區(qū)別在什么地方呢?儒家是理想主義的,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讓世界充滿愛。很理想,很美好。做得到嗎?做到了嗎?所以儒家思想它是個雙刃劍,它有兩個作用: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可以激勵人生,鼓勵我們向善,鼓勵我們做一個好人,我們做一個好人我們應該講仁義;但是他也有另外一個作用,就是粉飾太平。一旦儒家的學說被統(tǒng)治階級用來粉飾太平的時候,韓非的思想就有用了。有什么用呢?揭露黑暗。所以歷史上很多革命者、批判者,是愛讀韓非的;當然歷史上那些野心家、陰謀家,也是愛讀韓非的。革命者、批判者從韓非那里拿到了思想武器,去揭露那些反動統(tǒng)治的欺騙性,使我們不再麻醉于瞞和騙的藝術。陰謀家、野心家從韓非那拿到一些辦法,來搞他的陰謀詭計。所以它是雙刃劍。 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前面四位:就是我們在孔子那里讀到了“一顆愛心,構建和諧”,在孟子那里讀到“一身正氣,平治天下”,在墨子這里讀到“一腔熱血,救助苦難”,在韓非這里讀到“一雙冷眼,直面人生”。這四條加起來,四個字總結——人生態(tài)度。 讀孔得“仁”,讀孟得“義”,讀墨得“力行”,讀韓非得“直面”。在對自己人生的感悟和體驗中,易中天先生得出了儒、墨、法家的經(jīng)典要義,他用“人生態(tài)度”概括儒家、墨家、法家對人生問題的解答。那么,在其他的經(jīng)典著作里,易中天先生又讀出了關于人的什么智慧呢? 在孔、孟、墨、韓那里,我讀到了人生態(tài)度。在老子、莊子、荀子那里,我讀到了人生智慧。什么樣的人生智慧呢? 我們來說老子。老子和韓非又有相通之處,我們有的哲學家就是把孫子、老子、韓非子合在一起講的,認為從《孫子兵法》到《老子》到《韓非子》,一脈相承。在這個問題上,我傾向于同意李澤厚先生的觀點,就是老子哲學來源于軍事辯證法?!独献印愤@本書是可以當兵書來讀的,它里面有很多兵道;但是這個軍事辯證法在老子這里變成了政治辯證法,講治國,比如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又從政治辯證法變成了哲學辨正法;最后在我們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變成了生活辯證法。實際上對于我們一般人來講,讀《老子》主要是讀生活辯證法。那么老子講的生活辯證法是什么呢?是弱能勝強,柔能克剛,無為則無不為。老子講,世界上最柔弱的東西是什么?水。最不可戰(zhàn)勝的東西是什么?還是水。水能功堅,水能勝強,水滴石穿,大水漫過來什么都沒有了,誰能斗得過水?但水是最柔弱的。強難道永遠是強嗎?弱難道永遠是弱嗎?“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壞事里面就蘊涵了好事的因素,好事里面也蘊涵了壞事的前兆。所以你成功了不要得意,你處于弱勢你不要喪氣啊。弱是可能變成強的,一個人想要成功他的辦法就是不爭,不要去爭。老子說:“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边@就是老子的生活辨正法,這個生活辯證法對中國的影響是很大的。中國很多的俗話、許多民間俗語都是老子的思想轉化過來的,比方說“出頭的椽子先爛”、“搶打出頭鳥”,這是老子的思想,“不為天下先”嘛,這些思想都是從老子那來的。所以老子這個思想也很有意思,就是它可以用在不同的領域,得出不同的結果來。 在老子那里,我讀到“生活辯證法”;在莊子這里,我讀到“藝術人生觀”。為什么這樣講呢?老子講無為,是假無為,實際上是無不為,至少也是有所為,只不過為了有所為我先得無所為,無所為才有所為。叫做有所不為有所為,他還是要有所為。莊子是真不為,他就是不做。大家可能都熟悉一個故事,就是楚國曾經(jīng)想請莊子去做它的卿相。莊子在濮水旁邊釣魚,楚國來了兩位大夫,說我們國君想麻煩您老人家了。莊子說是啊,聽說你們楚國有一種神龜,它已經(jīng)死了三千年了,你們楚王寶貝得不得了,把它放在盒子里面,上面蓋著絲巾,恭恭敬敬地供在廟堂上。請問作為一個烏龜,它是愿意死了以后留下骨頭被供奉起來呢,還是愿意活著拖著個尾巴在泥巴里面打滾呢?這兩位大夫就說,那當然還是寧愿活著在泥巴里打滾。莊子說那對不起了,二位可以回去了,我就是準備拖著尾巴在泥巴里打滾。一般人把這個故事解釋為莊子的清高,其實不是,我認為表現(xiàn)的是莊子的透徹,根本就不是什么清高,他看透了人生。在莊子看來一個人最可寶貴的是自己的生命,而生命的價值在于自由。這才講寧肯是拖著尾巴在泥巴里打滾,我也要這個生命,我也要這份自由。為了這個自由莊子寧肯什么都不做,寧肯自己沒有名,寧可自己沒有利、沒有用,寧肯自己沒有用。莊子甚至借老子的口說,我叫什么不重要,你們叫我是牛我就是牛,你們叫我是馬我就是馬,這個名不重要。用也不重要,他說一棵樹,有用的都砍了,沒用的長得倍兒大,要用干什么?自由自在地活著就好。所以這是一種藝術人生觀,是一種詩意地看待自己的人生。所以莊子的思想在后世就發(fā)展為中國人的藝術人生觀,而且對中國美學、中國藝術的影響非常之大。先秦諸子當中,對中國美學藝術影響最大的是莊子,而且直接下承禪宗。就是以一種自然的心態(tài)去看待社會,把人與社會全部看作自然,認為最自然的、最順其自然的就是最好的。 那么這種思想就遭到了荀子的批判。荀子有一篇文章叫《解蔽篇》,“解蔽”就是糾正方法論上的片面性。荀子總結了他以前的思想家,認為他以前的思想家,除了孔子以外,他不敢說孔子,除了孔子以外都有片面性。莊子的片面性在什么地方呢?“蔽于天而不知人”,只知道自然,不知道人類社會。其實儒家也有片面性,就是“蔽于人而不知天”??酌喜恢v天,莊子不講人。真正講人又講天的是荀子,而且荀子講天人關系,講人與自然的關系。這個關系是什么呢?荀子說就是各有各的規(guī)律,“天行有常,不以堯存,不以桀亡?!本褪亲匀唤缬凶约旱目陀^規(guī)律,不因為你現(xiàn)在的君主是堯舜就怎么怎么樣,也不因為你現(xiàn)在的君主是桀紂就怎么怎么樣,人類社會的變化不會影響到自然界,自然界的變化也不會影響人類社會。荀子說,天會因為人們怕冷就沒有冬天了嗎?地會因為人們怕遠就不再廣闊了嗎?君子難道因為有些小人在旁邊唧唧喳喳說三道四就不干自己的事兒了嗎?不會的。所以荀子的觀點就是,該干什么你干什么,天塌不下來,緊張什么呀?所以他說:“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边@樣一種精神、這樣一種思想發(fā)展到《易傳》里面,——《易傳》是《周易》的一個組成部分,《周易》是兩本書,一本《易經(jīng)》一本《易傳》,《易傳》是戰(zhàn)國末年秦漢之際產生的一本書,受荀子的影響很大?!髯拥倪@樣一種思想發(fā)展到《易傳》里面就行成了一句一直激勵著我們中國人的一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边@就是荀子的精神,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所以從荀子這里我讀到了——“科學進取心”。 以上,就是我對先秦諸子的一點心得體會,再聲明一遍——僅為個人心得。這些心得是不全面的,不系統(tǒng)的,不完整的,掛一漏萬再所難免。比方說,對諸子當中的某些負面影響我就基本上沒有說,這也是很可能引起某些人不滿的地方,這里要說明一下。我覺得作為文化的傳播者,首先要清理我們古代典籍、先秦諸子當中那些積極的正面的東西,把它們傳播出去,以增強我們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批判的工作還是留給專家去做為好。第二點,作為一般讀者,用不著全面、系統(tǒng)、完整地把握先秦諸子。完全可以求仁得仁,求智得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取所需,只要我們有所領悟、有所感覺就好。第三點,我們讀先秦諸子,我們讀經(jīng)典,對于一般人來說,他的目的就是獲得人生智慧。人生智慧從哪里來?從人生體驗來。人生體驗從哪里來?從每個人的生活來。每個人都只有一個人生,每個人都只有一種體驗。每個人的人生都必須自己去體驗,每個人的人生智慧也必須自己去獲得,任何人都無法替代。我們整個系列節(jié)目給大家呈現(xiàn)的,就是我們《百家講壇》若干主講人結合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和人生體驗,來閱讀先秦諸子,得出的他們的思考,得出的他們的結論。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些思考、這樣一些結論,引起大家對先秦諸子的興趣,或者說和大家一起去體驗人生,思考人生。 |
|
來自: 海上明月升 > 《我讀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