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腎陽不振劑: 治療腎陽不足,多以附子、肉桂、熟地、山茱萸等溫陽補腎藥組成。 藥物成分:熟地30克,山藥6克,山茱萸3克,肉桂3克,附子6克,枸杞子6克,炙甘草3克,杜仲6克。 功用主治:氣怯神疲、腹痛腰酸、陽痿。 方義分析:八味藥皆甘溫之類,又入心腎肝經(jīng),甘為木,木生火,火旺自然腎暖。熟地補腎滋陰為君藥,其他共為臣藥溫陽暖腎,諸藥合用,對命門火衰癥效果良好,為補火之要劑。 加減化裁:兼利水加車前子、牛膝,久服去附子改五味子。 使用宜忌:咽干口燥、虛火上炎者不可亂用。 (二)、腎陰虧虛劑: 治療腎陰不足,多以地黃、山茱萸、沙參、麥冬等養(yǎng)陰藥物組成。 藥物成分:熟地30克,山藥6克,山茱萸3克,枸杞子6克,炙甘草3克,茯苓6克。 功用主治:虛火上炎、腰酸虧精、口燥盜汗。 方義分析:腎水與肝之藏血、脾之升華有關(guān)。熟地苦滋腎陰、山茱萸酸澀固精、茯苓甘淡而制脾利水,共為君臣。山藥枸杞甘而抑脾胃而滲水,同甘草共為佐使。 加減化裁:血虛陰衰,熟地為君,精滑頭暈,山茱萸為君,加五味子治腎陰虛氣喘。加菊花治腎虛眼花。 使用宜忌:凡脾虛便溏者慎用。 (三)、水大木流劑: 藥物成分:烏藥15克,木香15克,小茴香15克,青皮15克,炒良姜15克,檳榔2個,川楝子10個,巴豆70個。 煎服方法:先把巴豆打破,同川楝子用麥麩炒,侯色黑,去巴豆與麥麩不用,余藥研成細(xì)末,服一次3克,溫酒送下。 主治功用:寒疝少腹疼痛,陰囊收縮等。 方義分析:烏藥辛溫健胃、木香辛溫理脾胃大腸之氣、炒茴香辛溫和中、青皮辛溫理肝膽之氣、炒姜辛溫脾腎而化飲、檳榔辛溫行脾胃之水氣、川楝子苦寒疏肝膽之氣,巴豆辛熱逐水。濕寒結(jié)于肝腎,必用辛暖肝疏氣,并引下化濕水,故有此方。青皮、川楝子為君藥,其他為臣。 (四)、水多金沉劑: 治療內(nèi)停水飲外感風(fēng)寒之劑。 藥物成分:去節(jié)麻黃9克、芍藥9克、細(xì)辛1.5克、干姜9克、炙甘草9克、桂枝9克、五味子9克、半夏9克。 煎服方法:先煮麻黃,去沫,投入諸藥。 功用主治:喘咳痰多,清稀而白,四肢浮腫,小便不利。 方義分析:麻黃、桂枝、半夏溫辛化脾胃肺的水濕。芍藥酸而柔肝,細(xì)辛辛溫散肺腎止寒,干姜辛熱溫中,五味子酸溫利肺。不分君臣。麻黃桂枝相伍解表,細(xì)辛與干姜為伍溫肺,五味子斂肺益肺。 加減化裁:臨床無發(fā)熱者去桂枝,改蜜炙麻黃。 未完待續(xù) |
|
來自: 東山威夷 > 《中醫(yī)水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