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了四個字:隹雚雀集。和鳥有關(guān),但是說的更窄一點,和“隹”有關(guān),短尾的鳥。那問題來了,為何古人要這樣“勞什子”,在鳥這個族群中造兩個不同的字呢?他們分別長尾鳥和短尾鳥的用意是什麼?
有一種說法,“隹”代表家禽類,還有麻雀燕子等,而“鳥”則代表能高空飛翔的動物,比如鷹,鸮等。 如果放開心扉去猜想,在古人的族群中,也存在等級,也就是社會地位的不同,主導生產(chǎn)活動的領(lǐng)頭的,還有負責祭祀的等等,和平民還有有差異的。這也許就是貴族族群分化後出現(xiàn)的階層。因為,某些特定的階層如巫覡這個掌握與神對話的人,其後代一定會演化為一個掌握權(quán)利的階級。 這裏造字者也不是什麼分別心使然,而是為了在不同應用環(huán)境中使用時,能夠更加準確而已。 上面的話,也許就是對“隹”最好的解釋,從生物鏈條上說,或者在飛禽這個大世界裏來說,“隹”的成員比較低級,社會地位比較低,話語權(quán)弱。 我們來看第二個字“雚”,甲骨文的寫法是:,很有動感,也很美。
這是這個動物的自然表達。小時候,我們城市很小,有個人民公園,裏面養(yǎng)了很多動物。因為要門票,所以,每次我們都是翻牆進去的。初中之前,我覺得和動物的鏈接都在這個公園裏,記得不僅有這種在水裏遊蕩的這種雚,還有很多他的同類。當然,大熊貓、老虎等必不可少,可以近距離接觸了。而現(xiàn)在,似乎看動物要去很遠的地方,都商業(yè)化了。 來北京後去過幾次動物園,很有意思。 但,問題又來了,像“雚”這種鳥類,能飛很遠,大多是候鳥,那為什麼造字的時候不是“鳥”字旁,或者是在文字的演變過程中,後人給把最初的意思給歪曲了,走著走著就到了岔道上。 不得而知。 我可能表達過,我是個自然主義者,也是個環(huán)保主義者,對於動物有自己的看法,那就是上帝創(chuàng)造這個世界是有因有緣的,不是空穴來風。人要是總想著自己一股獨大,滅亡的速度一定會加快,因為不能守住陰陽,不能和諧與共。我們對動物也一樣,基本的和諧心態(tài)是要有的。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動物“鴻”。
甲骨文是這樣的:,確實有氣勢,有悲壯。 那我們會看“雚”這個字,安靜多了點,閒適多了點,少了浪漫的悲劇感。 下面看“雀”這個字,甲骨文是這樣表達的:,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從象形的角度看,和鳥都差不多,或者和“隹”差不多,但是,可能從現(xiàn)存的甲骨骨片上的記載來看,和著上下文,這個字形就是指我們說的麻雀,小家雀。 我想起曾經(jīng)有個年代,這個動物被貼上了四害的標籤,除四害中,麻雀快被城市中人趕盡殺絕。 我比較可笑,為什麼“反智”的東西會成功洗腦,因為,這個世界愚民蠢人太多了,不獨立思考或者害怕獨立思考的人太多了,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主張。 這種反智現(xiàn)在也很流行,比如抱殘守缺的迷信,一天到晚高喊遙遙領(lǐng)先,當然還有抱著有毒的傳統(tǒng)不放的人,拒絕其他文明的人,都是“四害思維”。 可憐的家雀用自己的血流成河也沒有教化了這樣的蠢人,就像周月亮教授說,中國人不缺自信,魯迅先生說的“僵屍的樂觀”。這是幾千年我們以自我為中心造成的。所以,我們就有了一聲令下全民打麻雀的愚蠢行為,當然,還有比這更蠢的,那就是盲目崇拜。 麻雀的時代悲劇不是簡單的一個過程,而是我們內(nèi)心世界的投射。 小時候幹過不少掏麻雀窩的壞事,春天裏在房脊上游走,尋找鳥窩,最後把蛋有時候是小鳥掏走。這樣的缺德事幹了不少,現(xiàn)在看,不能用淘氣蓋過,而是,從小沒有受到和諧共生的教育,所以,種下惡因。 最後我們看“集”字,甲骨文是這樣寫的:,選兩個有藝術(shù)質(zhì)感的字形。 原本這個字的意思是一群鳥在樹上,也就是“聚”的意思。我們現(xiàn)在是取了他的會意的意思,也就是很多人在一起。比如說,社區(qū)樓下的廣場上,一堆老人在跳廣場舞,也是“集”的意思。 【廣韻】就也,成也。【書·武成】大統(tǒng)未集。【傳】大業(yè)未就。【詩·小雅】我行旣集。【箋】集,猶成也。 【韻會】雜也?!久献印渴羌x所生者?!驹]】集,雜也。 【廣韻】衆(zhòng)也。 【廣韻】安也?!臼酚洝げ軈⑹兰摇繂査园布傩铡?/span> 【玉篇】合也。【廣韻】聚也,會也,同也。【史記·秦始皇紀】天下雲(yún)集響應。 這裏說明這個“集”字還有很多意思,語境不同意思不同。 有個成語叫集思廣益,現(xiàn)代管理學有個“團隊”的詞,集思就是取眾家之長,也就是在團隊中聽取不同的意見。 在我看來,“集”是一種智慧,也就是海納百川,因為,你固步自封,不能集,拒絕集,那一定是個孤家寡人。 你看看孔子,就是最會“集”的人,也就是他做樹,把很多鳥聚在樹上,也就是吸收他人優(yōu)秀的東西,然後變成自己的。集我覺得就是內(nèi)化,比如不僅僅內(nèi)化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智慧,也能內(nèi)化以基督教文明為核心的外來智慧,這才是“集大成”。 如果我們老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跑鬧,走出去,引不進來,孤芳自賞,遲早是個完蛋。 我覺得給三智書院解讀“三”的湯一介先生真的很智慧,也中西合璧。三生萬物,也就是不獨立,不孤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