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敦煌的本生故事壁畫。本生故事畫指描繪釋迦牟尼生前的各種善行,宣傳“因果報應”“苦修行善”的生動故事。也是敦煌早期壁畫中廣泛流行的題材,如“薩捶那舍身飼虎”、“尸毗王割肉救鴿”、“九色鹿舍己救人”、“五百強盜成佛”等。雖然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仍保持著神話、童話、民間故事的本色。 薩捶那舍身飼虎 ▲薩埵太子舍身飼虎本生壁畫(第254窟) ▲薩埵太子舍身飼虎本生壁畫(第428窟) 佛經中說,印度寶典國國王大車的三個太子,一日同到山中打獵,見一只母虎帶著數只小虎饑餓難忍,母虎因此欲將小虎吃掉。三太子薩埵見狀,將二位兄長支走,來到山間,臥在母虎前,餓虎已無力啖食。薩埵又爬上山崗,用利木刺傷身體,然后跳下山崖,讓母虎啖血。母虎啖血恢復氣力后與小虎們一起食盡薩埵身上的肉。二位哥哥不見弟弟,沿路尋找,終于找見薩埵尸骨,趕緊回宮稟告父王。國王和夫人趕到山中,抱著薩埵尸骨痛哭,然后收拾遺骨修塔供養(yǎng)。摩訶薩埵為了挽救老虎生命而甘愿犧牲自己肉身的薩埵太子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前世,這種表現釋迦牟尼前生累世忍辱犧牲、救世救人、各種善行的繪畫作品被稱為本生故事畫。 尸毗王割肉救鴿 ▲尸毗王割肉救鴿本生故事(第254窟) ▲尸毗王割肉救鴿本生故事(第275窟) 在莫高窟多個石窟壁畫中都用繪畫的形式描述了尸毗王“割肉救鴿”的事跡。釋迦牟尼佛前身為尸毗王時慈悲仁厚,廣行菩薩道,立誓普度眾生,天上的帝釋天與其臣屬,為試探尸毗王的慈悲與道心,就相約化成老鷹和鴿子,上演了一出“老鷹追獵鴿子”。畫面中老鷹一心要吃掉鴿子,鴿子走投無路,最后逃到尸毗王處尋求庇護,尸毗王因為要救度眾生就把鴿子保護起來,老鷹前來向尸毗王索要鴿子,并說如若不給自己也必將餓死,尸毗王為了表示自己的慈悲道心,也是為了兩全齊美將老鷹和鴿子都救生,決定以身上的肉喂鷹救鴿。老鷹提出條件要求尸毗王給的肉要與鴿子的體重同等重量才行,于是尸毗王喚人拿刀割肉,又命左右拿來天平,讓鴿子停在一端,另一端擺放割下的身肉。但奇怪的是,尸毗王全身肉幾乎割完了仍不能與鴿子等重,尸毗王決心舍盡全身,于是拖著鮮血淋漓的身軀奮力掙扎爬上天平,尸毗王的行為感動了天地天人贊嘆,大地震動,枯樹生華,天降香雨,帝釋天也恢復了原形,并以神力復原了尸毗王的身體。 九色鹿舍己救人 ▲九色鹿本生故事壁畫局部 ▲九色鹿向國王控訴情節(jié) 九色鹿的本生故事繪在第257窟西壁的壁畫中故事講的是在古代印度的恒河岸邊住著一只美麗的九色鹿,它的皮毛花紋燦爛,能變換九種顏色,很多人都貪圖得到。一天九色鹿在河邊散步見到有人落水掙扎就不顧自己的安危毅然將那人救起,當落水者要報答它時,九色鹿只囑咐其回去之后不要把自己的藏身地告訴任何人以防貪圖其皮毛的世人加害。溺水者滿口答應并發(fā)下重誓如有食言全身長滿毒瘡。回到城里后,落水者看到國王懸賞九色鹿的告示經不住重金誘惑,便忘記了自己的誓言,向國王透露了秘密,并帶路去獵殺九色鹿。當九色鹿見到那個落水者時,流下了悲憤的眼淚,它用人語向國王說明了一切國王聽了十分感動下令不許任何人傷害九色鹿。而落水者因為自食其言,渾身長滿毒瘡痛苦而死。 五百強盜成佛 ▲《五百強盜成佛因緣》局部(第285窟)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南壁的壁畫展現了五百強盜成佛因緣的故事。古印度摩迦陀國有五百個強盜占山扎寨,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商客游人和地方百姓深受其害,國王派精兵良將征剿,經過激烈的戰(zhàn)斗,五百強盜戰(zhàn)敗全部當了俘虜,國王決定對這五百強盜處以酷刑:將強盜們的雙眼全部挖掉,然后放逐到荒無人跡的深山老林中。強盜們痛苦悲哀凄慘的呼叫聲傳遍四野,也傳進了釋迦牟尼佛的耳朵。佛陀憐憫他們,便用神力送來了雪山香藥,吹進了五百強盜的眼眶,使他們眼睛復明,身體康復。釋迦牟尼佛還親臨山谷,給五百強盜講經說法,眾強盜聽了佛的教誨后俯首悔過,決心出家成為佛門弟子。隱居在荒無人煙、野獸出沒的山林中潛心修行。在印度的傳說中他們終于修成正果成為五百羅漢。 |
|
來自: 陽關殘雪 > 《莫高窟的史跡、文化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