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受很多網(wǎng)文作家的影響,大家一直認為呂家厲害得很,功臣元老集團只是給他們提鞋的。 但事實是不是這樣的呢?我舉幾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高祖置酒雒陽南宮。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备咦嬖唬骸肮湟唬粗涠?。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史記?高祖本紀》 劉邦和漢初三杰 這段內容,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是夸獎劉邦善于用人的常用引證。 但是你想過沒有,這里是劉邦夸自己會用人,而不是別人夸他會用人。 別人夸他的是:他善于封賞。 大家都得著真實惠了,所以嘴里得賣幾句乖。 但劉邦認為,他自己最厲害的地方,不在于善于封賞,而是善于借助別人的力量來成就事業(yè)。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劉邦夸獎的這三個人,前兩個都是文官,只有韓信是武將。 其中,張良是高參、蕭何是大管家,韓信是不可多得的帥才。 在這里,韓信所代表的是上陣殺敵的武將,而張良、蕭何所代表的是幕后的工作。 劉邦在告訴各位武將們:張良的“運籌策帷帳之中”、蕭何的“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比沖鋒陷陣還重要。 劉邦這樣講,是為了壓一壓武將們的氣焰。 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馀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zhí)銳,多者百馀戰(zhàn),少者數(shù)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zhàn),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薄爸C狗乎?”曰:“知之?!备叩墼唬骸胺颢C,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fā)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fā)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shù)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比撼冀阅已浴?/span> 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chuàng),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橈功臣,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一。關內侯鄂君進曰:“群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zhàn)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常失軍亡眾,逃身遁者數(shù)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shù)萬眾會上之乏絕者數(shù)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shù)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shù)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今雖亡曹參等百數(shù),何缺于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第一,曹參次之。”高祖曰:“善。”于是乃令蕭何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史記?蕭相國世家》 蕭何、曹參劇照 這一段講的是漢朝建立以后,論功行賞,誰排第一的問題。 大家的意見是曹參排第一,因為曹參戰(zhàn)功赫赫,身上的創(chuàng)傷就達七十多處,而蕭何,一個文官,耍弄筆桿子、發(fā)發(fā)議論,毫無攻城略地之功,怎么可以排第一位? 于是劉邦跟他們講了一番功人與功狗的比喻,大家不言語了。 等到排座次的時候,大家還是推曹參為第一,關內侯鄂君替劉邦說,蕭何坐鎮(zhèn)大后方的功勞,可比你們的大多了,于是大家不再多說什么。 蕭何的功勞真的比曹參大嗎?可以說是的。 但是劉邦的理由都是說得出來的,還有沒說出來的,那就是以蕭何來壓制曹參,就是壓制功臣集團。 劉邦連楚霸王項羽都滅了,功臣集團還用壓制? 你看看下邊的記載: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馀人,其馀日夜爭功不決,未得行封。上在雒陽南宮,從復道望見諸將往往相與坐沙中語。上曰:“此何語?”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謀反耳?!鄙显唬骸疤煜聦侔捕?,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屬取天下,今陛下為天子,而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生平所仇怨。今軍吏計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屬畏陛下不能盡封,恐又見疑平生過失及誅,故即相聚謀反耳?!鄙夏藨n曰:“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上曰:“雍齒與我故,數(shù)嘗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齒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封,則人人自堅矣?!庇谑巧夏酥镁?,封雍齒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尚為侯,我屬無患矣?!?/span> ——《史記?留侯世家》 劉邦和他的哥們們 這里說,劉邦在封了一批功臣以后,還沒有受封的一些武將們,在竊竊私語,劉邦遠遠地看見他們在嘀咕什么,就問張良:“子房啊,他們在說什么呢?” 張良說:“陛下,他們在商量造反的事情呢。” 劉邦說:“天下已經(jīng)安定了,怎么又要謀反呢?” 張良說:“陛下,您封的功臣都是故舊,又殺了不少心中怨恨的人,現(xiàn)在有軍功的這么多,而天下的土地只有那些,他們擔心到時候不但得不到封賞,反而會因為自己的一些過錯而被皇上殺掉,所以,他們討論謀反的事情。” 劉邦說:“那該怎么辦呢?” 張良說:“把大家都知道的,您平生最恨惡的那一個封賞了,他們就安心了?!?/span> 于是劉邦封了雍齒,大家就都高興了,說:“連皇上最痛恨的雍齒都受封了,我還能得不到賞賜?” 你看看,在這些功臣因為遲延得不到封賞的時候,就動了反心,這說明,他們對劉邦的效忠程度并不高,對新生政權的認可程度也是一樣,他們敢動造反的心思,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是造反起家的,都是有賭徒心態(tài)的人,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無畏戰(zhàn)士,既然死神一直沒有把他們接走,他們不怕再搏一次。 漢五年,已并天下,諸侯共尊漢王為皇帝于定陶,叔孫通就其儀號。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 ………… 漢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群臣皆朝十月。儀:先平明,謁者治禮,引以次入殿門,廷中陳車騎步卒衛(wèi)宮,設兵張旗志。傳言“趨”。殿下郎中俠陛,陛數(shù)百人。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鄉(xiāng);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西鄉(xiāng)。大行設九賓,臚傳。于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zhí)職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賀。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至禮畢,復置法酒。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謁者言“罷酒”。御史執(zhí)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竟朝置酒,無敢讙嘩失禮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乃拜叔孫通為太常,賜金五百斤。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盛大的皇家禮儀 這里說到,漢朝建立以后,劉邦做了皇帝,但是,當武將們在朝堂上痛飲以后,就開始爭論起功勞來,喝醉了以后就狂胡亂叫,甚至拔劍砍削大殿的柱子! 劉邦對此非常厭惡。 怎么辦呢?叔孫通在這里起到了作用。 他帶領手下的弟子和一些儒生一起制定禮儀,規(guī)范大臣們的舉止,到后來朝會的時候,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和行為失當?shù)娜耍谑莿畹靡獾恼f:“我今天才知道當皇帝的尊貴?。 ?/span> 從大殿里砍柱子到按照臣子之禮來對待皇上劉邦,大臣們面貌恭敬,內心服氣嗎?肯定不服。 這一點,劉邦知道,呂后也知道。 四月甲辰,高祖崩長樂宮。四日不發(fā)喪。呂后與審食其謀曰:“諸將與帝為編戶民,今北面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盡族是,天下不安?!比嘶蚵勚?,語酈將軍。酈將軍往見審食其,曰:“吾聞帝已崩,四日不發(fā)喪,欲誅諸將。誠如此,天下危矣。陳平、灌嬰將十萬守滎陽,樊噲、周勃將二十萬定燕、代,此聞帝崩,諸將皆誅,必連兵還鄉(xiāng)以攻關中。大臣內叛,諸侯外反,亡可翹足而待也?!睂徥称淙胙灾艘远∥窗l(fā)喪,大赦天下。 ——《史記?高祖本紀》 呂后劇照 這里說到,劉邦死后,呂后封鎖了消息,秘不發(fā)喪,然后跟姘頭審食其商量,想要殺光京城里的所有武將及其家屬。 她的理由是,這些功臣們對皇上劉邦尚且不服不忿,能好好地侍奉少主嗎?不可能啊!不如把他們全都殺掉,一勞永逸的除掉后患。 后來,經(jīng)過酈商的勸告,呂后才放棄了這可怕的想法。 呂后為何會產(chǎn)生殺光京城里所有武將及其家屬的想法的呢?還不是因為恐懼! 因為劉邦做皇帝,跟商湯、周武王、秦始皇都不一樣,他沒有祖先的蔭蔽,也就是說,他沒有底子。 他的成功,靠的是異姓諸侯王、列侯的支持。 漢朝建立以后,劉邦又借著列侯的力量滅了異姓諸侯王,等到劉邦死的時候,異姓諸侯王除了吳臣以外,已全部被屠,那么剩下的能夠跟皇權抗衡的也就屬功臣元老集團最厲害了。 所以,呂后怎能不擔憂?而實際上,呂后的擔憂并不多余,她的顧慮在自己當政十五年后還是得到了應驗。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發(fā)喪,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張辟彊為侍中,年十五,謂丞相曰:“太后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臺、呂產(chǎn)、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必┫嗄巳绫購櫽?。太后說,其哭乃哀。 ——《史記?呂太后本紀》 這里講到,惠帝死的時候,呂后干嚎不落淚。為何這樣呢? 因為呂后失去惠帝不光痛苦,而且恐懼。 因為失去唯一的兒子,所以痛哭。 又因為恐懼,所以哭不出淚來。 她怕什么?跟七年前老頭子劉邦死的時候一樣,她怕國家大權落入功臣元老集團的手中,劉氏江山不穩(wěn),自己和娘家人會被大臣們壓制甚至屠戮。 當張良的兒子張辟彊勸功臣們把君權交出來,呂后這才安心。 結語: 秦朝末年,劉邦起義的時候,敵人是秦朝的政權,朋友是以項羽為首的各路諸侯; 等到項羽分封各路諸侯以后,劉邦的敵人是項羽,朋友是韓信、彭越、黥布等異姓諸侯王; 等到項羽被滅,劉邦的敵人是韓信、彭越、黥布等異姓諸侯王,朋友是列侯; 劉邦死了以后,異姓諸侯王基本都已被滅,劉氏江山的潛在敵人是功臣元老集團,而劉邦安排制衡這一集團的是誰呢?劉氏諸侯王和呂氏外戚集團。 劉邦和呂后都從心里忌憚功臣元老集團,因為他們都是明白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