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的藥用價值: ㈠名稱:地骨皮 ㈡拼音:Dì Gǔ Pí ㈢英文名:CORTEX LYCII ㈣別名:枸杞根、杞根、地骨、茍起根、地輔、狗奶子根皮、紅榴根皮、狗地芽皮、甜齒牙根、地節(jié)、山枸杞根、枸杞根皮、山杞子根、紅耳墮根 ㈤藥材類別:根莖類 ㈥入藥部分:為茄科植物枸杞的根皮。 ㈦來源:本品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 或?qū)幭蔫坭絃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春初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凈,剝?nèi)「?,曬干?/p> ㈧性味:味甘;性寒。 ①《綱目》記錄:味甘淡,寒。 ②《別錄》記錄:大寒,無毒。 ③《本經(jīng)》記錄:味苦,寒。 ㈨歸經(jīng):入肺、肝、腎經(jīng). ①《本草匯言》記錄:入足少陰、足厥陰經(jīng)。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記錄:入肺、腎二經(jīng)。 ③《湯液本草》記錄:足少陰,手少陽經(jīng)。 ㈩各家論述: 1.《本草匯言》論述:王紹隆云,骨中火熱為眚,煎熬真陰,以地中之骨皮,甘寒清潤,不泥不滯,非地黃、麥冬同流。 2.《綱目》論述:枸杞之滋益不獨(dú)子,而根亦不止于退熱而已。但根、苗、子之氣味稍殊,而主治亦未必?zé)o別。蓋其苗乃天精,苦甘而涼,上焦心肺客熱者宜之;根乃地骨,甘淡而寒,下焦肝腎虛熱者宜之,此皆三焦氣分之藥,所謂熱淫于內(nèi),瀉以甘寒也。至于子則甘平而潤,性滋而補(bǔ),不能退熱,止能補(bǔ)腎潤肺,生精益氣,此乃平補(bǔ)之藥,所謂精不足者,補(bǔ)之以味也。分而用之,則各有所主,兼而用之,則一舉兩得。 3.李杲論述:四物湯內(nèi)加地骨皮、牡丹皮,治婦人骨蒸最妙。地骨皮治足少陰、手少陽有汗而骨蒸者。 4.《本草正》論述:地骨皮,枸杞根也,南者苦味輕,微有甘辛,北者大苦性劣,入藥惟南者為佳。其性辛寒,善入血分,凡不因風(fēng)寒而熱在精髓陰分者最宜。此物涼而不峻,可理虛勞,氣輕而辛,故亦清肺。 5.《本草備要》論述:朱二允曰,地骨皮能退內(nèi)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實(shí)不知。病或風(fēng)寒散而未盡,作潮往來,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藥,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特表明之。 6.《本草新編》論述:地骨皮,非黃柏、知母之可比,地骨皮雖入腎而不涼腎,止入腎而涼骨耳,涼腎必至泄腎而傷胃,涼骨反能益腎而生髓,黃柏、知母泄腎傷胃,故斷不可多用以取敗也,骨皮益腎生髓,斷不可少用而圖功。欲退陰虛火動,骨蒸勞熱之癥,用補(bǔ)陰之藥,加地骨皮或五錢或一兩,始能涼骨中之髓,而去骨中之熱也。 7.《藥品化義》論述:地骨皮,外祛無定虛邪,內(nèi)除有汗骨蒸,上理頭風(fēng),中去胸脅氣,下利大小腸,通能奏效。入瀉白散,清金調(diào)氣,療肺熱有余咳嗽;同養(yǎng)血藥,強(qiáng)陰解肌,調(diào)瘡痘不足皮焦。以其性大寒,酒煎二兩,治濕熱黃疸最為神效。牡丹皮能去血中熱,地骨皮能去氣中之熱,宜別而用。 8.《本草述鉤元》論述:地骨皮,能裕真陰之化源,而不傷元陽,故與苦寒者特殊。凡人真陰中有火,自相蒸爍,而見有汗骨蒸,宜此對待之。須知此味不兼養(yǎng)血,卻專以益陰為其功,雖能除熱、卻不以瀉火盡其用,即曰益陰氣者,便能瀉火,但直以為瀉火而用,則此味專以除熱,不能治虛矣。 9.《要藥分劑》論述:丹溪云,地骨皮能治風(fēng)者,肝腎同治也;肝有熱則自生風(fēng),與外感之風(fēng)不同,熱退則風(fēng)自息。夫地骨皮本非入肝之藥,丹溪云然者,以肝腎同位而同治,骨皮既能退腎家虛熱,則龍火不熾,雷火亦平,自能息肝熱所生之風(fēng),雖不入肝經(jīng),而肝風(fēng)亦并治也。 地骨皮的營養(yǎng)價值: 化學(xué)成份:根皮含桂皮酸和多量酚類物質(zhì)、甜菜堿 。也有報(bào)道,甜菜堿只含于枸杞的葉和果實(shí),不存在于根皮。根中尚含抑制硫胺素活性的物質(zhì),這種抑制作用可被半胱氨酸及維生素C解除。地骨皮中尚分離得β-谷甾醇、亞油酸、亞麻酸、卅一酸等。 繼續(xù)閱讀《地骨皮的藥用價值》 地骨皮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 地骨皮可入藥,具有涼血除珍、清肺降火等功效。用于陰虛潮熱、骨蒸盜汗、肺熱咳嗽。清熱,涼血;治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壓,癰腫,惡瘡。涼血除蒸,清肺降火。 1、血熱出血證 本品甘寒入血分,能清熱、涼血、止血,常用治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督?jīng)驗(yàn)廣集》單用本品加酒煎服,亦可配白茅根、側(cè)柏葉等涼血止血藥治之。 2、肺熱咳嗽 本品甘寒,善清泄肺熱,除肺中伏火,則清肅之令自行,故多用治肺火郁結(jié),氣逆不降,咳嗽氣喘,皮膚蒸熱等癥,常與桑白皮、甘草等同用,如瀉白散(《小兒藥證直訣》)。 3、陰虛發(fā)熱,盜汗骨蒸 本品甘寒清潤,能清肝腎之虛熱,除有汗之骨蒸,為退虛熱、療骨蒸之佳品,常與知母、鱉甲、銀柴胡等配伍,治療陰虛發(fā)熱,如地骨皮湯(《圣濟(jì)總錄》);若用治盜汗骨蒸、肌瘦潮熱,常與秦艽、鱉甲配伍,如秦艽鱉甲散(《衛(wèi)生寶鑒》)。 藥理作用 1.降血糖作用:地骨皮煎劑8g/kg,可使正常兔血糖降低14%,維持約7-8h]。 2.解熱作用:地骨皮的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及乙醚殘?jiān)嵛飅g或iV對熱原發(fā)熱家免有顯著解熱作用。地骨皮的乙醇部分水提取物相當(dāng)生藥0.75-7.5g/kg時也有強(qiáng)的解熱作用。地骨皮煎劑按2g/kg,ig或iV對大腸桿菌細(xì)胞壁提得的糖酯類所致發(fā)熱家免具較強(qiáng)的退熱作用。 3.降壓作用:煎劑0.2-0.5g/kgiV,對麻醉犬、貓均可使血壓降低53-67%,5g/kgig對正常大鼠可使血壓降低27%,酊劑(0.3g/kgiV對麻醉大、貓或0.5-1g/kg1m對犬均有降壓作用,并伴有心率減慢和呼吸加快現(xiàn)象;地骨皮甲素5mg/kgiv對大鼠有降低作用。Lyciumin,A和B對腎素和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有抑制作用;對腎素的抑制率分別為19.4%(40?g/ml)和32%(40?g/ml);對ACE活性的抑制率分別為90.9%(100?g/R.M.)和79%(100?g/R.M.)。 4.其它作用:50%煎劑用平板打洞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傷寒桿菌等有抑制作用。地骨皮水煎劑對正常小鼠脾細(xì)胞產(chǎn)生白細(xì)胞介素-2(IL-2)有抑制作用;對環(huán)磷酰胺所致小鼠脾細(xì)胞IL-2產(chǎn)生降低有顯著提高作用;對硫唑嘌呤所致IL-2異常增高呈抑制作用。地骨皮注射(100%)對未孕大鼠與小鼠的離體子宮有顯著興奮作用,1ml相當(dāng)于0.054單位垂體后葉素。 地骨皮的功能與主治: 清熱,涼血。治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壓,癰腫,惡瘡。 ①《藥性論》記錄:'細(xì)銼,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腎家風(fēng)。' ②《別錄》記錄:'主風(fēng)濕,下胸脅氣,客熱頭痛,補(bǔ)內(nèi)傷大勞噓吸,堅(jiān)筋,強(qiáng)陰,利大小腸,耐寒暑。' ③《本經(jīng)》記錄:'主五內(nèi)邪氣,熱中消渴,周痹。' ④李杲記錄:'治在表無定之風(fēng)邪,傳尸有汗之骨蒸。' ⑤《本草別說》記錄:'治金瘡。' ⑥《食療本草》記錄:'去骨熱消渴。' ⑦王好古記錄:'瀉腎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熱,補(bǔ)正氣。' ⑧《本草述》記錄:'主治虛勞發(fā)熱,往來寒熱,諸見血證、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癉,中風(fēng),眩暈,痙痼,腰痛,行痹,腳氣,水腫,虛煩,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濁。' ⑨《綱目》記錄:'去下焦肝腎虛熱。' ⑩《日用本草》記錄:'治上膈吐血;煎湯漱口,止齒血,治骨槽風(fēng)。' 地骨皮的應(yīng)用與藥方: 臨床應(yīng)用 ①治療牙髓炎疼痛 取地骨皮1兩加水500毫升,煎至50毫升,過濾后以小棉球蘸藥液填入已清潔之窩洞內(nèi)即可。經(jīng)治11例,均有明顯止痛效果。有的用藥后1分鐘即止痛。 ②治療青年扁平疣、掌跖疣、泛發(fā)性濕疹 地骨皮制成10%注射液,每次用2~3毫升,加自血2毫升,肌肉注射,每周2次,10次為一療程。如未痊愈亦可繼續(xù)一療程。曾治療青年扁平疣7例,6例痊愈,1例好轉(zhuǎn),皮疹大部消失;泛發(fā)性濕疹12例,痊愈9例,好轉(zhuǎn)2例,無效1例。有的經(jīng)2~4次治療即有明顯好轉(zhuǎn),5~6次即愈。個別注射后不久感覺輕度頭痛及面部潮紅。 ③治療高血壓病 每日用鮮枸杞根皮或全根2兩(干品1兩),水煎2次分服,連服30天為一療程。觀察1~3期患者36例,顯效(按1964年蘭州心血管會議擬訂標(biāo)準(zhǔn))20例,有效5例,無效11例。其中I期3例全部有效;Ⅲ期療效最低,有效率62%。療效出現(xiàn)時間最快4小時,最慢7天。全部病例自覺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無體位性低血壓及其它副作用。 ④治療瘧疾 取鮮地骨皮1兩,茶葉1錢,水煎后于發(fā)作前2~3小時頓服。試用于150例患者,其中145例均控制發(fā)作,有的服1劑即見效。 附方 ①治虛勞口中苦渴,骨節(jié)煩熱或寒:枸杞根白皮(切)五升,麥門冬二升,小麥二升。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麥?zhǔn)欤幊扇プ?,每服一升,日再。(摘自《千金方》枸杞湯?/p> ②治熱勞:地骨皮二兩,柴胡(去苗)一兩。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用麥門冬(去心)煎湯調(diào)下。(摘自《圣濟(jì)總錄》地骨皮散) ③治骨蒸肌熱,解一切虛煩躁,生津液:地骨皮(洗,去心)、防風(fēng)(去釵股)各一兩,甘草(炙)一分。細(xì)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竹葉七片,煎服。(摘自《本事方》地仙散) ④治小兒肺盛,氣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兩,甘草(炙)一錢。上銼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盞,煎七分,食前服。(摘自《小兒藥證直訣》瀉白散) ⑤治消渴日夜飲水不止,小便利:地骨皮(銼)、土瓜根(銼)、栝樓根(銼)、蘆根(銼)各一兩半,麥門冬(去心,焙)二兩,棗七枚(去核)。上六味銼如麻豆;每服四錢匕,水一盞,煎取八分,去滓溫服。(摘自《圣濟(jì)總錄》地骨皮飲) ⑥治血淋:地骨皮,酒煎服。若新地骨皮加水搗汁,每盞入酒少許,空心溫服更妙。(摘自《經(jīng)驗(yàn)廣集》地骨酒) ⑦治吐、下血:枸杞根皮、子,為散,煎服。(摘自《普濟(jì)方》) ⑧治消渴唇干口燥:枸杞根五升(銼皮),石膏一升,小麥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麥?zhǔn)鞙?,去滓,適寒溫飲之。(摘自《醫(yī)心方》枸杞湯) ⑨治膀胱移熱于小腸,上為口糜,生瘡潰爛,心胃壅熱,水谷不下:柴胡、地骨皮各三錢。水煎服之。(摘自《蘭室秘藏》地骨皮湯) ⑩治風(fēng)蟲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用水煎飲亦可。(摘自《肘后方》) ⑾治時行目暴腫癢痛:地骨皮(切)三斤。以水三斛,煮取三升,絞去滓,更內(nèi)鹽二兩,煎取一升,洗目。(摘自《圣濟(jì)總錄》地骨皮湯) ⑿治耳聾,有膿水不止:地骨皮半兩,五倍子一分。上二味搗為細(xì)末,每用少許,摻入耳中。(摘自《圣濟(jì)總錄》地骨皮散) ⒀治痔疾:枸杞根、地龍(搗)。枸杞根旋取新者,刮去浮赤皮,只取第二重薄白皮,暴干搗羅為末,每秤一兩,別入地龍末一錢,和勻,先以熱虀汁洗煠患處,用藥干摻,日可三次用。(摘自《圣濟(jì)總錄》枸杞散) ⒁治腸風(fēng)痔漏,下血不止:地骨皮、鳳眼根皮各等分(同炒,微黃色)。搗為細(xì)末,每服三錢,空心溫酒調(diào)服。忌油膩。(摘自《經(jīng)驗(yàn)方》地骨皮散) ⒂治瘭疽著手足、肩背,忽發(fā)累累如赤小豆,剝之汁出者:枸杞根、葵根葉。煮汁,煎如糖服之。(摘自《千金方》) ⒃治氣瘺疳瘡,多年不愈:地骨皮不以多少,杵為細(xì)末,每用紙燃蘸絍瘡口內(nèi),頻用自然生肉,更用米飲調(diào)二錢,無時,日進(jìn)三服。(摘自《外科精義》應(yīng)效散) ⒄壯筋骨,補(bǔ)精髓。用枸杞根、生地黃、甘菊花各一斤,搗碎,加水一石,煮取汁五斗,以汁炊糯米五斗,拌入細(xì)曲,照常法釀酒,待熟澄清,每日飲三碗。此方名'地骨酒'。 ⒅腎經(jīng)虛損,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和枸杞子一斤,好酒潤透。分作四份:一份用蜀椒一兩炒,一份用小茴香一兩炒,一份用芝麻一兩炒,一份用川楝肉一兩炒。炒后揀出枸杞,加熟地黃、白術(shù)、白茯苓各一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每天服適量。此方名'四神丸'。 ⒆治婦人陰腫或生瘡:枸杞根煎水頻洗。(摘自《永類鈐方》) ⒇骨蒸煩熟(包括一切虛勞煩熱及大病后煩熱)。用地骨皮二兩、防風(fēng)一兩,甘草(炙)半兩,和勻后。每取五錢,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名'地仙散'。 (21)小便出血。用新地骨皮洗凈,搗取自然汁。無汁則加水煎汁。每服一碗,加一點(diǎn)酒,飯前溫服。 (22)赤眼腫痛。用地骨皮三斤,加水三斗,煮成三升,去渣,放進(jìn)鹽一兩,再煮成二程式,頻用洗眼和點(diǎn)眼。 (23)腎虛腰痛。和枸杞根、杜仲、萆解和一斤,好酒三斗浸泡,蜜封土罐中再放鍋內(nèi)煮一天,常取飲服。 (24)風(fēng)蟲牙痛。用枸杞根白皮,煎醋含漱。 (25)婦女陰腫或生瘡。用枸杞根煎水多洗。 (26)男子下疳。先以漿水洗過。再搽地骨皮末,即可生肌止痛。 (27)口舌糜爛(膀胱移熱于小腸,口舌生瘡,心胃熱,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錢,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湯'。 (28)癰疽惡瘡,膿血不止。有地骨皮不拘多少,洗凈,刮去粗皮,取出細(xì)穰。以地骨皮煎湯洗,令膿血盡,以穰敷貼患處,很快見效。 (29)五勞七傷,房事衰弱。用枸杞葉半斤,切細(xì),加粳米二合,豉汁適量,一起煮成粥。每日食用,有效。 (30)目澀有翳。用枸杞葉、車前葉各二兩,搗出汁,以桑葉裹懸陰地一夜。取汁點(diǎn)眼,不過三、五次,即見效。 (31)足趾雞眼,作痛作瘡。用地骨皮同紅花研細(xì)敷涂。 繼續(xù)閱讀《地骨皮的功效與作用》 地骨皮的用法用量: 外用:煎水含漱、淋洗,研末撒或調(diào)敷。 內(nèi)服:煎湯,3~6錢;或入丸、散。 地骨皮的炮制: 揀去雜質(zhì)及木心,略洗,曬干,切段。 地骨皮的食用方法(藥膳做法): 地骨皮白花蛇茶 組成:地骨皮10克,制白花蛇、制天南星各30克,荊芥穗、飛石膏各60克。 制法:上藥共研細(xì)末,每股取臘茶6克,加水500毫升煮沸,取汁置保溫瓶中,克入藥末6——12克,蓋悶15分鐘,搖勻后,分3次代茶飲用。每日1——2劑。 功效:清熱滌痰,祛風(fēng)止痛。主治頭痛昏重,常反復(fù)發(fā)作,或痛無休止,可伴有嘔惡痰涎,證屬風(fēng)熱挾痰上蒙,如三叉神經(jīng)痛、血管緊張性頭痛。 地骨皮粥
原料:地骨皮30克、桑白皮15克、麥冬10克、面粉適量。 做法:取地骨皮、桑白皮、麥冬放入砂鍋浸泡20分鐘,煎20分鐘去渣取汁,面粉調(diào)成糊共煮為稀粥。 用法:隨意飲用或佐食。 作用:清肺涼血、生津止渴。適用于糖尿病、多飲、身體消瘦者。 地骨槐花粥
原料:地骨皮、生地、槐花各30克,粳米30~60克。 做法:先將生地、地骨皮、槐花洗凈,粳米浸泡10分鐘。 水煎生地、地骨皮、槐花,去渣取汁。謄最后,加入粳米煮粥食。 功效:本品具有清熱固經(jīng)的功效。適宜于月經(jīng)過多、經(jīng)色深紅或紫紅、腰腹脹痛等癥狀患者食療。 柴胡地骨皮湯 材料:柴胡(去苗)、地骨皮各30克。 做法:上二味,粗搗篩。每服9克,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取少許含咽之。 功效:口糜生瘡。 枸杞地骨皮蜜酒 材料:枸杞子150克,地骨皮30克,蜂蜜150克,白酒1500毫升。 做法:將枸杞子、地骨皮和蜂蜜同放入60度左右白酒中,密封浸泡,每5日攪拌搖動一次,30天后,濾去藥渣,取酒服用。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 功效:滋補(bǔ)肝腎,清熱明目。適用于陰虛內(nèi)熱,便秘,以及中老年人視力模糊,腰膝酸軟等。 地骨皮桔梗燉白肺 原料:地骨皮半塊,桔梗18克,花旗參12克,紫菀12克,杏仁適量,豬肺1個,姜2片。 做法:洗豬肺至變白為止。一除豬肺、姜外,將其他材料洗凈后放入燉盅內(nèi)加水先燉,同時把豬肺、姜放入另一鍋中煮沸。 取出煮好的豬肺,放入藥材鍋中同燉約3~4小時即成。 功效:本品能補(bǔ)氣虛、治久咳、化痰、潤肺。 地骨皮牡蠣湯
用料:牡蠣肉(鮮品)90克,牡蠣(殼)60克,地骨皮30克,銀紫胡15克,生姜、紅棗各少許。 做法: 將牡蠣的肉、殼分開,洗凈;地骨皮、銀紫胡、生姜、紅棗(去核)洗凈。 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時,調(diào)味即可。隨量飲用。 功效:清虛火,退虛熱。治紅斑狼瘡屬于陰虛火旺者,癥見午后低熱,日久不愈,形體消瘦,夜臥盜汗,兩顴潮紅,其色嫩紅,口干口渴,頭目眩暈,煩躁易怒,舌紅苔少,脈弦細(xì)數(shù)。 地骨皮豬骨湯
食材: 主料:地骨皮50g、豬骨頭500g、玉米1根、紅蘿卜1根、蜜棗2顆、陳皮5g、 輔料:鹽適量 步驟: 1.地骨皮與陳皮,洗凈。 2.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 3.豬骨頭入鍋中焯去血污,洗凈備用。 4.玉米,紅蘿卜改刀。 5.加入砂鍋中。 6.放兩顆蜜棗。 7.焯好的豬骨頭加入砂鍋中后,開火,大火煲開后,轉(zhuǎn)小火煲2小時。 8.食用前可調(diào)入適量的鹽調(diào)味。 繼續(xù)閱讀《地骨皮的食用方法》 地骨皮的副作用: 1、傳統(tǒng)文獻(xiàn)《本草綱目》:無毒。 2、毒理試驗(yàn) 水煎劑小鼠灌服的LD50為l2.83g/kg,腹腔注射的LD50為l0.73g/kg。 地骨皮酊劑小鼠腹腔注射急性和亞急性LD50分別為4.7g/kg和4.1g/kg。說明毒性非常小,在體內(nèi)無明顯的蓄積性。 3、臨床觀察地骨皮無毒。在常規(guī)劑量內(nèi)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yīng)。長期服用或大劑量(30g以下)水煎服也沒有明顯副作用。 4、地骨皮茶降糖降壓降脂雖好,但對于外感風(fēng)寒、脾胃虛寒、便溏、慢性胃炎、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要慎用。 地骨皮的食用禁忌: 注意事項(xiàng): 脾胃虛寒者忌服。 ①《本草正》記錄:假熱者勿用。 ②《本草匯言》記錄:虛勞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瀉者宜減之。 ③《醫(yī)學(xué)入門》記錄:忌鐵。 繼續(xù)閱讀《地骨皮的副作用》 地骨皮圖片: 地骨皮圖片: 中藥地骨皮圖片: 中草藥地骨皮圖片: 中藥材地骨皮圖片: 繼續(xù)閱讀《地骨皮圖片》 地骨皮的主要產(chǎn)地分布: 生于山坡、田野向陽干燥處;有栽培。 分布于我國東北、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南部以及西南、華中、華南和華東各省區(qū);朝鮮,日本,歐洲有栽培或逸為野生。主產(chǎn)山西、河南、浙江、江蘇;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 地骨皮的性狀: 干燥根皮為短小的筒狀或槽狀卷片,大小不一,一般長3~10厘米,寬0.6~1.5厘米,厚約3毫米。外表面灰黃色或棕黃色,粗糙,有錯雜的縱裂紋,易剝落。內(nèi)表面黃白色,較平坦,有細(xì)縱紋。質(zhì)輕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外層棕黃色,內(nèi)層灰白色。臭微。味微甘。以塊大、肉厚、無木心與雜質(zhì)者為佳。 繼續(xù)閱讀《地骨皮產(chǎn)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