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的功效與作用:地骨皮為枸杞的根皮,涼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陰虛潮熱、骨蒸盜汗、肺熱咳嗽、咯血、衄血。別名:杞根、地骨、地輔、地節(jié)、枸杞根、茍起根、枸杞根皮、山杞子根、甜齒牙根、紅耳墮根、山枸杞根、
地骨皮的功效: 地骨皮為枸杞的根皮,涼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陰虛潮熱、骨蒸盜汗、肺熱咳嗽、咯血、衄血。地骨皮的功效與作用。別名:杞根、地骨、地輔、地節(jié)、枸杞根、茍起根、枸杞根皮、山杞子根、甜齒牙根、紅耳墮根、山枸杞根、狗奶子根皮、紅榴根皮、狗地芽皮。地骨皮能清泄肺熱,肺熱除則肺氣清肅,喘咳等癥自可減除,常與桑白皮等同用。對(duì)陰虛發(fā)熱、低熱不退等癥,常與青蒿、鱉甲、白薇等藥配用。用于吐血、衄血等癥,可與白茅根、側(cè)柏葉等配用。 別名:杞根、地骨、地輔、地節(jié)、枸杞根、茍起根、枸杞根皮、山杞子根、甜齒牙根、紅耳墮根、山枸杞根、狗奶子根皮、紅榴根皮、狗地芽皮。 處方名:骨皮、地骨皮 性味:甘,寒。 歸經(jīng):入肺經(jīng)、肝經(jīng)、腎經(jīng)。地骨皮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涼血止血,清熱退蒸,清泄肺熱,清熱滋陰,清熱解毒。 主治:治虛勞潮熱盜汗,http:///by/59178.html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癰腫,惡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淋洗,研未撒或調(diào)敷。
地骨皮的作用: 1、地骨皮治虛勞口中苦渴,骨節(jié)煩熱或寒:根白皮(切)五升,麥門冬二升,小麥二升。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麥?zhǔn)?,藥成去滓,每服一升,日再?<千金方>枸杞湯) 2、地骨皮治小兒肺盛,氣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兩,甘草(炙)一錢。上銼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盞,煎七分,食前服。(<小兒藥證直訣>瀉白散) 3、地骨皮治骨蒸肌熱,解一切虛煩躁,生津液:地骨皮(洗,去心)、防風(fēng)(去釵股)各一兩,甘草(炙)一分。細(xì)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竹葉七片,煎服。(<本事方>地仙散) 4、治熱勞:地骨皮二兩,柴胡(去苗)一兩。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用麥門冬(去心)煎湯調(diào)下。(<圣濟(jì)總錄>地骨皮散) 5、治血淋:地骨皮,酒煎服。若新地骨皮加水搗汁,每盞入酒少許,空心溫服更妙。(<經(jīng)驗(yàn)廣集>地骨酒) 6、地骨皮治消渴日夜飲水不止,小便利:地骨皮(銼)、土瓜根(銼)、栝樓根(銼)、蘆根(銼)各一兩半,麥門冬(去心,焙)二兩,棗七枚(去核)。上六味銼如麻豆;每服四錢匕,水一盞,煎取八分,去滓溫服。(<圣濟(jì)總錄>地骨皮飲) 7、地骨皮治消渴唇干口燥:枸杞根五升(銼皮),石膏一升,小麥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麥?zhǔn)鞙?,去滓,適寒溫飲之。(<醫(yī)心方>枸杞湯) 8、地骨皮治風(fēng)蟲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用水煎飲亦可。(<肘后方>) 9、地骨皮治小便出血:用新地骨皮洗凈,搗取自然汁。無汁則加水煎汁。每服一碗,加一點(diǎn)酒,飯前溫服。 10、治腸風(fēng)痔漏,下血不止:地骨皮、鳳眼根皮各等分(同炒,微黃色)。搗為細(xì)末,每服三錢,空心溫酒調(diào)服。忌油膩。(<經(jīng)驗(yàn)方>地骨皮散) 11、治氣瘺疳瘡,多年不愈:地骨皮不以多少,杵為細(xì)末,每用紙燃蘸絍瘡口內(nèi),頻用自然生肉,更用米飲調(diào)二錢,無時(shí),日進(jìn)三服。(<外科精義>應(yīng)效散) 12、治膀胱移熱于小腸,上為口糜,生瘡潰爛,心胃壅熱,水谷不下:柴胡、地骨皮各三錢。水煎服之。(<蘭室秘藏>地骨皮湯) 13、地骨皮治耳聾,有膿水不止:地骨皮半兩,五倍子一分。上二味搗為細(xì)末,每用少許,摻入耳中。(<圣濟(jì)總錄>地骨皮散) 14、地骨皮治婦人陰腫或生瘡:枸杞根煎水頻洗。(<永類鈐方>) 15、地骨皮治腎經(jīng)虛損,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和枸杞子一斤,好酒潤(rùn)透。分作四份:一份用蜀椒一兩炒,一份用小茴香一兩炒,一份用芝麻一兩炒,一份用川楝肉一兩炒。炒后揀出枸杞,加熟地黃、白術(shù)、白茯苓各一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每天服適量。此方名四神丸。 16、地骨皮治腎虛腰痛:枸杞根、杜仲、萆解和一斤,好酒三斗浸泡,蜜封土罐中再放鍋內(nèi)煮一天,常取飲服。 17、赤眼腫痛:用地骨皮三斤,加水三斗,煮成三升,去渣,放進(jìn)鹽一兩,再煮成二程式,頻用洗眼和點(diǎn)眼。 18、男子下疳:先以漿水洗過。再搽地骨皮末,即可生肌止痛。 19、地骨皮治風(fēng)蟲牙痛:用枸杞根白皮,煎醋含漱。 20、癰疽惡瘡,膿血不止:有地骨皮不拘多少,洗凈,刮去粗皮,取出細(xì)穰。以地骨皮煎湯洗,令膿血盡,以穰敷貼患處,很快見效。 21、地骨皮治足趾雞眼,作痛作瘡:用地骨皮同紅花研細(xì)敷涂。 22、地骨皮治口舌糜爛(膀胱移熱于小腸,口舌生瘡,心胃熱,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錢,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湯。 23、地骨皮治婦女陰腫或生瘡:用枸杞根煎水多洗。 24、地骨皮治壯筋骨,補(bǔ)精髓:用枸杞根、生地黃、甘菊花各一斤,搗碎,加水一石,煮取汁五斗,以汁炊糯米五斗,拌入細(xì)曲,照常法釀酒,待熟澄清,每日飲三碗。此方名地骨酒。 25、骨蒸煩熟(包括一切虛勞煩熱及大病后煩熱):用地骨皮二兩、防風(fēng)一兩,甘草(炙)半兩,和勻后。每取五錢,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名地仙散。
地骨皮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服地骨皮、地骨皮忌鐵。虛勞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瀉者宜減之。 [地骨皮]地骨皮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地骨皮的功效與作用是涼血止血,清熱退蒸,清熱滋陰,清熱解毒,治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血淋,惡瘡,地骨皮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是枸杞地骨皮蜜酒,柴胡地骨皮湯,地骨 [地骨皮]地骨皮的功效與作用: 地骨皮的功效與作用是涼血止血,清熱退蒸,清熱滋陰,清熱解毒,治虛勞潮熱盜汗,http:///by/59295.html肺熱咳喘,血淋,惡瘡,地骨皮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是枸杞地骨皮蜜酒,柴胡地骨皮湯,地骨皮白花蛇茶,地骨皮黃芪鱉甲散。
地骨皮為雙子葉植物藥茄科植物枸杞等的根皮,地骨皮有涼血止血,清熱退蒸,清泄肺熱,清熱滋陰,清熱解毒的功效,地骨皮主治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癰腫,惡瘡。 1、地骨皮治吐、下血:枸杞根皮、子,為散,煎服。(<普濟(jì)方>) 2、地骨皮治五勞七傷,房事衰弱:用枸杞葉半斤,切細(xì),加粳米二合,豉汁適量,一起煮成粥。【地骨皮】地骨皮的功效與作用。每日食用,有效。 3、地骨皮治膀胱移熱于小腸,上為口糜,生瘡潰爛,心胃壅熱,水谷不下:柴胡、地骨皮各三錢。水煎服之。(<蘭室秘藏>地骨皮湯) 4、地骨皮,枸杞根也,南者苦味輕,微有甘辛,北者大苦性劣,入藥惟南者為佳。其性辛寒,善入血分,凡不因風(fēng)寒而熱在精髓陰分者最宜。此物涼而不峻,可理虛勞,氣輕而辛,故亦清肺。<本草正> 5、地骨皮治時(shí)行目暴腫癢痛:地骨皮(切)三斤。【地骨皮】地骨皮的功效與作用。以水三斛,煮取三升,絞去滓,更內(nèi)鹽二兩,煎取一升,洗目。(<圣濟(jì)總錄>地骨皮湯) 6、地骨皮治腎經(jīng)虛損,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和枸杞子一斤,好酒潤(rùn)透。分作四份:一份用蜀椒一兩炒,一份用小茴香一兩炒,一份用芝麻一兩炒,一份用川楝肉一兩炒。炒后揀出枸杞,加熟地黃、白術(shù)、白茯苓各一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每天服適量。此方名四神丸。 7、地骨皮治風(fēng)蟲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用水煎飲亦可。(<肘后方>) 8、地骨皮主治虛勞發(fā)熱,往來寒熱,諸見血證、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癉,中風(fēng),眩暈,痙癇,腰痛,行痹,腳氣,水腫,虛煩,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濁。<本草述> 9、地骨皮治骨蒸肌熱,解一切虛煩躁,生津液:地骨皮(洗,去心)、防風(fēng)(去釵股)各一兩,甘草(炙)一分。細(xì)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竹葉七片,煎服。(<本事方>地仙散) 10、地骨皮治熱勞:地骨皮二兩,柴胡(去苗)一兩。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用麥門冬(去心)煎湯調(diào)下。(<圣濟(jì)總錄>地骨皮散) 11、枸杞之滋益不獨(dú)子,而根亦不止于退熱而已。但根、苗、子之氣味稍殊,而主治亦未必?zé)o別。蓋其苗乃天精,苦甘而涼,上焦心肺客熱者宜之;根乃地骨,甘淡而寒,下焦肝腎虛熱者宜之,此皆三焦氣分之藥,所謂熱淫于內(nèi),瀉以甘寒也。至于子則甘平而潤(rùn),性滋而補(bǔ),不能退熱,止能補(bǔ)腎潤(rùn)肺,生精益氣,此乃平補(bǔ)之藥,所謂精不足者,補(bǔ)之以味也。分而用之,則各有所主,兼而用之,則一舉兩得。世人但知用黃芩、黃連苦寒以治上焦之火,黃柏、知母苦寒以治下焦陰火,謂之補(bǔ)陰降火,久服致傷元?dú)猓恢坭?、地骨,甘寒平補(bǔ),使精氣充而邪火自退之妙,惜哉!予嘗以青蒿佐地骨退熱,屢有殊功,人所未喻者。<綱目> 12、地骨皮治痔疾:枸杞根、地龍(搗)。枸杞根旋取新者,刮去浮赤皮,只取第二重薄白皮,暴干搗羅為末,每秤一兩,別入地龍末一錢,和勻,先以熱虀汁洗煠患處,用藥干摻,日可三次用。(<圣濟(jì)總錄>枸杞散) 13、地骨皮治赤眼腫痛:用地骨皮三斤,加水三斗,煮成三升,去渣,放進(jìn)鹽一兩,再煮成二程式,頻用洗眼和點(diǎn)眼。 14、地骨皮治風(fēng)蟲牙痛:用枸杞根白皮,煎醋含漱。 15、地骨皮治金瘡。李杲:治在表無定之風(fēng)邪,傳尸有汗之骨蒸。王好古:瀉腎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熱,補(bǔ)正氣。<本草別說> 16、地骨皮去骨熱消渴。<食療本草> 17、地骨皮治虛勞口中苦渴,骨節(jié)煩熱或寒:根白皮(切)五升,麥門冬二升,小麥二升。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麥?zhǔn)欤幊扇プ?,每服一升,日再?<千金方>枸杞湯) 18、王紹隆云,骨中火熱為眚,煎熬真陰,以地中之骨皮,甘寒清潤(rùn),不泥不滯,非地黃、麥冬同流。<本草匯言> 19、地骨皮,非黃柏、知母之可比,地骨皮雖入腎而不涼腎,止入腎而涼骨耳,涼腎必至泄腎而傷胃,涼骨反能益腎而生髓,黃柏、知母泄腎傷胃,故斷不可多用以取敗也,骨皮益腎生髓,斷不可少用而圖功。欲退陰虛火動(dòng),骨蒸勞熱之癥,用補(bǔ)陰之藥,加地骨皮或五錢或一兩,始能涼骨中之髓,而去骨中之熱也。<本草新編> 20、地骨皮,外祛無定虛邪,內(nèi)除有汗骨蒸,上理頭風(fēng),中去胸脅氣,下利大小腸,通能奏效。入瀉白散,清金調(diào)氣,療肺熱有余咳嗽;同養(yǎng)血藥,強(qiáng)陰解肌,調(diào)瘡痘不足皮焦。以其性大寒,酒煎二兩,治濕熱黃疸最為神效。牡丹皮能去血中熱,地骨皮能去氣中之熱,宜別而用。<藥品化義> 21、地骨皮治骨蒸煩熟(包括一切虛勞煩熱及大病后煩熱):用地骨皮二兩、防風(fēng)一兩,甘草(炙)半兩,和勻后。每取五錢,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名地仙散。 22、地骨皮治婦女陰腫或生瘡:用枸杞根煎水多洗。 23、地骨皮治口舌糜爛(膀胱移熱于小腸,口舌生瘡,心胃熱,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錢,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湯。 24、地骨皮治上膈吐血;煎湯漱口,止齒血,治骨槽風(fēng)。<日用本草> 25、地骨皮治婦人陰腫或生瘡:枸杞根煎水頻洗。(<永類鈐方>) 26、地骨皮治腎虛腰痛:枸杞根、杜仲、萆解和一斤,好酒三斗浸泡,蜜封土罐中再放鍋內(nèi)煮一天,常取飲服。 27、地骨皮治消渴日夜飲水不止,小便利:地骨皮(銼)、土瓜根(銼)、栝樓根(銼)、蘆根(銼)各一兩半,麥門冬(去心,焙)二兩,棗七枚(去核)。上六味銼如麻豆;每服四錢匕,水一盞,煎取八分,去滓溫服。(<圣濟(jì)總錄>地骨皮飲) 28、地骨皮治男子下疳:先以漿水洗過。再搽地骨皮末,即可生肌止痛。 29、地骨皮治小兒肺盛,氣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兩,甘草(炙)一錢。上銼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盞,煎七分,食前服。(<小兒藥證直訣>瀉白散) 30、地骨皮治血淋:地骨皮,酒煎服。若新地骨皮加水搗汁,每盞入酒少許,空心溫服更妙。(<經(jīng)驗(yàn)廣集>地骨酒) 31、地骨皮主風(fēng)濕,下胸脅氣,客熱頭痛,補(bǔ)內(nèi)傷大勞噓吸,堅(jiān)筋,強(qiáng)陰,利大小腸,耐寒暑。<別錄> 32、地骨皮治耳聾,有膿水不止:地骨皮半兩,五倍子一分。上二味搗為細(xì)末,每用少許,摻入耳中。(<圣濟(jì)總錄>地骨皮散) 33、地骨皮治壯筋骨,補(bǔ)精髓:用枸杞根、生地黃、甘菊花各一斤,搗碎,加水一石,煮取汁五斗,以汁炊糯米五斗,拌入細(xì)曲,照常法釀酒,待熟澄清,每日飲三碗。此方名地骨酒。 34、地骨皮治氣瘺疳瘡,多年不愈:地骨皮不以多少,杵為細(xì)末,每用紙燃蘸絍瘡口內(nèi),頻用自然生肉,更用米飲調(diào)二錢,無時(shí),日進(jìn)三服。(<外科精義>應(yīng)效散) 35、朱二允曰,地骨皮能退內(nèi)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實(shí)不知。病或風(fēng)寒散而未盡,作潮往來,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藥,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特表明之。<本草備要> 36、地骨皮治目澀有翳:用枸杞葉、車前葉各二兩,搗出汁,以桑葉裹懸陰地一夜。取汁點(diǎn)眼,不過三、五次,即見效。 37、地骨皮治小便出血:用新地骨皮洗凈,搗取自然汁。無汁則加水煎汁。每服一碗,加一點(diǎn)酒,飯前溫服。 38、地骨皮主五內(nèi)邪氣,熱中消渴,周痹。<本經(jīng)> 39、地骨皮治癰疽惡瘡,膿血不止:有地骨皮不拘多少,洗凈,刮去粗皮,取出細(xì)穰。以地骨皮煎湯洗,令膿血盡,以穰敷貼患處,很快見效。 40、地骨皮治瘭疽著手足、肩背,忽發(fā)累累如赤小豆,剝之汁出者:枸杞根、葵根葉。煮汁,煎如糖服之。(<千金方>) 41、地骨皮治消渴唇干口燥:枸杞根五升(銼皮),石膏一升,小麥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麥?zhǔn)鞙?,去滓,適寒溫飲之。(<醫(yī)心方>枸杞湯) 42、地骨皮治腸風(fēng)痔漏,下血不止:地骨皮、鳳眼根皮各等分(同炒,微黃色)。搗為細(xì)末,每服三錢,空心溫酒調(diào)服。忌油膩。(<經(jīng)驗(yàn)方>地骨皮散)
[地骨皮]地骨皮的食用方法: 地骨皮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淋洗,研未撒或調(diào)敷。 地骨皮用藥禁忌:脾胃虛寒者忌服地骨皮。
枸杞地骨皮蜜酒 功效:滋補(bǔ)肝腎,清熱明目。適用于陰虛內(nèi)熱,便秘,以及中老年人視力模糊,腰膝酸軟等。 配方:枸杞子150克,地骨皮30克,蜂蜜15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枸杞子、地骨皮和蜂蜜同放入60度左右白酒中,密封浸泡,每5日攪拌搖動(dòng)一次,30天后,濾去藥渣,取酒服用。 服法: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 說明:本方即枸杞酒方又增加了地骨皮和蜂蜜兩味而成。其功效也在枸杞酒效用的基礎(chǔ)上,增添了清虛熱、潤(rùn)燥的作用,故對(duì)肝腎不足,兼有陰虛內(nèi)熱的人更適用。
柴胡地骨皮湯 功效:口糜生瘡。 配方:柴胡(去苗)、地骨皮各30克。 用法:上二味,粗搗篩。每服9克,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取少許含咽之。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七。
地骨皮白花蛇茶 功效:清熱滌痰,祛風(fēng)止痛。主治頭痛昏重,常反復(fù)發(fā)作,或痛無休止,可伴有嘔惡痰涎,證屬風(fēng)熱挾痰上蒙,如三叉神經(jīng)痛、血管緊張性頭痛。 組成:地骨皮10克,制白花蛇、制天南星各30克,荊芥穗、飛石膏各60克。 制法:上藥共研細(xì)末,每股取臘茶6克,加水500毫升煮沸,取汁置保溫瓶中,克入藥末6--12克,蓋悶15分鐘,搖勻后,分3次代茶飲用。每日1--2劑。 宜忌:脾胃虛寒、血虛之人及孕婦忌服。 按語:方中地骨皮功能清熱涼血,<藥品化義>說它能[外祛無定虛邪,內(nèi)除有汗骨蒸,上理頭風(fēng)"。藥理研究:地骨皮有明顯的解熱、降壓等作用。白花蛇功能祛風(fēng)濕、透筋骨、定驚搐。藥理研究:白花蛇有顯著降壓、鎮(zhèn)靜、催眠作用,還有一定的鎮(zhèn)痛作用,降脂及降低血液粘稠度作用。天南星為[開滌風(fēng)痰之專藥",藥理研究有明顯的止痛和鎮(zhèn)靜等作用。石膏能治傷寒頭痛如裂,是[止陽明頭痛"要藥。配伍散風(fēng)熱、清頭目的荊芥穗、茶葉,對(duì)于風(fēng)熱挾痰所致的頭痛有明顯效果,對(duì)腦血管意外后遺癥的頭痛亦是對(duì)癥良方。方中的白花蛇、天南星均有毒,雖經(jīng)炮制,仍可具一定毒性,服用過程中,如出現(xiàn)口腔粘膜刺激癥狀,應(yīng)立即停服。 出處:<圣濟(jì)總錄>
地骨皮黃芪鱉甲散 功用:益氣陰,清虛熱。 主治:本方有補(bǔ)陰陽、益氣血、清勞熱的功用。適用于氣陰兩虛之勞熱,見五心(即心窩、兩手心、兩足心)煩熱,四肢無力,咳嗽咽干,骨蒸,自汗或盜汗(睡著了就出汗 一醒汗就止),飲食減少,下午四 五點(diǎn)鐘發(fā)潮熱等證。 配方:黃芪、天冬、鱉甲各15克,地骨皮、秦艽、茯苓、柴胡各9克,紫菀、半夏、知母、白芍、桑白皮、生地、炙甘草各7。5克,人參、肉桂、桔梗各1。5克。 用法:每次取30克,加姜三片煎。 枸杞根的功效與作用:枸杞根又叫地骨皮,枸杞根是清虛熱中藥,是枸杞屬植物枸杞的根,枸杞根有涼血止血,清熱退蒸,清泄肺熱,清熱滋陰,清熱解毒的功效,枸杞根主治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等,枸杞根用藥禁忌是脾胃虛 枸杞根的功效: 枸杞根又叫地骨皮,枸杞根是清虛熱中藥,是枸杞屬植物枸杞的根,枸杞根有涼血止血,清熱退蒸,清泄肺熱,http:///by/59134.html清熱滋陰,清熱解毒的功效,枸杞根主治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吐血等,枸杞根用藥禁忌是脾胃虛寒者忌服枸杞根。
名稱:枸杞根 藥名:地骨皮 別名:杞根、地骨、地輔、地節(jié)、枸杞根、茍起根、枸杞根皮、山杞子根、甜齒牙根、紅耳墮根、山枸杞根、狗奶子根皮、紅榴根皮、狗地芽皮。 處方名:骨皮、地骨皮 性味:甘,寒。 歸經(jīng):入肺經(jīng)、肝經(jīng)、腎經(jīng)。枸杞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涼血止血,清熱退蒸,清泄肺熱,清熱滋陰,清熱解毒。 主治:治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癰腫,惡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淋洗,研未撒或調(diào)敷。 藥材基源:枸杞根為雙子葉植物藥茄科植物枸杞等的根皮。 采收儲(chǔ)藏:春初或秋后采挖,洗凈泥土,剝下根皮,曬干。 炮制:揀去雜質(zhì)及木心,略洗,曬干,切段。枸杞根的功效與作用。
枸杞根的作用: 枸杞根主治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癰腫、惡瘡。 1、枸杞根治小便出血:用新地骨皮(枸杞根)洗凈,搗取自然汁。無汁則加水煎汁。每服一碗,加一點(diǎn)酒,飯前溫服。 2、枸杞根治消渴日夜飲水不止,小便利:地骨皮(枸杞根)(銼)、土瓜根(銼)、栝樓根(銼)、蘆根(銼)各一兩半,麥門冬(去心,焙)二兩,棗七枚(去核)。上六味銼如麻豆;每服四錢匕,水一盞,煎取八分,去滓溫服。(<圣濟(jì)總錄>地骨皮(枸杞根)飲) 3、枸杞根能壯筋骨,補(bǔ)精髓:用枸杞根、生地黃、甘菊花各一斤,搗碎,加水一石,煮取汁五斗,以汁炊糯米五斗,拌入細(xì)曲,照常法釀酒,待熟澄清,每日飲三碗。此方名地骨酒。 4、枸杞根治癰疽惡瘡,膿血不止:有地骨皮(枸杞根)不拘多少,洗凈,刮去粗皮,取出細(xì)穰。以地骨皮(枸杞根)煎湯洗,令膿血盡,以穰敷貼患處,很快見效。 5、枸杞根治瘭疽著手足、肩背,忽發(fā)累累如赤小豆,剝之汁出者:枸杞根、葵根葉。煮汁,煎如糖服之。(<千金方>) 6、枸杞根治赤眼腫痛:用地骨皮(枸杞根)三斤,加水三斗,煮成三升,去渣,放進(jìn)鹽一兩,再煮成二程式,頻用洗眼和點(diǎn)眼。 7、枸杞根治骨蒸煩熟(包括一切虛勞煩熱及大病后煩熱):用地骨皮(枸杞根)二兩、防風(fēng)一兩,甘草(炙)半兩,和勻后。每取五錢,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名地仙散。 8、枸杞根治吐、下血:枸杞根皮、子,為散,煎服。(<普濟(jì)方>) 9、枸杞根治耳聾,有膿水不止:地骨皮(枸杞根)半兩,五倍子一分。上二味搗為細(xì)末,每用少許,摻入耳中。(<圣濟(jì)總錄>地骨皮(枸杞根)散) 10、枸杞根治消渴唇干口燥:枸杞根五升(銼皮),石膏一升,小麥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麥?zhǔn)鞙?,去滓,適寒溫飲之。(<醫(yī)心方>枸杞湯) 11、枸杞根治時(shí)行目暴腫癢痛:地骨皮(枸杞根)(切)三斤。以水三斛,煮取三升,絞去滓,更內(nèi)鹽二兩,煎取一升,洗目。(<圣濟(jì)總錄>地骨皮(枸杞根)湯) 12、枸杞根治氣瘺疳瘡,多年不愈:地骨皮(枸杞根)不以多少,杵為細(xì)末,每用紙燃蘸絍瘡口內(nèi),頻用自然生肉,更用米飲調(diào)二錢,無時(shí),日進(jìn)三服。(<外科精義>應(yīng)效散) 13、枸杞根治血淋:地骨皮(枸杞根),酒煎服。若新地骨皮(枸杞根)加水搗汁,每盞入酒少許,空心溫服更妙。(<經(jīng)驗(yàn)廣集>地骨酒) 14、枸杞根治痔疾:枸杞根、地龍(搗)。枸杞根旋取新者,刮去浮赤皮,只取第二重薄白皮,暴干搗羅為末,每秤一兩,別入地龍末一錢,和勻,先以熱虀汁洗煠患處,用藥干摻,日可三次用。(<圣濟(jì)總錄>枸杞散) 15、枸杞根治足趾雞眼,作痛作瘡:用地骨皮(枸杞根)同紅花研細(xì)敷涂。 16、枸杞根治婦人陰腫或生瘡:枸杞根煎水頻洗。(<永類鈐方>) 17、枸杞根治骨蒸肌熱,解一切虛煩躁,生津液:地骨皮(枸杞根)(洗,去心)、防風(fēng)(去釵股)各一兩,甘草(炙)一分。細(xì)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竹葉七片,煎服。(<本事方>地仙散) 18、枸杞根治腎虛腰痛:枸杞根、杜仲、萆解和一斤,好酒三斗浸泡,蜜封土罐中再放鍋內(nèi)煮一天,常取飲服。 19、枸杞根治婦女陰腫或生瘡:用枸杞根煎水多洗。 20、枸杞根治熱勞:地骨皮(枸杞根)二兩,柴胡(去苗)一兩。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用麥門冬(去心)煎湯調(diào)下。(<圣濟(jì)總錄>地骨皮(枸杞根)散) 21、枸杞根治口舌糜爛(膀胱移熱于小腸,口舌生瘡,心胃熱,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枸杞根)各三錢,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枸杞根)湯。 22、枸杞根治風(fēng)蟲牙痛:用枸杞根白皮,煎醋含漱。 23、枸杞根治小兒肺盛,氣急喘嗽:地骨皮(枸杞根)、桑白皮(炒)各一兩,甘草(炙)一錢。上銼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盞,煎七分,食前服。(<小兒藥證直訣>瀉白散) 24、枸杞根治虛勞口中苦渴,骨節(jié)煩熱或寒:根白皮(切)五升,麥門冬二升,小麥二升。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麥?zhǔn)欤幊扇プ?,每服一升,日再?<千金方>枸杞湯) 25、枸杞根治男子下疳:先以漿水洗過。再搽地骨皮(枸杞根)末,即可生肌止痛。 26、枸杞根治腸風(fēng)痔漏,下血不止:地骨皮(枸杞根)、鳳眼根皮各等分(同炒,微黃色)。搗為細(xì)末,每服三錢,空心溫酒調(diào)服。忌油膩。(<經(jīng)驗(yàn)方>地骨皮(枸杞根)散) 27、枸杞根治膀胱移熱于小腸,上為口糜,生瘡潰爛,心胃壅熱,水谷不下:柴胡、地骨皮(枸杞根)各三錢。水煎服之。(<蘭室秘藏>地骨皮(枸杞根)湯) 28、枸杞根治風(fēng)蟲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用水煎飲亦可。(<肘后方>)
枸杞根引證: 1、地骨皮(枸杞根),枸杞根也,南者苦味輕,微有甘辛,北者大苦性劣,入藥惟南者為佳。其性辛寒,善入血分,凡不因風(fēng)寒而熱在精髓陰分者最宜。此物涼而不峻,可理虛勞,氣輕而辛,故亦清肺。<本草正> 2、王紹隆云,骨中火熱為眚,煎熬真陰,以地中之骨皮,甘寒清潤(rùn),不泥不滯,非地黃、麥冬同流。<本草匯言> 3、枸杞根主治虛勞發(fā)熱,往來寒熱,諸見血證、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癉,中風(fēng),眩暈,痙癇,腰痛,行痹,腳氣,水腫,虛煩,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濁。<本草述> 4、枸杞根主五內(nèi)邪氣,熱中消渴,周痹。<本經(jīng)> 5、枸杞根細(xì)銼,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腎家風(fēng)。<藥性論> 6、地骨皮(枸杞根),非黃柏、知母之可比,地骨皮(枸杞根)雖入腎而不涼腎,止入腎而涼骨耳,涼腎必至泄腎而傷胃,涼骨反能益腎而生髓,黃柏、知母泄腎傷胃,故斷不可多用以取敗也,骨皮益腎生髓,斷不可少用而圖功。欲退陰虛火動(dòng),骨蒸勞熱之癥,用補(bǔ)陰之藥,加地骨皮(枸杞根)或五錢或一兩,始能涼骨中之髓,而去骨中之熱也。<本草新編> 7、枸杞之滋益不獨(dú)子,而根亦不止于退熱而已。但根、苗、子之氣味稍殊,而主治亦未必?zé)o別。蓋其苗乃天精,苦甘而涼,上焦心肺客熱者宜之;根乃地骨,甘淡而寒,下焦肝腎虛熱者宜之,此皆三焦氣分之藥,所謂熱淫于內(nèi),瀉以甘寒也。至于子則甘平而潤(rùn),性滋而補(bǔ),不能退熱,止能補(bǔ)腎潤(rùn)肺,生精益氣,此乃平補(bǔ)之藥,所謂精不足者,補(bǔ)之以味也。分而用之,則各有所主,兼而用之,則一舉兩得。世人但知用黃芩、黃連苦寒以治上焦之火,黃柏、知母苦寒以治下焦陰火,謂之補(bǔ)陰降火,久服致傷元?dú)?,而不知枸杞、地骨,甘寒平補(bǔ),使精氣充而邪火自退之妙,惜哉!予嘗以青蒿佐地骨退熱,屢有殊功,人所未喻者。<綱目> 8、枸杞根主風(fēng)濕,下胸脅氣,客熱頭痛,補(bǔ)內(nèi)傷大勞噓吸,堅(jiān)筋,強(qiáng)陰,利大小腸,耐寒暑。<別錄> 9、丹溪云,地骨皮(枸杞根)能治風(fēng)者,肝腎同治也;肝有熱則自生風(fēng),與外感之風(fēng)不同,熱退則風(fēng)自息。夫地骨皮(枸杞根)本非入肝之藥,丹溪云然者,以肝腎同位而同治,骨皮既能退腎家虛熱,則龍火不熾,雷火亦平,自能息肝熱所生之風(fēng),雖不入肝經(jīng),而肝風(fēng)亦并治也。且骨皮入腎、三焦二經(jīng)之外,不入肝,更不入肺,即肺中伏火亦能降泄,則不必疑于肝風(fēng)之不能息也??傊I藥兼治肝,乙癸同源也。腎藥兼治肺,金水相涵也。<要藥分劑> 10、枸杞根治金瘡。李杲:治在表無定之風(fēng)邪,傳尸有汗之骨蒸。王好古:瀉腎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熱,補(bǔ)正氣。<本草別說> 11、四物湯內(nèi)加地骨皮(枸杞根)、牡丹皮,治婦人骨蒸最妙。地骨皮(枸杞根)治足少陰、手少陽有汗而骨蒸者。----李杲 12、枸杞根去骨熱消渴。<食療本草> 13、朱二允曰,地骨皮(枸杞根)能退內(nèi)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實(shí)不知。病或風(fēng)寒散而未盡,作潮往來,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皮(枸杞根)走表又走里之藥,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特表明之。<本草備要> 14、枸杞根治上膈吐血;煎湯漱口,止齒血,治骨槽風(fēng)。<日用本草> 15、地骨皮(枸杞根),外祛無定虛邪,內(nèi)除有汗骨蒸,上理頭風(fēng),中去胸脅氣,下利大小腸,通能奏效。入瀉白散,清金調(diào)氣,療肺熱有余咳嗽;同養(yǎng)血藥,強(qiáng)陰解肌,調(diào)瘡痘不足皮焦。以其性大寒,酒煎二兩,治濕熱黃疸最為神效。牡丹皮能去血中熱,地骨皮(枸杞根)能去氣中之熱,宜別而用。<藥品化義> 16、地骨皮(枸杞根),能裕真陰之化源,而不傷元陽,故與苦寒者特殊。凡人真陰中有火,自相蒸爍,而見有汗骨蒸,宜此對(duì)待之。須知此味不兼養(yǎng)血,卻專以益陰為其功,雖能除熱、卻不以瀉火盡其用,即曰益陰氣者,便能瀉火,但直以為瀉火而用,則此味專以除熱,不能治虛矣。彼病后之虛煩地仙散,及健忘之讀書丸,心氣不足、驚悸健忘之補(bǔ)心丹,并赤白濁之清心蓮子飲,可概謂之瀉火乎?或曰,茲味治風(fēng),風(fēng)正陽之淫氣所化者也,獨(dú)不謂之瀉火乎?不知益陰氣以退三焦之虛陽,但令陰氣得為陽守,所程治效,總完一個(gè)陰氣耳。其有不病于陰弱陽盛,止由陰氣不足而亦用此為滋益之元者。故于各證之治,須當(dāng)識(shí)此義也。<本草述鉤元> 17、地骨皮(枸杞根),能清骨中之熱,泄火下行,以視桑皮,則寒涼又勝一籌。而清肺熱,導(dǎo)氣火,亦引皮膚水氣順流而下,不嫌燥烈傷津、破耗正氣,則與桑皮異曲同工。杞根皮苦寒清肅,直入下焦肝腎,能療骨蒸里熱,而氣味俱清,尚不至鏟滅真陽,損害元?dú)?,然終屬清泄涼降之品,絕無滋養(yǎng)能力。<藏府藥式補(bǔ)正>
枸杞根的食用方法: 枸杞根散 組成:枸杞根 槐白皮各60克 胡桐淚 細(xì)辛各30克 川椒7。5克(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用法:上藥搗篩為散。每用15克,以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熱含冷吐。 主治:牙疳,齒齦宣露,膿血口臭。 來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
枸杞根散 藥物組成:枸杞根1兩。 制備方法:上為散。 用法用量:和臘月豬脂敷之。 方劑主治:小兒濕癬。 處方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二。
枸杞根釀酒 藥物組成:枸杞根(切)1石5斗,鹿骨1具(炙,碎)。 制備方法:上以水4石煎取6斗,去滓澄清,曲1斗(須干好),糯米1石,炊,如常法造酒,酒熟,密封頭,然后壓取清酒。 方劑主治:風(fēng)冷虛勞。 用法用量:口服。 處方來源:<外臺(tái)>卷十七引<延年秘錄>。
枸杞根酒 配方:枸杞根250克,白酒1公斤。 制法:將上藥碎細(xì),布包,酒浸于凈瓶中,封口,7日后,濾渣待用。 用法:每日溫飲15毫升,漸加至20毫升,不拘時(shí)候。酒盡后,再添酒,味薄即止。 主治:腳膝痿弱,體內(nèi)久積風(fēng)毒,肩膊胸背疼痛,婦女產(chǎn)后頭暈?zāi)垦!?nbsp;
枸杞根燉老母雞 材料:雞1500克、地骨皮250克 做法:將老母雞宰殺洗凈,鮮枸杞根洗凈切段,與老母雞同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用大火煮開后,改用小火燉3小時(shí)即可。 功效:補(bǔ)血、補(bǔ)虛養(yǎng)身、壯腰健腎。
枸杞根決明酒 功效:滋陰平肝,清熱明目,養(yǎng)陰明目。適用于目赤腫痛流淚,視物昏花不清。 材料:枸杞根白皮150克,石決明150克,米酒5斤。 做法:將枸杞根白皮洗凈,切碎;石決明搗碎,二味一同裝入紗布袋中,扎口,放進(jìn)酒壇內(nèi),密封浸泡15天,即可。 用法: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铍S量飲服,不可飲醉。
枸杞根煮青皮鴨蛋 我們這里的老人說懷孕7個(gè)月以后用 枸杞根煮青皮鴨蛋 可以去胎毒,生出來的寶寶皮膚會(huì)很好,不知道有沒有依據(jù)。但是我朋友喝了以后,寶寶出生的時(shí)候確實(shí)水當(dāng)當(dāng)?shù)摹?nbsp; 做法:枸杞根洗干凈,鴨蛋洗干凈,兩樣材料一塊下鍋,放水煮。枸杞根加上帶殼洗凈的青皮鴨蛋一起煮,喝煮的水。 功效:涼血除蒸,清熱瀉火。孕婦吃此物主要是清胎熱,去胎毒,所以說對(duì)寶寶是有好處的。 用法:懷孕7個(gè)月以后用,一個(gè)月喝倆仨次得了。 按語:枸杞根和青皮鴨蛋煮水,是民間流傳比較廣的一種去胎毒的方法。從中醫(yī)上講,枸杞的根也是一味中藥,名為地骨皮,能清熱瀉火,滋腎陰的功效,而青皮鴨蛋也主降火。枸杞根加上帶殼洗凈的青皮鴨蛋一起煮,喝煮的水,吃青皮鴨蛋可以清內(nèi)熱,去胎毒。另外,孕產(chǎn)婦清除了體內(nèi)的胎毒,為胎兒的生長(zhǎng)提供了一個(gè)干凈、舒適、安全的環(huán)境,對(duì)胎兒是有好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