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七月七是個極好的日子。古人認為,“七”是吉祥的數(shù)字、吉祥的符號。 在七月七這天,古人的活動安排非常豐富! △ 清 陳枚 月曼清游圖冊七月桐蔭乞巧 故宮博物院 納七水、穿針乞巧、喜蛛應(yīng)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 、曬書·曬衣、賀牛生日、吃巧果。 這一天還有很多浪漫的神話傳說,《漢武故事》記敘漢武帝和西王母相會五次,每次相會時間都在七月七日。 △ 清 雍正 十二月行樂圖軸七月乞巧 故宮博物院 《列仙傳》記述赤龍迎接陶安公、仙人王子喬與家人在緱山頭相會、仙人王方平到吳蔡經(jīng)家相會,也都是在七月七日。 于是,七月七日就成了一個吉祥喜慶的會面日。 △ 清 姚文瀚 七夕圖軸 故宮博物院 最讓人感動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故事,“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皆髡,因為梁以渡織女故也。” 秦觀一首《鵲橋仙》,“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滿足了多少人對愛情的向往、安慰與期待。 △ 清 唐培華 牛郎織女扇面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又是一年七夕時,七夕已成為“愛情”的代名詞,被稱為“東方情人節(jié)”,按照習俗,是要大大地撒一把狗糧。 接下來就一起嘗一嘗,千年前古人撒下的齁甜狗糧~ △ 清 畫眉夫妻磚雕 古徽州建筑展廳 ”這塊“畫眉夫妻磚雕”出自漢代張敞為妻子畫眉的典故。一塊磚雕講述了夫妻相處之道:舉案齊眉。 張敞是西漢宣帝時期名臣,他和他的夫人感情很好。因為他的夫人幼時受傷,眉角有了缺點,所以他每天要替夫人畫眉后才去“上班”。后世便以張敞畫眉為典,作為夫妻恩愛的典范。 △ 東漢接吻俑 四川合江縣漢代畫像石棺博物館 這對陶俑的形象很可能是依據(jù)墓主人形象而作,用以體現(xiàn)兩人生前的恩愛。漢代重孝道,又“事死如事生”,墓葬里的陪葬品就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狀況的縮影。 △ 山東莒縣龍王廟的漢墓男女親吻石刻 畫像石上一男一女,相對跪坐,屈膝降腰(漢朝人的標準坐姿),雙手相執(zhí),雙唇輕抵,珍視之情,溢于言表,真的有被甜到!有一種自己磕的CP終于HE了的快樂~ △ 洛陽唐宮中路東漢墓C1M120壁畫《夫婦宴飲圖》 榻上同坐一男一女,二人服飾甚是華麗,顯然是男女主人,男主人手里拿著耳杯,似乎在向女主人勸酒,眼神中的殷切之情,這一幕真是歲月靜好。 △ 清 佚名《燕寢怡情12幀》(局部)清內(nèi)府設(shè)色庫絹本 △ 清 佚名《燕寢怡情12幀》(局部)清內(nèi)府設(shè)色庫絹本 △ 西漢 “長毋相忘”銘合符銀帶鉤 南京博物院 出土這枚帶鉤的墓葬屬于西漢第一代江都王劉非(前168-前128年),這枚出土于12號墓銀帶鉤的主人是他的妃子淳于嬰兒。 鉤鈕作同心圓設(shè)計,鉤身可一分為二,內(nèi)藏銘文,一面為陰文,一面為陽文,恰好可以相嵌合為一枚完整的帶鉤。古時,女為陰,男為陽,陰陽調(diào)和萬事興。 它的銘文“長毋相忘”,即長相思,勿相忘,是劉非與淳于嬰兒的浪漫約定?;蛟S,這枚帶鉤并不用于日常使用,而是作為愛情信物,二人各執(zhí)一半,以此為念。 “長毋相忘”是漢代常見的吉語,漢代鏡銘之中常見此類言語。 △ 漢代 鏡的背面有“長毋相忘長樂未央”八字吉語 以鏡贈別,既可以使離人睹物思情,鏡銘亦可作為臨別贈語。銅鏡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破鏡重圓”。 南朝時期,陳國將亡之時,樂昌公主與駙馬徐德言非常恩愛,夫妻二人恐國破之后無緣再見,便將一面銅鏡一分為二,作為信物分別保留,后來二人竟也真的“破鏡重圓”,成為后世佳話,廣為傳頌。 △ 明代 佚名 《千秋絕艷圖》中的樂昌公主 △ 半枚唐代鸞雁花枝紋銅鏡 古人的文學作品與藝術(shù)作品中的愛情故事,表達了古人的愛情觀,始終期待著忠貞、長久、甜蜜的愛情,含蓄深情的愛情深藏于心。 這些文物無聲地講述著古人的愛情觀,無論是熱烈直接的表白,還是藏于器物的情意繾綣,都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古人對愛情的期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