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骨近端骨折是肘關節(jié)損傷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年發(fā)病率為(28-39)/10萬人。該類骨折由沿著橈骨傳導的間接沖擊力造成,常見于跌倒時手部處于伸展而肘關節(jié)略屈曲時。絕大多數骨折發(fā)生于50歲以上伴有骨質疏松的女性,而在年輕患者(主要是男性)。 解剖特點 橈骨近端部分為一圓形至橢圓形的柱狀結構,其周圍覆蓋關節(jié)軟骨,其頭側表面也一樣,與肱骨小頭相關節(jié)。除后外側部分外,橈骨頭的四周與尺骨近端的橈骨切跡相關節(jié)。Kuhn等'描述了橈骨頭的直徑為19.8-33.6 mm,平均22 mm。 橈骨頭相對于橈骨頸存在偏移,并與橈骨干成一定角度,頸干角平均為140°。橈骨頭和頸的一部分處于關節(jié)囊內,環(huán)狀韌帶圍繞橈骨頭4/5,附著于尺骨的橈切跡前后緣。 受傷機制 主要為間接外力所致,如摔倒時肘關節(jié)為伸直或半屈曲位,前臂旋前位,以掌著地,外力沿橈骨向近端傳導,橈骨頭和肱骨頭互相撞擊,即可造成橈骨頸骨折。當肘關節(jié)在伸直位支持體重時,使肘關節(jié)過度外展,橈骨頭外側緣承受較大的沖擊力,容易發(fā)生塌陷性骨折。 當伸肘困難并且疼痛的時候,垂直于前臂拍攝前后位x線片,同時加照側位片和斜位片。拍攝橈骨頭的前后位x線片,x線光束必須與橈骨頭垂直。 然而,簡單的x線片經常難以說明骨折的具體情況,有可能僅在術中才能對骨折的形態(tài)和合并傷進行精確評估。其他的影像學檢查(比如CT和 MRI)在復雜骨折或懷疑有韌帶損傷時能夠提供幫助。 橈骨骨折在AO / OTA分型系統中被編碼為“2R”,并根據關節(jié)外、關節(jié)內、部分關節(jié)內、完全關節(jié)內進一步分為亞型: 2R1A 橈骨,近端,關節(jié)外骨折 2R1B 橈骨,近端,部分關節(jié)內骨折 2R1C 橈骨,近端,完全關節(jié)內骨折 a I型:微小移位的骨折,無機械性的旋轉障礙,關節(jié)內移位<2 mm。 b II型:移位<2mm或成角,有可能造成前臂機械性的旋轉障礙。 c III型:粉碎性的移位骨折,存在機械性的旋轉障礙。 1962 年 Judet 和同事根據 X 線片測量橈骨頭骨骺或橈骨頸成角移位的嚴重程度制定 Judet 分型。 Type I:0 度或水平移位; Type II:<30 度,移位<橫徑的1/2; Type III:30-60度,移位>橫徑的1/2; Type IV:60-90度,完全移位。 移位超過2mm的或者近端關節(jié)內骨折 關節(jié)脫位合并有移位的骨折 骨折或者骨折脫位后關節(jié)內存在游離體 多發(fā)傷,開放性性骨折,或者骨折合并神經血管損傷 對無移位或移位不多而不影響旋轉功能的橈骨頸骨折,如嵌插性骨折,關節(jié)面傾斜度在30°以下,塌陷性骨折占周徑1/3以內者采用直角托板或石膏拖固定患肢于屈肘90°前臂旋后位,三角巾懸吊于胸前即可。 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