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日報 | 2023年06月07日 艾栗斯 . . 不同于蘋果、香蕉與我們四季常伴,桑葚是每年初夏時節(jié)才會閃耀于枝頭的小果實,無論從名聲還是市場來看,都略顯低調。桑葚果實雖輕巧,承載的人文情感和歷史意義卻尤其厚重——它是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那“紫紅的桑葚”滋味,是詩經里“于嗟鳩兮,無食桑葚”的詠嘆,是許多人爬樹摘桑葚的童年記憶,更是東方自古以來農耕、??椢拿鞯囊徊糠?。這種中國的水果,隨著蠶桑文明出現(xiàn)、絲綢之路的崛起,譜寫出了小果子的宏大史詩。 出身名門的“神木”之果 桑葚果實雖然體格微小、“行事”低調,卻出身“名門”。三千多年前的《詩經·衛(wèi)風·氓》里有吟:“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潤澤光亮的桑葉,托起了我國自古以來的蠶桑文化;而掛在枝頭的桑葚那么誘人,又讓人禁不住擔心會被鳥兒啄了去。 作為中華文明里最受尊敬的樹木之一,桑樹被尊稱為“神木”,而“神木”的發(fā)源地也充滿神秘色彩。雅魯藏布江,自地球最高點喜馬拉雅山北麓的冰川而下,1億多年前,野生桑樹就誕生在雅魯藏布江流域。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它發(fā)展出了心臟形的桑葉、切開會流出乳狀汁液的莖干;練就了借助風力傳播花粉,再把微小堅硬的種子包裹在聚合果肉里的生存技能。當時光流逝到幾千年前時,桑樹在東方另有了特別的“技能”:祈雨。 《呂氏春秋·順民》記載了“桑林禱雨”的故事。傳說商代開國者湯滅夏而正天下之后,“天大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無及萬夫?!鄙A植回摐陨慝I祭的苦心,果然天降大雨。后《淮南子》注解:“桑林者,桑山之林,能興云作雨也。”禱雨須在桑林,是因為古人相信桑樹是神木、桑林有神性,可以聯(lián)結人、神,溝通天地。有關神木的另一個傳說,是堯在桑樹下把天下禪讓給舜?!稇?zhàn)國策》記載,“昔者堯見舜于草茅之中,席隴畝而蔭庇桑,陰移而受天下傳”。根據(jù)桑樹,古人還想象出一種相關的神木“扶?!?。在后羿射日的神話中,天上曾懸有十個太陽,這十個太陽的棲息處,就是扶桑樹,正如《山海經·海外東經》所說:“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中還曾出土了“扶桑樹”的青銅件。 古老的桑樹不僅流傳于神話、深埋于古跡遺址,還生長在與我們同時代的陽光雨露中。 青藏高原的南迦巴瓦峰下,世界上最古老的桑樹靜靜矗立,在純凈又稀薄的空氣里吐故納新,一如它之前度過的1600多年。野生桑樹生命力頑強,在自然界中的壽命能長達千年。早在五千年前,中國人就發(fā)現(xiàn)了蠶與桑樹之間的秘密。 從考古學來說,新石器時代的先民們已在野生桑林中發(fā)現(xiàn)了桑葉與蠶,開始了對二者的馴化之旅。野生桑樹被馴化,成為樹型低矮、桑葉優(yōu)質的“地?!?。野蠶馴化后成為家蠶,吃下富含蛋白質的桑葉,吐絲作繭,絲可織造綢緞。正如《孟子》所言,“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傳說中,最早洞悉了蠶桑秘密的人,是黃帝的元妃嫘祖,她把種桑養(yǎng)蠶、繅絲織綢的技巧毫無保留地教給中原百姓,結束了人們以樹葉、獸皮蔽體的時代,桑蠶業(yè)也就此在中原發(fā)展壯大起來。 殷商時代的甲骨文里已有“蠶”“?!薄敖z”等象形字,其中“?!钡南笮巫钟辛N之多;《詩經》里多次出現(xiàn)“桑葚”與“桑(樹)”,其中“?!钡某霈F(xiàn)多達20多次。中華上下五千年,歷代統(tǒng)治者都十分重視桑蠶業(yè),不少親力親為、勸課農桑?!抖Y記·祭義》記載,“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近川而為之”。皇宮中設有專門的“親蠶室”,每年春天,皇后帶領宮中女眷舉行“親蠶禮”?;实塾H耕、皇后親蠶,原因是種糧與蠶桑關乎國計民生,目的是示民以耕桑。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部蠶桑史,也是一部中華文明的耕織史。歷史上幾次戰(zhàn)亂帶來的人口南遷,將北方的植桑生產經驗也帶到了江南,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蠶桑絲綢技藝交相輝映,男耕女織的小農家庭經濟歷代沿襲。管子說得好:“一農不耕,民有為之饑者;一女不織,民有為之寒者。”隨之而來的,是家家戶戶、房前屋后都習慣種植桑樹?!吧h鳌币辉~,指的是“桑樹和梓樹生長的地方”,在漢語語境里,它被用來指代“家鄉(xiāng)”或“故鄉(xiāng)”。 桑葚的來源——桑樹,不僅滿足了人們的衣著之需、構成了中國人的精神家園,還是中國古時經濟的中流砥柱:織綢和刺繡帶來了城鄉(xiāng)手工業(yè)的繁榮、蠶桑絲綢業(yè)的繁榮又帶來城鎮(zhèn)的興起,再往高處看,國家財稅乃至對外貿易里,都有“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的身影。 東西方通吃的救饑小果 從中國傳到意大利的白桑枝繁葉茂,成熟的白桑葚綴在枝頭。 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以絲綢貿易為始??梢韵胂?,身披羊毛或亞麻的羅馬人,第一次見到薄如蟬翼、色澤閃亮又絲滑親膚的綢緞時,會有怎樣的震撼。在得知這些絲綢是從一種吃桑葉的蟲子肚里吐出的時候,這種震驚可能還要再增加一層。桑樹、桑葚、桑葉,就這樣隨著“絲綢之路”進入了西方。 東方絲綢作為古羅馬貴族的奢侈品,價格幾乎與黃金等同。雖然在古代中國,種桑養(yǎng)蠶的技術嚴控外流,但歐洲人“偷師學藝”桑樹栽培一直沒有中斷。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曾授意兩位常駐中國的波斯僧人,用空竹筒偷藏了蠶卵、桑葉以及桑樹種子,帶回歐洲飼養(yǎng)成功。17世紀時的意大利人,從中國引入白桑樹,代替地中海沿岸的黑桑樹來飼養(yǎng)家蠶,在絲綢貿易中分得一杯羹,也有了美第奇家族的輝煌。意大利蠶桑事業(yè)的成功讓英國人羨慕不已。1608年,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購買并種植了上萬株紅桑,然而挑剔的蠶寶寶并不愛吃紅桑的桑葉,嘗試以失敗告終。 桑樹的分類有多種,其中一種就是以它的果實,也就是桑葚來分類命名。發(fā)源于中國的白桑(Malba),桑葚果實顏色有白色也有紫色,口味較為清淡,培育種植主要是為了獲取優(yōu)質的桑葉。歐洲最常見的栽培樹種黑桑,又名波斯桑樹(M.nigra),樹干較白桑高大,樹葉也比白桑寬大。黑桑從波斯引入歐洲,桑葚顏色深紫、風味強烈。而常見于北美洲的紅桑(M.rubra),樹型和樹葉較黑桑更勝一籌,果實呈紅色或紅紫色,滋味濃郁。無論哪種顏色的桑葚,都是由短柄上的單一花朵發(fā)育成的小果聚合在一起,小且硬的種子嵌在果肉里,有顏色的汁液是從單朵花的花被發(fā)展而來。 桑葚曾經是北美土著居民、早期探險家和定居者的食物來源之一。桑葚體形雖然嬌小,關鍵時刻卻能救命充饑,這樣的故事在東方也有流傳。陸游的《閑詠》里,將桑葚與北方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并列:“小麥繞村苗郁郁,柔桑滿陌椹累累。”青黃不接時,收集桑葚是度過饑荒的手段,畢竟桑樹在房前屋后都有種植。唐代盧攜給唐僖宗的奏折里提議:“至深春之后,有菜葉木牙,繼以桑葚,漸有可食?!毙熊娮鲬?zhàn)時,桑葚也曾作為充饑補給。西漢末年,漢室子孫劉秀領兵親征,去平定王莽叛亂,一時落了下風,困于幽州,饑餓難耐時,幸好恰逢桑葚掛枝??恐]爻漯?,劉秀挺過了最難的時刻,之后打敗叛軍。劉秀派人去封賞桑樹,不料那人不識桑樹,錯將桑樹旁的椿樹封了賞,于是就有了“桑樹救駕,椿樹封王”的故事流傳。 “二十四孝”故事中有“拾葚異器”一事,同樣發(fā)生在王莽之亂的時期,說的是一位名叫蔡順的少年,與母親相依為命,每天采桑葚充饑。蔡順非常孝順,拾桑葚時,總把紅色的桑葚和黑紫色的桑葚分別裝在兩個不同的簍子里。后者成熟甜美,供母親食用,前者味道發(fā)酸,少年自己吃。正如《本草新編》對桑葚有“紫者為第一,紅者次之,青則不可用”的評判。路過的赤眉軍感其孝心,送他糧食以渡難關。 《齊民要術》里也記載了桑椹用作救荒備饑的食物保存:“椹熟時,多收,曝干之,兇年粟少,可以當食……今自河以北,大家收百石,少者尚數(shù)十斛?!泵鞔_國皇帝朱元璋重視荒政,號召百姓種植桑、棗、柿、栗,以應對自然災害來臨時的糧食不足。為鼓勵栽種,他還下令,自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后的桑棗種植,但以數(shù)報,不再納稅。 從《本草綱目》走出的桑葚加工 《本草綱目》中記述了桑葚的食用功效。 或許是受其父的影響,朱元璋的第五個兒子朱橚尤其關心百姓生計。在其所著的《救荒本草》里,朱橚認為桑樹“處處有之”,而且“桑之精華凈在于椹(葚)”。他還在書中詳細教授如何用桑葚“救饑”:“采桑椹熟者食之。或熬成膏,攤于桑葉上曬干,搗作餅收藏?;蛑比¢┳樱ㄉ]兀窀?,可藏經年。及取椹子清汁置瓶中,封三二日即成酒,其色味似葡萄酒,甚佳……” 熟食、熬膏、搗餅、干藏乃至釀酒,最后一項桑葚酒聽起來尤其誘人?!段宕贰酚涊d,公元938年,于闐王李圣天將紫酒作為宴請貴賓的專用“國酒”,紫酒也就是桑葚酒。除了桑葚酒,還有一種桑落酒,指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歡在桑葉凋零之時,取井水釀酒的習俗。如明代人劉績的《霏雪錄》里說:“河東桑落坊有井,每至桑落時,取水釀酒甚美,故名桑落酒?!憋嬌B渚坪笞髟姷奈娜四鸵灿胁簧?。唐代“詩圣”杜甫有《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詩:“坐開桑落酒,來把菊花枝?!彼未娙岁懹巍哆b夜》有吟:“舊友嗟誰在,初心恐不酬。一尊桑落酒,聊得洗吾愁?!鼻宕櫻孜湟苍髟姡骸皾M壺桑落酒,臨別重相思。” 相比《救荒本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從醫(yī)食同源的角度介紹了桑葚的食用方法和功效:“桑葚又名文武實,單食,止消渴。利五臟關節(jié),通血氣。久服不饑,安魂鎮(zhèn)神,令人聰明,變白不老。多收曝干為末,蜜丸日服。搗汁飲,解中酒毒。釀酒服,利水氣消腫?!?/p> 從《本草綱目》里走出的桑葚,自古既是“御用滋補”,也是“民間圣果”。在現(xiàn)代科學的顯微鏡下,人們發(fā)現(xiàn)桑葚小小的果實里蘊含著很多于健康有益的成分。桑葚富含多種維生素、有機酸、游離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同時含有豐富的花青素、白藜蘆醇等生物活性成分和微量元素硒,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衰老、防癌、抗病毒、抗?jié)兊茸饔茫窃l(wèi)生部首批藥食兩用農產品之一。 如今,對于普通人而言,桑葚已經遠離了充饑的角色,同時相比保健品,更多時候是一種滋味濃郁、酸甜多汁的水果。許多人的童年回憶里,都曾有過爬樹摘桑葚,吃得滿手滿臉都是紫色汁水的回憶,有時桑葚汁沾在衣服上,回家還會被長輩教訓。桑葚果里含有的豐富花青素,是所到之處留痕的“罪魁禍首”。但在食品加工業(yè)日趨成熟的今天,卻成了其他果品無法替代的天然食品著色劑。如今桑葚在果酒、糖果、焙烤制品、果凍、冰淇淋等許多食物的制作中大顯身手。另一方面,原本常溫僅能保存12-18小時的桑葚,在現(xiàn)代保鮮、冷鏈和食品加工技術的加持下,解開了不耐倉儲的“死穴”。由此,果類桑樹的種植規(guī)模和產業(yè)在市場的驅動下不斷擴大,栽培面積和產量逐年上升。 華夏哲思 貫穿人生的桑樹文化 古往今來,蠶桑文化伴隨我國經濟與文明發(fā)展,阡陌間的桑樹隨處可見,慢慢形成了中華獨特的桑樹文化與哲學,其中一些精妙寓意,甚至涵蓋了人們的一生。 從出生起,有成語“桑弧蓬矢”,說的是古代男孩出生時,要用以桑木為弓、蓬草為矢的弓箭,射向天地四方,象征孩子日后成人能有四方之志?!抖Y記·射義》有云:“故男子生,?;∨钍噶陨涮斓厮姆?,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圣賢孔子的出生也與桑樹有關。因有大片桑林而得名的空桑,是傳說中孔子的出生地?!洞呵锟籽輬D》一書中說:“孔子母征在游大冢之坡,睡,夢黑帝使清與己交。語曰:女乳必于空桑之中,覺則若感,生丘于空桑之中?!?/strong> 到了青春期,古時年輕男女有在桑林中約會的風俗,得名“桑中之約”。《詩經·鄘風·桑中》有:“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后以“桑中”“桑間”指代約會地點。 當日落西山,一片夕陽映在桑榆之間,神似人的晚年光景。正如《淮南子》解釋說:“日夕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彼匀藗儛塾谩吧S堋北扔魍砟?,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對于故鄉(xiāng)的思念,寄托在“桑梓”之上,源自古時居所旁常栽種桑樹和梓樹。唐代詩人柳宗元的《聞黃驪》中就有“鄉(xiāng)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的鄉(xiāng)愁。而回首往事,感嘆人生如白駒過隙,世事變遷,有如滄海變桑田,簡稱“滄海桑田”——這個典故出自晉代道學家葛洪所著的《神仙傳·麻姑》:“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詩詞趣話 舌尖上的桑葚古詩詞 一抹垂涎欲滴的紫紅,搖曳于綠桑枝頭,不僅滋潤了采食者的舌尖,也豐富了歷代詩人的夏日詩詞。 高飽和度的色澤,是桑葚果子留給詩人的第一印象,所以宋代文人歐陽修的《再至汝陰》里有:“黃栗留鳴桑葚美,紫櫻桃熟麥風涼。朱輪昔愧無遺愛,白首重來似故鄉(xiāng)。”此外,“鴉叢桑椹紫,蝶穴菜花黃”(《清趣》宋代艾性夫),“桑椹累累紫,杉栽處處青”(《投宿寶覺精舍》宋代釋紹嵩),以及宋代詩人陸游《湖塘夜歸》里的“郁郁林間桑椹紫,芒芒水面稻苗青”,說的都是紫色桑果成熟時的田園風光。 進一步聯(lián)想到桑葚的滋味,就有了晉代文學家傅玄的《桑葚賦》:“繁實離離,含甘吐液,翠朱三變,或玄或白,佳味殊滋,食之無斁(音yì)?!?/strong>說的正是桑葚果實累累、掛滿枝頭時,味道甜而多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