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照鏡子的時候突然靈光一閃,biu的一個想法鉆到了我的腦子里:我不是我,我只是個載體,我是一艘船。 所有能被感知的客體,本質(zhì)都是載體。就是說,世間所有人,事,物都是載體。 我們一直說商業(yè)的本質(zhì)就是人貨場。 人:人就是用戶,用戶不是人,是需求的合集,是購買行為的載體。 場:就是成交的平臺,以前是商店超市,現(xiàn)在是淘寶京東,場是鏈接產(chǎn)品和消費者的載體。 貨:貨就是交易的產(chǎn)品,產(chǎn)品是產(chǎn)品嗎?不是,產(chǎn)品是需求的解決方案:餓了買吃的,丑了買化妝品,閑了買旅游,沒安全感買房子。工作也是交易,是對于生存需求的解決方案。 見 照鏡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最近皮膚沒有前段時間好了,有了黑眼圈,也有些起痘。 因為最近有熬夜,吃了甜品,沒有運動,甚至還偶爾思慮重重。 所以我擦眼霜的時候就想到,“皮膚不好”是我的感知,是幾個原因?qū)е逻@個感知。 就像我每天更新文章,我從外界接受很多信息是起因,而“我”這個載體,通過思想又把這些信息反饋出去,從而形成公眾號的存在。 感 任何人,事,物,都是一個載體??腕w的存在,是主體對呈現(xiàn)的客體的認識和感受,就是說,大家不過是這種感知信息的載體罷了。 就像王陽明說的,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看”是行為輸入,“花”則是我的感知。如果我沒有“看”的話,那么這個“花”就是不存在的。 輸入是各種行為發(fā)生,輸入決定了載體的屬性。輸出就是外界對它的感知,決定了載體的客觀存在,也決定了我們?nèi)绾握J知這個世界,就是世界觀。 隨意舉例。 人:馬云 行為輸入:創(chuàng)建阿里巴巴 感知輸出:馬爸爸,富豪,企業(yè)家 事:卡戴珊身材好(手動微笑) 行為輸入:飲食健康,作息規(guī)律,規(guī)范運動,心情愉悅,高價保養(yǎng)。 感知輸出:身材好。這是感知層,也是客觀存在。 物:香奈兒 行為輸入:創(chuàng)始人故事,秀場,CBD商場,明星模特代言,高價位。 感知輸出:奢侈品,高端,貴,獨立女性必備文化載體。 皆為感知層,亦是客觀存在。 思 所以,主體行為輸入的發(fā)生 導致客觀存在,這個客觀存在就是外界如何辨別,認識主體。 那什么決定行為發(fā)生?首先看行為包括哪些:why,what,how。就是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我認為是先天的生物本能和后天的思想,同時作用,決定了行為發(fā)生。 生物本能:人性。 荀子和孟子都認為食,色,喜,怒等是人的先天性情,是人情之所不能免。 懶,饞,色,貪,自私,自大,虛榮,盲從,僥幸,沖動都是人性。 餓了就要吃。懶了就要歇,就要睡,就要省力。被滿足了就開心愉悅,沒有被滿足就難受。 被侵犯了就感覺憤怒和恐懼,沒有被侵犯就感覺安心踏實。 思想 我們講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我們說,企業(yè)要講愿景,使命,價值觀。 不管是人也好,企業(yè)也好,這三個因素本質(zhì)都是一樣的,也都是指導行為的關鍵所在。 價值觀決定: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是有意義的,才會有所為有所不為。 人生觀(使命)決定:因為想要更好的生活:實現(xiàn)選擇自由。所以在別人玩耍的時候有些人卻學習技能,能力更強,賺取更多物質(zhì)財富。 世界觀(愿景)決定:思考問題的層次不一樣,做出的行為自然不一樣,這是宏觀,長遠的角度。 使命將指引你往何處前進,愿景指引了更長期的目標,而價值觀所描述的則是引領你到達目的地的行動。 先天和后天共同決定了行為,行為決定了輸出,決定了世界如何認識你,決定了你的存在,決定了你是誰。 比如:餓了(先天)。 在意自己喜好情緒(價值觀:老子開心最重要)的人,點了外賣點炸雞可樂,飽餐一頓,開心。 在意身材,健康(價值觀:身體健康是第一位)的人,自己洗菜做飯,沙拉蛋白全麥,均衡營養(yǎng),獲得滿足。 在意時間效率(價值觀:節(jié)約時間創(chuàng)造財富是最重要的)的人,代餐解決掉。 所以行為沒有對錯,是價值觀決定了每個人的評判標準不一樣:汝之砒霜,吾之蜜糖。 行 理解這個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沖突和矛盾。比如說一個行為:叫外賣。 在我看來,省時省力,我可以節(jié)約時間去練琴看書,并且還可以享受美味和便捷,這是有價值的行為。 但在我媽看來,叫外賣不僅不衛(wèi)生,而且污染環(huán)境,浪費錢,是很糟糕的行為。 價值觀不同,就導致了不同的想法,從而導致了沖突。 以此類推,什么催婚啊,工作沖突啊,人際關系的矛盾啊,都是因為這個。 思 那價值觀是怎么來的呢? 哈佛大學有過一個研究,就是一個成年人真正的價值觀形成,是在Ta進入社會最初十年的歷練,這一段時間對Ta這一生價值觀的影響是最大的。所以一個孩子將來進入社會,Ta的價值觀也可能因為社會因素而有所修正。 價值觀的形成主要有兩大原因:歷史發(fā)展(development of history) 和思維方式(thinking pattern)。 不管是個人價值觀,企業(yè)價值觀,甚至是社會價值觀,都離不開這兩個因素。 歷史發(fā)展 我們兩千多年的封建統(tǒng)治,直接影響著現(xiàn)代人價值觀的形成。比如:順從權威,尊重長輩,重視個人的身份,強調(diào)安分守己。 相比之下,早在 17 世紀,英國的資產(chǎn)階級就推翻了封建統(tǒng)治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工業(yè)革命大幅度提高了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水平,還徹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資本主義的民主思想也逐漸遍及整個西方社會。西方人崇尚個體,向往自由平等。這種歷史環(huán)境的不同使中西方的個體意識產(chǎn)生了很大的差異。 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受民族哲學基礎支配。儒家、道家和佛教對中國人思維方式的形成產(chǎn)生很大影響。這三種哲學思想都很重視悟性,因此中國人的所作所為都比較含蓄和委婉,要讓人經(jīng)過思考后才明白其中的真正意思。 在這一點上西方人有很大不同。歐美國家的哲學背景是亞里士多德嚴密的形式邏輯, 以及后來從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彌漫于歐洲的理性主義。 理性主義注重形式論證,對歐洲自然科學的發(fā)展起推動作用。因此西方人的行為較外露而且邏輯性強,重視表達的確切性,很難理解中國人的含蓄。 于是,因為每個人(每個生命,公司,社會,國家)的歷史發(fā)展和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了價值觀的不同。從而導致了行為的不一致,從而導致了個體差異,群體差異。 Oh 你我皆凡船,生在人世間。 船中無一物,四處不得閑。 (胡言亂語,手動滑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