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提到關于人體手腕背部的三個“陽穴”,點擊下方鏈接可以跳轉回顧一下。
鏈接:
今天要講的,是在手背對面,腕關節(jié)掌側,腕橫紋上的三個要穴,他們是生命的守門人——太淵穴、大陵穴、神門穴。
這三個穴位同歸屬于手三陰經,既是“五輸穴-井、滎、輸、經、合”中的輸穴,也是原穴,“輸原同穴”,是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地方。
太淵穴
太淵穴歸屬于手太陰肺經,位于腕前區(qū),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
(上圖中,太淵穴在拇長展肌腱內側,深部為橈動脈,可捫及動脈搏動感)
太淵穴的地位非同一般。它是肺經的原穴,也是肺經的輸穴,同時還是八脈交匯穴的脈會,太淵穴在特定穴里占據著三個位置,是人體非常重要的腧穴之一。
太,大、極也;淵,深也。言其脈氣所大會,博大而深,故名太淵。中醫(yī)認為“肺主呼吸”、“肺朝百脈”,太淵穴作為肺經的原穴/輸穴、脈會穴,它是肺氣所發(fā)之處,是血脈、呼吸的主司要穴。
太淵穴五行屬土,土能生金,因此太淵具有強大的補肺益氣的功效,擅長補肺氣之虧損,又可滋肺陰之虧耗,用于治療久病體弱,肺虛諸證;且能調氣血、理血通脈,助心脈搏動,因此可用于治療心脈瘀阻的心痛心悸、無脈癥等。
簡便取穴:仰掌,當掌后第一橫紋上,用手摸有脈搏跳動處是穴。
按摩方法:用拇指及甲尖掐按太淵穴,每次1~3分鐘,力度由輕到重,產生持續(xù)酸脹感,以能耐受為度,反復5~10次。
艾灸建議:因穴位下有動脈經過,因此艾灸量不宜大,可予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每日一次。
大陵穴
大陵穴位于腕前區(qū),腕掌側遠端橫紋中,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上圖中,大陵穴上方肌腱是橈側腕屈肌腱,下方肌腱是掌長肌腱)
五臟六腑的疾病,皆可取之十二原。大陵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之輸穴,又為心包經之原穴,具有守心安神、寬胸和胃的作用。
因此,大陵穴是治療心包經及心胸、脘腹部疾患常用之穴,治療心痛、心悸療效確切,同時也常用于治療精神病的狂癇癥、神精衰弱等。另外,輸主治體重節(jié)痛,因此常配陽溪、外關、合谷等穴位治療腕關節(jié)痹痛,其效甚佳。
簡便取穴:翹起大拇指時,手腕部掌側橫紋上顯露最明顯的兩條大筋之間凹陷的位置即大陵穴。
按摩方法:用拇指尖端按壓大陵穴,按而揉之,然后屈伸活動右手腕關節(jié),應以能耐受為度。持續(xù)20~30秒,每次按壓5~10分鐘,每日1~2次。
艾灸建議:艾炷灸3~5壯,或用艾條溫和灸5~10分鐘,每日一次。
神門穴
神門穴歸屬手少陰心經,在腕前區(qū),腕掌側遠端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
上圖中,神門穴左側為尺側腕屈肌腱
神指心神,門即門戶,心藏神,此穴為手少陰經的輸穴,為心氣出入之門戶。
神門主血脈、主神明,能夠調節(jié)心氣功能,開心氣之郁結,有鎮(zhèn)靜安神、寧心通絡的作用,可用于治療恐、悸、呆、癡、健忘、狂癇等神識不清諸癥。
日常生活中,神門穴也是常用的保健穴位。如果出現暈車癥狀,不妨按按神門穴,它可以幫助將過多血液補到腸胃,腸胃安定,氣血充足,暈車癥狀也就自然消失了;晚上經常睡不好,容易失眠的人,不妨試試睡前點按“神門穴”,可以增加困意,起到寧心安神的作用。
簡便取穴:微握掌,另手四指握住手腕,屈拇指,指甲尖所到凹陷處即是神門穴。
按摩方法:用手指按壓神門穴,不需要太大的力氣,有輕微酸脹的感覺為宜。
艾灸方法: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1~3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