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成海 賴正維 臺江萬壽尚書廟奉祀水部尚書陳文龍。陳文龍(1232~1277),初名子龍,字德剛,別號如心,福建莆田人。南宋咸淳年間,廷對第一,官參知事,知興化軍。元朝入主中原后,陳文龍在福建興化起兵勤王,后兵敗與其家人一起被捕。元將向他勸降,他怒目而視,寧死不屈。 陳文龍去世后,百姓對其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十分崇拜,進而把他當神來崇祀。民間傳說,陳文龍死后,被皇帝封水部尚書,加封鎮(zhèn)海王。又傳,明永樂年間,陳文龍顯靈救護海舟,被封水部尚書,立廟閩省南關外。 陳文龍信仰的傳播 據史書記載,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命中書省官員到各地訪求應祀的神祇,特別是各地宋末抗元的忠臣,像文天祥、陳文龍、陸秀夫、陳瓚等,都先后被朝廷加封。根據《明史》卷五十《禮四》載,“諸神祠,按祀典”。又同卷記載,孝宗在位時下令“福州祀陳文龍、興化祀陳瓚”。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月十二日,興化人、南京大理寺左寺左評事徐元稔上疏:“文龍、瓚故居在荒煙野莽之中,祀典無聞。二人死節(jié),視文天祥、江萬里無愧,乞敕于郡城祠祭?!毙⒆诨实鬯煜略t為陳文龍立廟,正德三年(1508年)批準建祠,廟名“昭忠”,并春秋二祭。 福州最早的尚書廟建在烏龍江上段北岸的陽岐,其他的尚書廟都由此廟分爐而建成。從明朝永樂到清朝光緒,福州先后建有萬壽、新亭、龍?zhí)?、竹林等四處尚書廟,以紀念這位鄉(xiāng)賢,并先后奉之為福州府城隍廟主神、內河保護神、航海保護神。 陳文龍信仰還傳播到臺灣地區(qū)。馬祖供有三座供奉陳文龍的尚書廟:北竿鄉(xiāng)塘岐村水部尚書廟,祀神源自福州臺江萬壽尚書廟;東引鄉(xiāng)中柳村璇璣廟,源自福州臺江;南竿鄉(xiāng)清水村白馬王宮,源自馬尾瑯岐。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是北竿鄉(xiāng)塘岐村水部尚書廟,據傳在解放前,北竿鄉(xiāng)塘岐村漁民蕭亞金妻子周氏,來到福州臺江區(qū)萬壽尚書廟,祈得尚書公分爐到家中,后來鄉(xiāng)親膜拜,便籌資建廟。不僅如此,陳尚書信仰還遠渡重洋,傳播到琉球(今日本沖繩)。萬壽尚書廟的琉球情緣 臺江萬壽尚書廟是除陽岐祖廟外,福州地區(qū)水部尚書廟中建筑最為恢弘、精美的一座。現在的臺江萬壽尚書廟中,保存了大量的中琉交往遺跡。尚書廟中有康熙、嘉慶、道光皇帝賜下的三塊匾額,分別是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冊封琉球正副使海寶、徐葆光奏賜陳尚書的匾額“朝宗利濟”,嘉慶十三年(1808年)齊鯤奏賜陳尚書的匾額“效順報功”,以及道光十八年(1838年)冊封使林鴻年、高人鑒奏賜陳尚書的匾額“護國佑民”。 嘉慶十三年(1808年)齊鯤出使琉球時即迎尚書神像于二號封舟上,頭號封舟為天后和拿公神像。他在《續(xù)琉球國志略》一書中寫道:“尚書陳姓,名文龍,福建興化人。宋咸淳四年,廷對第一,官參知政事,知興化軍為絨所執(zhí),不屈而死。明時顯靈,護救封舟,封水部尚書,立廟閩省南關外?!?/p> 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鴻年冊封琉球后,雖然沒有《使錄》留下,但從他為陽岐尚書廟撰寫一副對聯“神風吹久米 蔭曜躍維桑”,以及其奏請道光皇帝御賜陳文龍的匾額“護國佑民”來看,他也恭請水部尚書神像上了封舟。久米即久米島,又稱姑米山,為“琉球西南方界上鎮(zhèn)山”。凡琉球貢船從福州回國,中國封舟前往琉球到此,認為進入了琉球國界。福州臺江萬壽尚書廟中還保留有冊封琉球正副使林鴻年、高人鑒捐資修葺尚書廟的碑刻。 除了這三塊匾額,在萬壽尚書公廟保存的10多塊紀念石碑中,有四塊石碑與琉球有關。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是嘉慶五年(1800年)、嘉慶九年(1804年)、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和道光十八年(1838年)。 嘉慶五年(1800年)修葺天后宮、尚書廟。嘉慶七年(1802年)立碑紀念,碑頭為“嘉慶歲次庚申年修建天后宮尚書廟眾善信題捐緣金姓名開如于左”。在碑文中間,清晰寫著,“琉球大船直庫筑登之親云上番銀拾元;大船內佐事等九人番玖圓;水手五名錢壹仟文;琉球大船直庫水手肆拾名番銀壹拾圓;琉球直庫長嶺親云上番壹拾圓;大廳佐事等九人番玖圓;定加子共六人錢壹仟文;水手共二十六名錢貳仟文;琉球封王直庫頭號二號船番貳拾柒圓?!币陨暇杩畹牧鹎蛉擞兄睅?、定加子、作事、佐事、水主及水手,共計95人。嘉慶五年(1800年)正值清朝冊封琉球世子尚溫之年,冊封正副使為趙文楷、李鼎元。按照時間來看,應該是當年夏季風訊之前,趙文楷、李鼎元還未出發(fā)前往琉球。這95名琉球人就是前來福州迎接天使的接貢人員。當時琉球經濟實力有限,但有如此之多琉球人踴躍捐款,也充分反映了這一年中琉友好交往的盛況。 嘉慶九年(1804年)修葺天后宮和尚書廟,善信捐款的紀念碑刻,上面清晰寫著:“嘉慶甲子年修定天后宮尚書廟各善信題捐緣金姓名開如于左”等字樣。其碑刻中間偏下位置,有著琉球人為天后宮和尚書廟的捐款記錄,“琉球貢船直庫等捐番壹拾玖、圓錢貳仟文”。清朝時期,琉球國慣例每兩年進貢一次,進貢使團成員包括王舅、耳目官、紫金大夫、正議大夫、存留通事、都通事、火長、直庫、朝京都通事等官員,石碑上記載的“琉球貢船直庫”就是其中之一。清朝時期,琉球進貢使團的官員通常由“閩人三十六姓”后裔以及琉球人組成,上面所說的官職中,除了王舅、耳目官和直庫這三個是固定由琉球人擔任外,其他官員基本都是福建“閩人三十六姓”的后裔擔任。琉球貢船的直庫為尚書廟捐款,可見陳尚書在琉球的傳播之廣、影響之深。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八月萬壽尚書廟修葺擴建,修理廟道,增高后墻,拆蓋殿后左右走馬路,并增置道頭店屋數間。尚書廟修葺擴建工程結束后,特立碑紀念。碑文中清晰記載著,“球幫張孝禎、江天喜、陳存發(fā)各捐番貳拾圓”。球幫,即當時專門與琉球貿易的商人,福州河口地區(qū)為琉球商人集居之地,當琉球貢舶來閩時,其地繁華殷盛,曾為全城之冠。球幫還在河口地區(qū)修建了會館,因為會館由“閩人三十六姓”的十家后代聯合建起的,故福州民間稱之為“十家排”?!笆遗拧迸d盛時期,琉球商人所需要的貨物都交給他們代理,當時福州地區(qū)的一般商人都和“十家排”做生意,琉球國所需要的南北貨物,都集中于此?!笆遗拧毕喈斢诠偌夷S的牙行,和廣州的“十三行”性質差不多,成為福州和琉球貿易的中心地。除了“球幫”外,這塊石碑中還有“閩安鎮(zhèn)副總兵黃貴”“都守千把等”“捐番壹佰圓”的字樣。閩安鎮(zhèn)巡檢司可以說是琉球船只達到福州后的第一站,巡檢司的主要職責是待琉球貢船到達福州時,申報各衙門并派遣千百戶一員前去接應琉球進貢船只到指定地點停泊,以等候檢查。待次日檢查完畢,驗明批照,封釘船艙后,由巡檢司派出官員充作向導,引貢船駛達福州番船浦停泊,在市舶官員的監(jiān)督下,將貢物存入進貢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