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寧以南今有“南四湖”,即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和南陽湖。其實在民國以前,濟寧以北還有“北五湖”,即安山湖、馬踏湖、南旺湖、蜀山湖和馬場湖。所謂“南”“北”之分,皆以濟寧為中相對而言??上У氖?,如今“南四湖”尚存,而“北五湖”除了古安山湖的一部分東平湖碩果僅存外,其他四湖均已蕩然無存。 一、南旺湖的由來 廣義的南旺湖包括南旺湖、蜀山湖、馬踏湖三湖,跨古運河?xùn)|西兩岸,周長一百五十余里,其西湖稱南旺湖,即狹義的南旺湖;其東湖又跨汶河南北分為兩部分,南曰蜀山湖,北曰馬踏湖。 關(guān)于南旺湖的地理位置和由來,據(jù)乾隆《濟寧直隸州志》記載:南旺湖為濟寧運河之上源,占汶上、濟寧、嘉祥三州縣之地,汶水之所潴,《水經(jīng)注》所謂茂都淀水“西南出,謂之巨野溝”是也。本受汶水支流,至明筑戴村壩,始全受汶水矣。其東有湖曰蜀山湖,堤屬州境者:南旺湖自王家路口至汶上縣界長三十七里三分?!度邮贰酚涊d:南旺湖跨漕運東西,其東湖跨汶河南北,南曰蜀山,北曰馬踏,圍百五十里?!锻ㄖ尽酚涊d:南旺湖在汶上縣西三十里,宋時與梁山濼水匯而為一,周圍三百余里。明代周圍九十三里,漕渠貫其中。湖分為二,東湖廣衍數(shù)倍於西。跨汶南北,南曰蜀山,北曰馬踏。三湖其初則一湖也,全形北高而南下。 二、我與南旺湖 在我的家鄉(xiāng)嘉祥縣梁寶寺鎮(zhèn)王集村,據(jù)老人講,上世紀(jì)五六十年代以前,每年一到夏秋雨季,村子以北的農(nóng)田就積水成災(zāi),俗稱“北洼”。由于地勢相對較低,附近鄆城、梁山兩縣的雨水也往這里匯集,即使本地沒雨,有時候也會看到水面在不斷上漲。春天播種的時候沒有水,長到兩米多高的高粱,大水一來,往往就只露出穗子?!氨蓖荨逼鋵嵕褪枪拍贤囊徊糠?,上面的例子一方面說明“北洼”的收成很差,基本上靠天賞飯;另一方面也說明,彼時彼時處的南旺湖,已淪為一個季節(jié)湖。在溫飽問題尚未得到解決的上世紀(jì)七十年代,耕地之于人,遠(yuǎn)比湖泊更為珍貴。 為解決困擾梁山縣南部、嘉祥縣北部(即原南旺湖所覆蓋地區(qū))多年的水患,1959年,梁濟運河開挖,基本沿北五湖中線,由西北向東南,從北五湖最北端的東平湖(原安山湖)到南四湖最北段的獨山湖。由于水患仍未徹底解決,1960年,鄆城新河開挖,從鄆城北部出發(fā),沿鄆城、梁山邊界向東,然后沿梁山、嘉祥邊界流入梁濟運河。1966年,梁山縣自境內(nèi)西北向東南開挖琉璃河,從楊營鄉(xiāng)野豬淖村,經(jīng)趙壩、信樓,至韓垓鄉(xiāng)高店村南,向東流入梁濟運河。該河治理后,不但解決了金堤以西和金堤東十二連洼區(qū)域內(nèi)的排水問題,同時還緩解了鄆、梁兩縣邊界水利糾紛。1971年,嘉祥縣在北部的黃垓、梁寶寺公社開挖了紅旗河,積水及客水直接排入梁濟運河。自此,水患徹底解決,而我們村的“北洼”——即南旺湖,也從此消失不見。 隨著水退人進(jìn),大量人口遷入南旺湖,一批新的村莊設(shè)立,上世紀(jì)七十年代末,嘉祥縣梁寶寺公社以北、大張樓公社以東新設(shè)桐莊、紅運兩個公社。 在祖輩們的眼中,南旺湖帶來的,或許不僅有水患的慘痛記憶,還有捕魚的快樂。在父輩們的眼中,南旺湖帶來的,或許是滄海桑田的變化,以及耕地增加的喜悅。在我眼中,南旺湖則代表著神秘和觸不可及,可以回味的,只有擦肩而過的遺憾。 三、南旺縣、南旺鎮(zhèn) 其實,近代還出現(xiàn)過以“南旺”為名的縣,即南旺縣,其駐地在今嘉祥縣梁寶寺鎮(zhèn),距我的家鄉(xiāng)王集村只有一里之遙。1944年,冀魯豫革命根據(jù)地將汶上縣運河以西部分及鄆城縣東南部合并組建南旺縣,屬冀魯豫公署第七專署。除南旺縣外,第七專署還下轄昆山、巨野、嘉祥、濟寧四縣。1949年,平原省組建,冀魯豫公署三、七兩專屬劃入湖西專署。1952年7月,南旺縣孔坊區(qū)劃歸梁山縣,列稱十一區(qū)。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湖西專區(qū)歸屬山東省。1953年8月20日,湖西專區(qū)撤銷,嘉祥縣、金鄉(xiāng)縣、魚臺縣劃歸濟寧專區(qū),同時撤銷南旺縣,原南旺縣一、二、六、七區(qū)劃歸梁山縣,依序組建為梁山縣第十二區(qū)(拳鋪)、第十三區(qū)(黃莊)、第十四區(qū)(孫莊)、第十五區(qū)(開河);原屬南旺縣的黃垓、梁寶寺、馬村、孟姑集44個鄉(xiāng)242個村劃歸嘉祥縣。 除了“湖”和“縣”,以“南旺”為名的還有“鎮(zhèn)”,這就是今汶上縣南旺鎮(zhèn),它位于縣西南部,與濟寧市任城區(qū)、嘉祥縣接壤,與原南旺縣城駐地梁寶寺鎮(zhèn)直線距離約14公里。如今,南旺湖、南旺縣都已在歷史的變遷中煙消云散,剩下的只有南旺鎮(zhèn)。 四、南旺湖的大致范圍 《泉河史》記載:(南旺湖)東自大晏橋起,由小河口至秦家舊閘,計長三十里;南自秦家舊閘出田家營,至孤柳樹西界,計長四十六里;西自孤柳樹起,由宏仁橋至北界,計長三十四里;北自宏仁橋起,跨黑馬溝,由苑村至大晏橋石界止,計長四十里。 《通志》記載:(南旺湖)北有關(guān)家壩、五里鋪壩二口,南有十字河閘。 大晏橋、秦家舊閘、田家營、孤柳樹、宏仁橋今均已不可考。但是還有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五里鋪今仍在,十字河應(yīng)為今趙王河??紤]王集村北即南旺湖,大張樓鄉(xiāng)東有村曰臨湖集,原桐莊、紅運兩公社基本上皆為南旺湖覆蓋為,以及原古運河基本沿五里堡、南旺、十里閘一線往南等因素,南旺湖大致范圍如下: 由于上述史料主要來自乾隆《直隸濟寧州志》,因此上圖描繪的大約是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南旺湖的摸樣。當(dāng)然,由于黃河改道、氣候變化和人為治理等因素,不同時代的南旺湖范圍應(yīng)該有所區(qū)別。 值得注意的是,春秋時期有影響力的幾個大國的國君墓地已被陸續(xù)發(fā)現(xiàn),雖然有的被盜嚴(yán)重,但稍有遺漏的,其文物之精美,其學(xué)術(shù)貢獻(xiàn)之大,往往令我們瞠目結(jié)舌。即便隨國這樣的小國,還出土了曾侯乙編鐘等一系列精美文物。魯國雖然不是大國,但卻是傳承周禮最嚴(yán)格和徹底的國家,是制禮作樂的周公的封地,所以國君墓里的禮器和陪葬品應(yīng)該更為豐富。如果有一天一個完整的魯國國君墓被發(fā)現(xiàn),它的影響可能會驚世駭俗。然而直到今天,魯國國君墓地究竟在哪里,仍是一個未解之謎。有一種說法,魯諸公墓位于原南旺湖底東北角的五里堡以南、王場村以東位置。高德地圖就有類似的標(biāo)注。這里原是魯國的封地,但由于黃河泛濫等因素后來成為湖泊,所以若干朝代以來,躲過了洗劫而幸免于難。魯國是姬姓國家,周公姬旦是周武王姬發(fā)的弟弟。高德地圖上標(biāo)注的魯諸公墓以北五公里,有一個村莊,村名恰恰就叫姬莊。 五、與南旺湖有關(guān)的詩文 明代薛應(yīng)旂《南旺夜行泊濟寧》詩曰:長安六月東歸客,黑馬溝前夜放船。楊柳月侵湘竹簟,荷風(fēng)動水晶簾。未酬禹穴藏書計,卻憶匡山種杏田。可奈塵途猶寄跡,滄浪空賦濯纓篇。 今猶有村名曰黑馬溝,但運河并不由此經(jīng)過,也不知此黑馬溝是否當(dāng)年模樣。 謝肇淛(1567~1624年),字在杭,號武林、小草齋主人,晚號山水勞人,福建長樂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進(jìn)士,歷任湖州、東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員外郎,奉命治理河流,一年大功告成,并寫成《北河紀(jì)略》,記載河流本末和歷代治河利弊,曾寫《南旺挑河行》:“堤遙遙,河彌彌,分水祠前卒如蟻。鶉衣短發(fā)行且僵,盡是六郡良家子。淺水沒足泥沒骭,五更疾作至夜半。夜半西風(fēng)天雨霜,十人八九趾欲斷。黃綬長官虬赤須,北人驕馬南肩輿。伍伯先后恣訶撻,日昃喘汗歸籧篨。伍伯訶猶可,里胥怒殺我。無錢水中居,有錢立道左。天寒日短動欲夕,傾筐百反不盈尺。草傍濕草炊無煙,水面浮冰割人膝。都水使者日行堤,新土堆與舊岸齊。可憐今日岸上土,雨中仍作河中泥。君不見會通河畔千株柳,年年折盡官夫手。金錢散罷夫未歸,催筑南河黑風(fēng)口”。 在詩中,挑夫的不易和官吏的貪婪表達(dá)的淋漓盡致。 明代皇甫汸有《南旺道中逢張水部》:游自苦為形役,卻笑深秋在異鄉(xiāng)。使者星槎逢造次,征夫岐路借輝光。相忘湖上同魚樂,遙指云中羨雁翔。莫道佳期容易過,黃花留醉是重陽。 錢棻《南旺道中》:開河歷歷暮云愁,行到無邊煙樹秋。堤岸平分千棹影,神祠對控萬山流。遙看不盡滄浪興,緩步真同縹緲游。無數(shù)人家依亂水,明霞短芰滿汀州。 |
|
來自: 運河風(fēng)情 >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