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周易的智慧 | 同人卦的人生啟示

 新用戶76987762 2022-10-19 發(fā)布于四川
第13卦 同人(tóng rén):天火同人卦

圖片

【原文】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鼻幸?。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譯文】
同人卦,大家聚集在野外,同心同德,亨通。有利于涉過大川險阻,有利于君子守正道。

彖辭說:同人卦,柔順的六二爻居于中位,與上卦的九五相呼應,所以稱為同人卦。同人卦說:“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边@是乾陽之道所起的作用。即文明又剛健,六二與九五中正而相呼應,這是君子的端正。只有君子才能溝通天下人的心志。

象辭說:上卦乾為天,下卦離為火,這便是同人卦的卦象。君子從此卦中受到啟示,以不同種類分辨事物。

【解讀】
上面一卦是否卦,經(jīng)歷了大的磨難后,人們開始懂得團結的力量,所以接下來便是同人卦。在天底下生起一堆火是同人卦的卦象。這個場面正是上古時期、甚至是原始時期人類的生活寫照。大家聚集在一堆篝火旁取暖,燒烤食物,一同商論有關生存的大問題,或者一同載歌載舞,盡管條件艱苦,但同心同德,極其快樂。俗話說“魚找魚,蝦找蝦,癩蛤蟆找青蛙。”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君子應當與自己的同類人聚集在一起,同人卦的經(jīng)典故事是《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的“桃園三結義”。所以,同人又引申為同黨,相同志向的人為追求共同目標而建立組織。

在與人和同時,柔順品格雖然很重要,但這里則側重于強調剛健品格在和衷共濟、克服險阻時的決定意義。實行同人之道是為了齊心協(xié)力做成大事業(yè),這時柔順者必須得到剛健者的濟助。不過,與人和同并不都是有益的。人們雖會互相鼓勵、齊心協(xié)力做正事,也會相互影響、大伙一起做壞事。狐朋狗黨,臭味相投,狼狽為奸,這也是“與人和同“。所以,與人和同只利于君子堅持正道。如果以小人之道自媚于世,左右逢源,八面玲瓏,不是真正的同人之道。

得此卦者,若與人共事,上下皆和,廣結社交,可得上輩提拔,興家立業(yè),功就名揚。如果公正無私則吉,密謀隱事則有隱患。不可頑固氣極,偏私失止。事業(yè)投資、婚戀感情都和睦融洽。最適合找人合伙事業(yè)或尋求認同自己理念的人。

圖片

【同人卦爻辭 原文譯文】
初九:同人于門,無咎。

初九:出門與人同心同德,沒有災難。

【原文】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譯文】
象辭說:一出門便與人同心同德,又有誰會給他帶來災難呢?

【解讀】
處于同人卦之始,打破了門戶之見。走出家門,去與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怎么會有過失呢?有了問題,到外面求眾人的幫助,怎么會有過失呢?走出家門,脫離自己的小圈子,到民眾中去,怎么會有過失呢?有了君王不能解決的大事,便要貼皇榜,請?zhí)煜掠心芰χ饲皝斫鉀Q。這皇榜既有求天下賢人輔佐的意思,又有與民眾打成一片的意思。

【同人卦爻辭 原文譯文】
六二:同人于宗,吝。

六二:只與同宗的人同心同德,心胸狹窄會有憂吝。

【原文】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譯文】
象辭說:只與同宗的人同心同德,是自取憂吝之道。六二處于大夫之位,他只“同人于宗”,就難免會遭遇到憂吝之事了。

【解讀】
同人之道是廣泛地與人和同。而六二卻專攀高枝,專與處于君位的九五和同,只團結自己宗族內(nèi)的人,有事只在宗族內(nèi)商量。不但無法集思廣益,也不代表大眾的志愿。這就相當于國營企業(yè)的老板,把公司看成是自己和幾個主要領導的公司,有事總是幾個人聚在一起商談,怎能不面臨倒閉的危險呢?再如許多民營企業(yè)是家族式管理,管理模式是閉塞的,跟不上時代步伐,總是曇花一現(xiàn)。

【同人卦爻辭 原文譯文】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九三:埋伏兵甲于草莽之中,登上高陵觀察,三年不發(fā)動戰(zhàn)爭。

【原文】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譯文】
象辭說:伏兵甲于草莽,是敵人太強大了。三年不發(fā)動戰(zhàn)爭,是穩(wěn)中求勝。

【解讀】
行同人之道也會打起仗來,因為爭奪同盟者會導致兵戎相見。九三是個質剛而用剛、容易沖動的魯莽之士。他利用有利地勢,埋下伏兵,欲與九五爭奪六二。了望敵情后深感九五實力雄厚,不能匹敵,故一再遲疑,以至很久沒有交戰(zhàn)。戰(zhàn)爭爆發(fā)后,九三以失敗告終。

【同人卦爻辭 原文譯文】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九四:登上敵方的城墻,不占領全城,吉祥。

【原文】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譯文】
象辭說:登上敵方的城墻,道義不能攻打;吉祥,是遇到窘困而能返回到正當?shù)姆▌t上來。

【解讀】
九四在陷于困境時能夠反躬自省,并困而知返,結果仍然是吉祥的。戰(zhàn)爭的目的不是殺人,而是使對方歸順,使自己得到更多的人與土地。不用武力把對方全部殺死,這是一種懷柔之策。中古時期,貴族永遠是貴族,盡管貴族諸侯之間經(jīng)常會發(fā)生戰(zhàn)爭,但只是為了歸順的問題。

【同人卦爻辭 原文譯文】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大師克相遇。

九五:與人同心同德,先號啕大哭,后放聲大笑。大部隊相遇,克敵制勝。

【原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譯文】
象辭說:與人同心同德地先號啕大哭,是因為九五有中正直率的正義感。大部隊相遇,是說克敵制勝。

【解讀】
大悲大喜、先哭后笑。這場戰(zhàn)爭關鍵在于對六二的爭奪。九五與六二是同心相應的同盟者;但由于九三、九四橫梗其間,割斷聯(lián)系,兩者不能相遇。但九五剛健有力,盡管九三伏兵于林莽,九四登上城墻進攻,九五仍然決心一戰(zhàn),順利地克服了阻礙,終于與同盟者六二相遇,破涕為笑。

【同人卦爻辭 原文譯文】
上九:同人于郊,無悔。

上九:與郊外的人同心同德,沒有憂悔。

【原文】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譯文】
象辭說:與郊外的人同心同德,是還沒有得志。

【解讀】
上九在與人和同的寬泛性上有欠缺,求天下至公是極其不容易的。與人和同時最容易挾雜私心,所以卦辭特別告誡說“利君子貞”。有能力而不得志,只能隱居于平淡之中。上九就是一位隱士,雖然不得志,但無非分之想,所以不會發(fā)生悔恨。這就如同諸葛亮在《誡外甥書》中所言:“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


《推背圖·第四十八象》解同人卦

同人·辛亥

圖片
【金圣嘆批注】

此象疑一朱姓與一苗姓爭朝綱,而朱姓有以德服人之化,龍蛇相斗,想在辰巳之年,其建都或在南方。


同人卦運勢

運勢:百事順通、平安如意,應掌握時機,維持盛泰。尋求私利則有破敗。

事業(yè):與人合作會成功,應廣泛建立人脈,克服門戶之見,協(xié)調多方面的關系。

愛情:謙和相待,互敬互諒,定成美眷。無戀人者可多認識異性,廣撒大網(wǎng)。

疾?。憾酁槟X部、神經(jīng)或呼吸系統(tǒng)之病,頭痛腹痛,血氣聚心,往東北方求醫(yī)。

經(jīng)商:應真誠合作、精誠團結。照顧各方面的利益,求大同,存小異。

訴訟:我方受到侵犯的可能性較大,不久之后將和解。

出行:有人同行,一路上和順喜悅,沒有什么可疑慮的。

人生:喜歡交友,多依靠師友相助。仕途上先有威望后有權勢,權勢生于威望。


《斷易天機》解同人卦

浮魚從水之卦,二人分金之象

圖片
 同人卦點睛

同人象征團結眾人才能有所收獲。得同人卦者要善于借雞下蛋,借助他人的力量成事。一個籬笆三根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大石頭沒有小石頭墊腳就沒有穩(wěn)固的根基,能化敵為友才是干大事者的氣度。

劉文龍得此卦,成功護送昭君

劉文龍護送昭君時占得此卦。劉文龍為西漢的狀元,后來漢匈和親,王昭君遠嫁匈奴,他護送昭君出塞。從此漢匈和息,天下太平。

《易經(jīng)證釋》同人卦

孔子《宣圣講義》
同人者、本于泰否之變。而明人事者也。天地泰否。而人居天地之中。順泰逆否。以孚天地之數(shù)。則人事尚矣。故同人以人名卦。見人與天地為三才。皆世運之主宰。人又能濟天地之窮。應泰否之變。而為萬物之領袖也。在泰與否。天地反復。運數(shù)雖及于人。人末與于運數(shù)之主。故泰否屬天地正變之象。唯同人則人也。人以處其正。順其變。齊其不齊。而安危治亂。以奠人物。及于天地。天地無終盡。人亦無已時。此三才皆世運之主。人又其中樞也。同人卦象。上乾下離。乾為老陽。離為中女。天火合明。同人乃光。以火之炎上。與天同明。而成天日之象。離為日。為后天之陽主。代乾而居正位。是為父子合德。先后孚道。以先天言。猶重乾也。以后天言。乾退居西北。與南方離火相映。天空而氣清。日升而光明。后天日居天中。為萬有之主。是以子代父。以后繼先。光大中正之象也。離本出于坤。坤為重陰。離則陽中陰。陽內(nèi)吸陰。為生成大用。故日出而大地光明。日升而萬物溫育。日照而云雨潤澤。日下而萬類昧息。此離之代乾有其道。而出坤有其德也。故天火之合。比于人道之用。人事之功。豈易言哉。含坤發(fā)乾。內(nèi)陰外陽。而以陽化陰。以剛翕柔。二德乃孚。二氣乃應。是為天下大用。而以同人象之。則同人者。天地合德。剛柔孚化。以成以育者也。神哉同人。至哉同人之用。非同人不克救否之危。不克啟大有之富。是同人繼否。亦天時人事當然者也。就卦爻言。五陽一陰。陰在第二爻。當內(nèi)卦中位。為得正位。陽多陰寡。以陰貴。眾陽從陰化。以陰得正位。為全卦主爻。則從之不失于正。是為以正示天下之象。陰陽相翕。同歸于正。是為撥亂反正之象。上為乾剛。剛健以行。下為離麗。麗明以守。內(nèi)明外剛。不迷不辱。得道多助之義也。上有九五。正位乎外。下與六二。相應相成。內(nèi)外同心。上下一德。合群濟難之義也。故同人為親。親其所親。不為外物所間。以親從親。不為他力所奪。則親親而尊賢之義也。同人以義。不茍于時。同人以情。不乖于位。時中而用。位正而安。乾惕無違。光明有孚。則善與人同之義也。故以象君子。以喻正直。以人為本。而能得人。以同為先。而致大同。此自古圣人、以人道治天下之始也。當鴻蒙初啟。草昧始開。人事末章。天道自適。人皆無為。事皆自然。故無待人道。而生化悠悠。以迄后世。是為道生。洎夫人類孳繁。事業(yè)豐有。天時遷變。地利分明。而爭訟以興。奸宄斯起。茫昧之世。易為文明。道德之倫。比于利欲。于是安危代謝。榮瘁紛陳。治亂循環(huán)。夭傷迭見。是世運有泰否。而天道不終久。于是圣人乃立人道。以人治人。以人濟天。以人孚人。以人救世。此同人之義所仿也。古昔嘗見其效矣。同人之至。是曰大同。大者泰也。由否反泰也。故同人之用。在反亂成治。復否為泰。否以陰逐陽。而君子遯世。同人乃以陽涵陰。而小人同化于君子。此君子救時濟難之象也。故同人者。人道也。

同人之名。以象所成。而人在天地中。當三四兩爻。同人三四爻皆陽。恰與乾之九三九四同。乾九三為朝乾夕惕。九四為在淵。此同人之象。亦取貞利而涉川也。又乾九三九四以上從下。以己從眾。同人亦取同于眾人之義。蓋曰同人。不獨人眾也。貴在能同。以我同人。人亦與我同也。故名同人。世之最艱難者寡助耳。果得眾助。何為不克。同人能救時而挽否者。以能合大眾也。眾不必在位。不必有勢。而同人尤重在無位無勢之人。蓋當否之君子已去位而遁于野。小人亦難留于位而逃之他方。是國中可托者。尋常民眾。及野間君子耳。同人以君子為主。君子能率大眾以挽救危亡。則同人之所取義也。故昔虞舜善與人同。而卒成盛治。堯不得舜。則四兇不去。洪水不平。天下末即安也。是堯之治。舜之功也。舜之治。同人之功也。舜始于耕陶。末嘗有位也。伍于農(nóng)漁。末嘗有勢也。而能佐堯平治者。同人之效也。故君子不難。難在能同人。眾人求治不難。難在克。同于君子。此同人之要旨也。有心救時者。盍審諸。

同人卦辭。以同為用。人為主。而同字有和同之義。有類別之義。蓋陰陽并存。同必有異。以異而同得名。若無異。亦無同。既曰同矣。其異已可知也。故在彼為異。在我為同。同是人也?;驗榫??;驗樾∪??;驗橘F富?;驗橘v貧。因而同之。是曰同人。君子有類。小人有列。貴富自高。貧賤自劣。因而同之。是曰類別。夫同而別焉。何以名同。薰猶異臭。水陸異居。寒煖異時。高下異圖。方以類集。物以群趨。各同所同。始同于太初。故同者、同于不同而終同。非強之歸于一也。以一合眾。眾自若也。以同集異。異亦獲也。同人者。由己以同人。而人來同也。故同為動詞。亦為名詞。乃因果也。天氣也?;鹞镆病6涎?。則物之原亦氣也。乾陽也。離陰也。而同焉。則離之用亦陽也。離以二陽中夾一陰。正以得陰成其陽也。乾得離以成同人之用也。乾剛健。君子之自況也。離光明。君子之示人也。以君子為主而非君子皆化矣。故同人自君子始。自君子利貞始。貞其守也。利其行也。有守則自強不息。有行則行地無強。忠信之道也。

彖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

孔子《宣圣講義》
此同人象辭。明全卦之體用也。同人于野四字。為全卦要旨。蓋當否之季。君子去位久矣。而救時止亂。必起在野之君子。故首言同人于野。與需卦辭一義。言所始必有自也。而后文爻辭。有于門于宗于郊云云。乃次第推行之地。終不出一野字。故彖曰于野。野包全卦地位。明其非在朝廷也。于野而曰同人。是在野有所集合也。非僅在野已也。將合眾以救難也。同人于野。乃君子為之主。君子以己同人。而人同之。于是乎同人之用可見矣。以在野而能合眾。必君子之孚眾望者。君子興起。眾人隨之。則雖在野。其號召之功。正未可量。故曰亨。亨通也。否之不通。民苦久矣。同人以君子起于野。而反否為亨。不獨君子也。天下同亨矣。以時當亨。而人能應之。其亨必矣。亨則所如能達。所至能利。道之阻者。莫如大川。今亨矣。則進可無阻。雖大川之險。涉之無礙。又以乾之剛健。離之光明。以健行險。以明照暗。則大川猶坦途矣。故曰利涉大川。陽以陰用?;鹨运?。大川水也。而離火乘之。得乾之天時。因同人之人事。天地人三者合德。而利涉大川。亦由同人之功也。同人之用。以眾志無二。而濟難涉險。無所畏避。雖云涉川。非止于一涉也。由此以進。無不利矣。且大川比于事之最艱難者。群策群力以赴之。無不濟矣。利君子貞四字、有數(shù)義。利為句。則言利涉之后。一切皆利。利君子句。則言同人利于君子。以助成其用也。君子貞句。則言君子雖進而利。仍自勉以貞。以否雖易。而時猶危。塞雖亨。而事猶困。非暢行之日。必朝夕戒懼。兢兢自勵。以貞固培其本也。利君子貞句。則言天與君子以利。君子答之以貞。利貞相孚。天人同應。而利者因其貞。貞者獲其利。利貞皆乾之德。以同人本乾為體也。同人以人為主。故以利貞為先。利貞內(nèi)也。亨外也。由內(nèi)達外。人道之大則也。故有利貞。而后應乎亨。即有君子。而后成乎同人。有人事。而后協(xié)乎天道也。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彖辭之義也。蓋同人卦六二九五。上下相應。內(nèi)外正位。故曰得位。三四兩爻。皆與乾同故曰得中應乾。以人爻得中應。而上下得正應。故名同人。同主上下言。人主中爻言。此易卦例也。同者、和也、合也。上下內(nèi)外陰陽和合也。人者在天地之中也。天居上。而下離火坤所生。猶地也。又離代乾。亦如重乾。故三四中爻。稱為得中應乾。此卦之所以名同人也。名者、實之賓。以同人主賓相得。曰同人。猶曰人相同也。在天地卦后。而以人繼之??梢娙帕弧R字纠倘缡且?。故吉兇皆主于人即皆見于中爻也。中爻三四、已詳于乾三九四。為人道之本。人道之所見。一陰一陽。三四合則為七。人數(shù)也。坎離當之。在先天。艮當之。今同人以離承乾。故稱人。如家人以離承巽。亦名人也。凡曰人者。多重在此。茍失其位。則不稱人。不必貴賤也。唯得位。猶得時。時位同爻。乘時達用。乾之志也。故同人雖在野。而能救否以救國。則君子之任也。人指有人道之君子。若否之匪人。則失人道者。即失位也。雖貴不貴。唯能禍人。不足以保全人類。故曰匪人。不曰物而曰匪人明其已失人道。雖人形具存。猶非人也。同人之人。正以得位。而全人道也。故屬之君子。此彖辭首言利君子也。與否之不利君子恰相對。由此言之。可見易教之旨亦可徵易辭稱人之由來矣。

《宗主附注》
同人卦象。以同人繼否。使天下危而復安。亂而轉治之象。非尋常事業(yè)可比。人類所以不滅。國家所以不亡。皆在于是??刹恢貧e。講易至同人,實為世紀上一大變革。而天地。而天地萬物隨之復生復育。以傳無窮。易雖主循環(huán)往復。而新者非舊。有如否之復。非泰而為同人。同人與泰異也。是謂進化。旋變旋進。愈轉愈化。以成此無盡之世運。天地不能為之。造化不能主之。則自然嬗遞之跡。在天地造化之中。而合人物以共進者。故曰同人。天地與人同其功也。

同人二字。實含有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意義。如同一團體。名曰同人。非泛稱也。必相反助。相提構。然后得同人之力。必先盡同人之誼。以同于人。然后人來同我。故同人上為天。下為火?;鸷嫌谔臁L熳曰鸪瞿?。乃明示由內(nèi)推外。由己及人微義。非昧昧然能同者也。今之自命同人者。恒以入之擁護為志。而不求其來同之道。詩書稱同,必曰來同。以我有招來之道也。不求其來。而望其同。是欲登而忘階梯也。甚者因同人而成仇怨。愈親愈離。揱近愈隔。終至同舟敵國。莫可挽敉。同人之利末見。而害己深。豈易教同人之旨哉。故離有附麗與分離二義。善則麗之。惡則離之。同此象也。猶敵對也。恩則婚媾。怨則寇仇。同此位也。是在人之自致之矣。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已見前講。乾行也三字。明上三句之取義也。以同人于野。本非亨象。而得亨者。本乾以行也。乾剛健而大。純陽不沉故能包舉天下。無所不通。利涉大川。尤為乾行之驗。古無大舟廣渡。堅橋遠濟。居恒所憚。不在山而在水。溪澗咫尺。方舟可航。而大川則不易涉。果不得已必涉者。先卜之。以審天時。而避風險也。故古易筮辭。皆明示之曰。利涉大川。或不利涉大川。此全易各卦屢見者也。其曰利涉者。必先孚于行。行而吉。則涉之利。若不可行。遑間涉川。行必因乾。凡得乾之卦爻、猶乾也。以陽浮而升。故能遠行而涉水。此同人之利涉。本于乾行也。行猶德也。乾行猶天行也。以德成用。乾行即乾德也。乾德元亨為首。同人之亨。乾之亨也。以乾行野。且利涉大川。是同人之亨。始于足下矣。下離上乾。離為文明。乾為剛健。而上下得中正以相應。是君子而能正其位也。此位非官位。猶中庸素位之位。言君子能以正行其分內(nèi)事耳。君子居則為天下之望。行則立天下之功。同人君子以正位而出行。則所至無不正矣。正者定也。一人正而天下定。故曰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志同而皆應。則亨及天下。此同人之用。以君子成。君子之用。以乾行。外乾內(nèi)離。剛健文明。雖正天下之位可也。始于近。成于遠。發(fā)于野。兼乎天下。此全卦之始終也。故蒙曰利君子貞。貞正也。

《宗主附注》
同人一卦。與大有為正反。有同人而后有大有。此明示人生不能無群。富強不能獨致。人如是。家如是。國亦如是。不有友助。不得成大業(yè)。不有規(guī)勸。不得成盛德。故易曰日新之謂盛德。富有之謂大業(yè)。盛德大業(yè)至矣哉。大有者。大業(yè)之獲也。同人者、盛德之成也。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是同人為大有之本。居大有之先也。而何以同人。則在干德。德小少同。德大多同。德普一國。一國來同。德及天下。天下來同。德有末足。是同而無本。雖群亦鳥合耳。安能濟大難。立大功哉。故同人之后。繼以大有。切望同人??顺淦涞露?。故彖曰、得中而應乾。乾德之備也。中、德之誠也。外備內(nèi)誠。天下無不同矣。故曰同人。言凡人皆可同也、而必始于近、故首曰同人于野。野人近而易親。性情無偽。言行無闔。故最易同。由野推之。蠻貊可同矣。是故釋文曰、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孔子《宣圣講義》
此明同人之象辭也。夫同人非任意和同也。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此理之自然。事之自應也。故陰與陽。柔與剛。必相得而用始彰。仁與義。惡與善。必相校而德始見。天火同人。各有類也。乾健離明。各有適也。上下內(nèi)外。各有位也。大細遠近。各有職也。以類則同。以位則定。以適則從。以職則順。順以應時。定以孚道。從以廣權。同以擴教。故君子以之、而類其族。辨其物也。致之于齊也。行之以宜也。雖良莠不同用。好寙不同重。因材而器使之。酌行而利之。合功而序之。分效而劑之。則牛犬可致其能。土木可罄其才。正邪化于教。愚智全其材。是則天下治平。人民安康。恩怨無爭。利用無疆。天得其清?;鸢l(fā)其光。乾著其健。離昭其明。君子之道。與時偕行。此同人之大用。而義始于親親。故近者先從。遠者亦順。賢者先同。愚者亦定。是類之為化。而辨之為盡也。物不有異視。族不生歧志。則齊于不齊。異于不異。是君子治平之本也。同人之精蘊。天火之合德。明健之相應也。故象辭申其義耳。

《宗主附注》
同人象辭曰。類族辨物。夫子已言其義矣。而最要者、為人道之大用。中國古代學說。與中古異。異即道儒之別也。而儒教之異于道。則自春秋戰(zhàn)國始。在夫子時猶同也。古代論性道德目。初分為二。即仁與義。繼分為四。即仁義禮信。而不及智。以智為外。而藏于不顯。故謂之用。易所謂顯諸仁。藏諸用。用即智也。仁則概四德。故乾坤四德。元體仁。亨體禮。利體義。貞體信。不言智也。在中庸曰成己仁也。成物智也.性之德也。合內(nèi)外之道也。始以仁智并舉。然猶分別內(nèi)外體用。與易義同。至孟子列舉四端。始以智配仁羲禮。

而不及信。后人更演五常。以信居中。合五行之土。是混一內(nèi)外體用而言也,以視易教。巳有差別。易之藏智。非不知智也。以上古道德為重。不取巧,不尚智。故不明言之。然智為人生大用。天地大功。豈無所示于易乎。則乾之大知。坤之知往。與各卦爻言知者。皆明智也,不過稱為用。不名為德耳。知者以物為象。故禮曰物至知知。大學更序其次第、曰致知在格物。此皆本于易教也。在易之需訟二卦。業(yè)明示格致之要。而同人類族辨物。尤為簡切指出用知之道。知由物明。物由知定。后世所謂唯心唯物兩大派系。爭持不斷者。實皆失之偏也。無物無以見其知。無知無以別其物。知物同重。即心即物。脫去知物。非物非心。此心與物。相為因果。相成其用而已。類也、辨也、知也。族也、物也。以知格物。以物致知而己。故取象天火同人。有火之光明。始能盡其知。有天之健正。始能格其物。知盡而不害其明。則智既仁也。物格而不損其正。則體即用也。故心物兩得。而人己同成。成、誠也。誠、通也。通而無阻天下皆歸。此同人之始。在類族辨物。而人道之初。在格物致知也。

初九。同人于門。無咎

孔子《宣圣講義》
此同人初九爻辭。言同人之始動也。同人以動成用。既曰同人。必有與也。由近及遠。由親及疏。凡我人類。皆可與也。則自最近親者始。是家門也。門者出入之地。出必由戶。今以出行。故稱門不曰家。門之人。即家人也。家有內(nèi)外。由內(nèi)及外。皆同于門。以會集而啟行之所也。在彖辭曰于野。乃總括之語。以后各爻所于。則就其所至而名之。初爻方動。行方舉步。則最先之地、門也。由門以同人。示將往也。以門為閑。入則闔。闔則不同人矣。今曰同人。是且出之象。而曰于門者。明其暫止也。將往且駐之意。以同人非獨也。非己也。必有合者。既約之矣。必有所集之地。門雖末廣。究利于行。一也。既有同人。必有所為。行雖以漸。進不宜滯。門之為地。僅足少竚。二也。同者以親。聚者以近。親近之與。皆非外人。首及于門。明其交密。譬之同居。不分畛域。三也。此君子所以同人而首于門也。我親彼近。情密志同。以其素知。尤堪心信。則其同也。更奚咎哉。蓋同人一卦。皆志于公。上下中正。皆孚于德。公德所發(fā)。又始于近親。則其本已培。其用必大。故雖無位。不憂其難號召也。雖無勢。不慮其弗服從也。言其無咎。以君子之行也。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言既曰同人。且自門出。純由義合。自無所得咎也。所謂咎者。指在野言。今為君子。雖在野。而以德勝眾。故能免咎。其義易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孔子《宣圣講義》
此同人六二爻辭。言本爻之用。與同人之所徵。異于初九也。六二以得內(nèi)卦之正。處陰柔之位。當獨貴之時。五陽一陰。以陰統(tǒng)陽。若非得九五之應則不免遺害家國。優(yōu)亂紀綱。今有乾九五在上。而傍以群陽。俾陰洽于眾。而不失其正。故能遠害而保其邦家。唯以陰位陰爻。最易干出位之嫌。雖君子處之。仍不免于吝也。吝者惜也惜其位。而勖之以自惜也。易之稱吝者。皆此義也。明其位與時。末暢所欲為。事與力有不足于用。必自謹約以善處之。否則咎至也?;趤硪?。故吝與悔對。知吝則無悔。不知用吝?;谇覠o及矣。六二爻辭。以同人言。既出家門。則其最近最親者。以宗為宜。宗者祭先之地。親族之所。尊親并重者也。言尊則宜敬。言親則宜愛。敬以致其誠。愛以廣其德。是同人之本也。而曰吝者。宗主族言。以同姓為本。人類眾矣。以姓集群。必有難廣者也。以族行事。必有不勝者也。故曰吝。有所不足乃吝也。今六二以同人于宗。在親親言。固無憾也。若推之于鄉(xiāng)黨、于國、于天下。是吝也。而同人者。人類已眾。非獨親親也。必由此而尊賢。而愛眾。而仁民。方達同人之用。而收協(xié)和于變之功。故曰吝者惜其狹也。然必因狹以盡其道焉。若為其狹而求廣之。則吝成悔矣。親親之末能。不足以言平章百姓。家之末齊。不能及于治平。此事勢所限。理論所然。不得踰越也。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明為道之當然實同人之必經(jīng)階級也。夫同人之旨。為救時也。非一姓或一系之事。宗者一姓之尊?;蛞幌抵?。非大群也。而由小以至大者必先焉。所以厚其基。而蓄其勢也。故初九曰門。六二曰宗。皆循序漸進之義。雖吝無傷也。又六二以陰得位。在象有回旋中止之勢。亦吝也。蓋陽升陰降。初九升至此忽一頓也。然家族之安。不后于鄉(xiāng)黨。家為國本。同人宇宗。正為將大同也。寧可忽乎哉。

《宗主附注》
宗字雖指宗廟宗族。實系包舉一宗之長。一方之主。非屬全部者。皆可目為宗。如一黨之總部。一教之總會。亦宗也。言為一姓、或一派人眾會集之地也。同人以類族辨物為先。故出門之后。即合其宗。以各有宗也。各合其宗。而致之大同。則無不同矣。族有宗。物有聚。以此集眾。近而易親。情易通。志易達。較之泛求其同者。事半功倍矣。然所謂吝道者、恐因此各自黨各立門戶,而不能大同也。故必由此推而同之,使宗與宗合。群與群親。則免于吝矣。是同人爻辭之微義也。世之欲救時者。必先知之。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孔子《宣圣講義》
此同人九三爻辭也。言九三爻象。有變異之虞。而君子處之之道。必謹慎。九三重剛不中。與乾九三同。下為六二。上為九四。剛柔相異。前后相妒。而本位過剛。輔弼不協(xié)。是險象也。同人之進。將有為也。陰處于內(nèi)。將與仇也。陽揚于外。將有憂也。其變?yōu)閹?。兵之象也。其敵為比。黨之象也。而失離之光明。易坎之險陷互巽之伏入。非乾之剛健故有伏戎于莽之語。莽者草野也。粗率也。暗昧也。戎者兵也。害也。伏者猶末動也。伺隙者也。同人而曰伏戎。乃君子遭小人之嫉。而思所以害之也。為君子者宜以貞自矢。以光明示人。以乾惕為戒。則可兔戎莽之禍。故當去其蔽晦之地。就于高明之方。升其高陵。正與伏戎于莽相對。彼伏草昧。我升高明。彼以戎兵。我懷道義。彼為固位。我志貞潔。彼圖驕恣。我行安恬。則伏戎何傷。同人之功可致。險陷不害。同人之信愈孚。故曰三歲不興。以明其無求進之心也。升其高陵。人所共見。三歲不興。人所共望。則今之退者。以成后日之進。今之遠者。以為后來之近也。夫伏戎者。必有所恃于力也。若與之爭。勝負末可知也。唯離其伏地。上于高陵。以示無與爭強。則天下當共諒也。三歲不興。久也。非必三歲也。蓋示人以久。而勿櫻其忌也。我既為久隱之謀。眾尤切早起之望。則處之安穩(wěn)。而行之泰然。始之緩圖。而成之必速。是君子之進也。同人之漸也。辭旨深矣。

《宗主附注》
同人之反為大有。乃往來相反也。而其對為水地比。則敵也。其對反為地水師。則真相反也。蓋陰陽位時。均反對也。地與天對。火與水對。而相敵視也。在同人為君子之朋。在比為小人之黨。在師則爭矣。爭則有勝負。既非一人之訟。則興大眾之師。師之與、比。為往來卦。而與同人為反對卦。故用同人者。必防師比之害也。比之進也則為升。升為地風。風水合化為渙。水風相激為井。渙則化仇為好。井則因恨成仇。此在人之進退應之。進而不富?;蛲硕б恕=杂芯?。唯用升則無害。同人九三爻辭曰、升其高陵。而升之九三。則日升盧邑。既曰升。必自下上登也。虛同墟。即墟里也。而與高陵相差一間。然在同人。以漸進為志。九三因莽有伏戎。不得不升于高陵。以窺其藏。而避其害。此君子明哲保身之道也。加之比師相襲??艹痣y解。不升則有井之患。此升字不獨為升卦也。風波末已。豈能自陷旋渦中哉。必本離光明之態(tài)。而守乾惕之羲。以合于同人在野之旨也。故曰三歲不興以安行也。小人之氣焰末盡。君子之進取宜遲。故有三歲之語。三歲言其久也。若暫則三月三日亦同。三者眾也。視時地所宜而定之。此即同人要義也。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明爻辭原義。而教后世卜此爻者、所宜留意也。所謂敵剛者。以敵猶剛強也。故有伏戎之象。實本于六二在其下也。六二為陰。其下如陷。又以九三重剛。九四亦然。上剛下險。兩不相容。故曰敵剛。同人全卦。皆以光明乾惕為用。敵剛不宜與爭。故升其高陵。以孚卦義。而三歲不興。為行進安穩(wěn)計也。同人主進。主漸進。故曰安行。曰安則無虞于戎莽。日行則無礙于同人。以行而安。君子之道也。小人則不克矣。故明知莽有伏戎。而不履其險。明為求進。而必圖其安。此升其高陵。一則避禍。一則計功。一舉數(shù)得。果非然者。同人之用將窮。救時之義奚在。如恃我有眾。而與戎莽一較其力。必且先受其害。更妨于事。是以因敵之剛。則求策之全。因地之險。則求行之安。而人以暗昧。我以光明。人逞強力。我以坦白。德足以勝之也。故三歲不興。正興之備也。按卦象陽爻主進。九三進。于九四。皆陽也。亦升之象。光明之地。在乾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此則主升。以乾下卦元陰爻也。然義亦須自反自貞。不得猛進。以犯驕恣之愆。而違乾惕之訓。故九四有弗克攻吉之辭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孔子《宣圣講義》
此同人九四爻辭。明本爻之用也。同人主進。而起自野。則其終必及城墉。以國之政令必自都會出也。墉者城也。乘者薄也。進而至于城。猶末遂入也。然城為保民。君子之至也為救民。彼恃固以敵我。則雖乘墉。不克攻也。非不克也。義弗可也。以救民而傷眾。非義也。起于野而得眾。故能乘墉。因于民而慮殃及無辜。故弗克攻。然弗攻。非中止也。徐圖他道也。在卦九四本重剛。與九三同。城墉為守。剛之象也。而以資敵。則亦剛敵也。敵剛則宜柔取。避多所損害。以全其始終為民來之義。民無罪也。故勝而不攻。且以攻末必即克也。堅城易守。遠師難攻。若以力較。末見有功。弗克攻者勢也。亦義也。同人之旨。本于仁義?;诎残臁2恍须U以僥幸也。九三以安行。九四以弗攻。皆一義也。既弗以力服人。則人必為德所化。是弗克攻。正所以攻也。雖義弗克。而事則克也。故曰吉。吉指大眾言。無不吉也。同人之吉也。以善于用剛。故吉。亦猶乾九四在淵之意。自反以順眾。自抑以伸義。此全卦本于君子貞三字。而獲吉亨也。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九四爻辭原義。而見君子處之之得吉也。夫乘墉豈不克攻哉。為義弗可也。義者謂準諸事理之宜。及人我之利也。乾卦曰、利者義之和也。利物足以和義。是義即利也。唯能利始為義。若有不利。非義也。以乘墉已勝也。人已困也。若遽攻之。于事或有功。而所損者大。損己固非義。損人亦非義也。義在盡其利。今有所損。義弗可也。按之事理。皆末宜也。我進而無所憑。敵困而有所恃、相持不決。必害于大者遠者。故曰義弗克。明其非不能攻也。乃利害之不均。而于義弗許也。然既不克攻。則奚有吉占。設淺躁之見。必謂其勞而無功。棄而不取。困而不入。徒失機宜。安有吉利。而不知君子之服人也。必待其心悅誠服。勢可攻而弗攻。墉可破而弗破。不爭一時之快。而懷柔其居民。不恃大眾之威。而錫恩于末順。是則君子攻心之策。抑亦軍法萬全之計也。曰吉者。蓋明知其終吉也。所謂困而反則也。則同側。反側者、不安也。居民被困。不安其處。勢將自變以投我。一也。敵雖困守。不安其位。勢將迫其臣下攜貳。以歸順大眾。二也。動于民者、則城無與守。動于下者。則主無與助。皆將自潰以迎我。寧待攻耶。此不攻而得。其吉可見矣。故曰其吉則困而反側也。言吉之由于反側也。困之不去。則反側必至之勢也。困而示恩。則反側尤易見也。故吉之由來。則在于困而使之反側也。夫反者與正對。側者與中對。于彼為反側。于我則正中也。九四以剛行柔。以陽居陰。故其效如是。此弗克之吉。較克尤大也?;蛟环磩t謂自反也。亦同。蓋待其自反而來歸也。故曰吉。

九五:同人先號,而后笑,大師克,相遇。

孔子《宣圣講義》
此同人九五爻辭。言同人之大成。及爻象之義也。九五居外卦之中。為得位。下與六二應。為得時。故爻辭言其吉也。然同人本無位。今九五曰得位。乃得地也。同人全卦至此。功用俱見矣。夫同人以六二一陰。與上九五應。先陰后陽。中而不順。正而難從。其終也。以君子之德。遇阻而亨。逢艱而利。固非一路順進也。必經(jīng)歷頓挫而漸通。必循撫貞固而漸達。其在九三九四二爻。已見其義。而九五以陽剛正位。本為亨利之時。亦由三四蹉跌。六二間隙。眾志難一。成功匪易。故曰同人先號咷而后笑。號咷哭呌也。同人經(jīng)九三之伏莽。遭九四之反側。前之為敵者亦成友好。相猜者亦共起居。所謂同人愈同愈眾。愈集愈多。而有不召來歸者。末告自至者。既會合之非原人。則猜疑必有不免。先號眺者。相畏忌。不敢遽親近而呼號也。相備戒。不敢即坦白、而憂泣也。然君子主之。眾人從之。以誠相交。則憂疑皆釋。以信相與。則呼喚亦忘。故破涕為笑?;顬橄?。恩仇皆泯。遠邇同歡。而同人至此誠大同矣。既有大群。自增大力。而大師克相遇。不為我敵。且與我同進矣。大師言其眾也。相遇言其順也??搜云涑梢?。此所以先號咷而后笑也。在君子本無爭勝之心。固不欲與人之師戰(zhàn)。而今以德所感。師亦來歸。此相遇不號眺而相笑也。君子之進也。為救時。無奪位之謀。其起于野也。為應眾望。無自衛(wèi)之志。故不設兵卒。不較戰(zhàn)爭。人之以兵至者避之。以戰(zhàn)言者去之。而兵亦人也。明知為國用。則可服于德。而不附于勢。從于義。而不袒于私。故至九五君子之德大明。同人之功已著。遂有全師來從者。而君子初猶末允焉。待其既近。隔閡已除。則前末同者。至是亦同人矣。此九五之稱同。直括大師相遇言也。而三四兩爻、則不曰同人。以尚末同也。初二之同人。小同人也猶有敵友之分。九五之同大也。已消人己之界。故稱同人。明其用也。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明爻辭之義也。所謂先者、出發(fā)有先后也。同人先行。而大師后遇也。先行末知。乃有號咷之情。后遇既明。遂成一笑之頃。言初疑而終信也。其信者、在同人之能中直。中則正。直則誠。誠正交至。何人不信。故曰相克??苏吣芤病H酥幌嗟?、曰不相能。相能即相得也。即克也。以至誠相與各克其私也。即克己也。非相勝之克也。蓋九五與六二應。一剛一柔。兩兩交孚。皆居正位。故有此象。中直之效也。不曰中正者、應下也。以直接于下。非獨正也。唯直能大。唯大能容。故大師不以眾相猜。而同人不以先相拒也。然在九五。系同人大同之時。設當之者、無中直之行。而起猜拒之念。則所謂克者反為勝。而笑者反為挪揄矣。蓋號咷情也。笑則易詐。遇者事也??藙t為侵。利害一反掌耳。當之者、必以中直示人。以誠信接物。則號咷之情。易為歡忭。而相遇之后。皆能協(xié)和。此德之所化于事也。故應數(shù)為正。反數(shù)為變。如德以行。自孚象之正義。睽情而作。將違辭之大綱。利害吉兇。人自致之。天不與也。若德之不勝。則相克變?yōu)槭苤啤H缥逍兄艘?。君子于茲最宜慎之?/span>

《宗主附注》
同人卦自九三以上。雖進而有阻。雖利而有險。蓋所謂時位然也。其原因即在六二一爻。以陰居正位、而在內(nèi)。其勢尚盛。雖群陽環(huán)之。不易同化。此與乾卦之不同也。而又異于姤與履。姤履雖皆五陽一陰。其陰爻非正位。不得時。不能抗群陽。故隨陽而動。不相齟齬。同人則以正位居內(nèi)。以應乎乾。在一方言。為同人之友。可使同予我。在兩方言。則其初乃相敵也。故時相忌妬。而驟難大同。故有伏戎乘慵號咷大師之象。皆不免于敵視也。然君子以德化人。不以力屈人。雖我眾彼寡。不以勢降之。雖我直彼曲。不以爭拆之。如禹討有苗。太王事獯鸞。以仁義示人。不憑其強力。此即先王耀德不觀兵之義也。況同人本起于野。其地已殊。其時又別。則委曲求全。理之宜也。事之順也。故能亨吉。而克成同人之用也。

上九:同人于效。無悔

孔子《宣圣講義》
此同人上九爻辭。言全卦之終也。同人之同。以人為主。而終于上九之爻。曰于郊者。始志末伸也。雖志末伸。時所為也。既獲大同。有何悔哉。在前五爻。以進為志。而始于門。終于郊。進則進矣。于事業(yè)末達也。自九五之能大同。終不獲為國中主政者。始于野。終于野耳。故彖以同人于野四字。決定全卦。上九之郊。雖近國門。仍野也。君子末嘗以得失為懷。雖不得位。終無尤悔。卦例外曰悔。本作悔。內(nèi)曰貞。能貞者免悔。君子貞三字。已見彖辭。則無悔也。正其宜矣。況同人至郊。其眾其近。足以策其后矣。將何悔乎。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耳。蓋同人既終。則其變者大有也。君子同人至郊。其所謂通天下之志者已達矣。而曰末得者。以君子之始于野。終于野。雖全國來同。而末能用其志于國政。故曰志末得。蓋物窮則不通。事極則不進。上九已窮極。雖有盈郊之同人。不能與進于國政之位。所謂有民無權。有眾無 位。與乾上九恰相對。乾以高而無位。故曰亢。此以下而無位。故曰郊。郊下也。外也。言猶在外也。乾以居高無位。其下無輔。故曰有悔。此以在外無位。同人至眾。故曰無悔。以在外無位宜也。居下而得眾。必德之孚也。德至而位不與。雖志不得。而悔自無。況君子志不在位。雖事若末達。而心已安。志若末伸。而譽已積。則留以待時。正君子之行也。又何悔耶。故志末得三字。明時勢也。處否亂之余。依在野之身。無可憑藉。無能驟進。則志之不得。非人之咎也。君子于此。自無悔尤。若以小人。則必假外勢以遂其欲。因時亂以動其眾。則必干亢之害。而貽后來之羞。故無悔。指君子也。而全卦始終。皆以君予為主。雖不得大用。君子固自貞矣。故志末得非兇也。觀其變?yōu)榇笥?。則可見其培植之厚也。合而論之。同人之復大有。乃因果也。與他卦為正反者不同。他卦皆反。唯二卦相成。豈非由同人之積德。而后占大有之收獲歟。故同人曰利貞。大有曰元亨。而皆為上下相應之象也。上下即內(nèi)外。在野當作內(nèi)外講。以無位也。同人本平等。故稱內(nèi)外為當。

《子夏易傳》離下乾上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彖曰:同人于野,柔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鼻幸?。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天下之器大矣,其為務多矣。治之而不謬者,其唯同人乎。所以同其同而無方也。二一隂也,得中而羣陽歸焉。能得物之情,故曰同人。其德乾之德也。下之功,上使之也。為上能同于下者,鮮矣。能同之,則其德大矣,其務成矣。其圣人之功歟。上之不與,雖下求其同不可得也。非文明辨于內(nèi),剛健行于外,中正而相應者,不能同也。此君子之正而能通天下之志也。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天體大也,火體小也?;鹪谎祝贤谔煲病1貢r曦燥,而后盛乎。俟天之與也。上下之位旣列,得其同,則上能與下也。君子象之,而類其族,辨其物。志可同者與之,不遺其細者也。則天下何有焉。
初九,同人于門,無咎。象曰:同人于門,又誰咎也。
卦一隂。而近者多得也?;蜃鸲V病3醣扔诙?,不系其常,出門同之,無與爭者,得之先也。誰之咎矣。
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不能大同守宗獨應。失其于野之義,可惜也已。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歳不興,安行也。
情系者,德之累也。妄興者,兇之道也。居下之長,而據(jù)尊之應,潛構兵戎,以敵于五。在下之上,曰髙陵也。至五而三,象三歳也。五勝而不能興也。禍自致也。安所行哉。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與三攻,以求二,乘其墉也。猶隔之矣。二可得乎,其義固不克也。求之不得也。困而反其則矣。乃遇其吉也。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大師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剛健中正,求其同而為治也。夫求其同,固有不同者矣,故下剛。有役其公而私其同焉,以力正之。未獲其志,故先號咷而后笑也。非私也,求其治而中直以正也。剛而難遇也。之而后合,同人之道也。
上九,同人,于郊無悔。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居其外也。已過其內(nèi),無與同者,患爭之,悔則免矣。求同無與,志何得也。

《周易注》同人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1)。《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2)。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3)。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4)。
【注釋】(1)二為同人之主?!?2)所以乃能“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非二之所能也,是乾之所行,故特曰“同人曰”?!?3)行健不以武,而以文明用之,相應不以邪,而以中正應之,君子正也,故曰“利君子貞”。 (4)君子以文明為德。
《象》曰:天與火,同人(1)。君子以類族辨物(2)。
【注釋】(1)天體在上,而火炎上,同人之義也。 (2)君子小人,各得所同。
初九:同人于門,無咎(1)。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注釋】(1)居同人之始,為同人之首者也。無應於上,心無系吝,通夫大同,出門皆同。故曰“同人于門”也。出門同人,誰與為咎?
六二:同人于宗,吝(1)。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注釋】(1)應在乎五,唯同於主,過主則否。用心扁狹,鄙吝之道。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1)。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叭龤q不興”,安行也(2)。
【注釋】(1)居同人之際,履下卦之極,不能包弘上下,通夫大同;物黨相分,欲乖其道,貧於所比,據(jù)上之應;其敵剛健,非力所當,故“伏戎于莽”,不敢顯亢也?!吧涓吡辍保桓疫M,量斯勢也,三歲不能興者也。三歲不能興,則五道亦以成矣,安所行焉? (2)安,辭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1)。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注釋】(1)處上攻下,力能乘墉者也。履非其位,以與人爭,二自五應,三非犯己,攻三求二,尢而效之,違義傷理,無所不與,故雖乘墉而不克也。不克則反,反則得吉也。不克乃反,其所以得吉,“困而反則”者也。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大師克相遇(1)。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注釋】(1)《彖》曰:“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然則體柔居中,眾之所與;執(zhí)剛用直,無所未從,故近隔乎二剛,未獲厥志,是以“先號咷”也。居中處尊,戰(zhàn)必克勝,故“后笑”也。不能使物自歸而用其強直,故必須大師克之,然后相遇也。
上九:同人于郊,無悔(1)。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2)。
【注釋】(1)郊者,外之極也。處“同人”之時,最在於外,不獲同志,而遠於內(nèi)爭,故雖無悔吝,亦未得其志?!?2)凡處同人而不泰焉,則必用師矣。不能大通,則各私其黨而求利焉。楚人亡弓,不能亡楚。愛國愈甚,益為它災。是以同人不弘剛健之爻,皆至用師也。

《東坡易傳》天火同人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
此專言二也。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
此言五也,故別之。
利涉大川,“乾”行也。
“野”者,無求之地也。立于無求之地,則凡從我者,皆誠同也。彼非誠同,而能從我于野哉!“同人”而不得其誠同,可謂“同人”乎?故天與人同,物之能同于天者蓋寡矣。天非求同于物、非求不同于物也,立乎上,而天下之能同者自至焉,其不能者不至也,至者非我援之,不至者非我拒之,不拒不援,是以得其誠同,而可以“涉川”也。故曰“同人于野,亨?!薄袄娲蟠?,乾行也”。茍不得其誠同,與之居安則合,與之涉川則潰矣。涉川而不潰者,誠同也。
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水之于地為“比”,火之與天為“同人”?!巴恕迸c“比”,相近而不同,不可不察也?!氨取币詿o所不比為“比”,而“同人”以有所不同為“同”,故“君子以類族辨物”。
初九:同人于門,無咎。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初九自內(nèi)出,同于上;上九自外入,同于下。自內(nèi)出,故言“門”;自外入,故言“郊”。能出其門而同于人,不自用者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凡言“媾”者,其外應也;凡言“宗”者,其同體也。九五為“媾”,九三為“宗”。從“媾”,正也;從“宗”,不正也。六二之所欲從者,“媾”也;而“宗”欲得之,正者遠而不相及;不正者近而足以相困。茍不能自力于難而安于易,以同乎不正,則吝矣。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六二之欲,同乎五也。歷三與四而后至①,故三與四皆欲得之。四近于五,五乘其墉,其勢至迫而不可動,是以雖有爭二之心,而未有起戎之跡,故猶可知困而不攻,反而獲吉也。若三之于五也②,稍遠而肆焉。五在其陵,而不在其墉,是以伏戎于莽而伺之,既已起戎矣,雖欲反,則可得乎?欲興不能,欲歸不可,至于三歲,行將安入?故曰“三歲不興,安行也?”
【校注】
①而后至:《蘇氏易傳》作“而后五”。
②若三之至于五也:《蘇氏易傳》作“凡三之至于五也”。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大師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庇纱擞^之,豈以用師而少五哉?夫以三、四之強而不能奪,始于“號啕”,而卒達于“笑”。至于用師,相克矣;而不能散其同,此所以知二、五之誠同也。二,陰也;五,陽也;陰陽不同而為“同人”,是以知其同之可必也。君子出、處、語、默不同而為“同人”,是以知其同之可必也。茍可必也,則雖有堅強之物,莫能間之矣。故曰“其利斷金”。蘭之有臭,誠有之也;二五之同,其心誠同也;故曰“其臭如蘭”。
上九:同人于郊,無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物之同于“乾”者已寡矣,今又處“乾”之上,則同之者尤難。以其無所茍同,則可以“無悔”;以其莫與共立,則“志未得也”。

《周易全解》同人
——古戰(zhàn)場的刀光劍影
【原文】
(離下乾上 同人](1):同人 于野(2),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初九:同人于門(3),無咎。六二:同人于宗(4),吝。
九三:伏戎于莽(5),升其高陵(6),三歲不興(7)。九四:乘其墉(8),弗克攻。吉。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后笑(9),大師克相遇。上九:同人于郊,無悔。
【注釋】
(1)本卦的標題是同人。原經(jīng)文卦象后沒有“同人”二字。同的意思是聚 合,同人就是聚合眾人。由于“同人”二字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多,本卦用來作標題。全卦的內(nèi)容專門講作戰(zhàn)打仗。(2)野:郊外。古時稱邑外為郊,郊外為野。(3)門:這里指王門。古時遇到國家大事,常在王門前聚眾訓話、誓師、演 練等。(4)宗:祭祖祖先的宗廟。
(5)戎:軍隊。伏戎:把軍隊隱蔽起 來。莽:茂密的樹林草叢。(6)高陵:高地。(7)三歲:三年,這里指 多年。興:舉,起,這里指奪取。(8)乘:登上。墉(yong):城墻。(9)號咷(tao):嚎陶,大聲哭喊。
【譯文】
(同人卦):在郊外聚集眾人,吉利。有利于渡過大江大河。對君子有利的占問。初九:在王門前聚集眾人,沒有災禍。六二:在宗廟聚集眾人,不吉利。
九三:把軍隊隱蔽在密林草叢中, 并占領了制高點,但卻長 時間不能取勝 九四:登上敵方的城墻,仍然沒有把城攻下。吉利。九五:會集起來的眾人先大聲哭喊,然后歡笑,因為大軍及時趕到,轉敗為勝。上九:在郊外聚集眾人 沒有悔咎。
【讀解】
重大的事情需要反復講,從各個角度講,講深講透,講精彩。戰(zhàn)爭就是這種事情之一。這一次不講道理如何,不講戰(zhàn)爭與其它 諸事的關系如何,也不講戰(zhàn)爭謀略,而是記述作戰(zhàn)打仗的真實經(jīng)過。從戰(zhàn)前的儀式、誓師,到伏擊戰(zhàn)、攻堅戰(zhàn)、突圍戰(zhàn),以至最終獲勝、祝捷,依次寫來。簡約的文字,給我們發(fā)揮想象力留下了廣闊空間。
誓師時的群情激憤昂揚,祭祀時的莊嚴肅穆,出征時的整齊威武,伏擊時的緊張刺激,攻堅時的艱難頑強,被圍時的絕望掙扎,獲勝時的欣喜若狂,祝捷時的皆大歡喜,加上鏗鏘作響的兵 器碰撞聲,人喊馬叫聲,哭聲罵聲笑聲,全都歷歷在目,聲聲在耳。
我們發(fā)現(xiàn),古人已經(jīng)把殘酷的戰(zhàn)爭儀式化了,藝術化了,哲理化了。以神圣的名義制定出復雜的規(guī)則,投入巨大的智力、物力、 財力和人力,來演出人世間一幕幕驚天動地的場面,濃縮人生的意義。這的確是值得我們好好思索的一個問題。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口爆在线| 国语久精品在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av大片| 偷拍偷窥女厕一区二区视频| 黄片在线免费看日韩欧美| 亚洲成人久久精品国产| 人妻少妇系列中文字幕| 色婷婷国产熟妇人妻露脸| 中文字幕五月婷婷免费 | 欧美综合色婷婷欧美激情| 国产又粗又硬又长又爽的剧情| 高清不卡一卡二卡区在线| 美女露小粉嫩91精品久久久 | 国产午夜精品福利免费不| 欧美日韩国内一区二区| 九九热视频网在线观看| 亚洲超碰成人天堂涩涩|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亚洲| 欧美成人免费夜夜黄啪啪|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女| 欧美人妻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又大又黄又粗又免费| 欧美亚洲91在线视频| 欧美又大又黄刺激视频| 冬爱琴音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激情国产精品久久源| 日本精品理论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成人激情视频| 亚洲精品深夜福利视频| 日韩欧美二区中文字幕| 福利新区一区二区人口|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成区中文字幕|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高清| 一区二区日本一区二区欧美| 亚洲天堂久久精品成人| 欧美欧美欧美欧美一区| 日本高清一道一二三区四五区| 五月婷婷缴情七月丁香 | 日本人妻中出在线观看| 欧美性猛交内射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