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留下了一大堆問題。而這一大堆為什么,總結起來就是上一篇結尾提出的那個問題: 亞歷山大究竟怎么了? 同時我們也提到,自從亞歷山大開啟東征以來,我們在他身上看到了太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就好像一個個的雷埋在他身上,隨時會爆炸。但卻始終沒有一個總的邏輯將這些問題都給串起來。所以今天我們就將所有的這些問題放在一起試著找出那個影響亞歷山大決策的總邏輯。 的確是時候給亞歷山大身上的這些問題做一個通盤的總結了。 既然是系統(tǒng)性的總結,這篇文章免不了會長一點,大家耐著性子慢慢看。同時也要說明,以下內容屬于本人一家之言,歡迎交流,不贊同沒關系,只要別人身攻擊就行。 在我看來,要找出亞歷山大問題的總邏輯,其實只要把“亞歷山大究竟怎么了?”這個大問題,拆解成三個小問題就OK了,這三個小問題是: 1,亞歷山大究竟在干嘛? 2,亞歷山大究竟想干嘛? 3,亞歷山大究竟干得咋樣? 一、亞歷山大究竟在干嘛? 上一篇我們講述了克萊特之死,卻沒有和大家詳細討論這個事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那么今天的分析,我們就從這里開始。 克萊特之死事件,表面上看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兩個哥們兒,因為喝高了發(fā)生了爭吵,結果亞歷山大失手殺死了克萊特,屬于意外。 真的是意外嗎? 我們來復盤一下當悲劇的全過程:事情的起因是克萊特酒后一番長篇大論引起的,那么我們就來看看這番話里的玄機??偨Y來看,克萊特這番話對亞歷山大的指責,一共三個意思: 重用波斯人、疏遠希臘人; 拋棄希臘的精神和傳統(tǒng),倡導東方奢華神秘的宗教傳統(tǒng); 過分神話自己,大搞個人崇拜,否定馬其頓先輩的功績; 你發(fā)現(xiàn)沒有,克萊特的這些話,基本沒有針對亞歷山大個人品德的攻擊,而是全部針對亞歷山大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指責。 換句話說,你別看克萊特喝了酒之后吐槽了一大堆,但是這哥們兒清醒著呢:他說的話目標十分明確,就是對亞歷山大的領導決策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如果你看明白了這一點,那么亞歷山大殺死克萊特就不這么簡單了。 要知道,對于任何一個政治人物而言,路線問題永遠都是生死攸關的事情。任何政治家,提出施政綱領必須慎之又慎,而提出了就必須堅定不移的走下去。這里面的邏輯很簡單:路線方針就像是政治壓艙石,如果這個玩意兒出問題,整個國家要么翻船,要么偏航,所以路線的設計必須反復論證,不能出錯,因為一旦出錯,老百姓會自然而然問出一個問題:你個二百五憑什么待在主席臺上發(fā)號施令,這不是瞎指揮嗎?而另一方面,路線一旦提出了,就必須堅決貫徹下去,因為如果你自己都猶猶豫豫,瞻前顧后,那別人憑什么相信,憑什么跟著你走呢? 對于任何政治家而言,一旦路線方針出現(xiàn)了問題,或者遭到質疑和挑戰(zhàn),那么他的政治聲望會受到削弱,統(tǒng)治的合法性就會下降,位置就會保不住。 明白了這里面的邏輯,再來看克萊特事件就清楚多了:他克萊特借著酒勁對著領導一通狠批,而且是在正式場合公開、直接懟到了亞歷山大的臉上,這讓亞歷山大的權威和聲望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在亞歷山大看來,克萊特的所作所為并不是什么酒后失言,而是對他國王的權威公開的踐踏和挑戰(zhàn),這跟造反有啥區(qū)別? 如果不能把這股氣勢給壓下去,那么亞歷山大的政治生命等于走到頭了,他的位置能不能坐穩(wěn)就不好說了。 到了這種地步,亞歷山大要是能放過他就有鬼了。 想通了這一點,你就能想通克萊特的死究竟是怎么回事:這是亞歷山大對克萊特進行了定點清除,絕不是什么酒后錯殺。 我和許多人說到過這個觀點,他們都說我對人性的理解太過幽暗。其實,亞歷山大到底是不是故意的,從他殺了克萊特之后的表現(xiàn)就能看出來。 克萊特死后,亞歷山大命人把克萊特的尸體抬到了自己面前,痛哭流涕一番之后,亞歷山大絕食三天,誰也不見,有點類似我們中國皇帝為某個大臣輟朝三天的感覺。 這三天里,很多心腹大臣都紛紛勸亞歷山大想開點,然而這些都不頂球用,亞歷山大依然堅持把苦情戲做足,直到一個叫做阿納克薩科斯(Anaxarchus)的人出現(xiàn)。 這個人只用了一句話就搞定了亞歷山大:“國王的權利是超乎法律之上的”。 就這么一句話,亞歷山大好像被瞬間點醒一樣。馬上收起了眼淚,該干嘛干嘛去了。 為什么這句話會有如此大的魔力? 因為它說出了亞歷山大心中想說又不方便公開說的話:他亞歷山大的話就是馬其頓的法律,他的想法就是馬其頓的路線,他的手段你們必須無條件服從,而他的權威是全體馬其頓人不得質疑和批評的,任何人膽敢挑戰(zhàn)他的尊嚴和權威,不管他是誰、不管曾經有過什么貢獻,統(tǒng)統(tǒng)沒卵用! 所以, 即便科萊特是他的救命恩人,只要冒犯了他照樣殺不誤。同樣,老帥帕曼尼奧如此德高望重,只要亞歷山大覺得擋了他的道,殺起來毫不手軟,一個道理。 說這句話的人,阿納克薩科斯,在未來幾年內成了亞歷山大身邊的第一紅人,亞歷山大對他特別關照,提拔的速度甚至一度超過了他的同性戀伙伴赫菲斯提昂。大家琢磨琢磨這里面的味道? 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這個阿納克薩科斯前面根本沒有出場的機會,就這么一句話成了皇帝身邊的大紅人,這怎么解釋?唯一經得起推敲的結論,就是這個人的這句話,說出了亞歷山大最隱密、最渴望的東西: 絕對權力。 看到這里,我們可以說,克萊特之死的本質是什么了: 表面上看,克萊特的悲劇源于酒宴上的禍從口出。但從悲劇的核心,也就是爭論內容中,我們能看出問題的核心是雙方政治路線的對立。 而更進一步,想通了克萊特的死,我們也可以對于第一個問題:“歷山大究竟在干嘛?”下一個結論了: 亞歷山大通過強勢的手段,在馬其頓內部強行推廣自己的施政綱領和行政路線,任何反對和阻撓他的政治路線的人,都會被毫不留情的清除掉??巳R特如此,前面老帥帕曼尼奧同樣如此,不管是誰,擋他道的人必死無疑。 說到底,這里已經不是個人私人恩怨的問題了,而是嚴重的政治問題,既然是政治問題,就必須以政治的方式解決,不管有多殘酷。 到這里說了半天,你一定很好奇:亞歷山大究竟在推行一種怎么樣的路線?為什么會有人反對,而且反對的人都是他的親密戰(zhàn)友? 這就觸及到了第2個問題,亞歷山大他究竟想干嘛? 二、亞歷山大究竟想干嘛?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有必要請大家回去看看這篇文章:《平滅波斯2:最關鍵一戰(zhàn)-伊蘇斯戰(zhàn)役》。 這篇文章當中我給大家留下了一個懸念,今天我們就從這個懸念開始,來拆解亞歷山大究竟想干嘛? 在伊蘇斯戰(zhàn)役之前,亞歷山大曾經到過一個叫做戈爾迪烏姆的地方(這名字讀起來真TM蛋疼),在這里發(fā)生了歷史上大名鼎鼎“戈爾迪烏姆之結”的事件。 “戈爾迪烏姆之結”是一個希臘古典傳說,大概的意思是一個農民走了狗屎運,在戈爾迪烏姆這個地方,稀里糊涂被人架著當上了國王的故事。事后,這個中了六合彩的農民為了感謝上蒼的眷顧,把他的一輛破馬車獻祭給了天神宙斯。他獻祭的時候把車的纜繩繞成了一個復雜無比的結,而且繩結的所有的線頭都被藏到了繩結的里面,從外面看,這是一個光滑無比的繩結,找不到任何可以下手的地方。 于是這個農民發(fā)愿,誰要是能解開這個結,誰就能當上國王,而且當上的不是一個城邦的國王,而是整個亞洲的國王。 也就是說,這誰能解開這個戈爾迪烏姆之結,誰就是亞洲之王。 伊蘇斯戰(zhàn)役之前,亞歷山大行軍來到了戈爾迪烏姆,聽到了這個傳說,他就來到了獻祭的神廟。亞歷山大看著戈爾迪烏姆這個繩結,確實找不到下手的地方,但是由于這個神話故事并沒有說一定要用手解開,于是這小子抽出寶劍,把繩節(jié)砍成兩段,戈爾迪烏姆之結也就因此被解開了。 亞歷山大是自這個傳說出現(xiàn)幾百年以來,第1次成功解開繩結的人,那么按照傳說,他將成為整個亞洲的主宰,也就是“亞洲之王”。 大家不要小看這個故事,因為這個故事可以看成亞歷山大自我預期和政治路線的重大轉折。 在伊蘇斯戰(zhàn)役之前,亞歷山大遠征波斯的目的是為希臘報仇,而他之所以要打出這個旗號,主要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考慮。這個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過詳細的闡述(鏈接)。亞歷山繼位之初權力基礎不穩(wěn),對內對外都面臨著重大壓力,王位岌岌可危。所以亞歷山大才想著對波斯動手,一方面將希臘世界內部的矛盾轉嫁到外面去,另一方面,通過對波斯的開戰(zhàn)可以將整個希臘同盟團結在一塊兒,進一步鞏固自己在“科林斯同盟”中帶頭大哥的地位,從外部鞏固自己的權利。 應該說亞歷山大的這個思路還是非常正確的,而且他也做得很好,格拉尼科斯戰(zhàn)役就是最好的例子。此戰(zhàn)過后,亞歷山大奠定了自己的至尊的地位,無論從馬其頓內部還是整個希臘世界,都對這個毛頭小伙子心服口服。格拉尼克斯河戰(zhàn)役其實就是亞歷山大用行動向全體希臘世界交的投名狀:他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卓越的統(tǒng)帥、合格的領袖。此時的亞歷山大,頭上有兩項光環(huán):既是馬其頓的國王,又是全希臘世界的扛把子。這兩項頭銜貫穿了他繼位之后的幾年時間,直到戈爾迪烏姆之結事件。 在戈爾迪烏姆,亞歷山大解開了這個繩結,那么按照上天的啟示,他亞歷山大命中注定就將成為整個亞洲的主宰。這等于在他“馬其頓國王”、“希臘世界盟主”的前兩個頭銜后面,還要再加上另一個牛逼的頭銜:“亞洲之王”。 這個心理暗示對于亞歷山大的影響非同小可:在此之前,他認為自己是希臘人的帶頭大哥,討伐波斯是為希臘討回公道。然而現(xiàn)在老天爺明確告訴他,你要成為“亞洲之王”,那么在此之后,亞歷山大對自己的定位就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現(xiàn)在他認為自己的使命不僅是征服波斯,還要統(tǒng)治波斯,不僅要占有波斯的人口、財富和土地,還要讓他們永永遠遠的臣服在自己的腳下,他們要世世代代成為自己的奴仆,他亞歷山大從此將成為橫跨歐亞的大帝國的唯一主宰,他的榮耀將不僅僅局限于希臘半島,而是全世界,他亞歷山大要超越當年的居魯士大帝,成為真正的萬王之王、世界主宰! 用我們中國人熟悉的話講,他亞歷山大不僅要殺人,還要誅心! 這就是戈爾迪烏姆之結真正的歷史意義。 那么你一定會問,這個歷史意義對于亞歷山大的路線方針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很簡單,既然亞歷山要成為世界主宰,那么他的路線方針就不能僅局限希臘,而是要放眼全世界。 如果你的大政方針、路線政策還僅僅適用于希臘半島這么一丟丟地方,如果你的著眼點還是離不開希臘和希臘人,那么你所謂的統(tǒng)治歐亞又從何談起呢。你又憑什么讓廣袤的亞洲臣服于你呢?你憑什么當亞洲之王? 格局小了。 所以亞歷山大為了尋求大的格局,就必須在他現(xiàn)有的路線方針政策內尋求重大的突破,而這種突破,在歷史學界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做:東方路線。 所謂的東方路線,套用我們中國人熟悉的話來說,你可以簡單理解成,亞歷山大版的民族文化大融合。 亞歷山大為什么要推出東方路線,我們中國人是最能夠感同身受的,我們中國歷史幾千年,說穿了就是不同的民族、宗教、區(qū)域、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于是才成為了華夏文明。于是才有了今天華夏文明的樣子。當年的亞歷山大面對的處境其實和我們中國人差不多,當他帶領希臘人踏上波斯領土的時候,他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這里人說的不一樣的語言,穿著不一樣的衣服,吃著不一樣的東西,風俗文化宗教也都完全不一樣??创澜绲难酃夂驼軐W體系,也和希臘人截然不同,而最要命的是這幫人烏泱泱的賊多,地方還賊大。 這么一個情況,如果亞歷山大僅僅是因為武力征服者,就強行把希臘的那一套文化、宗教、政治的東西強行的推廣到廣袤的亞洲地區(qū),給這些完全不一樣的部落強行灌輸西方的這一套體系,這顯然會出問題,這個大家都懂得,大家只要看看今天美國在全世界強行推廣他所謂的美式民主遭遇的尷尬就明白了。 那么既然不能強行推廣希臘的那一套東西,那就必須換個思路,所以亞歷山大啟動了他的東方路線,而這條路線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亞歷山大的本意是希望通過這種交流碰撞融合,使得兩邊能夠相互包容,互相借鑒學習,這樣一來,亞歷山大所代表的西方希臘文明和他所征服的博斯東方文明能夠和諧相處。 看到這里我們也可以對第2個問題:亞歷山大究竟想干啥給出了一個最終答案: 亞歷山大推行的東方路線,核心理念是東西文明的融合。亞歷山大希望通過東西方交流,能夠同時實現(xiàn)他在亞洲和歐洲統(tǒng)治,既能保有希臘帶頭大哥的地位,同時又能達到他“亞洲之王”的夢想。 應該說這個想法沒毛病。但是問題也就來了: 既然想法這么靠譜,可為什么在現(xiàn)實情況中,實施起來會如此困難重重?為什么連他的親密戰(zhàn)友都會堅定不移的反對他的這種東西融合政策?難道只有亞歷山大有那種天下為公、放眼世界的氣魄和胸懷,其他人都是鼠目寸光的小人?恐怕不能這么說,可是既然亞歷山大的想法沒毛病,為什么現(xiàn)實那么拉垮呢? 到底問題出在哪里? 這就是我們要討論的第三個問題:亞歷山大究竟干得咋樣? 三、亞歷山大究竟干得咋樣? 真不咋樣。 沒錯,亞歷山大的思路很正確,但是,思路正確就完事大吉了嗎? 或者我換個問法:有了一個好點子,就一定能獲得成功嗎? 不一定吧。 現(xiàn)實生活當中,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的事情多了去了,誰說只要想法對路,就能確保成功的。 想法靠譜固然很關鍵,但是要想真正、徹底做成一件事情,想法只是第一步。想法畢竟只是腦海里畫的一個餅,你想讓這餅真能吃進嘴里,正確的做法同樣關鍵。一個理念再好,如果在執(zhí)行層面出了問題,一樣會死得很難看。 而亞歷山大的問題,恰恰就在執(zhí)行層面垮了。 我們這里說的執(zhí)行,換成專業(yè)一點兒的詞,叫做政治操盤,也就是要將政治理念通過運作讓它逐步成為現(xiàn)實。 政治操盤打仗完全不一樣,它是對權力的掌控和運作的一門技術,屬于哲學層面的東西。亞歷山大在戰(zhàn)場上所向披靡,但是這些只是屬于技術層面上的東西,而現(xiàn)在涉及到政治操盤,那么亞歷山大的軟肋就暴露出來了,我把它歸結成2個關鍵詞: 主次不分、操之過急。 我們一個個來看。 說亞歷山大主次不分,最典型的就是對巴比倫城的處置。高加米拉戰(zhàn)役之后,巴比倫不戰(zhàn)而降,事后亞歷山大很高興,馬上任命了原總督、波斯人馬扎亞斯繼續(xù)當他的總督。這波操作大家都能理解,即是為了拉攏波斯人,也是為了亞歷山大以后的統(tǒng)治的穩(wěn)定著想,畢竟巴比倫波斯帝國最重要的城市,這里不能亂,任用波斯人,對于當?shù)氐姆€(wěn)定和馬其頓快速建立穩(wěn)固的統(tǒng)治,無疑是最佳選擇。這么做本身沒錯,但是亞歷山有問題的地方在于:他對馬扎亞斯的認命,連同對巴比倫的處置,并沒有和團隊人員商量,而是獨斷專行的結果。 這個問題就嚴重了。 因為亞歷山大如果要和波斯人加強合作,有一個必須要做的前提條件,那就是需要在內部做好政治協(xié)調和統(tǒng)一思想的工作,安撫好馬其頓人的情緒才行。因為不管怎么說,巴比倫、蘇薩、波斯波利斯,還有那么多的土地、人口、財富,這些都是馬其頓將士拿命換來的,你亞歷山大為了討好波斯人,當人情一樣送出去了,你讓馬其頓將士和希臘人怎么想?你要推行和當?shù)厝撕献鞯穆肪€、方針、政策,這確實很重要,但是對內做好思想統(tǒng)一工作同樣重要。因為這些馬其頓出來的將士才是你的政治基本盤,是你掌權的基礎。你不能因為要和波斯人合作,而讓他們的利益和情緒受到打擊和損失,這個優(yōu)先次序要分清楚。而亞歷山大很傻很天真的地方在于:他總覺得馬其頓人應該就跟他一條心,他怎么說怎么做,馬其頓人不會有意見,會無條件服從。 憑什么? 人家也是人,有七情六欲和情緒起伏,看到自己玩命拿下的戰(zhàn)利品被拱手送給了戰(zhàn)敗者,如果換了你會怎么想? 要不要和波斯的貴族合作?當然要。但是你對外要拉攏波斯人,那么對內的團結工作你更要重視,在和波斯人合作之前,你的內部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結果亞歷山大既沒有找將領們一個個做思想工作,也沒有把自己的政策主張和這些團隊成員充分溝通,而是自作主張,這當然會引發(fā)馬其頓人的憤怒。所以最后的結果是,亞歷山大把外部搞得其樂融融,波斯人對他感恩戴德,但身邊的自己人對你卻恨得咬牙切齒,這不是缺心眼兒嗎? 這種缺心眼兒正是最后導致亞歷山大眾叛親離的重要原因,歸根到底,問題還是出在亞歷山大自己在政治上犯了大錯誤。 如果說亞歷山大對內犯的最大的錯誤是主次不分,那么對外就是操之過急,典型例子就是火燒波斯波利斯皇宮(鏈接)。 究竟應該怎么看火燒波斯波利斯的皇宮件事情,關鍵看亞歷山大想要實現(xiàn)的政治圖謀究竟是個啥。 前面說了,亞歷山大想當亞洲之王,想要名正言順成為居魯士大帝的繼承人,那就必須得到波斯的各個階層的普遍接受和認可。用老百姓的話講,你必須要給老少爺們兒們說清楚,你一個外人,憑什么繼承我們的香火,當我們的領導? 這就是亞歷山大在波斯波利斯這個波斯帝國龍興之地待了4個月的原因,他想要說服波斯最頑固的一群遺老遺少接受他的統(tǒng)治。畢竟如果這幫人松口了,那其他人也就不是問題了。 然而他的努力失敗了,所以他惱羞成怒之下毀掉了波斯波利斯皇宮。 從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看到亞歷山大政治上的幼稚和天真。 因為亞歷山大尋求的是政治上的合法性。我們前面提到,一個國家想要長治久安,一手是暴力,一手是合法性,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但是跟暴力不同的是,合法性這個玩意兒是政治工作中最玄妙、最復雜的工作,暴力只能征服人的身體,而合法性涉及的是人心向背的問題,這玩意兒急不來,更不能簡單粗暴,而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性的工程。 而亞歷山大偏偏不信這個邪,非要一步到位,這就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 一個外來統(tǒng)治者,特別是武力征服者想要在當?shù)貜氐渍痉€(wěn)腳跟,沒個幾十年、不經歷幾代人根本干不下來,因為你作為侵略者,人家對你天然有一種恐懼加仇視,想讓他們乖乖當順民,一定是個長期工程。大家只要想想看當年滿清入關的時候就明白了:從皇太極到康乾盛世,這中間皇上在紫禁城里不知花了多少財力、死了多少腦細胞、做了多少秀,這才勉強讓天下的士紳和讀書人承認了滿清的統(tǒng)治合法性,中間花了差不多150年時間! 同樣道理,你亞歷山大面對波斯的遺老遺少,雖然在軍事上碾壓了波斯人,但是你要他們在心理上承認你,這哪是一時半會兒能夠解決得了的問題? 然而亞歷山大要一步到位,硬是要求波斯全體立刻臣服于你,這不是強人所難嗎?所以當亞歷山大上躥下跳表演了4個月,發(fā)現(xiàn)波斯人都在看他裝逼卻沒啥表示,他敏感脆弱的自尊心受到了暴擊,這才有了一把火燒了波斯波利斯皇宮的事件。我們能夠看出來,這場縱火案只是亞歷山大撒潑發(fā)泄而已,但這種賭氣行為,卻讓亞歷山大所面臨的處境更加雪上加霜,因為你火燒波斯波利斯就相當于刨了人家波斯人祖墳,那人家還不得跟你往死里干? 如此一復盤,你會發(fā)現(xiàn)亞歷山大在政治上簡直幼稚得可笑:他根本不理解他所面臨的政治形勢有多么的復雜,對形勢的嚴重性估計不足。他本人既沒有足夠的耐心,在計劃受到挫敗后也沒有理智的調整方案,只會一味的情緒發(fā)泄。此時的亞歷山大根本就不像一國之君,純粹就是一個荷爾蒙過剩的鄰家小屁孩。 到這里,對于第3個問題,亞歷山大究竟干的怎么樣?我們可以下一個非常明確的結論了: 亞歷山大的想法很好,但是架不住他的政治水平實在太爛,在實施過程中錯誤百出,硬是把一個好的想法玩壞了。 亞歷山大作為一國之君,他的基本政治素養(yǎng)還是有的,他對當前帝國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未來要發(fā)展的方向都是有清晰的思路的,但是它悲催的地方在于,他知道應該做什么,卻不知道該怎么做。他懂得了道理,但是操盤水平太差。和亞歷山大在軍事上光芒萬丈相比,他在政治上簡直low得可笑。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者,他與后來羅馬帝國開國皇帝奧古斯都大帝相比簡直弱爆了,我們后面在講述羅馬的故事當中,大家就能夠領略到,同樣是年紀輕輕大權在握,奧古斯都的表現(xiàn)有多么驚世駭俗(敬請期待羅馬專題)。 亞歷山大所有的問題,還是太嫩了! 最后,多說兩句。 我想所有人都能夠看明白今天文章起的這個標題究竟是幾個意思。我相信很多人在亞歷山大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現(xiàn)實生活當中有太多的時候,我們明明知道這件事情的邏輯,也明白必須朝著某一個方向努力,但是現(xiàn)實操作下來往往一地雞毛,一塌糊涂,不是因為我們缺乏理論支撐,而是我們缺乏實踐智慧,我們不知道如何在現(xiàn)實條件中,一點一滴去實現(xiàn)這些道理。 如果非要說原因,我只能說,這個世界上的知識和真理分成兩種:一種叫做結論性知識,一種叫做論證性知識。真正對你的人生有幫助作用的知識,是后面那種。 因為后面這種知識不是現(xiàn)成的,而是需要不停在實踐當中檢驗、碰撞、摔打,磨練之后才能提煉形成的。這種道理看上去簡單,但是背后卻蘊含著辛酸、苦澀和汗水甚至是鮮血和生命,這是通過無數(shù)驚心動魄和刀光劍影才得來的經驗和教訓。 但也只有這樣的道理才有資格稱得上人生的智慧,否則,隨便從書上摘抄個一兩條格言警句,你就奢望靠著這些對你的人生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這只能說是心靈雞湯。如果你這樣的幻想當中走不出來,那么終其一生都將不停重復“懂了很多道理,卻過不好一生“的悲催于尷尬之中,而且誰也救不了你。因為說到底,這是一種偷懶的方法。 理論智慧和實踐智慧,兩者缺一不可,這才是真實世界的真正游戲規(guī)則。不管是作為凡夫俗子的你,還是如牛逼如亞歷山大,缺了任何一樣,都會在現(xiàn)實的毒打中領教到什么叫做“務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