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注釋】 ▲孟懿[yì]子:姬姓,魯國孟孫氏第九代宗主,本姓仲孫,也稱孟孫,名何忌,世稱仲孫何忌,謚號懿(指美好,有美德的人),是孟僖[xī]子的兒子,南宮敬叔的哥哥,孟子的六世祖。 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的始祖都是魯桓公的兒子,孟孫氏始祖慶父,叔孫氏始祖叔牙,季孫氏始祖季友,三家合稱三桓,共同把持魯國朝政。魯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孟僖子臨終之前,讓孟懿子、南宮敬叔都要將孔子作為老師,向孔子學禮。 ▲無違:不要違背“禮”。 ▲樊遲:姓樊,名須,字子遲。小孔子三十六歲,春秋末魯國人(一說齊國人)。是孔子七十二賢弟子內(nèi)的重要人物,繼承孔子興辦私學,在儒家學派廣受推崇的各個朝代享有較高禮遇。唐贈“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稱“先賢樊子”。其重農(nóng)重稼思想在歷史上具有進步意義。樊遲天資不夠好,因此孔子只給他講最基本的道理,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教導他。 ▲御:駕馭車馬;趕車。 ▲孟孫:孟懿子。孟孫氏本為仲孫氏,先祖慶父字仲,避諱而改成孟孫氏。 【譯文】 孟懿子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不要違背禮”。樊遲給孔子駕車的時候,孔子對樊遲說:“孟孫問我什么是孝,我答復他'無違’”。樊遲說:“這是什么意思?”孔子說:“當父母活著的時候,我們要按照'禮’來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后,要按照'禮’來安葬他們,祭祀他們。” 【學而思】 孟懿子是魯國大夫,魯國三桓之一,把持魯國朝政,為政者要做到“為政以德”,首先要從孝道開始。 《孝經(jīng)·開宗明義》子曰:“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所謂孝,最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后延伸到效力于國家,最終成就自身。) 《孝經(jīng)·廣揚名》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內(nèi),而名立于后世矣。”(孔子說:“君子侍奉父母能盡孝,所以能把對父母的孝轉(zhuǎn)移到對國君的忠;能夠敬愛兄長,所以能把這種敬愛之心轉(zhuǎn)移到對長官的敬愛;處理家事能夠有條有理,那么治理國家也會有條有理。因此說,能夠在家里盡孝悌之道、治理好家事的人,由內(nèi)而外,治理好國家之事,其名聲也就會留傳于后世了。” ) “生,事之以禮”參讀《為政篇》2.6孟武伯問孝;2.7 子游問孝;2.8 子夏問孝。 “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參讀《八佾篇》3.4 林放問禮之本;《先進篇》11.8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11.9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11.10顏淵死,子哭之慟;11.11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