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之德,首先在于做人;做人的根本,在于孝親。連自己親人都不知道不懂得“孝”的人,肯定不能孝于國家。孔子在這里專門從為政的角度論述“孝”。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狈t曰:“何謂也?!弊釉唬骸吧轮远Y;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span> 【注釋】 孟懿子,姓仲孫,名何忌,“懿”為謚號。魯國的大夫,其父親為孟僖子。孟僖子臨終前,要他向孔子學(xué)禮。 無違,不違背禮制。 樊遲,姓樊名須,字子遲??鬃拥牡茏樱瓤鬃有?/span>46歲。他曾和冉求一起幫助季康子進(jìn)行革新。 御,駕馭馬車。 孟孫,指孟懿子。 【譯文】 孟懿子向孔子請教(什么是)孝??鬃诱f:“(就是)不要違背禮制?!?/span> 樊遲為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孟孫向我請教(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說‘(就是)不要違背禮制’。”樊遲說:“(不要違背禮制)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說:“父母在世的時候,要按禮的要求侍奉他們;父母去世以后,要按禮的要求安葬他們,按禮的要求祭祀他們。” 孔子非常重視孝,要求人們必須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無論他們在世或去世,都必須做到這一點?!墩撜Z·學(xué)而》強調(diào)“慎科追遠(yuǎn)”,其要求與此相近。但這里著重講的是,既要盡孝道,又不能違背禮的規(guī)定,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孝道。 從“孝”字本義看,為“老”字頭、“子”字底,老代表父母,子代表兒女。從孕育生命之始,父母就同兒女一體;兒女降生于世,肉體上與父母分開,但心仍然同為一體,這就是孝。父母在世之時,我們應(yīng)心存感恩,孝老敬老;父母去世以后,我們應(yīng)用葬禮和祭禮表達(dá)孝心。真正能夠達(dá)到這種境界,孝才圓滿。 孝是過去無始、未來無終。但是,孝不是空泛的、隨意的,必須受禮的規(guī)定??鬃佑靡粋€“禮”字貫穿始終,從生和死兩個方面來教導(dǎo)人們?nèi)绾伪M孝。人們只要處處循禮、遵禮,克己復(fù)禮,就能夠慢慢回歸自性。依禮而行為孝,一生依禮而行,沒有絲毫違背,則為至孝。能盡孝道就能盡人倫,就能處理好各種家庭關(guān)系,繼而處理好各種社會關(guān)系。人人都盡到本分,社會就能夠安定。 孔子為什么以“禮”來解釋孝?這和當(dāng)時的背景有關(guān)。春秋中期之后,魯國政權(quán)轉(zhuǎn)入貴族大臣手中。長期掌握實權(quán)主要是魯莊公的三個弟弟季友、叔牙、慶父的子孫,稱為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即所謂“政在大夫”。他們都是魯桓公之后,故稱“三桓”。他們在平時、葬禮、祭禮上不僅使用魯國國君的禮儀,有的甚至使用天子的禮儀。孟懿子是孟孫氏的后代??鬃悠鋵嵤窃谖竦赜?xùn)導(dǎo)孟懿子,要真正盡孝就不能違禮,特別是作為大夫,不能位于國君之上,應(yīng)該把權(quán)力交回給國君。君為上,臣為下,這才是禮。 過猶不及,均為失禮。“禮”既是法天則地的次序,也是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禮儀超出應(yīng)有的份位,偏行僭越,就會陷父母宗族于不義,是大不孝;據(jù)其應(yīng)有的份位,謹(jǐn)慎行事而不僭越,才是大孝至孝。 |
|
來自: 經(jīng)義工坊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