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0 理論上講,外感溫病初起,出現(xiàn)銀翹散證的機會很多,但臨床上很多時候不典型,很多病人剛開始起病有典型的惡寒。 例如表現(xiàn)出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口干、咽痛。 外感風(fēng)寒表證不應(yīng)該有明顯的口干、咽痛,外感溫病初起不應(yīng)該無汗、惡寒、身痛,很多剛上臨床的醫(yī)生糊涂了,學(xué)的哪個證都不符合。 實際上,臨床上很多情況是寒熱并存的,開始臨床面對外感病要努力分清傷寒、溫病,這是從理論角度講的,寒溫并見時可以寒溫同治。 臨床上,銀翹散可以和麻黃湯合方,和小柴胡湯合方,與九味羌活湯也可以合方。 何紹奇在《讀書析疑與臨證得欠》中說:“筆者治外感初起,證見惡寒、身痛、高熱不退、口渴、咽痛、無汗或汗出不暢者,嘗取敗毒散之荊芥、防風(fēng),竹葉石膏湯之竹葉、石膏,小柴胡湯之柴胡、黃芩,銀翹散之金銀花、連翹,差不多一兩劑即可退熱,屢經(jīng)運用,故敢為讀者告。 自謂此方雖雜湊而成,但亦得金元之余緒,名之為'辛涼解表方’。” 這是臨床醫(yī)生說的,和教科書上有不一樣。他說這叫“辛涼解表方”,我們現(xiàn)在學(xué)的辛涼解表法多是以辛涼解表藥如桑葉、菊花、薄荷、牛蒡子、蟬衣等為主組方。 還有一種辛涼解表法,是以辛溫藥加寒涼藥為主組方,這是劉河間創(chuàng)的,例如麻黃、荊芥、防風(fēng)與石膏、滑石、大黃等配伍。 實際上,九味羌活湯把涼藥劑量加大點就是典型的辛涼解表方,大家在臨床上肯定都用,只是沒意識到理論來自哪里。 中醫(yī)臨床,一定要在理的境界上往高站,理不通記住再多的方藥都沒有用。 有學(xué)者認(rèn)為劉河間是北方人,葉天士、吳鞠通是南方人。劉河間所創(chuàng)的辛涼解表法適合于北方用,葉天士、吳鞠通所用的辛涼解表法適合于南方用,這樣說好像有點道理,但我們不可以拘泥這種說法,北方人也常用銀翹散。 葉天士、吳鞠通所用的辛涼解表法適用于外感溫病,劉河間所創(chuàng)的辛涼解表法適用于“寒包火”,帶有伏氣溫病性質(zhì)的。 桑菊飲證主癥咳嗽,側(cè)重于肺氣宣降欠常引起的咳嗽。 銀翹散證主癥沒有咳嗽,更傾向于治療咽痛和表證。 《溫病條辨》:“太陰風(fēng)溫,但咳,身不甚熱,微渴者,辛涼輕劑桑菊飲主之?!?/p> 為什么要另立?“恐病輕藥重,故另立輕劑方?!?/p> 桑菊飲適用于溫病剛起病,口有點渴,嗓子有點干,有點嗆咳,痰不多,咳不重,全身不得勁。 這時用藥笨重很難好。若用上辛涼平劑銀翹散,身上輕快了,咳嗽加重了。 一個病人由發(fā)熱轉(zhuǎn)為咳嗽,病是加重的,不是減輕的,說不定還讓胃不舒服。 如果用傷寒方,有可能會虛汗、少氣無力,或加重口干、咽痛癥狀。 《溫病條辨》中說:“風(fēng)溫咳嗽,雖系小病,常見誤用辛溫重劑,銷鑠肺液,致久嗽成勞者,不一而足。圣人不忽于細(xì),必謹(jǐn)于微。醫(yī)者于此等處,尤當(dāng)加意也?!?/p> 桑菊飲另一個用途是“燥咳”輕時,嗓子干,干咳,身上不得勁,《溫病條辨》中說:“感燥而咳者,桑菊飲主之?!?/p> 桑菊飲較柔潤,臨床上在春季和秋季用得多。 《溫病條辨》:“太陰溫病,脈浮洪,舌黃,渴甚,大汗,面赤,惡熱者,辛涼重劑白虎湯主之。” 銀翹散證中沒說脈浮,在白虎湯證中提到脈浮,這一點我們要在臨床中體會、在理論上理解。 因為熱盛,舌苔應(yīng)該薄黃不應(yīng)該膩,不然就不是白虎湯證了。 渴甚、大汗、面紅、惡熱,傷寒、溫病都能見到,這時要有意去分別傷寒和溫病。“ 白虎本為達熱出表,若其人脈浮弦而細(xì)者,不可與也; 脈沉者,不可與也;不渴者,不可與也;汗不出者,不可與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這是后世所說的白虎湯“四禁”。后世很多醫(yī)家都不同意。 吳鞠通這樣說,是基于白虎湯治療外感溫病。 外感溫病邪從外來,邪熱盛需要用白虎湯清,正邪交爭在表,脈一定浮洪,才可用辛涼重劑; 脈浮弦而細(xì)不是虛就是寒;外感溫病剛起病絕對沒有脈沉這一說;口不渴,不是外感溫??; 無汗則表閉,石膏的辛開不了這個表,無汗連辛涼平劑都不能用。 基于外感溫病理解白虎湯“四禁”,吳鞠通說的是百分百正確的。 自然,“四禁”不適用于白虎湯治療傷寒、瘟疫、伏氣溫病。 很多錯誤的批評是基于對被批評者的錯誤理解,有如王孟英評說李東垣的清暑益氣湯“有清暑之名而無清暑之實”,其實他沒有明白李東垣的清暑益氣湯。 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廣用銀翹散,但銀翹散只出現(xiàn)在上焦篇,中下焦篇沒有。 也就是說,上焦的病癥,在衛(wèi)、氣、營、血都可以用到銀翹散,如果病至中、下焦就不能用了。 立足于外感溫病、立足于病在上焦理解銀翹散、使用銀翹散,我們就真正掌握銀翹散了。 至于楊栗山推崇的升降散是從伏氣溫病立論的,吳又可創(chuàng)制的達原飲是從溫疫立論的,王孟英推崇的甘露消毒丹是從濕溫立論的,這些都需要我們在學(xué)習(xí)中理解、使用中領(lǐng)悟。 |
|
來自: 山東中醫(yī)竹林 > 《佛天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