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專家曾奇峰有一個比喻: “懸崖的邊界很清楚,所以我們不會靠得太近;但是水的邊界比較模糊,所以經(jīng)常會淹死人?!?/div> 自然界里,不清晰的邊界就像一個陷阱,常常殺人于無形。 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模糊的邊界感也會給人帶來困擾,造成誤解和傷害。 與人交往時,保持邊界感,是成年人必備的修養(yǎng)。 一位讀者曾在后臺留言,說她因為自己丈夫異性緣太好,時常感到困擾。 原來,這位丈夫是公司里的“老好人”,對于女同事的求助,幾乎來者不拒。 小到貼心送同事回家,大到在飯局上擋酒,他做了不少看起來很“暖男”的事情。 可這樣的“暖”,卻讓妻子毫無安全感。 她嘗試和丈夫溝通,希望丈夫能夠保持異性交往的距離,免得旁人議論。 但丈夫卻不以為然,他覺得自己清清白白,是妻子太小心眼了。 幾次溝通無果后,他們倆人的關(guān)系,也漸漸結(jié)上了一層冰霜。 顯然,這位丈夫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女同事的“照顧”,是缺乏邊界感的。 身為已婚人士,不單獨赴異性的約、和女同事保持適當?shù)木嚯x,這是對伴侶的尊重,也是對婚姻的維護。 這是因為,在一段親密關(guān)系中,沒有哪個女人,會容忍自己的伴侶和異性過分親密,除非她不愛你。 學者亨利·克勞德曾說: “評判越界最好的辦法,就是你的行為是否讓另一半受到了傷害。” 好的婚姻關(guān)系,是在了解雙方底線的基礎(chǔ)上,給予尊重和理解,并且自我約束。 你與別人的界限越清晰,和伴侶間的關(guān)系才會越融洽。 韓劇《天空之城》中,為了讓兒子考上首爾醫(yī)科大學,父母拼盡了全力。 從兒子七歲開始,父母就逼著他365天學習,即使孩子生了病,也要學到凌晨兩點。 高強度的學習,壓得兒子喘不過氣來。 盡管最后考上了首爾醫(yī)科大,但他還是說出了隱藏在心底的怨恨: “醫(yī)科大是爸爸媽媽想要的,根本不是我想要的,我不想再做你們的孩子了!” 讓人唏噓不已。 很多父母不明白,明明自己費盡了無數(shù)精力和財力,卻怎么也換不來孩子的理解,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這都是因為父母打破了教育應有的邊界感,剝奪了孩子選擇人生的自主權(quán)。 這世上,沒有人有權(quán)利去掌控別人的人生,哪怕是最親近的人。 真正的教育,是做孩子的領(lǐng)路人,而非他們的主人。 楊絳在選專業(yè)的時候,曾經(jīng)咨詢過父親楊蔭杭的意見。 可楊蔭杭卻沒告訴女兒應該選什么,而是說: “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才是與你最相宜的,你應該選擇你喜歡的和有興趣的?!?/span> 最后,楊絳選擇了文學,也最終如自己所愿,成為了一名優(yōu)秀的作家。 為人父母,應當分清引導和干涉的界限,少干預,多啟發(fā),才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如果一味以愛的名義,去控制孩子的人生,只會束縛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帶來更大的傷害。 明智的父母,都懂得尊重孩子的邊界,讓他們成長為獨立自主的人。 人際交往時,總有一些人讓我們感到不舒服。 他們明明跟你不熟,卻總愛問一些很私人的問題,比如: 你的工資是多少???你怎么還沒找對象呀? 更有甚者,會堂而皇之地讓你幫一些你不方便幫的忙,美其名曰“拉近關(guān)系”。 結(jié)果往往是:關(guān)系沒拉近,人倒生疏了。 究其原因,都是因為他們與人交往的時候缺了必備的“邊界感”。 人常說“什么關(guān)系說什么話”,切勿交淺言深。 太著急地想闖入他人的世界,既失了分寸,也沒了體面。 周迅和陳坤是幾十年的好朋友,但周迅如果碰到情感上的困境,陳坤卻從不過問。 談及原因,陳坤說: “我覺得你摔到坑里了,你要自己面對,但你需要我的時候,我在?!?/div> 在不越界的基礎(chǔ)上,相互尊重、扶持,這便是兩人友誼長存的原因。 三毛說:“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jié)果反生隔離?!?/span> 讓人舒適的人際關(guān)系,都不會瞎摻和別人的事情。 那些自以為是套近乎的人,只會讓人感到困擾和厭煩。 閑雜事不過問,私生活不干涉,保持恰到好處的邊界感,是為人處世的基本修養(yǎng)。 著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說: 每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都有特定的秩序,建立心理邊界并不是自私,而是讓你的事情歸你,我的事情歸我。 想要建立健康的人際交往邊界,你需要知道這幾點: 1.守好自己的邊界 《邊界意識》里說:“你的界限就是你的情緒,邊界只要被打破了, 就會發(fā)出警告?!?/div>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安全距離,別人稍有冒犯,我們都會本能地警覺起來。 這個時候,一定要明確自己在經(jīng)濟、情感和隱私上的界限,拒絕不合理的要求。 不用擔心別人覺得你不友善,因為只有當你發(fā)出了信號,別人才不會得寸進尺。 2.尊重別人的邊界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打著“關(guān)心”的借口,打探別人的隱私,甚至干涉別人的生活。 殊不知,讓他人做不愿意做的事,或者阻止他人做想做的事,都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你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活成你希望的那樣。 人際交往中,降低控制欲,把握分寸感,才是對別人最好的尊重。 3.把握交往的邊界 網(wǎng)上流行過一個“擰瓶蓋”的測試題。 你和妻子正在影院看電影,這時,旁邊一個女子遞來一瓶水,讓你幫忙扭瓶蓋,你該怎么辦? 知名媒體人羅振宇給出了正確做法——拿過礦泉水瓶,問妻子:“老婆,你要不要幫她這個忙?” 如果老婆說:“我也擰不動?!?/div> 那你就可以說:“那好老婆,我?guī)湍銛Q開?!?/div> 這便是與人交往的藝術(shù),它的宗旨歸根到底,就是講究親疏有別。 網(wǎng)上有人說:“邊界感拿捏得恰到好處的人,反而會給人一種舒適的高級感?!?/div> 越長大越覺得,好的人際關(guān)系,都講究邊界和分寸感。 夫妻相處時,守住忠誠的底線; 教育孩子時,給一些成長的空間; 日常交流時,留出恰到好處的距離。 認清邊界,行為有度,既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情感的負責。 作者| 竹西,愛讀書,愛生活。 主播| 聞悅,愛唱歌的主持者,公眾號:聞悅來了。?
|
|
來自: 安喜的空間 > 《歷史人文社會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