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奇葩說》有個辯題很好玩: “室友總是不經同意用我的東西,該不該跟ta撕破臉?” 辯手席瑞的論點非常引人深思: 人與人相處,應該挑明自己的邊界,因為別人沒有理解我們的義務; 所以我們只有把自己變得更好理解,讓別人直觀看到我們的態(tài)度,尊重我們的想法,彼此調整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才會相處不厭。
總括一下就是: 人與人交往,是需要界限感的。 什么叫界限感? 界限感就是保護自我的籬笆,對關系不同的人,籬笆的范圍可以不同;但無論如何,你都不能破壞或者越過它。 那些你生活中遇到很討厭的人,多數是界限感為零的情商低能;別人一忍再忍,他得寸進尺海闊天空。 你別說,這種人還真不少。 比如說,愛管閑事的人。 前幾天有個新聞。一位女孩在坐公交車時,對面的大叔突然當眾開罵: 你是不是中國人?為什么還要買蘋果手機? 女孩反駁,我用什么手機跟你有什么關系? 然而那個大叔不依不饒,等女孩下車還一路尾隨,追著她罵賣國賊。 幸好女孩轉到拐角擺脫了他,不然還不知道他要干出啥來。 咱們就先不說用蘋果手機跟不愛國有什么關系了。 就說別人用什么手機,跟你有什么關系? 別人沒犯法沒搗亂公眾場所,哪怕用蘋果全家桶你都管不著。 別以為這是正義感,這就是閑得慌。 再比如,那些開玩笑沒有分寸的人。 有位讀者就跟我吐槽過她的同事。 有一次在飯?zhí)贸燥?,剛好她沒吃早飯,就多要了點飯菜。 結果一個不熟的男同事說:“呦,都胖成那樣了,還吃那么多,難怪沒男朋友?!?/span> 她剛想發(fā)作,男同事又說:哎呀,我就開個玩笑,不要這么小肚雞腸嘛。 這頓飯,再餓也吃不下了。 這種人可怕之處在于,你說他過分了,他還覺得你太小氣。 進可攻退可守,真的厲害了。 再就是,過度窺探別人隱私的人。 比如過年回家要面對的那群七大姑八大姨。 一上飯桌,他們就要問你工資收入,結婚生子,買車買房等等問題。 你找不到一個跟他們相干的理由,而他們卻樂此不疲。 你要是不搭理吧,父母可能還會說上一句: “怎么越大越不懂事,親戚們也是關心你?!?/span> 你要是搭理吧,好了,你的個人狀況就成了飯桌下酒菜,能被討論一晚上。 接著還要和各路隔壁家孩子對比,以突出你的不中用,和回家考公務員的重要性。 講真,這不叫關心,這是消費隱私。 你要議論別人,請回到家,關上門鎖好窗,跟自家人討論去。 在公眾場合對一個人評頭論足,哪怕沾點血緣關系,也是沒分寸沒禮貌。 說到這里,大家一定能聯想起一些平時讓你不舒服的人:
事實上你遇到大多數討厭鬼,都可以歸結成一個毛?。?/span> 沒有界限感。 因為沒有界限感,所以不知道開玩笑的分寸在哪里; 因為沒有界限感,所以把陌生人當自家人來管教; 因為沒有界限感,所以缺乏同理心和共情能力,處處讓人難堪。 缺乏界限感是一種性格缺陷。他們難以感受到他人的難處和尷尬,也感知不到人際交往中讓彼此舒服的界限在哪里。 他們做所有事情的動機,都是基于做這件事、說這句話我自己爽不爽。至于別人爽不爽,會不會影響到別人,他們腦子里根本沒有這個概念。 這種人無論在哪,都不會受歡迎。 所以說。 拿捏好與人相處的界限感,其實是一種大智慧。 人與人相處,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 叔本華說,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靠得太近會痛,離得太遠會冷。 界限感是人際關系里的通用法則,可不僅僅局限于陌生人。 愛情也好,親情也罷,友情亦然。 親密關系里的“越界”行為,實際上帶給我們的傷害更大。因為它們都帶著“為你好”的名義,而更加肆無忌憚。 曾看到一則新聞。 杭州臨安的姑娘小蘭,經過一年的復讀,依然沒有被某傳媒大學的表演專業(yè)錄取。 當她得知自己落榜的原因以后,大為憤怒。原來,她的閨蜜小柯,自作主張地修改了小蘭的高考志愿,導致她與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 面對警察的審問,小柯特別委屈地說: “我這都是為她好呀,以她的能力上這個大學真的太可惜了,我希望她這次錄取不了再復讀一年,可以上更好的大學。” 這種方式來“為她好”,真的太無語。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也講了一個相似的案例。 文章說,孩子是重點高中“尖子班”的學生,成績優(yōu)異,一直居于全班前三。 高考成績出來之后,孩子填的是南京大學。 但學醫(yī)的母親固執(zhí)地認為學醫(yī)才是最好的出路,兒子必須報中國醫(yī)科大學。 所以無視兒子的強烈反對,執(zhí)意將兒子的志愿改成了中國醫(yī)科大學。 結果孩子的分數比南京大學的高,卻被母親改掉了,而上醫(yī)科大的分數又不夠。 更無奈的是,“非中國醫(yī)科大不讀”的母親,只給孩子填了一個志愿,且不同意調劑。 最后的結果是,盡管孩子考了高分,卻不得不接受高分落榜,重新復讀一年的現實。 自作主張,越界而不自知,從來就是我們在親密關系中糾纏的困境。 放到日常生活中也不少見:
你覺得不舒服,卻不好開口:畢竟都是自己的父母/朋友/愛人呀。 但我要告訴你:再親密的關系,也不能沒有界限;面對再親密的人,也要捍衛(wèi)自己的邊界。
還記得開頭那個辯題嗎: “室友總是不經同意用我的東西,該不該跟ta撕破臉?” 辯手席瑞的主張是:該撕就撕。 捍衛(wèi)自己的邊界,不是在破壞關系;相反,是讓關系更加長遠牢固。 所以當你感覺到被冒犯時,一定要學會說“不”。 拒絕是一種保護,保護的正是你界限以內的安全地帶。 一段成熟的關系,一定是彼此守護各自的獨立空間,考慮對方的情緒和感受,尊重對方的想法和意愿,不過分干預、不強加于人。 請記住這句話:好的關系,都自帶界限感的。 你能讀懂,就能處理好人際關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