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碗油潑驢蹄子面 班級:2020級漢語言文學4班 姓名:王怡 電話: 說起我的家鄉(xiāng),只不過是一座小城罷了,它坐落于關(guān)中大地上,孕育著一代又一代的同官人。 陜西人愛吃面食是出了名的,面食的種類極多,棍棍面、扯面、刀削面…而我情獨衷于那一碗油潑驢蹄子面。為什么叫“驢蹄子”?因為它的形狀似驢蹄子,吃上的口感筋道,有“驢”的一身倔勁兒而得名。 驢蹄子面的做飯簡單又省時間。記憶中的農(nóng)忙時節(jié),母親總會打開灶火做一大鍋驢蹄子面,以好滿足一大家子人忙碌收獲的疲勞感與饑餓感。母親是個充滿力量感的女性,很快地便能將面粉與水快速揉成一團,她和出來的面光滑也瓷實,面團在她的手下分成兩塊,熟練的刀法將一個個形似驢蹄子的面片送入熱水沸騰的鐵鍋里。從庭院外面摘來的小青菜在面快熟時放入鍋中,湯被染綠了,驢蹄子面順著漏勺滑溜溜地進入老碗中,很快起鍋燒油,我便應著母親的呼喊聲跑來幫忙,手忙腳亂地往每個碗中放入一大勺辣子面,一把蒜、一把蔥,偶爾也會放入些韭菜或香菜,等油燒紅了對準那些佐料潑上去,滋啦一聲,辣子面上冒著金黃色的泡泡,蒜末也被染黃了,飄香四溢。我無比喜歡這個潑油的過程,倒不是覺著有趣,而是那種即將吃到心儀美食的幸福感頓然而生。面做好后,一大家子人端著老碗坐在門口的槐樹下,吸溜著光滑的面條,嘴上的油光泛濫著,再配上一碗面湯,農(nóng)忙時的饑餓也在收起碗筷后作罷。 如今,身處外地求學的我很少再有機會去吃一碗油潑驢蹄子面,食堂的飯菜多是些各色各異的米飯,而我這個“面食胃”總得不到滿足,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賣面食的店鋪,端上來的面也不過是機器制造出來的細長面條,咀嚼起來自然少了一份感覺。 我總會懷念那些年在鄉(xiāng)下吃油潑驢蹄子面的時光。那時的面粉是我家種的小麥打磨出來的,雖然不顯白凈,卻是原生態(tài)的綠色食品;那時的辣子面是母親用自己種的辣椒做出來的,雖然不夠細膩,卻實在有原汁原味的感覺;那時的青菜是剛從泥土里拔出來的新鮮蔬菜,雖然不夠美觀,卻有求必應口感一絕。從小吃驢蹄子面長大的我有一個好身體,它不是山珍海味,不是玉盤珍饈,卻哺育了我19年,讓我健康成長。它沒有高貴的食材為輔料,只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支撐著一家又一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我愛油潑驢蹄子面,愛它的平實,正如它愛我們一般,默默守護著每一個銅川人。 作者簡介:王怡,寶雞文理學院秋楓文學藝術(shù)社成員。熱愛生活,興趣廣泛,來自美麗的小城銅川,目前就讀于寶雞文理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 ---本期編輯 宋筱琦 一、征稿主題: 主題不限,自由書寫。 二、征稿要求: (一)體裁不限:詩歌、散文、小說皆可。 (二)現(xiàn)代詩:20行及以上。 (三)小說:3000-5000字。 (四)散文:字數(shù)1000-2000字。 (五)來稿文檔一律采用word電子稿形式。 (六)投稿文檔格式:標題黑體小三,正文宋體小四,行距固定值22磅,首行縮進兩字符,題目與正文空1行。 (七)在文章末尾,請注明相關(guān)基本信息,包括“作者簡介(130字以內(nèi))、微信號”等,同時請附加一張生活照。 (八)嚴禁抄襲套作,請按要求投稿,否則恕不納稿。 (九)20個工作日未見編發(fā)可另投他處。 三、截稿日期: 長期有效,無截稿具體日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