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是道家的重要經(jīng)典之一,也是影響中國人的氣質(zhì)、精神與文化的重要著作。莊子的哲學常常被認為是“出世”與“消極”的,有人認為“少不讀莊子”,甚至有人認為莊子的哲學走向了“虛無主義”。事實上,這樣的理解是極為片面的。 道家與儒家一樣,是先人對于世界與社會的理論建構(gòu)。雖然理論的構(gòu)建者背景不同,但是都是通過解釋我們生存的世界與社會來引導人們構(gòu)建一種新的秩序,從政治、商業(yè)、文化等多方面改善人們的社會環(huán)境,讓人們獲得心理與生理上的暢快與安適,為人們尋找到生命的歸宿。 莊子哲學同樣是指向本源的認知世界的哲學,引導人們?nèi)コ陨?、外物和名利等種種遮蔽而依循天道,尋找自身存在的依憑、處世的法則以及生命的內(nèi)在力量。 莊子并非讓人們避世、無爭,而是去除無謂的遮蔽,依循天道,遵守萬物之規(guī)律,更好地生存與發(fā)展,與天地相合,而使得自己的生命與精神達于無窮。 對于如今身處現(xiàn)代化都市的欲望與壓力之中的都市人,莊子提供了更為清醒的審視自身與世界的方式,幫助人們在利益與是非中尋找到生命的歸依、人生的方向和更為廣闊的世界圖景。 本文僅選取《莊子·內(nèi)篇》的七篇文章來探討莊子哲學對于都市人的生命啟示。 一、對于存在的體認:超越功利的自然與逍遙 《莊子·內(nèi)篇》中的第一篇文章《逍遙游》提出了人生的三種層次: 層次一:滿足于自己視域內(nèi)的成功。 層次二:不受外界榮辱的影響,不追名逐利。文章中以許由為例,許由看清了天下與自我的界限,拒絕從賢君手中接管天下。但是書中同樣提到了這種層次的缺陷,即無所確立。 層次三:順從萬物的本性與變化,達到無窮的境界,即避開凡俗事務,與天地融為一體。 在《逍遙游》還提到了一個關(guān)于“大”的概念,即不作功利之用,而能夠獲得存在的自由與自然。 二、看待他者:超越是非的安寧與渾然 在《齊物論》中,莊子區(qū)分了地籟與天籟,并借此提出了以“道”來審視紛繁是非與他者的態(tài)度。 地籟與人籟指的是受到自然影響的萬物,而避免自失于機心、在與外物的對抗中消損的方法,在于理解煩惱的更替及根源為“我”并掌控自己的內(nèi)心。不然,游走在利害和生死之間就會歸于紛繁瑣碎。 而天籟全然不同,天籟順應作為本源的自然,甚至是自然的象征。當世人糾結(jié)于人言與是非的時候,順應自然的人能夠理解世人皆有標準,應當超出是非、變通是非,關(guān)照是非,找到道的樞要以應付無窮是非,通過消除個人、他人和表象的局限性而達于渾然的大道。 三、生命狀態(tài):順應自然而超越哀樂與追逐 在《養(yǎng)生主》這篇文章中,莊子關(guān)注人的生命在世間發(fā)展,彰顯出他對于生命和人本身的重視。莊子提出尊崇自然形態(tài),順應自然以保養(yǎng)生命,達到“道”的境界。 對于生死,莊子提出順應生死之自然而無添哀樂之情感,以使身心受損。 而在世間徒勞追逐只會傷身。 四、與外界的互動:不為人欲役使,恪盡社會職責 莊子在《人間世》這篇文章中提出了行事的三種境界: 第一種境界:名、智招致禍害。 第二種境界:與自然、古人、世人為同類。 最高境界:心齋,即內(nèi)在虛空,感應天道而不為人欲驅(qū)使。 而當一些人沉淪于功利的喜懼與得失之時,順應天道的人能夠領(lǐng)悟自然之天的性分如孝和應盡的社會職責如忠與信,而行事不會有過分之處。 待人待事要順勢而為,領(lǐng)會無用之用的益處。 五、重視道德:融天地道德于身心之中 在《德充符》這篇文章中,莊子引導世人審視自我,認為身體的殘缺可與心靈相獨立,而人的心靈與世間的道德融為一體,追求內(nèi)心靜止的品德。 人在完善德性的過程中,既要追求才性的完備即穩(wěn)固而美好,也要不使內(nèi)德外露進而使其得以保全。而大道自會包容、接受命運安排的道德之人。圣人與天道同體,而擁有自然養(yǎng)育的天德的人一定不會像世人那樣迷失于智、膠、德、商。 理想中的人具有虛通之道的容貌,天然之理形質(zhì)以及無好惡之情以擾的身心。 六、天人合一:忘乎束縛而達于永恒 在《大宗師》這篇文章中,莊子再次提出了解天道而順應,了解人事而養(yǎng)生。他認為天與人應當合一,唯有如天一般寬廣、無意,必能得人輔助。 莊子提出要愛天道而忘記人事,接納生死與病變。唯有忘天下、人事、自我,才能達到至道,而忘古今、生死,才能達到永生與安寧。對于天道,只可參悟,不可推測。莊子認為不可根據(jù)是否拘于禮節(jié)來判定君子還是小人,因為天道與世俗的觀點往往是相反的。 莊子提出了“坐忘”,即忘記形體、聰明與形智而達到大道,心無好惡,順同天地之變化 對于貧富,莊子認為要知天命而順從之。 七、對待萬物:順應萬物,合于造物 在《應帝王》這篇文章中,莊子提到了所謂的仁愛中所蘊含的虛偽。莊子提倡人當無偽純真。 君王應當順從萬物而治,人應當與造物往來相合而自由無雜,達到無意無己至虛的境地。人與天一樣要在靜中生長,隨物順化,合于沖漠之氣,達于無擾純一。 而渾沌之死則是因為天道拘于小節(jié)則死,而非順應天道,達于無窮。 小結(jié) 對于現(xiàn)代人而言,困擾于工作和生活的壓力,精神和思想的空間十分狹隘,對于自我生命的認知是極為單薄的,而莊子的哲學則給予了現(xiàn)代人一雙破開迷霧的雙眼,尋找到世界的真相與存在的力量,獲得生命的明朗與自由。 老水個人微信 |
|
來自: 新用戶8892u6Ow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