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主要生理特性 心的主要生理特性是為陽臟而主陽氣。 心位于胸中,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所以稱為陽臟,又稱“火臟”。火性光明,燭照萬物。稱心為陽臟、火臟,意指心以陽氣為用,乃一身陽氣之要。 心之陽氣推動心臟搏動,溫通全身血脈,興奮精神,使生機不息。所以,中國古代醫(yī)家把心比喻為人身之“日”, 若心的陽氣不足,失于溫煦鼓動,既可導(dǎo)致血液運行遲緩、瘀滯不暢,也可造成精神委頓、神志恍惚等癥。 (三)心與形、竅、志、液、時的關(guān)系 1.心在體合脈,其華在面 心在體合脈,指全身之脈統(tǒng)屬于心,由心主司。 華,即光彩。頭面部血脈豐富,全身血氣皆上注于面。心臟精氣的盛衰及其生理功能正常與否,可以從面部的色澤來判斷,所以說心其華在面。 心氣旺盛,血脈充盈,則脈象和緩有力,面部紅潤光澤。若心血瘀阻,則脈象細澀或脈結(jié)、代,面色青紫晦暗;若心血虧少,則血脈空虛,面失血榮,則脈象細弱,面色淡白無華;若心陽暴脫,則脈微欲絕,面色蒼白或暗滯?!端貑枴の宀厣伞罚骸靶闹厦}也,其榮色也。” 2.心在竅為舌 心在竅為舌,也稱心開竅于舌,指心之精氣盛衰及其功能變化可反映于舌部。觀察舌的變化,可以了解心的主血脈及藏神功能是否正常。 舌為心之竅,根據(jù)有四:一是心與舌體通過經(jīng)脈相聯(lián)系?!鹅`樞·經(jīng)脈》:“手少陰之別……循經(jīng)入于心中,系舌本?!?/span> 二是心主血脈,而舌體血管豐富,外無表皮覆蓋,所以舌色能靈敏地反映心主血脈這一功能的狀況。 三是舌具有感受味覺的功能;心主血脈,心之氣血通過經(jīng)脈上榮于舌,使之能甄別五味。 四是舌與言語有關(guān),而語言表達、舌體運動,均有賴心神的統(tǒng)領(lǐng)。 心的主血脈、藏神功能正常,則舌體紅活榮潤,柔軟靈活,味覺靈敏,語言流利。心的病變,也可從舌上反映出來。 例如,心血不足,則舌淡瘦??;心火上炎,則舌紅生瘡;心血瘀阻,則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斑。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則可見舌強、語謇,甚或失語等。 舌是實體感覺器官,與耳、目、鼻、口等孔竅性器官不同,實際并非“竅”。心本有竅,即《素問·金匱真言論》所說“南方赤色,入通于心,開竅于耳”,指耳之聽聲與心神相關(guān)。 此外,舌也通過經(jīng)絡(luò)與脾、肝、腎等臟相聯(lián)系,這與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之說相合。 3.心在志為喜 心在志為喜,指心與喜這種情志相對應(yīng)。《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在臟為心……在志為喜?!毕惨话銇碚f屬于對外界刺激的良性反應(yīng)。喜樂愉悅的情緒有益于心主血脈功能的行使。 《素問·舉痛論》:“喜則氣和志達,榮衛(wèi)通利。”但喜樂過度,則傷及心神?!鹅`樞·本神》:“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 從心主神志的功能來看,又有太過與不及兩種情況。心主神志的功能過亢,則使人喜笑不止;心主神志的功能不及,則使人易悲。 《素問·調(diào)經(jīng)論》:“神有余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另外,由于心為神明之主,所以不但喜能傷心,五志過極均能損傷心神,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所說“愁憂恐懼則傷心”。 4.心在液為汗 心在液為汗,指汗液的生成、排泄與心血、心神的關(guān)系密切。 心主血脈,血液與津液同源,血液中的水液滲出脈外則為津液。津液是汗液化生之源,汗是津液經(jīng)陽氣蒸化后,通過汗孔排出于體表的液體。 心血充盈,津液充足,則汗化有源,既可滋潤皮膚,又可排出體內(nèi)代謝后的廢水。汗出過多,津液大傷,必然耗及心血,可出現(xiàn)心悸等癥狀。所以有“血汗同源”、“汗為心之液”的說法。 汗是陽氣蒸化津液而成,汗出過多,則耗散心氣或心陽,大汗可致心氣、心陽暴脫,出現(xiàn)氣脫或亡陽的危候。 汗液的生成與排泄也受到心神的調(diào)制。心神清明,則對體內(nèi)外刺激反應(yīng)靈敏,汗液的生成與排泄就會隨人體狀況和外界氣候的變化而相應(yīng)調(diào)整,所以情緒緊張、激動、勞動、運動及氣候炎熱時都會出汗,如《素問·經(jīng)脈別論》所說“驚而奪精,汗出于心”。 心以其主血脈和藏神功能為基礎(chǔ),主司汗液的生成、排泄,維持人體內(nèi)外環(huán)境的平衡。 需要指出的是,汗液的生成、排泄機制不僅與心這一個臟有關(guān),還與肺的宣發(fā)功能、衛(wèi)氣司開合等有關(guān)。 5.心與夏氣相通應(yīng) 五臟和自然界的四時陰陽相通應(yīng),心主夏,與夏氣相通應(yīng)。這是因為,人體的陽氣隨自然界陰陽之氣的升降周期而變化,夏季氣候炎熱,人體陽氣隆盛,生機最旺。 從五臟來說,心為陽中之陽,屬火,所以心之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一般來說,心臟疾患,特別是心陽虛衰的患者,病情在夏季往往有所緩解,自覺癥狀減輕。 而陰虛陽盛型的心臟疾患和情志疾患,在夏季則往往加重,即《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所說“陽盛則身熱……能冬不能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