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反駁一個父母關于孩子情緒的固有觀念??!這個觀念就是—— ? 孩子如果脾氣大, 就是性格不好! 我聽到過很多家長對孩子說過類似的話:
很多父母們認為,孩子要從小做個不哭不鬧的好寶寶,這樣長大以后才會成為一個情緒健康的成年人。那這種想法,科學嗎? 不科學! 認知神經(jīng)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大腦首先是從掌控情緒的原始部分“爬蟲腦”開始發(fā)育的,而抑制情緒、主管理性的“皮質(zhì)腦”要在孩子3歲才開始發(fā)育,直到25歲才發(fā)育完善。這說明生理因素決定了3歲前孩子的行為就是情緒化,缺乏理性的。 即便是超過3歲,他們的情緒管理能力也只能逐漸地發(fā)展起來。這也意味著,一個人童年時的情緒管理能力并不代表他們成年后的情緒管理能力。控制情緒的能力會隨著一個人大腦的發(fā)育而變得成熟,因為理性思考能力提升而變得完善。 從這個研究結果來看,喜歡哭鬧、發(fā)脾氣,不講理就是孩子們的天性,是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再正常不過的表現(xiàn)。而期待他們像大人一樣講道理,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講到這里啊,有的家長可能會要質(zhì)疑了——不對??!我隔壁家孩子脾氣就特別好,磕了碰了什么的,撇一下嘴就沒事了,我家這位小祖宗遇到一點小事得嚎上老半天。 剛才我們說了,雖然這個階段孩子是用原始本能來表達情緒,但確實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為什么呢?這就跟孩子的氣質(zhì)類型有關了,每個小朋友天生的氣質(zhì)類型是不一樣的,有膽汁質(zhì)、多血質(zhì)、粘液質(zhì)和抑郁質(zhì)。
遇到孩子鬧脾氣時,我們可能要把對孩子“不哭不鬧”的期待拋到腦后,不是去阻止他發(fā)脾氣,而是去搞清楚孩子情緒背后的原因,并且引導小朋友用更合適的方式去表達憤怒情緒。 給大家介紹一個我常用的方法:在家庭中設立大獅子時間(說明一下,這個方法我是向情緒專家董一諾老師學來的)。 什么是大獅子時間呢? 就是在這個時間里面,家庭成員的情緒會不穩(wěn)定,暴躁,憤怒,像一只發(fā)怒的獅子一般,隨時有可能爆發(fā)。 運用大獅子時間的第一步就是,確保家庭中的成員都了解“大獅子時間”以及每個人在這段時間內(nèi),喜歡被如何對待。 比如,我們可以找一個合適的時間,開一次家庭會議,每個人都聊聊自己在什么狀況下會比較煩躁或心情不好,以及更喜歡被如何對待,保證彼此都清楚各自的需求。那么我們把這個煩躁或心情不好的時間定義為“大獅子時間”。 當然只是通過會議的話,孩子可能還不能夠完全理解,因此在平時我會多次提及大獅子時間,并且通過管理自己的情緒來示范給孩子看。 大家可能都有過這種感受,有時你狀態(tài)好,工作效率就會非常高,但有時候就會不在狀態(tài),會推進很慢、非常膠著。 所以,我每次準備在家工作的時候,都會提前跟我的女兒說好:爸爸要工作了,可能會有“大獅子時間”哦。 我記得有一次,我在書房寫作,不知道為什么就是怎么寫都不滿意,這時,我的女兒在我身邊不停地抱怨:“爸爸,你看到我的貼貼紙了嗎?還有我的小喇叭又去哪兒了?” 我本身就不喜歡她亂放東西,還總是依靠別人幫她找,加上當天那篇寫不下去的文章,眼看著我的情緒就要失控,我告訴我的女兒:“寶貝,爸爸現(xiàn)在不想幫你找東西,我要去我的大獅子時間了,好嗎?” 我的女兒知道我在大獅子時間喜歡一個人待著不被打擾,因此她立馬識趣地走開了。 可能有的孩子在剛實施大獅子時間的時候,還不能夠很好的適應,那么我們也不妨發(fā)一次脾氣,讓孩子理解自然的后果,當然事后要跟孩子復盤探討。 在不斷示范下,我的女兒也學會了運用大獅子時間,而且她的效果比我還要好得多,當她進入“大獅子時間”的時候,只是大聲說一句:“哼,我生氣了!”然后,2分鐘之內(nèi)很快就復原了。 這就是大獅子時間的第一步,在心理學中我們叫做“積極暫?!?/strong>,避免我們在沖動的狀態(tài)下說出傷人的話語,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但是,那個造成消極情緒的事件還未解決,暫停之后可能又會重新開始體會到同樣的消極情緒。 然后,就來到我們“大獅子時間”的第二步。 “大獅子時間”的第二步,就是找到喜歡的方式轉化消極情緒。 其實3歲之前的孩子,消極情緒是很容易被轉移的,我們可以先幫助孩子平靜下來,比如把孩子抱在懷里,用語言詳細地描述一下剛才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孩子產(chǎn)生了怎樣的情緒,慢慢等孩子安靜下來。 接著就可以提議一起或讓孩子自己做他喜歡的事情,比如給孩子讀個故事,陪孩子玩樂高等等。 除了在情緒發(fā)生時運用大獅子時間呢,我們在平時也要引導孩子學會辨別不同情緒的表現(xiàn)形式和帶來的直觀后果。 比如:通過繪本情節(jié),跟孩子探討這個小朋友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他有什么感受?像《我好生氣》、《生氣湯》、《菲菲生氣了》這一類的繪本都是很不錯的。 很多家長表示,讀繪本沒有用,那么您可能需要升級自己的繪本閱讀技巧。這里,插播一條重要通知,本月,董一諾老師在托德學院開設了繪本閱讀訓練營,專門講解用繪本解決情緒問題。具體可以看本文末尾。 言歸正傳,除了讀繪本,我們還可以跟孩子玩情緒游戲,推薦一個我跟我女兒經(jīng)常玩的游戲:“情緒對對碰”,我會做好多情緒表情的牌子,比如哭臉、笑臉、生氣的臉等等,當我描述某一個場景時,就讓女兒選出對應的情緒牌。非常好玩,我們經(jīng)常能玩一個多小時。 這樣當孩子處在情緒當中時,比如很急躁,我們就可以告訴他:“寶貝,爸爸知道你因為穿不上褲子,所以你現(xiàn)在感覺到很不耐煩、很著急,我們昨天讀的繪本里的阿立(繪本里的人物)也會這樣,沒關系,慢慢來”,然后再示范一次,孩子的感受就會好很多。 但要注意一點:不要直接說你現(xiàn)在的感受是憤怒、焦慮還是悲傷,這些詞語相對來說比較抽象,而孩子的感受其實是很混雜的,對情緒命名可能會限制孩子。 當把上面的步驟全部做完以后,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下一次孩子還是大喊大叫、躺地打滾。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降低期待,不要指望孩子馬上發(fā)生改變。大人養(yǎng)成一個習慣至少需要21天,何況是一個大腦發(fā)育還未成熟的孩子呢? 愛孩子莫若懂孩子,只有我們看到孩子憤怒背后深深的挫敗和無力,才能會對他們更寬容,真正地接納他們的情緒。 (本文作者:托德老師、小本老師) |
|
來自: 昵稱7560056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