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 / MENTAL HEALTH 如果你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BPD),一切仿佛都不再穩(wěn)定:關(guān)系、情緒、想法、行為,甚至是身份認同。但是,BPD是可以被治療的。我們希望,這篇有關(guān)BPD癥狀、治療和自助的文章能夠為你帶來一些幫助。當然,對于對自我情緒和沖動調(diào)節(jié)感興趣的同學們,自助小貼士也能為你帶來一些啟發(fā)。 作者/ Melinda Smith, M.A. & Jeanne Segal, Ph.D. 封面/ ErinAniker 《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五版)》(DSM-5)將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定義為“一種人際關(guān)系、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穩(wěn)定以及表現(xiàn)出顯著沖動行為的心理行為模式”,并將其表現(xiàn)形式整合為九項診斷標準。如果一個人的情況符合其中五項及以上,且這些癥狀起始于青春期并持續(xù)了一定時間,對TA生活的諸多方面產(chǎn)生了影響,那么便可能被診斷為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九大癥狀
病因 專家們認為,邊緣型人格障礙是在遺傳、生物和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產(chǎn)生的。大腦活動的異常可能是原因之一。簡單而言,患者的大腦時刻處于高度戒備狀態(tài)。面對同樣的情形,他們比其他人體驗到更多的恐懼和壓力,“戰(zhàn)斗或逃跑”(fight-or-flight)開關(guān)更容易被觸發(fā)。而一旦觸發(fā),無論合宜與否,代表著理性的腦區(qū)會被裹挾,原始的生存本能會被激發(fā)。 赫珀茲等人(Herpertz et al., 2001)的研究發(fā)現(xiàn),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杏仁核(amygdala)活動相對活躍,這意味著,即便是低水平的刺激也會導致他們強烈的應激反應,并且這種反應消退得更慢。此外,研究人員還指出,杏仁核會調(diào)節(jié)感覺皮層,從而使患者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相關(guān)刺激更為敏感,更容易觸發(fā)情緒變化。一旦注意力被這些情緒刺激抓住,大腦中的認知程序會被打斷,從而對情緒的表達失去控制。 如果問題是由大腦差異帶來的,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對它就束手無策了呢? 并非如此。實際上,大腦也是可以被改變的。每當我們練習一種新的應對手段或自我緩解的方法,神經(jīng)元之間會建立起新的連接。隨著練習的推進,這些新的連接會更強、更自發(fā)地發(fā)生。也就是說,通過練習,我們可以慢慢養(yǎng)成新的、健康的思維、情感和行為習慣,學會與情緒和平共處。 診斷與治療 請記住,如果你認為自己或者所愛的人正在經(jīng)受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困擾,請前往三甲醫(yī)院或精神衛(wèi)生中心,求助于專業(yè)的精神科醫(yī)生。由于它常常與其他問題相混淆或者同時出現(xiàn),需要由醫(yī)生進行評估并作出準確診斷。 除就診以外,你還需要留意以下兩點:
來自合格的心理治療師的支持和指導,對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治療與康復有極大幫助。心理治療會提供給患者一個安全的空間,在這里,患者可以嘗試新的應對技巧,著手應對自己在人際關(guān)系和信任中面對的問題。
*編者注 心理治療師和我們常說的心理咨詢師是不同的,前者具有醫(yī)學背景,而后者主要致力于解決非臨床的一般心理問題。在國內(nèi),注冊心理治療師需要有醫(yī)學背景,多在醫(yī)院執(zhí)業(yè)。所以,如確診為邊緣型人格障礙,可以優(yōu)先在醫(yī)院尋求專業(yè)資源。
目前,很少有研究可以證明藥物對邊緣型人格障礙本身有效。相對而言,心理治療的效果更好。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藥物完全沒有幫助。在以下情況下,醫(yī)生會開具藥物: ??在被確診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同時,也被確診患有抑郁癥或雙相情感障礙 ??患有驚恐發(fā)作或者嚴重的焦慮癥 ??出現(xiàn)幻覺或者古怪、偏執(zhí)的念頭 ??有自殺或自殘、傷人的傾向 自助小貼士: 應對邊緣型人格障礙的3個關(guān)鍵
? (1)嘗試不帶批判地感受自己的情緒,專注于當下。接納情緒并不意味著任由它們擺布,而是停止抗擊、逃避、壓抑自己的情緒和否認自己的感受。在這個方面,正念技巧非常有效: ??首先,像旁觀者一樣觀察自己的情緒。 ??可以把它們想象成波浪,看著它們來來去去。 ??專注于伴隨情緒出現(xiàn)的身體感覺。 ??告訴自己,你愿意接受當下的感受。 ??提醒自己,感受到某種東西,并不意味著它就是現(xiàn)實的。 ? (2)激發(fā)感官感受。感官刺激是最為快捷簡便的自我放松方法之一。多嘗試,去發(fā)現(xiàn)對自己最有效的感官刺激。此外,不同的情緒可能需要不同的策略。以下是一些入門建議: ??觸覺。如果感覺刺激不足,比如麻木或抑郁,可以往手上澆冷水或者熱水(小心燙傷)、握住冰塊,也可以緊握某個物件或者家具的邊緣;如果刺激過多,需要冷靜,則可以泡澡淋浴、陷在被窩里,或者和寵物依偎一下。 ??味覺。如果感覺空虛或麻木,可以吮吸口味濃郁的薄荷糖或者糖果,或者慢慢地吃一些重口味的東西,比如鹽醋口味的薯片(四川火鍋?)。如果想要平靜下來,熱茶和熱湯則可以舒緩緊繃的神經(jīng)。 ??嗅覺。香薰、鮮花、芳香療法、中意的香水,甚至是廚房里的各種香料……柑橘類、香料等強烈的氣味效果最好。 ??視覺。如果有什么畫面抓住了自己的注意力,盯住它。這或是周遭的美景、插花或者畫;也可以是想象中的事物。 ??聽覺。需要更多刺激時,可以播放喧鬧的音樂、弄響蜂鳴器或者吹個口哨。反之,則可以聽舒緩的音樂或者風聲、鳥叫、海浪等大自然的聲音。 ? (3)降低情緒的脆弱性。在疲勞和有壓力的情況下,人們更容易感受到負面的情緒。因此,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很關(guān)鍵: ?? 避免會改變情緒的藥物 ?? 飲食均衡,攝入充足的營養(yǎng) ?? 保證睡眠的充足與質(zhì)量 ?? 有規(guī)律地進行運動 ?? 降低壓力 ?? 練習放松技巧
當情緒已過于強烈、將自己完全籠罩時,沖動(impulsivity)便可能乘虛而入,從而讓人做出產(chǎn)生自殘、亂交、危險駕駛、暴飲暴食等沖動行為。重回掌控的關(guān)鍵是要意識到,這些沖動行為是為了應對壓力而出現(xiàn)的,結(jié)果雖然立竿見影,但是長期而言需要付出巨大代價。 ? (1)稍作暫停,抑制沖動。一旦“戰(zhàn)斗或逃跑”的模式被開啟,便很難進行自主的理性思考。這時,不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念頭上,而應該集中在身體的感受上: ??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盡量使自己坐得舒適。 ?? 專注于身體內(nèi)部的感覺變化。感受所坐地方的表面,感受腳接觸地面、手擱在大腿上的感覺。 ?? 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緩緩地深呼吸。緩慢吸氣,停三拍;然后緩慢呼氣,再停三拍。這樣的呼吸練習做個幾分鐘。 ? (2)緊急情況下,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果以上方法仍然無法讓自己擺脫破壞性沖動,可以嘗試專注于某樣能長時間占據(jù)自己注意力的事情,直到?jīng)_動念頭過境。如果該事情能同時起到撫慰作用會更好。除了前文提及的基于感官感覺的方法,還可以: ?? 看視頻節(jié)目。選擇那些可以帶來相反感受的視頻節(jié)目。比如,在感覺悲傷時觀看喜劇,覺得沮喪時,則可以看一些令自己放松的節(jié)目。 ?? 做點讓自己樂在其中并能夠投入的事。比如園藝、繪畫、樂器演奏、編織、讀書或打游戲。 ?? 做點讓自己忙碌的體力活。比如打掃房子、采購食品、為寵物梳毛、洗衣服等家務。 ?? 運動。劇烈運動是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宣泄情緒的健康方式。瑜伽和散步則有助于放松,可以在壓力大時嘗試。 ?? 給朋友打電話。與信任的朋友聊天可以迅速而有效地轉(zhuǎn)移注意力,讓自己感覺好一些,并且獲得看待問題的另一種視角。
對于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而言,退一步并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非常不容易。因此,他們常常會錯誤解讀他人的想法和感覺,而且會忽略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影響。他們并非不在乎,而是因為當涉及他人時,他們的視野會有很大的盲區(qū)。 ?(1)檢驗自己的假設(shè)。對他人意圖的誤讀常常發(fā)生于被壓力和消極情緒主導的時候。如果意識到了這種傾向,提醒下自己:你并不是個讀心者!舉個例子,你的伴侶突然結(jié)束了通話,你覺得沒有安全感,擔心TA對你失去了興趣。在你基于自己的主觀感受對此作出反應前: ??考慮下其他可能性。可能TA正忙于工作,可能TA今天壓力太大,可能TA今天還沒喝咖啡…… ??直接詢問TA,確認TA的話或行為想表達的意思。采用溫和的,而非指責的詢問方式,如“這也許并不是真的,但是我覺得……”,或者“也許我太敏感,但我感覺……” ?(2)停止投射。你是否傾向于將自己的負面情緒看成是他人的問題?你是否會在對自己生氣時將怒火發(fā)泄到其他人身上?你是否將別人的反饋和建設(shè)性批評視為人身攻擊?如果這些情況存在的話,則說明你有投射(projection)的問題。 ?(3)與控制沖動一樣,應對投射也需要暫停并感受自己的情緒與身體感受。對心跳加快、肌肉緊張、出汗、惡心、輕微頭疼等表示壓力的信號多加注意,它們預示你可能會做出讓你事后后悔的行為,如口不擇言地進行攻擊。稍作暫停,深呼吸,然后問自己以下問題: ??我是否在生自己的氣? ??我是否覺得羞愧或者害怕? ??我是否擔心被拋棄?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暫停對話,告訴對方你有些情緒化,需要點時間進行思考,然后才能繼續(xù)討論。 ?(4)承擔起自己在關(guān)系中應盡的責任。詢問自己,自己對關(guān)系中出現(xiàn)的問題應該付多少責任?自己的言語和行為給所愛的人們帶來了什么樣的感受?自己是否常常將他人視為極好或極壞?如果你嘗試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降低自我防御的程度,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關(guān)系的質(zhì)量慢慢開始有所改善。 *編者注 此為編輯過的譯文,有刪改。 譯者 / 愛瑪林 審校 / 阿澈 編輯 / Natsuki https://www./articles/mental-disorders/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htm 關(guān)于作者/Melinda Smith M.A. 心理健康倡導者,《HelpGuide》總編輯兼作家。心理學碩士,具有超過15年的健康領(lǐng)域的作家和編輯經(jīng)驗。熱衷跟進前沿研究,為讀者展現(xiàn)做出更好選擇及其控制心理健康所需的知識。 關(guān)于作者/Jeanne Segal, Ph.D. 治療師、作家、擔任《HelpGuide》總編輯長達16年。畢生致力于探索情商與身心健康間的關(guān)系。所行之事皆為幫助人們發(fā)展情感技能改善健康狀況、加強人際關(guān)系并改善生活, 關(guān)于譯者/愛瑪林 對生活大聲說“Yes, a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