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上方藍字關(guān)注我 說起陶瓷,你大概首先會想起江西景德鎮(zhèn),官窯、高嶺土、千年瓷都……但你也許還不知道,在景德鎮(zhèn)西南400公里,同樣有一座延續(xù)了千年的古窯,那就是吉州窯。 據(jù)《景德鎮(zhèn)陶錄》記載:“江西窯器,先有吉州,后有饒州(景德鎮(zhèn))”。吉州窯位于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zhèn),是中國現(xiàn)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窯遺址之一。吉州窯始于晚唐、盛于南宋、而衰于元,擁有600多年的燒制歷史。很多人知道吉州窯卻是因為一片樹葉,樹葉難以永存,但融入陶瓷之后,便能恒久遠。 吉州窯代表作便是木葉天目盞,茶盞盛滿水,平視茶盞口,樹葉仿若漂浮水面,黑釉溫潤如緞,平滑如鏡,映襯著水中的樹葉脈絡愈加清晰,卷舒有致,其光灼灼。你以為這是一片繪制的樹葉,但其實它是一片真實的樹葉,高溫之下,落盞成灰,樹葉將最美的姿態(tài)印入瓷土,永世留存。 江西吉安縣永和鎮(zhèn),古代為東昌縣治,唐末五代,“民聚其地,耕且陶焉”。 到了宋代,當?shù)刂拼蓸I(yè)飛速發(fā)展,吉州窯產(chǎn)品遠銷世界各國,也帶動了其他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發(fā)展,永和古鎮(zhèn)一時商賈云集、檣桅林立、車輻轆輳,成為“舟東一大都會”。 南宋最盛時,永和古鎮(zhèn)有“六街三市七十二花街”,“百尺層樓萬余家,六街市連廒峻宇。金鳳橋地杰人稠,鴛鴦街弦歌歌舞”,便是當時的繁華寫照。 斗轉(zhuǎn)星移,繁華落盡,時稱“永和為天下三鎮(zhèn)之一”的古鎮(zhèn),如今雖然仍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但已經(jīng)鮮為人知。 來到永和古鎮(zhèn)的人,大多是沖著吉州窯來的,老街走到盡頭,便是中國吉州窯博物館,先參觀博物館了解一下吉州窯準沒錯。 吉州窯以黑釉瓷(亦稱天目釉瓷)著稱,其“木葉天目”、“剪紙貼花天目”和“玳瑁天目”等飲譽中外,而木葉天目盞便是吉州窯的代表之作。 但當你在博物館看的古代“木葉天目盞”,可能會覺得十分粗糙,普通的造型,樹葉已不成形,紋路不清晰。我想可能一是精品不在這里,二是古代制瓷對火候的控制等等,當然沒法和現(xiàn)在比。 博物館了解之后,便可前往對面的吉州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參觀。 公園依山傍水,環(huán)境優(yōu)美,除了了解歷史文化,看看古窯古塔外,也是一個休閑游樂的好去處。 進入公園,首先可見清都觀,這座古觀建于南唐年間,北宋年間,66歲的蘇東坡自海南北返,特地來到永和游覽,題寫了“清都觀”三字,還給觀中道士謝子和贈詩一首。 吉州窯其實不止一座窯,現(xiàn)存遺址24處,即窯嶺、茅庵嶺、牛牯嶺、后背嶺、窯門嶺、官家塘嶺、屋后嶺、豬婆石嶺、蔣家?guī)X、七眼塘嶺、松樹嶺、曹門嶺、亂葬戈嶺、尹家山嶺、本覺寺嶺、上蔣嶺、講經(jīng)臺嶺、曾家?guī)X、斜家?guī)X、楓樹嶺、拓樹嶺、自家?guī)X、天足嶺、下瓦窯嶺。 這些古窯址都坐落于一塊約2公里長、1公里寬的平地上,其實每一座土包都是一處古窯址,個別窯址為了旅游,重修了窯頂。 吉州窯創(chuàng)燒于唐代晚期,經(jīng)五代、北宋,鼎盛于南宋,至元末終燒,古窯的歷史十分久遠,已經(jīng)沒有完整的留存了。 與其他古窯不同,吉州窯遺址內(nèi)還有一座標志性的古塔,這座古塔叫做本覺寺塔,又稱飛來塔。 可別小看這座塔,始建于唐開元年間,1984年維修時,塔頂?shù)纳颀愔刑拼伴_元通寶”和北宋“太平興國”銅錢,不僅歷經(jīng)千年,而且塔高26米,足有八九層樓高。 吉州窯遺址考古公園不算太大,除了幾座古窯址外,標志性景點就是本覺寺塔了,但公園山清水秀,環(huán)境也不錯。 此外,除了觀賞外,公園內(nèi)還可以自己動手,體驗一把制陶。 走出窯址公園,附近村落還有些古建筑,十分典型的江西風格古村落。 說了這么多,還沒有說到木葉天目盞的具體燒制方法,而且很多游客可能也會像我一樣,想要帶一個木葉天目盞回去喝喝茶。 木葉天目盞通常將天然桑葉置于盞中,葉片舒展不翻折,在1200多度的高溫燒制下,木葉殘留的灰質(zhì)成分在釉面上鈣化,留下的痕跡形成了葉子最真實的形態(tài)。所以一片留下永恒生命的樹葉,便成就了木葉天目盞。 舉世葉無雙,盞盞皆唯一,因盞內(nèi)葉片的形態(tài)、大小各不相同,因此木葉天目盞又被譽為“木葉無雙”。 古代木葉盞的樹葉一般選用桑葉和菩提樹葉,現(xiàn)代也用楊樹葉、樟樹葉、豆莢葉、桃樹葉、銀杏樹葉等等。 “柏樹解說法,桑葉能通禪”,選桑葉是因為有禪宗文化的背景,宋代江西是禪宗“一花五葉”生根建基之地,也是禪宗“五宗七派”發(fā)源所在,僅僅吉州境內(nèi)禪宗寺廟就不下50座,而桑葉與禪在當時存在特殊的關(guān)聯(lián)。所以還有一種觀點,就是木葉盞最初為當時禪宗僧侶專門定制的佛家茶盞。 元朝以來,想要復燒吉州窯名瓷的匠人不在少數(shù),但直到上世紀80年代,以木葉天目盞為代表的吉州窯瓷器才在后人的努力下逐步復燒成功。 看一件木葉盞的價值主要在于這片樹葉的完整性、位置和脈絡的清晰程度,樹葉不成形的也許十幾二十元就能買一個,但樹葉非常完美的,需要數(shù)百上千元不等。當然瓷器的價值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制作者的名氣。 除了茶盞之外,現(xiàn)代木葉紋也被燒制在茶壺等其他器具之上。 其實吉州窯附近賣木葉盞的商鋪并不算多,加起來大概也不超過十家,我在一家叫做“木葉陶瓷坊”的小店里收購了幾個喜歡的盞,老板告訴我,這是他們自己燒制的。 古代,由于傳統(tǒng)柴燒工藝的復雜和不可控性,木葉天目盞的燒制又被工匠們描述為“一窯生、一窯死”,數(shù)百件作品中也難有一件佳作,故古木葉天目盞存世量極少,被人們視作瑰寶?,F(xiàn)代,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燒制工藝大幅提高,但受天氣干濕、裝窯疏密程度等因素影響,縮釉變形、釉色不均、起橘皮、木葉緊縮等問題依然存在,要想得到一件完美的木葉盞依然是要靠技術(shù)和運氣的。 一片普普通通,本該隨著秋風飄零的葉子,卻沉在盞底,得以“永存”,盞中一“葉”,便讓世人領(lǐng)略到了吉州窯的絕妙。 溫馨提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