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胡躍榮的博客 胡躍榮《宋詞識譜》前言 名詞解釋 增韻 顧名思義,在宋詞牌格律中原本不用韻的地方用了韻以增強作品的韻律感,稱為增韻。 宋詞可以不用韻的地方也有兩種基本形態(tài)。 一種形式是平韻詩詞的仄尾句,或是仄韻詩詞的平尾句,這時自然是不用韻的,但為了制造詩聲詞調時仍然可以用葉韻。 另一種形式是平韻宋詞不在韻腳處的平尾句,或是仄韻宋詞不在韻腳處的仄尾句,這些語句一般都可以不用韻。說這類語句是“可以不用韻”,自然內含“也可以用韻”,所以,將這類語句特別用韻時只能算作是多用韻,而不能說成是增韻,而且是否多用韻同樣取決于其作品中所需要表現(xiàn)的詩聲詞調和情境意境,體現(xiàn)的是詩詞作者的韻律感覺和其作品用韻律表現(xiàn)情境的水平,不可一概而論。 于是,所謂增韻是指:在仄韻宋詞中,將原本為平尾處改平尾成仄尾再用仄韻,或者在平韻宋詞中,將原本為仄尾處改仄尾成平尾再用平韻,即先得轉換尾聲平仄再用韻,屬于唐詩宋詞中平仄韻腳轉換的一種特別應用。是否增韻同樣取決于其作品中所需要表現(xiàn)的詩聲詞調和情境意境,增韻通常都是為了促調以增強宋詞作品韻律感,多用于表現(xiàn)激情或愉悅。 由此可知,除了少數(shù)短令和由唐詩直接作簡單改制而成的宋詞格式之外,詞譜中“用了多少韻”的說法決不可以作為宋詞格律的標準模式,以往的所謂詞譜中特別強調“某詞作品中用了多少韻”是對宋詞藝術的認知失誤,更是對后來人的誤導。換句話說,除了少數(shù)短令和由唐詩直接作簡單改制而成的宋詞格式之外,宋詞格式中只能確定其最少用韻數(shù),而且這個數(shù)可由詞作中的句組數(shù)直接確定,即每個句組的末字必需踩韻,而其他地方是否用韻,一般都可由作者自主。對宋詞藝術認知的欠缺是導致后來人詞作品質不高的根本原因。 |
|